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战略版主线任务一览表
三国志战略版主线任务叫作——天下布武。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提升君王殿到9级;完成后可以获得奖励:名声+25,铜币3W;提升势力值至15000;完成后可以获得奖励:名声+1000,铜币5W;攻占任意1块7级或者更高级的领地;完成后可以获得奖励:名声+25,铜币3W。
1,前期主线任务比较容易完成,是快速提升的关键,部分需要消耗时间进行建筑升级。而任务完成后,任务奖励十分丰富,包括名声和资源等。获得的木材、铁矿、石料、粮食可加速建设升级的步伐,保证资源量的充足。同时主线任务分章节进行,每个章节包括多个小任务,将小任务都完成后,还可获得包含金铢的章节奖励。
2,三国志战略版这款游戏中,主线任务一共有15章,当玩家达成15章后基本就达成了,如果你已经完成的话,那么就结束了!当然了,在第十六章有一次再起一次的隐藏任务,如果玩家在第15章的时候再起也同样可以获得奖励。
3,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战争策略回合制游戏,武将是这款游戏攻城掠地的基础,所以主城一落地,先用抽免费橙将,一般都会抽到一个四星紫将,然后再用新手赠送的30000铜币十连抽一个四星紫将,十连抽到的三星蓝将拆战法,给紫将打上战法。因为游戏设定的原因,每个人抽到的紫将是不一样。

古人的名字
古人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了解古人运用名字的知识,对读懂古书有一些帮助,可以减少一些误解。
《礼记·檀弓》说:“幼名,冠字。”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取字。
古人有在正式命名之前先取小名、乳名的。如刘邦小名是刘季(季一般用来称最小的儿子,但刘邦其实是家中第三子,他还有一个弟弟),曹操小名叫阿瞒。随意称人小名有侮辱与蔑视的意味。元代雎景臣的散曲《高祖还乡》就称刘邦为刘三。三国时期吴国人为曹操写的传叫《曹瞒传》,《三国演义》中也有人骂曹操就称他阿瞒。
古书上有一名而异文的,如春秋时鲁国季氏的家臣,《论语》写作阳货,《史记》写作阳虎;战国时魏国的李悝,有的也写作李克。这不是一人而二名,而是一名的两种写法,只是因为古时字音相同而用了不同的字来记录。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不是随意起的。有的用字来解释名。如屈原,原是他的字,平是他的名,《尔雅·释地》说:“广平曰原。”又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回是旋转的意思,《说文解字》说:“渊,回水也。”有的用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取名和字。如孔子的弟子宰予,字子我,予、我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又如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的用意义相反的词取名和字。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赐、贡意义相对。曾子的父亲曾点,字皙,《说文解字》说:“点,小黑也;晳,人色白也”,可见点和皙是反义词。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頫就是俯,昂是仰的意思,俯、仰意义相反。由于时代发展,词义变迁,有些古人的名和字,今天已看不出其中的联系了。
古人的名一般只有一个,但字可有两个,如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
许多古人的字都有一个“子”字,如伍员,字子胥;冉求,字子有;杜甫,字子美。“子”是男子的美称,这个“子”有时可以省去不用,如可以直接用冉有来称呼冉求。古人还有在字后加“甫”或“父”的习惯,“甫”也是男子的美称,“父”和“甫”是通用的,如孔丘,字仲尼,又被尊称为“尼父”或“尼甫”。
古人有时以名和字连举,而不称姓,这种情况一般是先称字,后称名。如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
古人在名字的称呼上十分讲究,长幼尊卑有序。《论语》中有一篇孔子与弟子们畅谈理想的文章,孔子问冉求的志向:“求,尔何如?”长称幼,尊称卑,一般直接称其名。而幼称长,卑称尊,则必须称其字。如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王安石比司马光小两岁,给司马光的信自然只能称他的字。(彭兴亮)
原创三国官职一览表,好多都没有听说过(学习了)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相关资讯
三国官职一览表,好多都没有听说过(学习了)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