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却致命的剧毒良药,揭秘它的前世今生
姹女、流珠、灵液、活宝、子明……
你知道这些看起来十分美好的名字指的是什么吗?
对没错,这些都是水银,也就是汞(Hg)在古代的别称。
从这些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在以前,我国对于汞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认为它是良药,是仙丹,直到死都不认为自己是因为汞中毒。
在中世纪的西方,炼金术师认为汞与硫磺、盐是炼金术神圣三要素,因此炼金术师的突然死亡,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甚至因为其杀菌消炎的功效,许多医生还会将汞当做重要药物来使用。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含汞药物是最广泛的用来治疗梅毒的药品。汞化合物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梅毒,是因为它能杀死导致疾病的梅毒螺旋体,所以病人只需要用药物涂抹患处就能缓解病痛,但高剂量的汞治疗,怎么可能没有反噬呢?短暂的舒缓让病人开始追求更高效率的治疗效果,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箱子,里面放置一盒水银药物,人钻进去后在箱子下面点火,利用汞蒸气来加快治疗进程,结果只是加速了他们的死亡进程。
汞蒸气一旦进入人体,就极易与氨基酸中的硫(S)结合。它一旦碰上由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就可能导致酶失效。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运作极其重要的Na/K-ATPase酶就对汞特别敏感。
这种酶受破坏后,症状就是“震颤”。
汞蒸气的危害,早在十八十九世纪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的西方制帽匠极容易患上一种奇怪的职业病,会出现震颤、口齿不清、多疑易怒等症状,人们称之为“疯帽颤”。原来,为了能够制作出皮毛顺滑的帽子,制帽匠常常需要使用硝酸汞的液体来梳理皮毛,时间一长,这些液体挥发出来的汞蒸气逐渐侵蚀了制帽匠的体内,使他们患上了慢性汞中毒。
愿望与追求永远美好,只是这个糖果上却沾满了致命的毒药。
汞是常温下唯一呈现液态的金属,毒性决定了它的存在形态,毒性由弱到强分别是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
这其中,有机汞的毒性远比无机汞强得多,因为具有很强的脂溶性,它们能轻易地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当有机汞大量积蓄在脑组织中,就会引起严重的脑功能受损。而甲基汞就是有机汞中最出名的一个,它的危害也是最大的,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的水俣病事件,甲基汞就是罪魁祸首。
1956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因此也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当地就出现了同样患有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这种病由于当时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也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含汞的催化剂,之后又将生产废水直接排放进了河湾内,废水中大量的汞元素不仅污染了水俣湾的水,同样也污染了河内的鱼虾,汞元素通过这些鱼虾转化为了甲基汞,人食用后,甲基汞进入人体,迅速被肠胃吸收,进而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地方。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因为汞表面上的无害,使得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对它趋之若鹜。
比如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的陵墓中就灌有大量的水银,而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秦始皇陵的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结合始皇帝在生前一直在苦苦寻找长生不老药,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就是死于汞中毒。因为对于当时的炼丹师来说,朱砂是炼丹过程中的必需品,而现在朱砂之所以被认为有剧毒,就是因为它其实是硫化汞的产物。
而放眼西方,被称为“西方最后一位炼金术师”的牛顿,也可能遭受过汞中毒。既沉迷于炼金术,又想保全自己的名声,因此牛顿的炼金术研究都是在暗中进行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尝试过多种汞元素的实验。他还曾开玩笑称自己32岁就灰白的头发就是水银造成的。而根据调查发现,从分析牛顿死后剪下来的头发中的成分可以得出,牛顿头发中汞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5倍,可见生前牛顿体内的汞含量可能更高。
但令人奇怪的是,汞元素超标似乎没有对牛顿产生除了精神不适以外的其他损伤,毕竟他还活到了84岁。
