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汉初三杰功劳相当,但下场却是天壤之别

更新时间: 2025-08-24 21:40:19

阅读人数: 553

本文主题: 三杰是哪三个人韩信

汉初三杰指的萧何、张良、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汉初三杰功劳最大,但伴君如伴虎,最终汉初三杰的结局却大不相同,韩信因谋反的罪名被杀,萧何明哲保身,直至病死,张良功成身退,告老还乡。同样是建立汉朝的大功臣,汉初三杰的人生结局为何有天壤之别?

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一次惊险的生死搏杀。刘邦对张良说,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张良的回答不是谢恩,而是谢绝,他不要。

在张良看来,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是深藏心计的。究竟什么用意呢?

齐国这片土地,两年前已经封给了韩信,而且是张良亲手经办的。现在刘邦把他和韩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无非是想在他们两人之间制造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达到“以张制韩”或“以韩制张”的目的。

这说明,刘邦不仅对韩信,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不过,张良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

他对刘邦说,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难时和你相识于留(“留”是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于是刘邦“乃封良为留侯”。

经过这场风波,张良毕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凉。他看到朝廷内各个利益集团、各个门派之间的矛盾已暴露得异常尖锐。

自己在刘邦心目中仅仅是一位谋士而已,并非信可托国之重臣。刘邦天下已经到手,再没有多少危急大难需要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况且自己身体也一直不太好,这个“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张良本来就生性淡泊,对名利看得不重,再加上刘邦为人阴险歹毒,因此他急流勇退,淡出政坛。

韩信是汉初三杰中最为悲惨的一个,韩信出身贫寒,由于家里太穷,做官不够条件,经商没有本钱,连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当众受胯下之辱,更是辛酸不堪回首。

韩信是在军事领域堪称大师,在政治领域却是个小学生。

韩信打下了齐国,声威更大,更加举足轻重。用蒯通的话说,这时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他韩信手里。他韩信“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刘邦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既千方百计笼住他,又想出一些办法来掣肘他。

项羽也看到了这一点,也在这时派武涉前来游说韩信。天大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恰恰韩信自己却不会运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蒯通竭力鼓动他,第一步与刘、项“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然后再图下一步发展,后劲最大的是你韩信。并表示要死心塌地要投靠韩信。

如果韩信当时敢于喊出一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豪言,最终究竟谁能当上皇帝,真还难说。可是,韩信此人,纵有封侯之愿,却压根儿没有帝王之志。他一再向蒯通表示,刘邦待我十分优厚,我怎么能背叛他!蒯通仰天长叹,无奈离去。

为了调动韩信参加垓下会战,刘邦可以再次违心地加封给韩信一大片地盘,使他心甘情愿地前来殊死搏杀。可是,项羽一死,刘邦马上就给韩信颜色看。只是因为韩信立有盖世之功,如果操之过急,将他一棍子打死,恐天下不允,失去人心。

所以第一步先剥夺他军权,改封为楚王。随后,又利用韩信狂傲自大、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弱点,以有人告他“欲反”为借口,“用陈平谋”,在云梦将他逮捕,押回洛阳,杀尽他威风,贬为淮阴侯。

从此,韩信愤恨难消,人际关系更加紧张,周围环境对他越来越不利。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被杀。临死,韩信发出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等他明白过来时,脑袋已经落地。

萧何能够成为汉初三杰中的唯一善终者,不是偶然的。

在刘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萧何。刘邦起事前,就和萧何很要好。萧何早年是衙门里的小吏,在刘邦还是个经常连酒都喝不起的平头百姓时,萧何曾经常帮助刘邦,刘邦与萧何,这等关系,谁能比得?那刘邦对萧何就丝毫没有戒心了吗?

照样有。刘邦平定黥布叛乱后回到京城,许多人拦路告状,说萧相国强买田宅。萧何去宫里拜访刘邦,刘邦笑道:“看你做的利民好事,这么多人告你状,你自己去平息民愤吧!”

萧何乘机向刘邦提了一条建议,说长安地方狭窄,老百姓田地少,我看皇家猎苑内有不少空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让老百姓进去耕种算了,也不要收他们官税了。

刘邦勃然大怒:“你受了他们多少贿赂,竟来动我皇家猎苑的脑筋,拖下去打!”

过了几天,有位近身侍卫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你把他打得这么厉害?刘邦道,我听说过去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好事都归秦始皇,有坏事都揽到他自己头上。萧何倒好,为了讨好百姓,竟想拿我的皇家猎苑去做人情,他肯定受了贿赂,我教训教训他。

侍卫说,皇上这几年领兵在外,萧相国留守关中,如果他对陛下不忠,只要在关中稍有动作,关西的地盘就不再是你陛下的了。他那样的大利不贪,怎会去贪一点小小贿赂呢?刘邦被侍卫说得无话可讲,知道错了,赦出萧何。

而萧何之所以强买田宅,无非是为了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让刘邦放心,自己没有收揽人心、图谋不轨的企图,萧何的做法真称得上是苟且偷生了。

看看刘邦与汉初三杰关系的演变过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封建主义的用人原则是什么玩意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绝对的“忠君”,绝对的排斥异已,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制度下,凡是统治者觉得不放心的人,必然会将其杀死,而臣子也是整日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就会丢了身家性命。

汉初三杰功劳相当,但下场却是天壤之别

汉朝十大名将

一、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封其为“楚王”)

成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锋芒初露;故步疑兵,假渡河关,袭击安邑,平定魏国;背水一战,东晋灭赵,天下扬名;引水奇袭,大破龙且,收复齐地;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围歼项羽。

