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抗战德械师单兵装备对比日军更好吗?一种武器遭日军残酷碾压

更新时间: 2025-08-22 14:19:31

阅读人数: 489

本文主题: 一人一枪获得德械步兵的小说

在抗战时期30个德械调整师单兵武器对比日军基层单位更好吗?德械师基层单位最大的优点是杀伤力比较大,但是命中率比较差。而且数量数量比较少,单位实际火力不强。

1个德械调整师步兵营,只有300多支步枪,27挺轻机枪,6挺重机枪和2门82毫米迫击炮。而日军1个大队则有690多支步枪,24挺机枪,8挺重机枪,24具掷弹筒和2门70毫米步兵炮。 日军基层单位的优势主要是重机枪和掷弹筒,92式重机枪的优点是可以在干旱和严寒地区使用,配备光学瞄准镜,还有重型枪架,因此,射击稳定性非常好。在射击精确度和远距离点射方面有优势。

同时,日军1个步兵大队有8挺重机枪,德械师1个步兵营只有6挺重机枪。在掷弹筒方面,则是日军基层单位最大优势,德械师基层连排没有曲射火力。日军的掷弹筒则可以提供对掩体和密集阵型的支援火力。在步兵连排单位是单方面碾压。

在二战当中,日军没有掷弹筒,简直就不会打仗。在进攻的时候,日军最喜欢以掷弹筒和重机枪配合对300-400米距离野战火力点进行打击。步兵则进行低姿态不断跃进,接近目标。在最后50米的时候,掷弹筒就会加速发射,使用榴弹瘫痪火力点,步兵则进入最后的白刃手榴弹冲锋。

德械师基层单位到步兵营才有门82毫米迫击炮,优点是速度快,重量轻便,缺点是精度不足,威力略小。而射速快的优点,又被低效的后勤补给运输所抵消。

至于德械师那些师属重炮,更多的都是纸面文章,按规定1个师都要配备24门榴弹炮,但是,其实只有,第87和第88师才有,其他28个师都没有,就连规定的步兵团属20毫米机关炮排都没有。

也就是说,在步兵班排这两级单位,双方的武器还基本相当,但从连级单位开始,随着编制单位越大,重武器的差距就越大,尤其是大口径火炮方面,差距就急剧放大。

因为,日军师团属炮兵,联队炮兵都是齐全的。而且第一批德械师投入的战场还是上海巷战。要知道,这些部队都是按野战训练出来的,不善于巷战。连德国老师自己就不善巷战,后来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红军打得灰头土脸,更何况是徒弟了。

日军巷战反而更有优势,他们很善于打穿墙壁,进入街道两侧楼房组织起一个个的交叉火力点。以及,在街道和楼层上部署各种掷弹筒和步兵炮打巷战。并不是多几把冲锋枪就巷战无敌,因为,城市战,不仅仅是室内近战。

抗战德械师单兵装备对比日军更好吗?一种武器遭日军残酷碾压

战术落后的样板部队。

德械师是中德军事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仅有的精锐部队。但是德械师不光是装备差距太大。战术也极其落后!

一个德国步兵班有十个人,包括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三个人的机枪小组还有五个普通的步兵。其中班长配发一支毛瑟手枪、一支MP38/40冲锋枪,三个人的机枪小组包括一挺MG34/42机枪(两脚架,做轻机枪使用)、一支毛瑟手枪、一支步枪,而其余六人都配发步枪。这可是德国的希特勒电锯!美国人听了都头皮发麻的通用机枪!

而德械师一个班也就是捷克式轻机枪。班长配备毛瑟手枪。怎么说呢,班一级就已经有差距了。别忘了,那可是美国人听了都头皮发麻的希特勒电锯。捷克式轻机枪在他面前就是小弟!

在连一级上,德军每连总计16支冲锋枪、12挺机枪、130支步枪和3门迫击炮,而德械师每连总计有9挺轻机枪、90支步枪、若干冲锋枪(冲锋枪当时被称为手提机枪,还可以得到两门82迫击炮的支援。总得来说差距也不大。

营级德械师配备一个机炮连,辖6挺马克沁重机枪2门82迫击炮。德军一个营就有12挺机枪和6门82迫击炮。而德军团级编制配备6门150毫米重步兵炮、24门75毫米步兵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81门50毫米迫击炮。国军德械师一个团也就6门迫击炮而已。真要打起来。我们先崩溃了!德械师师部只有一个山炮营十二门山炮。德军标准步兵师配备的全都是150毫米的榴弹炮。而这种榴弹炮在当时国军只属于战略部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淞沪会战爆发后。五个德械师加重炮团加战车部队。按理说只要抓住黄金五日。在日军增援到来之前拿下上海。完全可能。但是陆空配合一点不靠谱!趁着空军轰炸再进攻不正合好吗?结果拖到下午才进攻。日军喘过气来了。完了大好的机会没了!

