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东莞风水大师:道家天人合一如何修行?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04:09

阅读人数: 375

本文主题: 阴阳气功修炼法

道家“天人合一”的修行是一个复杂而深邃的过程,旨在实现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修行方法和步骤:

1.静坐冥想:通过静坐调整呼吸,排除杂念,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在静坐过程中,修行者需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受,逐渐进入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感受与天地万物的合一。

2.炼心养性: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减少对世俗纷扰的执着。修行者可以通过学习道家经典,理解道的本质和宇宙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心性修养。

深入研读《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理解其中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理念。经典研习有助于修行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修行提供理论指导。

道教修炼强调阴阳的平衡与调和。通过炼养身心,实现性命的和谐共生。这包括调整饮食起居、修炼气功、导引等方法,使身体的阴阳之气保持平衡,进而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相协调。

内丹修炼是道家实现“天人合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如小周天、大周天等,使人体内的精气神逐渐凝聚成丹,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在内丹修炼过程中,修行者需遵循道家的修炼法则,逐步提升自己的修炼层次。

道教强调道德伦理的修养,认为这是通向“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径。修行者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培养善良品质,使内心更加纯净和高尚。通过遵守道德规范,修行者可以减少内心的纷扰和执着,更容易与自然、宇宙相融合。

“天人合一”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修行者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理解自然规律,并尝试与自然界的节奏相协调。例如,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通过顺应自然规律生活,修行者可以感受到与天地万物的紧密联系和和谐统一。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需要长期的修行和实践。修行者需保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不断积累修行经验和智慧。同时,修行者还需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修行成果。

总之,道家“天人合一”的修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心性修炼、经典研习、炼养阴阳、内丹修炼、践行道德伦理以及顺应自然等多个方面。修行者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修行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和调整,逐步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学之道国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课程丰富多样,涵盖道门风水、财运文化、道家修行、辟谷养生、梅花心易、易经文学、企业风水、姻缘八字、面相学、道医、武当武术、八字命理等多个领域。

东莞风水大师:道家天人合一如何修行?

气功修炼五阶梯及其方法

开初入门练功,一般运练的后天 之“气”,即血气之“气”,气化于谷,因形化气,此气从调摄中来,“气行血行,血行气盛”,“气血互生”。凡是“血旺”之处,即是“气盛”之地。血行“气盛”;或练动功做动作,一动,加速血行,血行“气盛”,加之练功时轻闭双目,放松入静,减少了耗能,增加储能,如此日积月储,气感强盛,体内就开始出现热、胀、麻等反应。有的功复杂一些,活动的部位多一些,有的功法简要一些,只活动主要部位。对于“练气”来说,差别不是很大。故有“法无优劣,契机者妙”之说,不一定功法愈复杂,气感就来得愈强、愈快。后天之气的特点是:练之则行,不练则停,所以练功的效果与练功的时间及坚持程度成正比。严新同志的练功诀窍是:贵在精一,重在坚持,要在微妙。

如果把气功作为一门学问,只练后天之“气”是不够的,必须练出先天之“炁”来,都能称真正进入气功修炼的大门。就强身治病而言,后天之气属于生物化学能,能缓解和治疗某些不太严重的病症,对于复杂重症尚无能为力。只有练出“炁”这种高能量的“原子能”,才能解除积年沉疴,并开发出人体的潜能。

后天之气的可练,“识神”为主,全规全法,有作有为;先天之气的修炼,“元神”为主,法无定法,无为而无不为。气功修炼就是从有作有为的后天之气,向无为无不为的先天之炁过渡。笔者要把自己练功和教功的实践体验,简要地谈谈气功修炼的五阶梯及方其方法,供气功爱好者们参考。

气功界行话: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在于以形引气,即只摆好架势,即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站桩上虚下实,正好纠正克服人们入门普遍存在的上实下虚的不良生理状态。

要站桩法简效宏的是《马步站桩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闾放松,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快速启动,促进和增强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以活跃诸脉,“气行血行,血行气盛”,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活跃,各种不良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实现对体内种种慢性疾患的“不治而治”--气运则百病自消。

具体架势: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双膝下蹲;臂部后坐,这样丹田扩大,会阴部及尾闾得以放松。至于各种尺度,在实践中随时可以调整,以舒适这度。

双臂往两侧分开,曲肘,平抬作环抱状,使肺部不受压迫,利于气机开合;双掌在胸前抱球,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封闭磁场,使得能量不致外泄。

站桩的目的在于引发真气。随着气机逐渐发动,真气增强,导致身体抖动、晃动。前倾后倒,要顺其自然,不要死站,更不抵制。真气进一步增强,沿经络形成极强的经络磁场,相互吸引或排斥,使机体产生显著的内动或外动,如摇头扭腰、手舞足蹈等,就不管原有架势,而可随机舞动――这是“元神”露面、引导真气无为而无不为(疏经、治病、增功、激能)初阶的新境界。

动功练气、采气,静功得药、采药。下根之人,若入门即练静功,没有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站桩得气、气感明显后,可以动静兼练。这时一上座,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气行,自然意趣横生。

