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美貌是怎样炼成的(道家驻颜回春术)(五)

更新时间: 2025-08-06 12:45:27

阅读人数: 529

本文主题: 道家炼气术

《玄机直指》中说:“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意即聚精会神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合不离。一念不起谓之寂,念起即觉谓之照。寂照,就是念心不起,照心不灭。身体不动,形体相合。凝神寂照的下手之功就是凝神入气穴。这里说的气穴,就是自身宇宙的全身毛孔。要想凝神寂照,就得调息炼神,调身炼形。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要炼不神神,

凡息停而真息动,真息生而内气行;

识神断而真神生,真神生而炼元神,

阴神全而阳神生,目空心空见真性。”

真正做到了凡息止,真息现,机会难得。这时,宁可不睡觉.也要坚持做下去。这时候人能坐住,腿也不疼,比平时能坐的时间要长。如果能找出一个敏感点或薄弱环节,修炼就会平稳地像阶梯一样往上升。这时,阴神会出现,即出现没有规律的幻听、幻觉、幻视,这就要求修炼考必须用自己的思维控制住它。要记住,我是君主,我说了算。如果自己控制不了自己.那就别炼了。在这个阶段,也有可能出现阳神。

如何理解“炼神要炼不神神?”在神的意识下,看到或想到的是人为的。在不神神支配下的潜意识下,出现的景象才是真的。比如,运化五行到肝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蓝光,这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这就是不神神.说明肝已经和天干联系上了,也就是与人体宇宙内的天地人联系上了。这时.手干万别离开肝,而是要不断地运化肝。到颜色开始变化时,手马上往心脏运化。这是修炼不神神的一个方法。

如何理解“凡息停而真息动,真息生而内气行?”比如,吸气从膀胱提气到肝,闭气自养默念口诀,这时,肝胆会出现内气运行,这就是真息动之故。

“识神断而真神生”,就是人想象的东西一断,真神就出现了。

“凝神寂照再调息,五官七窍听真息

听息随息最重要.人心道心两相依。

凡息停止真息起,绵绵若存无意中,

真息停止凡息起,息息归根入下田。

自身宇宙有天地,心比天来肾比地,

呼气皆入天元根,吸气皆入地元中。

呼不出心吸过脐,本是调息一真理,

真心真息常相依,神气相依大定中。”

听息随息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鼻、口去听。不仅要听人心,还要听道心。听自己真息而不停,使人心道心相依,使人进入无意识状态。这时候,自身宇宙才能体验到哪是最低点,哪是最高点,哪是天元,哪是地中。也只有这样,到“三仙功”’时才好安炉设鼎。到此,默运五行才算结束。

真心为自身字宙之心,是本体之心。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这时,就会出现真阴和真阳,古时称之为两物,亦即铅和汞。由此,才开始筑基。人要大定,就需要沐浴。

“真心真息两相助,神气自然会相依

心息神气常相依,行者自然入大定;

大定之后有一关,养心沐浴少人知,

养心沐浴到定中,灵宝毕法是真身。’

调真息时,要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体查内脏和外形的变化。两相助就是用思维感觉去体查内脏。内脏要尽量放松,以便于接应和维护它。

“炼精者炼元精,炼气者炼元气,炼神者炼元神。”因此,精、气、神与天地同其根,与万事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阳火炼之则化为阳气,以阴符炼(风)养之则化为阴精。故曰: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修炼者将元神凝入气穴中,听息随息,时刻收神意入内,回光返照。真好像鸡孵卵。也好像龙养珠一般。温温火火时刻不变。

那时神气充盈,真阳之气旺发,真乃奥妙无穷,实为道家修真最重要之功。炼精化杰,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就在此功。这时,修炼者心液下降,肾气上升,真神下照,元阳内生,神气相合,子母相恋,水火既济,混合于中宫而为一。

此乃是修仙第一法:“引仙法”。收心乃心火降于下田之中,为铁牛犁田开一条路。

“引仙法”的结局是“三仙功”的开始。到此,修炼者在明师的指导下,

方可正式近入“三仙功”的修炼。

养心沐浴有忘字篇、寡字诀和气字诀:

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 ;

忘静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气 ;

忘欲可以养形,忘形可以养气 ;

美貌是怎样炼成的(道家驻颜回春术)(五)

道家修炼方术:修炼服气法的方法,都在本文里面了!

