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启示录
《启示录》是邓紫棋时隔三年后发行的音乐专辑,这三年来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歌手的邓紫棋明白自己能做的,就是用音乐向听众传递生命力,于是她创作了专辑《启示录》。音乐录影带方面,邓紫棋首次担任主创、编剧及监制,联同林博导演共同打造了14集音乐连续剧MV,串起起来是一个有连续剧情的故事。故事以乐土、废土、现实世界为背景,呈现当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人对自我形象缺乏安全感的挣扎和焦虑、在生活种种挫折下的迷失,还有网络暴力对人心与关系的撕裂等问题。邓紫棋表示当代已经很少有观众能耐心完整地听完一首歌,但是她却有很多启示想与大家分享,于是想到了音乐连续剧这一形式,希望能吸引观众用心听完专辑里的每首作品[1] 。
先行曲《GLORIA》的歌名源自邓紫棋的父亲给她小时候取的英文名,同时也是专辑《启示录》中女主角的名字。邓紫棋从小时候历经情感创伤,到成为公众人物难免遭遇网络暴力,直到曾历经的官司、诉讼,都让她备感压力。某天她向上帝祈祷时,突然脑中浮现了一段一直唱着“Gloria”的旋律,瞬间她感到风平浪静,于是也就有了《启示录》的创作灵感。邓紫棋想借《GLORIA》告诉大家,无论世界发生了怎么样变化,唯有自爱才能不被打败。只要相信爱的指引,最终定能驱散阴霾,迎来曙光[2] 。《你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人》以钢琴、管弦乐作为伴奏,创作灵感来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笑面人》。邓紫棋出道以来,经历了各种悲欢离合,她想用该曲诉说自己对于离别的感悟: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留下的人,只有还没离开的人[3] 。《受难曲》是邓紫棋根据自己遭受网络暴力的经历而创作的歌曲。曾被网络暴力中伤的邓紫棋终日以泪洗面,虽然找到了面对的方法。但网络暴力仍然存在,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不胜数的悲剧,邓紫棋想借该曲呼吁大众共同拒绝网络暴力[4] 。《少年与海》《老人与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灵感均来自于邓紫棋在阅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时产生的共鸣:人生正如同汹涌的海浪,每个人都孤独的前行在风浪之中[5] 。邓紫棋认为“爱”是给予对方选择的权利,凡事相信、盼望、忍耐、包容,这样的“爱”才能让那些可能会“离心”的人们仍有选择的自由,于是创作了歌曲《离心力》,并首次尝试迷幻迪斯科曲风[7] 。面对世界翻天覆地的改变,邓紫棋的生活也经历着各种困难。在被这些困境包围得寸步难行时,邓紫棋不禁向上帝祈祷能不能让世界暂停一分钟,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歌曲《让世界暂停一分钟》,希望该曲可以传递给听众治愈的力量[6] 。在邓紫棋踏入30岁的阶段时,她感觉自己的世界要大放异彩,她的天空没有极限。这是邓紫棋对自己的一种期许,于是创作了歌曲《天空没有极限》。结尾大合唱部分,邓紫棋邀请了M9 Marginal Youth Singing Choir一众与她有共同信仰的年轻人参与,以此寓意新的一代同样有着无边的未来[8] 。

邓紫棋已写完首部小说《启示路》称今年会发行
邓紫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的天!终于写完了!《启示路》作者:G.E.M.邓紫棋,今年一定会发行!”据悉,《启示路》是邓紫棋的首部个人小说,全书共20余万字。
1月12日,邓紫棋曾在直播中回应写小说进度:“嗨,兄弟,我告诉大家,已经写了11万字啦!”