除了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签字《独立宣言》的本杰明·拉什也是水银的狂热爱好者,他认为,所有的病都可以通过甘汞和放血治疗。黄热病的爆发,让拉什大肆推广了一波他的“英雄疗法”——放血+甘汞,根据估算,当时黄热病的死亡率约为33%,而1960年的研究发现,拉什的病人死亡率为46%。
拉什还是刘易斯克拉克探险队的医学指导,他除了教会探险队放血以外,还给他们准备了他的专利水银片当泻药用,美其名曰“排毒”。以毒攻毒的结果就是,后来的考古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探险队的野外便便里的水银含量,来寻找他们的足迹。
林肯也是汞的受害者。在担任总统之前,林肯一直遭受着情绪波动、头痛和便秘的痛苦。19世纪50年代,他的一个助理记录道:“他通便不畅的时候,总是会恶心头疼——他会吃蓝色药丸——很多蓝色药丸。”这种“恶心头疼”,也被称作“胆汁性头痛”,当时的人认为通过顺畅排便将胆汁排出体外就能得到缓解。
那么,这个让林肯缓解病痛的“蓝色药丸”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包含液态汞的药丸,由于液态汞在肠道中很难被吸收,所以药剂师们会反复捶打,直到液态汞更容易转化为气态从而更容易被吸收。当时很多记录都记载了林肯情绪多变、抑郁发作,期间还混杂着狂躁、失眠、肢体震颤、步态不稳等问题,这一切都是汞中毒的症状。但是林肯清醒及时,当他意识到这种蓝色药丸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他就停了药,症状也开始慢慢好转。
汞元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泛,
比如体温计、日光灯、补牙填充物、化妆品等……
但随着越来越多健康问题的发现,
汞已经被许多国家禁止添加进日化用品等,
更多被用于采矿、天文望远镜等设备上,
你对汞这个化学元素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嘛?

重温经典!带你读懂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
来源:雪球App,作者: 正气的金融小慷慨,(https://xueqiu.com/7057628377/253386939)
近日,据外媒报道,现年92岁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宣布,将250亿美元的“金融帝国“交由他的四子——亚历山大·索罗斯掌管。这次,索罗斯真的要退休了。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
1930年乔治•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家境富裕。1944年为躲避战争灾难,全家开始流亡并最终在1947年来到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本科,专业是哲学。此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那些博士头衔都是名誉的。
“离开大学后经历了多次不明智的尝试,最后成为一名国际股票套利商,先是在伦敦,后来在纽约。”从乔治•索罗斯的讲述来看,当时他是一个股票分析师,向美国人推销欧洲股票。
1969年索罗斯与他人合伙创办了量子基金,此后就是他在金融市场中的几十年惊艳演出。
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认亏出场。
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牵连极广、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
当然,索罗斯也并非无往而不胜。
在1987年美国股灾中,索罗斯亏损4~6亿美元,而他在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更高达30亿美元之巨。
80年代末,量子基金在旗下几只对冲基金走向正规,索罗斯逐步退居二线,开始从事促进国际(主要是东欧)自由化、开放化工作和慈善活动。同时,他还一如既往地在办公室里评判市场,不断发表令市场为之震颤的独家观点。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重温索罗斯的代表著作——《金融炼金术》。本书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第一部分是索罗斯的哲学思想成就——反身性理论,第二部分是用该理论对几十年来的国际金融史进行了宏观解读,第三部分是索罗斯验证其反身性理论的投资历时实验日志。
这并不是一本类似于“教你快速把握大牛股”之类的实用性书籍,更多的是他对投资的哲学思考。像炼金术在西方之于化学的意义一样,这本书中,索罗斯记录了自己如何将“反身性”投资哲学应用于投资实践中,并最终炼出真金——量子基金在1986年~1987年盈利高达122%,1992年他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亿美元。
索罗斯说他自己个人生活中最大最持久的兴趣有两个,一是哲学思考,二是金融投机。他将金融市场看做检验他哲学思想的试验田,在本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用的英文词是reflexivitiy,他本人之所以没有使用辩证法这个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名词负载着沉重的智力文化的积淀”。
何谓反身性?索罗斯认为反身性是指参与者的思想和他们所参与的事态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二者之间不但相互作用,而且相互决定,不存在任何对称或对应。例如在对股价的影响上,索罗斯就将其描述为“存在着一种反身性关系,其中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这两者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