服气,又称“食气”、“行气”,是一种以呼吸为主的吐纳功法。

》:“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就是说在呼吸吐纳中吸纳天地精炁,叫做服气,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炼养身体。

服气法种类繁多,归纳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以鼻微微呼气,吸五呼一,吸要匀、慢、深、无声,呼气时,意念将气从十指、十趾以及全身毛孔排出。

以口吞气,不可出声,吞三咽二,吞五咽一,吞七咽一,咽气后,意念将气从全身脏腑及骨节中排出。

服天、日等阳气时,用鼻吸气口呼气,服地、月等阴气时,用口吸气鼻呼气。

吞太阳和星辰的气法有文吞法和武吞法两种。

按东、南、中、西、北五行方位服食,并结合五色配五脏内视。

按十二时辰服气,子午八十咽,丑未六十四咽。

“申天师服气法”也是一种静功修炼,其要诀主要是吐纳、练息。它是由唐代开元年间道士所创,申天师名元之,游历名山,采集方术,一直有修道成仙的志向,后来被皇帝征召到

半夜过后,五更天左右,睡醒之后,先用水漱口,仰卧,伸展手足,慢慢地吐气约10—20次。

等到体内的谷气消失完毕,内心平静下来之后,就开始闭气,忘情,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脐下气海之中,沉静下来不动,然后吸气两三次咽下来,用意念引导这股气流向丹田走去,渐渐地就会感觉到它的流动,等到气在体内运行完毕后,再开口慢慢地将其吐出。

做完一次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重复吐纳大约二三十次,就会感觉精气饱满,而且心无杂念。如果坚持修炼下去,会觉得“ 口中津液甘香,食即有味”,这是功法产生功效的征兆。

练这种功法的要领是,要忘身忘本,守精气神于一处,等到意念集中时,再开始进行修炼。

“张果服气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张果所创,“张果”就是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这种功法也是一种吐纳、练息的静功,原载于《》第五十九卷,是唐宋期间较为流行的功法之一。

其特点是以逐渐延长所闭之气在体内的时间为手段,最终达到“胎息”状态,实际是“抱朴子胎息法”的翻版。

姿势为仰卧式,两手握拳放置于腿的两侧,收敛心意,摒弃各种杂念。用鼻子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不呼,心中默数,自一至百以上。闭气直至难以坚持为止,可以稍微松气,然后立刻吸满再闭上,直到足心出汗,才可以慢慢地将所闭之气吐出来,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其微小,小到看不出呼吸的气息才可以。

随着功夫的深入,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通常如果可以每次闭息默数至1000——2000,就可以不食五谷杂粮,期间可自然出现“胎息”状态。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5000,那就能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道家筑基丹田起火术,百日凝练,习者自感丹田真气充实!

武当筑基丹功能够快速启动真阳之火,聚集散于身体各处的先天真阳之气,使丹田内产生并聚集高热能量,以炼化体内先后天之精,转化为真阳之气,达到“

本丹功功法还能聚集炼化自然界的真阳之气,以补体内真气之不足,并促使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凝练,为修习高级内功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八成以上的习练者,在修习本丹功十分钟内即可丹田起火(第一次练习),丹田温热甚至火热,却又极为舒服;

七至十天,丹田内有股热流涌动,全身火热,特别是丹田、两肾、命门及手心等;

一两个月后,部分练习者会出现丹田内热流上涌,或任脉(需配合托天桩的练习);

