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竞相涌入,“元宇宙”会是虚拟现实新马甲吗?
1992年,当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元宇宙”这个概念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他在书中设想的未来情境(人类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与虚拟人共同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中)会走进现实,并借助科技大佬马克·扎克伯格的声明“一举成名”。
扎克伯格向美国媒体宣布,他认为“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脸书拟在5年内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西班牙消息网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除脸书外,其他互联网巨头近期纷纷布局“元宇宙”概念,未来人们或可身临其境般进入到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世界。
美国彭博社称,“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到2030年或将达到2.5万亿美元。
想象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一个数字“我”作为物理“我”的“分身”在其中交友嬉游、工作娱乐,一切都以沉浸的方式进行,使人们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的互动与现实生活中尽可能相似,这就是“元宇宙”。
西班牙技术、艺术和设计学院的扩展现实专家劳拉·拉亚说:“‘元宇宙’指在网络空间中创建物理环境的数字‘分身’。它不以玩游戏和赚积分为目的,而将是一个数字现实,我们将在其中重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社会动态。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沉浸感。”
一旦进入“元宇宙”,那里的居民将能够买卖物品、财产等。拉亚强调说:“如果你不能做现实世界中做的几乎所有事,那将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应用程序,但‘元宇宙’不是这样。虚拟货币在‘元宇宙’中必须存在”。换句话说,“元宇宙”将产生经济活动。
Gamelab战略顾问兼创始人伊万·费尔南德斯·洛博则表示:“‘元宇宙’的支柱之一是我们当前所有资产都被数字化并成为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在‘元宇宙’中所做的一切或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某种方式进行交易,并产生一定的价值一样。区块链技术为这些问题如何发展提供了线索。”
与互联网一样,“元宇宙”将是一个由不同公司组成的协作生态系统,具有类似于万维网的开放标准,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地从一个平台移动到另一个平台,同时维护自己的数字资产。扎克伯格似乎是这种模式的推崇者。他说:“‘元宇宙’的美好愿景不是由哪家特定公司构建的,它必须具有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
不过,他的想法也遭到了一些怀疑。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多媒体和电信教授塞萨尔·科科莱斯指出:“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元宇宙’向前发展的最佳方式,但这种方式出自一个商业模式与之截然相反的人之口令我大跌眼镜。”
尽管脸书最有能力开拓未来的虚拟空间——它拥有市场上最畅销的虚拟现实眼镜Oculus,但竞争仍将非常激烈。拉亚说:“脸书在生成虚拟形象和逼真的图形环境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但在其他方面,面临来自很多科技巨头的竞争。”
今年8月,脸书公司发布了Horizon Workrooms,允许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里举行会议。Epic游戏公司出品了Fortnite等热门游戏,4月从包括索尼在内的一群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0亿美元,用于创建自己的“元宇宙”。微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已经有了一个面向工业领域的平台Omniverso,宝马等公司用其来对现实世界进行高级模拟。
洛博说:“脸书、微软、苹果、谷歌或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概念化‘元宇宙’并创建必要的基础设施,从而在技术上支持‘元宇宙’梦想。他们依靠在视频游戏领域积累的知识、才能和技术来做到这一点,迄今为止,靠近‘元宇宙’的主要方法是视频游戏。”
