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梅:与山水相融的三峡人民抗战史
长江三峡承载着千年文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发出《天问》《离骚》的慨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对国土和人民深深的眷恋,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无数文人墨客,或顺江而下,或逆水而上,将个人际遇、家国情怀寄托于三峡的庄丽山河之间,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而世代生活在三峡两岸的人民在这雄奇却又贫寒之地,用背篓背起了大山,用纤绳拉动了江河,他们的勤劳坚毅,勇武浪漫更是留下了星辰一般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濡染着“巴东三峡巫峡长”的绵绵山脉与那条奔流不息的大河。
在上个世纪抗战岁月里,当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大片国土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湖北省政府也迁至鄂西恩施之后,三峡地区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抗战的关键枢纽所在,川江即成为连接前后方的“黄金水道”。武汉会战失利后,大量战略物资与人员从南京、上海、武汉迁移而来,拥堵地处“川鄂咽喉”的宜昌,亟待入川。在这关乎民族存亡的紧急时刻,三峡人民挺身而出,数万码头工人、船工、纤夫和挑夫,冒着日军的炮火与飞机的轰炸,投身于危险紧张的抢运。他们肩挑背扛,日夜不息,将堆积如山的战备物资,包括宝贵的工业设备等,争分夺秒地运往西南大后方。三峡的城镇和村寨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节衣缩食,拆墙卸料,捐粮捐款,源源不断地支援抗战前线。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战爆发以来,川江上经由宜昌转运的人员达数百万,载送出川部队也达上百万人次,转运货物更是无计其数,不知有多少无名百姓为此流血牺牲。“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国殇》),正是平凡而伟大的三峡人民,以他们坚实不屈的脊梁,筑起了长江三峡的屏障,挫败了日军西进的妄想。
我出生于巴东三峡,从小长于兹,感于兹,长江三峡一带将外婆叫做嘎嘎,我儿时就住在嘎嘎的木楼里,听她不时讲起那些并没有走远的往事。抗战时期日军的战机曾对重庆、三峡一带连番轰炸,仅对巴东县城就前后轰炸过51次,嘎嘎早先的木楼被炸为废墟,全家人从此颠沛流离,做工沿江而下,从宜昌到武汉、湖南江西,一直到广西柳州,解放后才又回到巴东,重建了木楼。嘎嘎的娘家在江北,她的父亲和五个兄弟都是川江上的船工,先后有三个兄弟在抗战期间死在了江上……嘎嘎的讲述,像刀刻一般在我心上。我写过中篇小说《撒忧的龙船河》,写过很多有关三峡生态的散文,但三峡两岸人民倚仗天险,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寇的西进,却未能有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加以再现,作为一个出生于三峡的作家,我一直深感惭愧。十几年前我便打算动笔,但总感某种欠缺,便一次次回到三峡,先后在重庆、巫山、奉节、巴东、秭归、宜昌等地搜集资料,寻访遗迹。在此期间我写过有关科技、生态的长篇纪实、散文和小说,但这部有关三峡抗战的长篇小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我时常会感到神女峰上有一双眼睛在俯瞰着大地,也审视着我。
我不得不加倍虔诚。幸运的是这部作品从一开始构思,便先后得到一些朋友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书写的题材,不时给予提醒和鞭策,让我在书写中增添了定力。初稿、二稿出来后,又不断听取意见,多次进行修改。《神女》最终以鄂西、三峡抗战时期的大抢运、石牌岭大战、护送国宝等重大事件,从船工纤夫、底层百姓到政治、军事高层各种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呈现了鄂西、长江三峡的抗战风云,塑造了覃九河、覃义蛟、凤娘等一系列具有峡江性格的人物形象,力图彰显“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民族精神。有读者问到书名《神女》的由来,我想她来自巫峡群峰之巅美丽的女神,也来自小说中以凤娘为代表的巴山女子,更寓意着象征民族精魂的长江母亲。今年初,这部小说由《今古传奇》杂志先行连载,六月由作家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令人欣慰的是,当出版社做出一些试读本,送给峡江巴东部分读者后,很快得到了热忱的认可,并邀请出版社于“六五环境日”时在巴东首发。有一位巴东读者写了读后感,说书中很多情节,他是握着拳头读完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伟大诗人屈原的精神气质世代相传,如今我们面对庄严浩荡的壮美山河,怀念那些为此献身的英勇无畏的爱国志士,眼观动荡的世界风云,不能不更加珍惜与呵护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谨以此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巫山神女峰得名缘由
巫山三峡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 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游于云梦之浦,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其赋云: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这个楚襄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当然是宋玉虚构出来的,但因其赋辞藻华丽,文笔优美,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竟成为了巫山三峡神女峰得名的缘由,可看作是神女峰得名的
的年代,瑶池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 。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所以,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个姐妹,偷下凡间,腾云驾雾,遨游四方。
当她们来到重庆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十分敬佩大禹,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 的治水天书,不料,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与众姐妹一起,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给捉拿回了瑶池。十二位仙女早就厌倦了瑶池仙宫的生活,她们挣脱了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
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她们姐妹十二个忘记了回瑶池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称为“巫山十二峰”,而瑶姬则化成了其中最秀美的神女峰。
这个传说可看作是巫山三峡神女峰得名缘由的
神女峰侧有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被称为“神女石”,神女峰也因此而得名。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巫山神女,像是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因此也被称为 。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
此外,神女峰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因此又名
这个自然就是巫山三峡神女峰得名缘由的“
长江三峡库区水位抬升巫峡神女峰展露“真容”(图)
10月23日,随着三峡蓄水接近175米水位,库区水位抬升,曾经充满神秘传说且难得一见的巫山神女峰露出“真容”,山顶右侧有一黄色的细石耸立,如同一人守望江心。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摄
10月23日11时,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的重庆市万州城区接近175米高程,而当时坝前水位仅为174.48米。专家解释,三峡坝上是一座狭长水库,存在一定落差。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摄
10月23日,随着三峡蓄水接近175米水位,库区水位抬升,曾经充满神秘传说且难得一见的巫山神女峰露出“真容”,山顶右侧有一黄色的细石耸立,如同一人守望江心。
相关资讯
三峽神女峰,长江三峡最最秀美的山峰!也是我每次创作的重点。注
三峽神女峰,长江三峡最最秀美的山峰!也是我每次创作的重点。注:图五左上角为神女峰,映入长江的沿江山形神似"神女头像",也是我去年国庆航拍三峡首次发现!@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