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何以结恩情?一首诗读懂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更新时间: 2025-08-15 13:59:15

阅读人数: 413

本文主题: “心上人”的雅称

你是怎样向心爱的人表达心意的呢?

曹操的主簿繁钦曾作《定情诗》,诗中写到中国古代女子的十大定情信物。

这些古老而美好的物件,每一件都代表着深情的许诺和誓言。

今天小诗妹就同大家一起看看,浪漫的古人是如何借物传情的吧~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

《诗源》记载:文胄与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赠与所爱之人,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

相对于其它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戒指通常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尚未许配)女子都不戴戒指。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赠予恋人的情节。

玉在中国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人赋予了美玉很多美好的人性品格。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直到今天,人们仍称赞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

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

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簪还象征着尊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后妃有了过错,也要退簪。

“绾臂双金环”指的是臂钏,又称缠臂金。

这是中国古代女性缠绕于臂的一种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一般。

中国古代的女子从很早以前就善于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一直到今天,都是不衰的时尚。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它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双股或多股长针,用来固定发髻。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香囊,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人佩戴香囊大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古时将绢称为“纨素”,“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绢做成的裙子。

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

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称。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裙子,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

原标题:何以结恩情?一首诗读懂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何以结恩情?一首诗读懂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这几位神仙掌管着人间的姻缘,单身的朋友可以来拜拜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道教是个注重家庭观念的宗教,道教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天地万物不离阴阳二气,阴阳和谐,夫妻同心,家庭才能和睦,人类才能繁衍。所以道教也有着掌管世间姻缘的神仙,下面就来介绍几位。

在道观里一般会有一间月老殿,里面供奉着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一手挽着一丝红绳,另一手拿着掌管世间的婚姻簿。只要用红绳把两个有缘人的脚系在一起,即便是经历“仇敌之怨,贫富之隔”也会化解一切,结为夫妻的。俗谚:“千里姻缘一线牵,无缘对门不相识”。这位神仙便是民间传说最为广泛的红喜神月老。

在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婚姻需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月老就是媒人的代称,关于月老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唐代有一个叫韦固的人,一次旅行住店,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书信。他见老人身边一个麻袋里装有许多红绳,便问要这么多红绳有什么用?老人就说:“这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亲仇、贫富、远近,只要系上一根红线,便会结成夫妻。”接下来老人预言了韦固未来的婚姻成真,在坊间广为流传,于是以后人们便用“月老”代称“媒人”,并把做媒称作“牵红线”。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太阴星君:又叫月神、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道教对自然界的山川星辰都有崇拜,不仅崇拜太阳,也同时把月亮神话为道教的神仙,中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不仅仅是汉族,像苗族等也有拜月的风俗,,每逢月圆之夜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以求永结同心。

关于月神,家喻户晓的还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最早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宫观要设坛祭月。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民间以和合为掌管婚姻的喜神,和合二仙并有“欢天喜地”的别称。有别于其他的神仙,一般的道观很少有专门供奉和合二仙的,反倒是将他们制作在年画或者是瓷器上。这样更贴近生活中。人们图绘、模塑他们的形象,用来祝福。和合二仙一般是两个蓬头赤脚的小孩模样,一个持盛开的荷花,一个捧有盖的圆盒,寓意和和美美。和合之像大多是多在婚礼时陈列悬挂,或者常年悬挂在堂中,取谐好吉利之意。

丰富多彩的“扇文化”

在古代,扇子是夏日纳凉的重要工具,招风取凉、驱虫赶蚊等,由此,扇子在后世又有“障日”、“良友”和“摇风”之称。多情多才的诗人们也借扇传情,留下了许多与扇有关的诗词。