三个月内少数习练者丹田内的真气会自动循督任二脉运行(),并且是在无意识引导的情况下功中自然出现的;

百日内,几乎所有的丹功练习者都能达到丹田内真气充实而凝练,全身火热,真气澎湃,身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改善,筑基功成。 

双脚平行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双眼平视前方,但目光不要专注于一个点上(犹如发呆)。

全身放松,凝神静气,意念自身融于天地之间,待感觉心神宁静后,即可正式行功。 

接预备式,双膝微曲下蹲成中高马步,双手下垂放于两膝外侧,掌心向下,拇食二指弯曲呈圆环状,其余三指向前(整个手型如打“OK”状)。

头微上领,沉肩坐腕,手臂挺直或稍弯均可,含胸拔背,臀部内敛不可外凸后翘,犹如虚坐在高凳上,后腰填平,脚趾稍抓地,全身放松,以得力舒适为准。 

观想丹田内有一蛋黄大小的火团在燃烧,火焰蒸腾,火焰不要扩散得太大,稍大于火团即可,消除其它杂念,静心站下去,直至收功为止。 

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意念全身的真气收归于丹田,三五分钟后活动或按摩一下身体即可。 

2. 真气鼓荡(聚炼体内真阳之气)

同丹田起火之预备式。 

双手重叠抱于肚脐上,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其余同丹田起火法。 

呼气时观想火焰充满整个腹部,吸气时观想所有的火焰收归丹田凝成一团,一次比一次充实凝练,一呼一吸为一次,九次为一组,连续做九组。 

同丹田起火法的收功方法。 

3. 采气法(聚炼外界真阳之气)

同丹田起火法之预备式。 

双手拇指向上,其余四指向下,手心相对,如抱于腹前,虎口圆撑,双手相隔约二十厘米,双肘前撑,且肘尖分别指向两侧,其余同丹田起火法的行功姿势。 

日出后一小时或日落前一小时内练功,练功时面对太阳而站,观想双手内正抱着一个正在发光发热的太阳,手内的太阳正在旋转,吸收远方太阳光热(顺着太阳光线源源不断地传来)的同时,也吸收着身体周围游离的自然界能量。

三五分钟后,观想手中的太阳已吸收了极满的能量,此时观想小腹内丹田火起,有一团火焰正在燃烧。而手中的“太阳”边吸收外界的能量,边通过肚脐将能量传人到丹田,传人的能量融于丹田内的火球中,使之更加充实而凝练,如此行功至结束。 

同丹田起火法之收功。 

本丹功中的丹田均指下丹田。(肚脐与命门的连线,头顶百会穴与会阴穴的连线,两线交叉之处方圆一寸到一寸三分) 

练功时,尽量找一空气流通、避风、安静的场所。 

练习时,意识一定要淡,要微要小,不可过重。 

练功期间,百日内最好不要有房事活动,年过天命亦应节欲。 

每次练功应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上,但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练习丹田起火法十天后,可于该功中加入真气鼓荡法交替练习。

真气鼓荡法练习九组后再转为丹田起火法,练习十分钟后再转为真气鼓荡法,如此反复直至练功完毕,尔后可不必单独习练丹田起火法和真气鼓荡法,只练两者结合之法就可以了。 

练功半月后,可开始练习采气法。可一天练习采气法,一天练习丹田起火及真气鼓荡结合法,如此交替循环,隔天练习其中一种方法即可,若时间充裕,也可早练采气法,晚练组合法。

筑基期内不可练习运气、发气的丹功方法,以免因功力不足而产生真气外游的现象,导致筑基失败。倘若丹田内没有真气,怎样运使也不会有效果,筑基期内,丹田中已储存了一定的真气,运使起来便会产生一定效果。

若贪图一时之快过度使用,致使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真气耗散一空,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伤及身体则得不偿失了。

标签: 皇帝 道士 修仙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