据邓紫棋此前在直播中透露,正在写的小说是她之前发了一张专辑《启事录》里面的故事,写着写着,已经发展到了她开始研究量子力学,还有宇宙起源、AI等各个层面的东西,所以如果真的要把这个小说给写完的话,她的脑子得非常非常清晰,得有时间坐那里啥事不干,一心一意地去写作。不只是把专辑《启示录》里14集的音乐连续剧写成文字,有太多新的东西,需要时间打磨,小说写完后准备找出版社出版。
邓紫棋《启示录》:踏上启示之路,诠释爱的箴言
8月9日,第一波核心主打《Gloria》上线。我当时为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已昼夜不分地忙碌了数月,每日身兼数职的同时还在承受着多方压力,仿佛正处在一个身心俱疲的临界点。当日午饭时分无意间点开了《Gloria》MV,却未料到,听到副歌第一句 “Gloria 不要害怕,Gloria 爱里没有惧怕” 的时候,我竟哭了。
那种感觉就像,我正身处于一个浩瀚而虚无的暗黑空间,彷徨无措之时,眼前一缕耀眼的光线划破了沉睡的死寂,一个目光深炯的天使随之飞来,伸出双臂将我拥抱,继而挥动着纯白而巨大的翅膀缓缓将我包裹,温暖备至——没错,这就是《Gloria》带给我的感动。
此后我迅速地从邓紫棋的微博补完了所有碎片预告,一发不可收拾地陷入了这条启示之旅。这两个月里,我无比期待着每周二/周五的到来,以一种追剧的形式感受着《启示录》每一首歌所带来的惊喜、思索及体悟。
邓紫棋在直播中透露,《启示录》上半部7首歌的灵感来源于其过往一次次向上帝的祈祷——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祈祷是每日例行之事。我虽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对基督教也有些许了解。
几年前,我曾在都柏林的街头遇到过几个与我年纪相仿传教士。出于锻炼口语的目的,我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去过几次他们教会的活动。这些传教士与我分享了许多关于上帝的故事,也教过我如何向上帝祈祷:Dear Heavenly Father,然后说出任何你想对上帝说的话。我曾询问过:“如果某些言语我不会用英文表达怎么办?”他们回答:“就用你最熟悉的母语,上帝可以理解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
有人认为《启示录》上半部中的歌曲依然没有跳出小情小爱的条条框框,似乎与“启示录”宽宏的内核大相径庭。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向上帝祈祷的过程,有些类似于向树洞吐露心声。你可以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所以,7封致天堂的信,无论从曲风还是内容上,都是可以包罗万象的。这7首歌,在 摇滚 / R&B / 抒情 / Trap / 说唱 等多元曲风的铺排下,分别描绘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但又难以排解的种种情绪。这是明智之举,并非与专辑的概念背道而驰。
如果说上半部是邓紫棋在一次次祈祷中向上帝的发问以及各种负能量的宣泄,那么下半部便是上帝的回应——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这7封天堂的回信,通过爱的不同面向与表现形式,诠释着圣经中爱的箴言: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我们并非人人都是基督徒。撇开宗教信仰不谈,爱依然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终生去感受、深思、领悟的功课。
疫情的肆虐改变了我们每个人原有的生命轨迹。我们身处的大环境也正如《老人与海》中的那片汪洋大海,它源源不断孕育新希望的同时也无情地将我们的心灵残害得千疮百孔。《启示录》下半部提醒了我:我是否过分沉溺于负面情绪而忽视了生命里原有的美好?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其实都是为爱而活的,不管这种爱以何种形式。与此同时更要坚信,我们每个人也是一直被深爱着的,只是很多时候这些爱被默认为理所应当,从而被忽视。从更广义的角度细想,日光明媚,月朗星稀,草木芬芳,鸟飞虫鸣……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切,难道不都是自然对我们的爱与馈赠?
做概念专辑往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词曲过于主流,会被嫌弃不够“高级”;而如果过于曲高和寡,那么又会被诟病舍弃了流动度。
不知从何时开始,概念专辑好像被打上了“不流行”的标签。似乎只要摒弃普罗大众所认为的悦耳的音乐,再配上一些不知所云的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歌词,就是合格的概念专辑,然后肆意吹嘘“高级”便大功告成。试问,这样的音乐对大众而言意义何在?
在我看来,好的概念专辑一定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赏的。追求“概念”只是为了服务于歌手想要传递给听众的价值观,而并不一定要对流行性做出妥协。《启示录》无疑是当今概念专辑的标杆之作,在各个方面都尽力做到了平衡。
更为诚意满满的是,《启示录》开创了MV连续剧式的全主打模式,并融入了“元宇宙”、“AI”、“悬疑”等元素,为所有歌迷献上了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邓紫棋在直播中透露,她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大环境下依然可以沉下心来慢慢地感受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
单是这一动机,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这个追求“快/短/易消化”的流量为王的时代,一分钟在短视频APP上已显得相对冗长,更别提一首三四分钟的歌曲了。然而,在那些过分沉溺于易消化的内容而流逝的时光里,我们真正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又有多少?
曾几何时,短视频APP变成了某种消磨时光的利器。时间悄无声息地从指尖的滑动中飞逝,最终留下的好像也只有内心的荒芜。毕竟,只有舍去浮躁,才能沉淀出生命的厚度。
在《启示录》发行之前,我对邓紫棋的认知是:拥有众多大热单曲的实力创作人兼巨肺唱将。我相信大部分路人对她的定位不外如此。我并不算她严格意义上的粉丝,但是每当她发新歌时,必会抽闲寻来聆听一二。奇怪地,通常最终会留在我歌单里的,并不是她那些脍炙人口的大热单曲。反而,我更青睐于一些相对小众的歌曲,如《突然之间》。
随着这两个月以来《启示录》专辑的陪伴,我对这位歌手的喜爱俨然已逐渐升华至精神层面上的欣赏。
《启示录》不仅给我带来了无限力量,也让我发现了邓紫棋的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词曲创作,会写剧本,会剪辑,会社交运营,甚至还会写小说——这无疑是宝藏歌手一般的存在。
我从她的直播中了解到,几年前她与唱片公司的合约纠纷驱使她练就了更多本领。若将此种经历类比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今我们所遭受的每一次炼狱,又何尝不是一场能够完成自我进化的契机?如今的邓紫棋更加自信耀眼,正如《启示录》终极主打《天空没有极限》中唱到的,“我的世界,我看不到边界。”
感谢邓紫棋,于2022的夏末初秋,通过《启示录》给我带来的一份重拾爱与希望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