在众多的扇子中,团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团扇,因形状多为圆形,团团如月,蕴含合欢吉祥之意,故又名“合欢扇”。“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圆如明月,洁净美丽,摇动清风,南北朝萧衍的这首《团扇歌》对团扇的介绍是很到位的。团扇因轻盈雅致而成为古代闺阁女子的常用之物。除了扇风驱蚊,闺阁女子更是把团扇视为儿女情长的定情信物,亦或借以述衷肠、寄愁思。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妾室桃叶曾写下几句诗:“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在桃叶眼中,画有七种宝物的珍贵团扇明亮而有光彩,赠送给心爱之人驱热降温,希望对方要永远记住自己。在这首诗里,团扇就是纯洁无瑕、闪闪发光的爱情的象征,也是女子对爱情长长久久的期许。

羽毛扇当然也是扇中名品,白居易有首诗专咏白羽扇:“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羽扇一般是以孔雀、鹤、雕、鹅、雉等鸟禽类羽毛编织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历史上使用羽扇最有名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手执白羽扇,指挥三军,气度雍容。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羽扇成为潇洒倜傥,运筹帷幄的象征。辛弃疾也有:“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的诗句。羽扇纶巾在一个时代里成了意气风发的潇洒名士“标配”。在现实生活中,羽扇还可供人们作装饰、舞蹈之用。它的风势柔和,对老幼、病人、产妇非常友好,故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明永乐以后,折扇因携带方便,可出入怀袖而渐渐流行。

折扇,最紧要处就是扇骨和扇面。扇骨通常为竹质,普通竹子只能做普通扇子,上等扇子必得湘竹、玉竹等。湘竹亦称斑竹,天然有花斑,好看;玉竹竹质细腻,便于雕刻,是刻竹的上好材料。此外,还有紫竹、罗汉竹等稀见种类。至于扇面,无论写上字还是绘上画,都增添了趣味,极具风雅,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称。折扇除了日常用来引风纳凉,更是文人雅士的文化名片。

折扇的讲究首先在刻竹上。带有刻竹的折扇,曾是上流社会的必要“装备”之一,政界高官、商界大亨、伶界名角、学界文士,无不精心配备,既为自娱,也为与人交际时显示自己的文化品位。民国时北京最好的刻竹者首推张志鱼,张志鱼刻竹在当时号称“琉璃厂三绝”之一,另两绝是张寿丞刻铜、朱友麟刻瓷。张志鱼工篆刻、善书法、能绘画,尤以刻竹独擅艺界,被誉为“北方刻竹第一人”,拥有一柄张志鱼刻竹折扇,足为人前夸耀。当年张志鱼所刻,多为张大千、齐白石等一时名彦在扇骨上绘得的底稿,然后奏刀而就,原画神采不但全局毕呈,而且还能以刀补笔,做出适当调整,成为一种令人叫绝的艺术品。

除了扇骨上的雕刻,扇面上的绘画更容易吸引人,许多知名书画家都曾做过扇画,当然,随着价钱越来越高,这些扇子已不再是实用品,而成为极具艺术含量的收藏品了。民国时,请名画家画一幅扇面,索价相当于一平尺,现在则远高于此。如果是一面绘画、一面书法,形成双璧之美,价值更要翻倍。近年来的拍卖会上,成扇是很重要的一类拍品,甚至还有专场。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藏扇,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

还有一些扇子,虽然是扇子的模样,但天生就不是让人拿来纳凉的,它们的材质包括象牙、珐琅等,常常是陈设于室内,用于装饰。象牙宫扇、满工花纹扇,那真是工艺绝品。紫檀镶银丝宫扇、象牙丝编织图画珐琅柄宫扇,用极细的银丝、象牙丝编织而成,嵌有玉石百宝组成的花卉禽鸟,套用好几种工艺,让人屏息端详,惊为天物。还有珐琅工艺制成的折扇,取其样貌,实不可开合,安置于木架上作为摆设。这些扇子大多都收藏于博物馆里,仅供欣赏。然而,不论是何种类的扇子,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仅反映了历代手工艺者高超的技艺,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信息,共同形成中华民族独特多彩的“扇文化”。

标签: 太阴星君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