至于练什么法式,只要有了气感,什么法式都可以。真气运行法,周天搬运法,意守法,观想法,无一不可。

后天之气是一般生物化学能,能量有限,只能在体内引起热、胀麻等浅层反应。无力引动肢体。先天真炁属于具有“思维、意识”的高能量的“原子灵能”,运行时形成很强的经络磁场,能够引动脏腑肢体内动或外动。而且气的运行纯受元神调控(“元气生,元神现”),首先对体内进行自我诊断(不会误诊)、自寻病灶(包括隐患)、自我调理(针对治疗),进行高度有序的自我整体康复。故而在自发动功态中常出现自我点穴,打拍患部等较激烈的康复动作――元神灵知灵能效应。一般按套路练功三五年都难以尽祛的疾患,自发功中十天半月就能解决。自发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迹”,一是其能量是高能量的“炁”,二是靠“元神”灵知灵能。

至于每次的练功时间,视练功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治疗、调理程序结束,气机自然停运,即可随机收功。个别病杂症重者,必须调理时间较长,短时尚在高潮之中,不必忙着收功,侍高潮过后,稍加收功意识,均会圆满收功。

自发动功自我调理的规律是:初始小动,然后大动,病愈不动。非不动也,而是经络疏通、病邪祛除、深入内脏而内动也者:只不过不练功者不自觉而已。在平泌阴阳。协调脏腑功能过程中,真气常又循运于经络,由于经络通达,畅行无阻,无有病邪,再也不会出现激烈的大动,而是柔动、缓动。加之“先天”真炁直与天通,与天地大磁场“人天相应”,导致外动者仪态千姿百式,美不胜收。

动后方生静,动极之后必生灵静、定静。当练功者至神动、灵动都动不起来时,这是练高级静功的时机自然成熟。此时一上座,即感“万缘尽歇,一灵独觉”,或物我两忘。如此深静、定静的高境界,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不求自得。

定中生慧,定中开悟,悟到了什么?--自己认识了自己。

阴阳聚气功

如意坐,椅上、蒲团上皆可,立姿也可以。

全身放松,两眼轻闭,两掌心向下,指尖向前,轻松地放在膝盖上。

缓缓吸气到肚腹丹田,吸满为止。

以意引气(气,同时也是上提的)至胸部,两手随着气也沿着体侧同时上提,慢慢自然翻掌。

两掌提到两乳侧时停住,两掌掌心也已经转成掌心向上。

感觉气不足时,两掌徐徐下放,同时气自鼻「呼」出。

用口「呵」气,或用鼻「呼」气都可以。

阴阳聚气功共分为二段,以上是阴阳聚气功第一段:「聚阴气」。

随即以意将气往下运到尾闾(肛门),过尾闾徐徐往夹脊(脊椎)运上。运气的同时要缩小腹、提肛 (缩紧肛门)。

初学的人也许对于运气过尾闾,导向夹脊的动作,会毫无感觉。练一段日子后,便会觉得有气流流通过尾闾、夹脊,好像是虫蚁爬行,有痒痒的感觉,就是气在流功的证明。

在运气的同时,两掌也要慢慢沿体侧两肋上举,掌心向下、向上都可以。

以意引气由尾闾上夹脊,再沿着脊椎运上大椎穴(两肩线中的脊椎部位)。气运到大椎穴后,两手同时翻掌使掌心相对(不相贴),往前方伸出与肩同高,如抱大球般,左掌在内,右手掌心贴住左手背,两手掌交且,胸部微挺。

两手交互内抱的同时,勿忘将气由大椎穴贯注于两肩,方法是:两肩略微抖动一下,使气由大椎注入两肩(逼气开关),再以意引气由两肩推出,入于掌内。此时仍是闭气、提肛、缩小腹的状态。

维持两手交迭环抱的姿势,气窒吐气前再深吸一口气到丹田,同时把肛门、小腹放松,吸气时以意引气,将手掌上的气引导至丹田。

吸气和松肛、松小腹是同时做的。

两股气交会于丹田后,由鼻中缓缓呼气,两手同时分开与肩同宽,掌心相对,慢慢往身体方向内收,两掌自然翻掌,至两乳侧前时,掌心成为向上。

两手再慢慢放下,随着放下的速度自然覆掌,掌心向下,指尖朝前,置于膝盖上。

以上是阴阳聚气功第二段:「聚阳气法」。阴阳聚气即:胸背通气。

本功要点:提肛、缩小腹和运气要同时(进)行动;松肛、松小腹和吸气、引气也是同时进行。

功效:阴阳聚气法能使全身气脉贯通,血液循环旺盛。内脏中有了气的流动,则一切的胃肠病、胸闷郁痛、腰背酸软、肩膀酸痛等症状,皆可不药而愈,有不可思议之功效。

唯要使胸背通气,练起来并不容易,尤其吸气、闭气、缩腹、提肛等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但是只要学者细心体会,则不难抓到诀窍。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