从辩证法上说,反身性理论体现了他的经济辩证观和深刻的辩证分析,对立统一等辩证法规律第一次被应用到了经济金融领域之中,并有了最鲜活的实践:1993年,索罗斯成功打败英格兰央行,通过做空英镑赚到20亿美元;1994年同样的戏码在墨西哥比索的投机中上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通过做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泰国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量子基金再度赚取大量利润。在量子基金28年(1969~1997年)间,资产由400万美元变成了60亿美元。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增长了3万倍。
索罗斯在无数次的金融战役中反复论证他的反身性理论并因此得到了应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结果。反身性理论的高度抽象,一开始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建议有兴趣的投资者多读两遍,慢慢去体会金融大师的投资精华。
“股票价格取决于基本趋势和主流偏向,这两者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
“我把金融市场当成我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因果链并不是直接从事实导向事实,而是从事实导向认知,再从认知到事实。”
“反身性并非无时无刻存在着,可是一旦出现,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会遵循不同的模式。他们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当人们得知量子基金集团取得纽蒙特矿场的大部分股权之后,黄金价格随之飙涨,虽然我未就黄金表达任何看法,各种看法却加诸于我,我曾经尝试澄清误会,但毫无用处。虽然我不曾追求巨匠的地位,但是当一切强加于我,我便不能漠视它了,事实上,我欣然接受,因为这可以使我在政治议题上有更重的发言份量。”
“作用与反作用。自身对另外一个有影响,另外一个也会反作用为自身。主流偏向先是自我强化,趋势继续,但是之后缺陷暴露,主流偏向反转,最后继续自我强化。”
“目前,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意识到抵押价值的侵蚀竟然会陷经济于萧条。——绝对的洞察力,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跟我们当前潜在的地方债务危机都是这样。”
“我相信,参与者的偏向是理解有思维参与者介入的所有历史过程的关键,就像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样。”
“事实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现在的预期所塑造。”
原创中西方化学起源的异同:炼丹与炼金,求财与长生
炼金术是一种神秘的古老习俗,根植于人类的想象力之中,其实践者主要寻求一种将铅转化为黄金的技术,然而关于炼金术,还有更复杂的文化内涵。
炼金术跟人类其他的妄想一样,犯了基本的逻辑错误:为了一个无法验证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创造出了一个庞大而无效的体系。
不过,炼金术并非完全在脑海中建立庞大的“知识”帝国,除了抽象理论,炼金术还有具象的一面,它跟自然世界有强烈的物质交换,所以制造了一个不算差劲的副产品——近代化学。
关于炼金术,古代的中国和欧洲分别在尝试,虽然在很多方面上有类似的经历,但中西方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中西炼金术的异同。
中西方炼金术最基础的差异是世界观。在西方语境中,炼金术植根于一种复杂的精神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中,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包含着一种普遍的精神,金属被认为是一种类似有机物的“生命形式”。当发现诸如铅之类的普通金属时,人们认为它只是一种在精神和物理上不成熟的“幼年金属”,通过特定的方式,可以加速它们的成长,最终变为“成年金属”金。
西方对金属的“生物性”看法,来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神秘信仰,中国在这一点上,跟西方完全不同。
中国人认为金石之类的东西没有生命,它们只是人类的工具,人类可以通过金石达到完美状态。具体地说,中国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天”上的东西代表着各种完美的范式,而“地”上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这一点有点像柏拉图的“共相”理论,但又不尽相同,中国人认为地上的东西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变得完美,用人来比喻,地面上的人是残缺的“人”,而天上的“神仙”是完美的“人”,通过锻炼,人可以“羽化而登仙”,变成完美的“人”,这种锻炼的方式就是炼丹术(炼金术)。
中国炼丹术分为两种:外丹和内丹,两者都是炼丹,但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药的丹炉,通过呼吸、运动等方式锻炼的方法叫内丹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铅、汞等矿物的方法叫外丹术。一般来说,中国的炼金术是外丹术。