结局:吕后出面,萧何设计,被诓入长乐宫处死,诛杀三族。

二、周亚夫(安刘周勃之子,汉文帝、汉景帝时代重臣,官至丞相)

成就:治军细柳,文帝褒扬,擢为重臣;力排众议,以少胜多,奇袭粮道,釜底抽薪,平定七国之乱

三、卫青(西汉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之夫,官至大司马,受封长平侯)

成就:奇袭龙城,反败为胜,大破匈奴;云中出兵,迂回进攻,收复河朔;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获众多俘虏及战利品;二出定襄,斩敌过万,威名远扬;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漠北大捷。

结局:病逝,汉武帝为其在茂陵东北修建墓冢,谥号为“烈”。

四、李广(西汉名将,秦朝名将李信之后,精于骑射,人称“飞将军”,官至郎中令、后将军)

成就:七国之乱,反击吴楚叛军,昌邑城下夺军旗,立下大功;保卫上郡,大战匈奴,名动塞外;镇守边塞,威名赫赫,敌军轻易不敢进犯。

结局:出击匈奴,因卫青之排挤被迫绕道东路,迷路失利,受审时自刎身亡。

五、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名将,卫青之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成就: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兵2028人,斩杀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春、秋两次河西之战,出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率军北进,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接战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封狼居胥,兵锋直逼至瀚海。

结局:24岁病逝,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

六、邓禹(东汉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汉和帝皇后邓绥之祖父,官至大司徒)

成就:追随刘秀,统率骑兵,击败铜马军,活捉敌将,平定北州;引兵西进,解南迎战,大破更始军,平定河东;屡破赤眉,御下严格,为刘秀广收民心。

结局:因忠厚淳朴、事母甚孝、整饬家规、严教子孙、不修私产,得光武帝器重,拜为太傅,57岁去世。

七、耿弇(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官至建威大将军)

成就:归附刘秀,斩杀韦顺,转战河北,屡立战功;屡败费邑,平定济南,击溃张步,横扫山东;西拒隗嚣,屯兵漆县,进攻陇右,平定北地。

八、窦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窦融之侄,光武帝刘秀之婿,官至中郎将)

成就:出击北匈奴,天山大战,击败呼衍王,夺取伊吾卢,设置宜禾都尉,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东汉;重用耿秉,击降车师,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打通西域咽喉。

结局:受堂兄窦穆牵连,被禁锢十年,后病逝。

九、马援(东汉名将,开国功臣之一,汉明帝马皇后之父,《诫兄子严敦书》作者,官至伏波将军)

成就:归顺刘秀,堆米为山,消灭隗嚣;击败先零羌,安定陇右;征战交阯,数败征侧,平定岭南;《诫兄子严敦书》名句——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结局:讨伐五溪蛮,身染重病,不治身亡。受梁松诬陷,逝后被光武帝收回新息侯印绶,子女均受牵连。

十、窦宪(东汉名将,窦融曾孙,汉章帝窦皇后之兄)

成就:出击北匈奴,首战告捷,登燕然山,由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录东汉丰功;追击北单于,招降其于青海湖;击溃北匈奴士兵,收复伊吾卢;出居延塞,战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逐北单于逃至乌孙、远赴欧洲,永未返回东汉领地。汉匈战争至此终结。

结局:权高震主,阴图篡汉,事败,被赐死。

老淮安名人亭背后故事你知道吗?

老淮安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除了他们留下的足迹,现在的老淮安,还有不少以名人名、字、号命名的建筑、以及道路。

那么,老淮安名人亭有什么来历和故事呢?

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老淮安的“名人亭”,一探背后有何故事。

向东为永怀路,向西为友谊路,南北为北门大街。十字路口中心有一大转盘,转盘中心树立了一个老淮安名人亭, 、吴承恩、枚乘、边寿民和赵嘏。

名人亭向东,路北是明代永乐以前的漕运通道, 向西原有一座天衢门,可通行漕运航船。再西为雷神殿,或称雷祖行宫,现已改建成淮安宾馆。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西汉开国功臣,“初 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在楚汉争战期间,他率部队纵横沙场,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灭楚,为刘邦成就帝业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齐王、楚王,后降封淮阴侯。明散文家茅坤称他为“兵仙”,南宋哲学家、文学家陈亮说“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国外专家亦有称他为“冷兵器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的。

梁红玉(1102—1135):南宋著名抗金女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代巾帼英豪。

北宋后期,金兵南犯,江淮兵乱,梁红玉随家人南迁,流落到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晚清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道光十四年任为广东水师提督,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口中仍然大呼杀敌。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吴鞠通(1758-1836):名瑭,字配珩,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温病条辨》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吴氏的《温病条辨》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被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大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

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三篇,《七发》是标志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七发》是从楚辞到汉赋的承前启后之作。

枚乘幼子枚皋,字少孺。17岁上书梁王,被召为郎。汉武帝每行幸、巡守、游历,必诏枚皋侍从,如有所感,即令其作赋,枚皋在长期奉制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腔急才,速度快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司马相如,当时就有“枚速马迟”之称。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早年创作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又号苇间居士,人称“淮上一高士”。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清雍正7年,他的《瓶梅图》震惊画坛,一时“名流过淮,咸造访之”。乾隆15年创作的《芦雁图》,幅面宽大,是其一生中最杰出的画作。

赵嘏(810-856):字承祐,唐五代著名诗人,著有《渭南集》, 名篇《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句,吟咏不已,世称赵嘏为“赵倚楼”。

(来源:淮安旅游 编辑/方媛)

标签: 刘邦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