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的解释
1.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东汉《一字石经》作《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唐李贤注作《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宋刘敞《七经小传》作《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清康熙《御纂七经》作《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签》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道教十大经书
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其教义包涵了我国几千年的思想精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千年的传承中,道家先哲们总结领悟出了大量的宇宙哲理,大都包含在道教著名经典中,其中最有名的数以下十部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该书论涉养生要旨、气功、八卦、天文历法等方面。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
《抱朴子》,道教典籍,东晋葛洪所撰,主要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
《北斗经》,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经中称,北斗七星君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该书也是道教斋醮科仪“顺星拜太岁”的必诵经书。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是中国第一部道教经典,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太平经在道教中有重要地位,对道教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构成道经“三洞四辅”中的太平部,辑入历代道藏。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是一部内外丹兼修的道教理论著作,对道教修炼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对后世内外丹的理论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通玄真经》,又名《文子》,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战国时文子所著,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通玄真经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道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
《冲虚真经》,又名《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冲虚真经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南华经》,又名《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文始经(最新图文版)
《文始经》全名《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或者《关令子》。仿佛《老子》、《庄子》、《列子》一样,《关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
作者采用《道德经》的笔法,言简意赅地阐明宇宙和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根本规律,针砭时弊,表扬大道;揭示真理,拨迷正误,有益于众生多矣。英国著名科学思想家李约瑟先生,曾经在他的《中国科技思想史》中,大量地引用了《关尹子》一书中的观点和论断,评价甚高。
相关资讯
山西省人民政府
北武当山古称龙王山,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我国的道教圣地,景区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北武当山兼有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以及峨嵋之秀和青城山之幽。主峰四周几乎都是......
下篇:道家十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