尽管Fortnite或Roblox等全球热门游戏中包含“元宇宙”的元素,但要使其全面运行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大学教授约瑟·安吉尔·奥利瓦斯说:“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人工智能先驱们说,15年后机器人将完成一切,但事实并非如此。‘元宇宙’领域也面临这种情况。尽管它不断在发展,但离我们还很远,因为有一部分需要进行很大改进。比如,如果我们想在‘元宇宙’中进行视频会议,就需要更好的通信,比如5G甚至6G通信,但现在要实现这些还有待时日。此外,可能还存在计算问题。”
另一个挑战在于虚拟现实设备需要改进。拉亚说:“脸书和苹果都已经宣布了他们的下一代眼镜,一两年后这些眼镜会变得更舒适、更实惠。”
他警告说:“而且,构建更好的‘元宇宙’还需要大量人才。如果没有人能够在虚拟现实中编程、开发和设计,‘元宇宙’就不会出现。而公司之间相互协作实现标准化,将是耗时最多的部分。”
科科莱斯则强调了公司项目适应用户偏好的重要性。他解释说:“脸书的‘元宇宙’尽量模仿现实,这有积极的一面,但将一切都转换到虚拟现实世界并不一定是一个好主意。除了涉及的经济成本外,首次访问‘元宇宙’的人可能很不习惯。随着越来越多人进入‘元宇宙’,以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或许公司会进行较大调整以适应更多人的偏好。”
当然,研究人员指出,在经历了大流行之后,社会对“元宇宙”的接受度会更高,因为“大流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技术在我们世界中的价值,远程呈现是‘元宇宙’对我们的极大诱惑。”
专家认为,在扎克伯格提到的5年中,“元宇宙”的应用将仅限于技术科学、工作和休闲领域。此时此刻,硅谷巨头们正为了成为第一批征服“元宇宙”的先驱而争相拿出支票簿,但这将是下一场技术革命还是只是像游戏《第二人生》那样被遗忘的虚拟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世界游戏要来了注册居民吧
还记得早期的海量用户在线网络游戏《第二》吗?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每个用户可以拥有个人的第二个身份,在虚拟世界中交朋结友、实现另外一种理想。尽管这个游戏已经热度不再,但是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带来的用户体验和奇妙经历令人印象深刻。
而据虚拟现实头盔制造商OculusVR的高管透露,目前已经有许多游戏开发公司和开发者,正在开发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万人在线游戏。未来,人们可以在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中游弋,展开一个奇幻之旅。
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VR公司之后,虚拟现实在科技市场的热度急剧攀升。OculusVR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的领军厂商。这家公司的目标,早已从一款虚拟现实头盔的制造商,变成了虚拟现实计算技术的标准制定者和平台运营商,他们希望重新复制Facebook依靠平台模式运营大获成功的经历。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报道,伴随着OculusVR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在虚拟现实平台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者产品接近发布,一个前景无限、可以用于社交的3D虚拟世界游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接近用户。
在这个虚拟游戏世界中,人们可以遇到海量的陌生人,另外体验视觉上十分惊艳的周围环境。
虚拟现实提供的应用功能,覆盖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各种领域,而网络游戏是开发最为成熟的功能。在各家游戏厂商的争夺中,到底是哪一家公司,将率先开发出万人在线虚拟现实游戏还不得而知(尤其是否是Facebook公司)。
Facebook当年在宣布收购OculusVR时,OculusV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布雷丹·艾瑞布(BrendanIribe)曾经对新闻界表示,OculusVR的虚拟现实平台将成为一个万人在线平台,“我们要把十亿人放在虚拟现实世界中。”
日前,OculusVR公司的全球游戏开发工作室负责人鲁宾(JasonRubin),面对媒体谈及了虚拟现实未来和社交网络、虚拟世界游戏的融合,不过他并未透露OculusVR或者Facebook公司,是否会亲自开发这样一个虚拟社交平台。
不过鲁宾透露,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开发者”正在开发长久存在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个平台中,海量用户可以同时登录,陌生人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碰面,无论是碰巧会面还是主动约会。
在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的图书《SnowCrash》,作者描述了一个虚拟的社交世界,人们可以浸泡在这个世界中。这本著作,给《第二生命》游戏和其他许多虚拟世界网络游戏带来了灵感。
在这个长期存在的虚拟现实世界中,人们和现实世界中一样,四处走动,或是步行,或是乘坐交通工具,他们可以在一瞬之间就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另外,和“分享性质”的虚拟世界不同(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登录,分享相同的虚拟世界体验),永久运营的虚拟现实世界,只运行所谓一个“实例”,换言之,只有唯一的一个虚拟世界,让所有的陌生人和谐生存。