法肯豪森的铁拳计划也失败了。日军在上海构筑了钢筋水泥工事。单是凭借75毫米山炮根本拿不下。突击队也损失巨大。只能撤退。还有步兵坦克的协同作战也极其拉胯!举个血淋淋的例子,当装甲兵和步兵协同突防,遭敌军集火射击时,那些习惯了在没有装甲兵保护的前提下作战的老兵就会第一时间疏散,各自寻找掩护掩体,这样一来,装甲兵就直接暴露在了敌人的爆破手面前。

为了拿下汇山码头。张治中调来了唯一的装甲兵团。配合步兵突击汇山码头。坦克部队表现还是不错的,一度突进了汇山码头。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坦克集群却遭到了江面上日本海军舰炮的炮击。

遭炮击后,随行保护的步兵当即自行疏散,原本被压制的日军当即派工兵携炸药进行爆破,结果突入汇山码头的几十辆坦克悉遭炸毁,这次进攻最终以失利告终。当时负责跟坦克团进行步坦协同作战的是第36师的一个主力团,第36师是首批接受德械的十个精锐师之一,装备训练最好的部队。就是这支部队也不懂步兵坦克协同。

德械师只是花了重金组建的仅有精锐。尤其是战术,严重拉垮!不懂陆空配合。不懂步兵坦克协同。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为什么当年我国要组建德械师?看原版德军师的配置,就知有多能打

师是二战战略部署的重要军事单位,高层指挥往往在师的层面进行。师和步兵班这样的基层单位不同,它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作战能力,有完善的自我保障体系和指挥、作战体系,一个师的作战能力强弱在战场上能够对战局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站在最高决策层的角度,都很重视师这级单位的军事建设。

抗战时期我国的精锐之一就是中央军的德械师,在那个使用万国牌武器的年代,本就囊中羞涩的中央军为什么偏偏选择学习德军的建制呢?看看二战中德军标准步兵师的配置,就知道这样的师作战能力有多强了。

一个标准的德军师,一般是不设旅这个单位的,师部以下就是三个标准的步兵团。每个团有团指挥部、警卫连、通信排、工兵排、骑兵排、炮兵连等,他们直接听从团指挥部的命令。

团以下有3个步兵营,每营有营指挥部。除了3个标准的步兵连之外,营内还有一个工兵排、一个通信中队、一个战斗供应小组等,以及一个装备机枪的连,该连也装备营属迫击炮。

连以下就是3个步兵排,每个排3个步兵班,每个班装备一挺机枪,每个排还有一门50毫米轻型迫击炮。

齐装满员的情况下一个标准德军步兵营连同军官在内人数为850人,编制大于其他军队,类似于加强营,营内装备有重武器有6门80毫米迫击炮,12挺重机枪,36挺轻机枪(按德军的计划,机枪都是通用机枪,轻重的区别只是有无三脚架,火力保障程度不同),9门50毫米迫击炮。这个标准并非固定,80毫米迫击炮往往也被换成75毫米步兵炮,或者37毫米反坦克炮。

仅以火力来看,一个标准德军步兵营重武器就已经超越抗战时期我国的大部分师了,那时候许多被称作杂牌师的队伍连迫击炮都没有几门。

一个德军步兵团总共人数约3250人,3个步兵营加上团直属的炮兵等,全团总共有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重步兵炮2门,轻步兵炮6门,50毫米迫击炮27门,80毫米迫击炮18门,另有反坦克炮或者反坦克枪。

仅仅是三个步兵团加起来就已经将近一万人了,况且许多德军步兵师编制还要大一些,团内有4个步兵营,这样连同增加的保障人数等,步兵团的总人数就在一万三左右。

另外师直属炮兵团大约有2500人,装备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和8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另有轻机枪32挺用于自卫。团内有一百多辆汽车和两百多架马车,用于拖曳火炮、炮弹,额外的还有摩托车等。

除了以上队伍,师内还有独立的侦察营、后勤保障营、工兵营、卫生保障营、警卫连、通信小队、坦克歼击营、预备营等等,这些单位因为作用不同,人数和标准步兵营差异较大,他们的总人数在3、4千左右。

也就是一个常见的德军步兵师总人数一般在16000到20000之间,二战时期一般编号在200以内的德军师人数大部分时候都是在2万左右,这些师的武器配置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与任何一个先进国家的步兵师相比都不逊色,配置完善,也难怪成为中央军效仿的对象。

不过德军步兵师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原本早期就因为装备不足,各师之间的重武器装备有所差异,例如重机枪,有的二线师仍然采用老旧的水冷式机枪。

当二战爆发后,初期德军缴获了不少的各类型火炮,一些被德军看上眼的装备也被用于德军自用,例如81毫米迫击炮,47、25毫米反坦克炮等;法兰西战役前还增设突击炮营,装备三号突击炮支援步兵攻坚作战。东线战争打响后,缴获的大量76.2毫米野战炮等也被运用于军队中。

整体上在1943年以前德军保留的步兵师大部分人员装备都还是较为齐全的,很少有出现人员装备亏空太大的情况。1943年以后的德军开始走下坡路, 国内兵员开始紧张,虽然武器装备生产进入高峰期,但是损失亦进入高峰期,已经很少有步兵师人员保持在2万左右了,许多的缴获、仿制武器进入军中,反坦克装备开始增多。

那些编号排在200以后的步兵师情况更糟糕,例如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的320师,在战斗结束时,统计该师实力保存状况相对还算不错,但也只有9945人了,主要实力还在,火炮等重武器损失轻微。有的师情况就很糟糕,按照伤亡超过60%就达到丧失战斗力的标准,一些师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二战的最后一个年头,尤其是阿登反击战之后,德军许多的师级单位已经名存实亡,不仅人员不足,缺少训练,武器装备更是匮乏,燃油这样的物资比子弹还宝贵。正如一些德军将领所说,元首实际上是在指挥“

其实当年的中央军不管模仿德军也好,模仿美军也好,都没有学到他们的精髓,作为一个装备精良的作战师,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手头上的武器装备,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让它能够在战损中快速恢复,敢于放手一搏,而不是每每作战都畏首畏尾,又心疼武器装备,又想打几场硬仗,结果在不断的选择中被敌人消耗殆尽。

标签: 协同作战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