从大约公元100年开始,一直到中世纪,西方炼金术逐渐发展壮大,变成了一门艺术,这种技艺部分基于实验,部分基于“魔法”。这些研究者们相信,他们只要将任何东西放在哲学家之石(点金石)上,普通物质就会“升级”,获得更大的价值属性,例如治疗伤口、延长寿命、以及转变为黄金。
“哲学家之石”不是字面上的石头,而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奇怪蜡烛、神秘液体或未知粉末。西方炼金师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制造哲学家之石上了。
与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炼丹术士更像原始的化学家,他们的工具不是哲学家之石,而是能够加热金属的丹炉,不管是著有《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魏伯阳,还是留名千古的葛洪、陶弘景,他们都使用丹炉,并通过丹炉寻找一种能将铅、汞等材料变为长生不老丹药的“方程式”。
中国炼丹术士以丹炉作为反应器,把铅、汞等矿物当做反应材料,他们要做的就是加入其他辅料,或者控制丹炉的温度,从而炼制出想要的东西。
历史学家内维尔·德鲁里(Nevill Drury)在他的著作《魔法与巫术》中指出:“炼金术(alchemy)这个词被认为源于埃及,它的本意是黑色,特指尼罗河岸的黑色河泥,后来有一个希腊词“chyma”,它的意思是融合或铸造金属,也就是从这个词中衍生出了英语的炼金术。”在西方炼金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始终认为所有金属都是有等级的,黄金象征着自然界的最高阶段,是人类趋于完美的最佳象征。
一个像黄金一样的人类,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光辉,能够战胜潜伏的邪恶力量。最基本的金属如铅,代表着被黑暗势力轻易操纵的罪犯和不知悔改的愚人。所以,铅必须要炼成金,否则就是罪恶和丑陋。炼金术影响了大量的西方名人,例如以发现引力及其运动定律而闻名艾萨克·牛顿,这位物理学家痴迷于炼金术,一生中写了超过一百万字的炼金术笔记。
中国的炼丹术存在已久,在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文献里,就明确提到了炼丹的方法。学者普遍同意战国阴阳家邹衍是炼丹术的创立者。炼丹术影响了秦末的政治格局,传说秦始皇就是吃了太多丹药而早亡,从而导致秦末大乱局。
秦汉交替之计,炼丹术仍然保持发展,公元前二世纪,刘安和他的门客写成的《淮南子》也提到了金丹和长生不死的关系。后来东汉的魏伯阳,东晋的葛洪和南朝的陶弘景更是大力推动了中国的炼丹术。中国炼丹术跟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帝王都喜欢服用外丹,不过因为丹药含有大量铅、汞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物质,使得很多帝王中毒身亡,比如唐太宗和雍正帝。
炼金术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理论是对基础化学和物理学的误解。现代科学证明炼金术是不可行的,因为金是原子序号为79的金属元素,而非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无法得到黄金。如果使用现代物理设备,如粒子加速器,确实可以从其他元素中创造金,但是创造黄金的成本远远超过所产生的黄金价值。也就是说,为了求财而制造黄金,最终只能更加贫穷。
虽然炼金术从未成功,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于炼金术的兴趣和期望,几个世纪以来,无数人声称已经解决了古老的难题,制造出了哲学家之石,但事实上这些人没有制造出任何黄金,而且他们全都死了,没有实现不朽。
尽管炼金术从未实现过不朽的目标或将铅变成黄金,但确实留下了重要的遗产:炼金术士是现代化学的早期实践者,他们创立了化学研究的原始形式。通过炼金术,人们积累了化学实验的经验,发明了多种实验器具,认识了许多天然矿物,炼金术成为现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其实,从某些方面说,中西方炼金术除了某些细节的差异,基本上大同小异,西方人一开始的追求并不是黄金,而是想要通过炼金术,找到一种实现完美人性的方法,只不过这个目标越来越世俗化,最终变成了寻找将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求财心理,而中国人的本意也是通过炼丹术,获得成为完美的人——神仙的捷径,可最后也变得越来越庸俗,所有炼丹者只想要获得长生,从而享尽人间富贵,在肉体上获得不朽,而不是精神上的升华。
现代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荣格认为,古代的炼金术实际上是一种人以自己的心灵发展为参照,对自然界现象的投射行为。中西方炼金术士其实都是荣格形容的人,他们在脑中幻想出了“完美”的概念,并深深对自己的“不完美”而遗憾,所以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使自己“完美”,只不过这种看起来崇高的目标,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世俗化、庸俗化,西方人在追求“黄金”的游戏中无法自拔,中国人在寻找“长生”的幻想中乐不思蜀。
相关资讯
《简单的炼金术》东/西方合成公式
简单的炼金术是一款别具一格的休闲合成游戏,通过合成四种基本元素,创造出宇宙中无尽的奇妙事物。元素组合几乎是无限的,让玩家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新元素。游戏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