OculusVR上述高管鲁宾表示,在虚拟世界的不同场景中,他本人更愿意通过一种“空间扭曲”的方式,来实现生活场景的快速切换。
在鲁宾本人看来,虽然目前还不掌握都有哪些公司正在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世界游戏,哪家公司能够率先发布,不过可以判断的是,这样的一个更奇幻的虚拟世界游戏,已经为期不远了。
鲁宾表示:“这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世界游戏,将会是一种‘正是我想要的!’和‘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的怪异的混合体,虽然行业内对可行性有一些怀疑,但是许多人正在开发永久虚拟世界或是一个超
《第二生命》是迄今为止最知名的虚拟世界游戏,这款林登实验室公司开发的游戏,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在2006年、2007年,《第二生命》游戏达到了运营巅峰,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报道。
一个客户端,在虚拟世界中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居民可以四处走动,认识新朋友,他们也可以制造虚拟财富,并且相互进行交易。
这款游戏免费提供使用,不过如果进行购买消费,则需要兑换专用的虚拟世界货币“林登币”,林登实验室公司也从虚拟货币中获得部分收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世界游戏,其问世的前提是作为游戏终端硬件的虚拟现实头盔已经大量普及。不过目前,虚拟现实头盔仍然在早期雏形设备的研发阶段。
OculusVR公司研发的OculusRift头盔,在业界相对领先,不过这款头盔目前仅仅销售开发者版本,提供虚拟现实游戏的开发使用。据估计,2015年的夏天,OculusRift头盔有望对普通消费者展开销售。
OculusVR高管之前也已经表示,将会模仿电子产品的商业模式,即以没有利润的成本价格销售虚拟现实头盔,后续会通过网络游戏、数字内容等应用功能的运营,获得收入和盈利。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世界首次突破激光三维纳米打印技术,清华助力打造“高清版”虚拟现实
近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发应用了一种全新的纳米颗粒激光三维打印技术,可实现纳米材料复杂三维结构的精密成型。该技术有望推动虚拟现实技术(VR)、近眼显示等领域的发展,助力人们在元宇宙中实现高清畅游。
与现有的微纳加工制备技术相比,新技术利用更小的发光单元尺寸,更高的器件集成密度,赋予了三维纳米打印更多的“神奇特性”。清华精密仪器系副教授林琳涵介绍,该技术不需要任何光学粘合组分,实现了接近100%功能纳米粒子组分的三维打印,还能实现复杂线性、弯曲等多种三维纳米结构的高精度打印,用于构造新功能三维光电器件。
专业且高深的技术,可以提高虚拟世界的分辨率。“像素密度是衡量图像显示清晰度的标准,像素密度越高,图像拟真度就越好。”林琳涵介绍,一般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分辨率是每英寸300至600个像素,印刷的照排机能达到每英寸1200至2400个像素。而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利用非线性光激发,使打印分辨率突破光学衍射极限,打印点阵列密度超过每英寸2万像素,打印极限分辨率达到77纳米,有助于制造超高分辨率显示器件,让人们看到一个高清的虚拟现实世界。
“与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有所不同,很多从0到1的基础前沿研究应该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课题组在现有文献相对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做了大胆的猜测和假定,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排除,最终得到并证实了新的机制。”林琳涵说,当下,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选择有很多,团队会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继续做最有价值的前沿探索和技术攻关。
该成果由清华精密仪器系教授孙洪波、副教授林琳涵课题组完成,并于近日发表在了《科学》(Science)期刊上,题为“光激发诱导化学键合实现半导体量子点3D纳米打印”。
2022年10月24日 08:13:02
相关资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团一行走进重庆永川科技片场。科技片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拍摄和效果成片的实地演示,让采访团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促进影视制作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下篇:男人找情人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