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颜值爆表的澳门图书馆

更新时间: 2025-07-25 14:29:54

阅读人数: 184

本文主题: 澳门荷兰花园

2016-02-04 10:43

澳门是一个带着浓浓书卷气的城市,身处闹市区街角的图书馆,每一间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文氛围,凝聚了点点滴滴岁月的回忆。

与大隐于市的何东图书馆相比,民政总署图书馆则可以说是闹中取静。这座图书馆位于热闹的新马路上的民政总署大楼内。以葡国马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为设计蓝本,其装潢和家具陈设都透着浓厚的古典气息。

目前专门收藏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外文古籍,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品。

此外,该馆还有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葡文报纸,包括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第一份报纸,只供馆内阅览。

其馆藏以外文古籍、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为主,目前收藏的书籍约20000册、现期报纸26种、已装订逾期报刊69种。

地址:新马路163号民政总署大楼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六13:00 – 19:00

走进何东图书馆,你立马会被这座大隐于市的图书馆所吸引,欧陆风格的图书馆大楼,宛若一座典型的花园式豪华住宅。大楼建筑以黄色粉刷,屋顶为红瓦四坡顶。

早在1958年8月1日何东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的藏书就达到了三千册,是当时澳门最具规模的中文公共图书馆,也是港澳地区唯一的园林式图书馆。

而说到馆藏,仅仅中文古籍就有四千多册,其中也不乏一众镇馆之宝。集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园林式图书馆,目前整体上,馆藏特色以古籍、文、史、哲、艺术、建筑类书籍及多媒体视听资料为主。

其中古籍约4154册、一般书籍约115353册、多媒体资料约5601件、各地报纸55种、杂志531种、已装订逾期报纸37种。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六10:00 – 19:00  星期日11:00 – 19:00(图文来源:澳门驻京办)

这座位于嘉思栏花园一侧,伫立在水坑尾与约翰四世大马路的交叉口的图书馆,是澳门第一间中文图书馆和最早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一幢只有两层小楼的圆柱形图书馆,完美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意义。

八角亭图书馆在现今华人图书馆中,是一间仍使用杜氏图书分类法的极少数图书馆。

其藏书2万册,另尚有1.5万册存放于澳门中华总商会的书库,其收藏报刊达90多种,当中以中文报刊为主。

馆藏有早期的《华侨报》、《澳门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光明日报》的报纸合订本,对于查找50~70年代的资料非常有帮助。

地址:水坑尾与约翰四世大马路交叉口

开放时间:上午9时至12时,晚上7时至10时休馆:逢星期一及公众假期

在塔石广场,荷兰园大马路上有着三座各具特色的欧式建筑,其中一座红黄相间的便是澳门中央图书馆(总馆)。

然而这座总馆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它曾于1917年至1929年间先后搬迁至圣约瑟修院、峰景酒店大楼、塔石残疾人收容所及前市政厅大楼,然后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才迁至荷兰园大马路现址。

目前它是澳门地区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此馆与分布澳门各地的6所分馆所组成。其中总馆馆藏15万册图书,整个图书馆网络的总藏书量为50万册。

整体上,总馆馆藏特色以资讯科技类图书、英葡语书籍、澳门资料及葡萄牙在远东的历史文献为主,另外,总馆于2012年度向读者提供世界各地的报纸69种,各类杂志674种。

地址:荷兰园大马路89号A-B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日10:00 – 20:00

这座在城市里穿梭的流动图书馆,事实上是一部图书车。全车共31层书架,藏书量约为3000册。车上藏书以大众读物、园艺、家政、医药书籍及小说为主。

它的服务开始于1986年10月,当时首辆图书车固定停泊于白鸽巢公园前地,为澳门居民服务。

为了让居民能更多地使用流动图书车的服务,新图书车还调整了停泊地点及延长服务时间,巡回停泊在三个服务店分别是黑沙环新街、巴波沙大马路及氹仔哥英布拉街。

流动图书馆的出现,成了城市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六12:00 – 19:00(星期四图书盘点和整理工作)(图文来源:澳门驻京办)

颜值爆表的澳门图书馆

澳门历史建筑的故事

本书一共对澳门35座主要历史建筑进行描述,分为公共建筑、军事建筑、民居建筑、商业建筑、教堂、庙宇、公园等7大部分。作者以澳门人的触角和视角,用心对“澳门历史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描写,细述小城的故事,细说澳门人的情怀,细腻生动地勾画出澳门城市演变的轨迹,细微如实地重构澳门人的集体回忆。

澳门理工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高等学校代校长、教授,历史学博士。澳门文教出版协会理事长,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会长。主要从事澳门历史文化、中国与荷兰关系史、文化遗产、口述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十篇,出版著作十多部。

澳门城中的要塞式城堡

近日,我在香港公干之后,从香港上环码头乘快船来到了澳门。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原葡萄牙殖民地的土地,对于我曾经旅行到过葡萄牙的人来说,到澳门目的之一是想找寻一些葡萄牙的痕迹。首先来到了澳门的城堡要塞——大炮台。

(Fortaleza do Monte)米的柿山之巅,建筑西侧紧靠圣保禄修院遗址。原为圣保罗教堂的祀天祭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台和祀天祭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

年明神宗年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的祭天台,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

年才完成。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再加上望夏炮台,形成当时能保护葡国商人利益的优势军事地形。相传大炮台下更有秘道可通往松山炮台上,是葡国在澳门当时最后的军事设施。

年,荷兰人企图入侵,炮台山上的大炮保卫了澳门,把荷兰人击退。炮台上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

在近四百年的历史里,大炮台内部建筑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门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今已无存),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

这座炮台为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而从年间,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 大炮台一直为军事禁区,直至

年进行修葺,有关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实性。除了清洗状况良好的物料外,还清除表面杂草,用除草剂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补墙身裂缝。因此,大炮台之结构被完整地保存。月起,政府将原气象台的大楼拆去,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

爬上了炮台上,眼前是一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台上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一座南欧式平房建筑,是气象台的办公室。其右侧有古钟一口,是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被迁往葡国安放,数年前始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门前顶的石雕,纪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澳门度的风景。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

标签: 学院 残疾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