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紫川参星有一手好牌,紫川三杰都在他手中,为何最后输了?
在紫川这部动漫中,有一个地位非常高但结局却很悲惨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紫川参星。他原本是紫川家族总长的弟弟,而在紫川家族总长死后,因为紫川家族总长的女儿紫川宁年幼,不能挑起大梁,于是他就挑起大梁,自己担任新一任紫川家族总长。而明明他上任后是有一手好牌的,主角团也就是紫川三兄弟都奉他为主,但是最后他却输了。那么问题来了,明明紫川参星有一手好牌,紫川三杰都在他手中,为何最后他输了?下面一起来分析下吧。
紫川三兄弟手里一手好牌,最后却输了,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而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在小事上他做得很好,人事任命安排很到位,对紫川宁这个未来家族继承人也好。但是一到大事上就糊涂了,明明他知道雷洪已经谋反了,还在半路设下伏击准备击杀哥应星将军,结果就是故意不说,最后导致哥应星惨死,远东地区陷落,被叛军攻占。
而在远东被占领之后,他派人去救但是给的兵马却不多,都不到叛军一半,以至于斯特林和紫川秀陷入包围之中。这里不得不说紫川参星大事上很糊涂,想要收回远东给的兵马却不多,那能行吗?肯定不行。
而在这之后他又犯糊涂了,先是排挤紫川秀,不给紫川秀上升的机会,之后又怀疑并调查紫川三兄弟中的老大帝林。他这不是让帝林怀疑他吗?也让帝林对他不再忠心。也因此帝林开始做私下准备,反抗的准备。最终紫川参星派人刺杀帝林,直接把帝林给逼急了。而帝林比起哥应星将军更有头脑,也更狠,他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打退刺客之后果断发起叛乱,并且带兵攻入紫川家族总部。
紫川参星这个时候才后悔,后悔派人刺杀帝林之前为什么不多布置一些兵马,这样也好镇压帝林的叛军。但是这个时候说什么都迟了,已经火烧眉毛了,以帝林为首的叛军眼看就要杀到他的府邸了,他只能让未来的紫川家族继承人紫川宁先走,自己则是留了下来。
而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紫川参星不能和紫川宁一起走吗?当然不能一起走。因为帝林要杀的就是他,在帝林眼中罪魁祸首也是他。他要是逃跑了,那么帝林就会一直不放心,他跑到哪里帝林就会追到哪里,到时候可能还会连累紫川宁,说不定帝林一狠心都杀了。所以紫川参星要用自己牵制和拖住帝林,好给紫川宁逃跑的时间,逃离帝都。
最终帝林带人杀了进来,紫川参星知道自己求饶也没有用,便没有求饶。而帝林自然不会放过他,便杀了他,之后就彻底掌控了帝都。所以说紫川参星虽然有一手好牌,主角团三兄弟都在他手中,但因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逼反了帝林,最终他输了。
好了,本期就聊到这里,希望各位客官能够喜欢哦,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评论和分享哦,感谢您的支持,后期会持续更新精彩的动漫内容哦,如有同意见,欢迎来留言哦。

高纬自断前途,竟然杀掉北齐三杰!防线破裂只能灭亡!
一个王朝能够长久存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人才。有了将军,军队才能团结,才能够抵御其他国家或者部落的入侵;有了称职的宰相,百臣才会有中心骨,才能够给朝廷各方面的事情做出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但凡是一个懂得治国捷径的国家老大,都会拉拢一些人才,而高纬就不一样了,他竟然把北齐最厉害的两个人给杀死了,另一个也老死了,这样的话,国家又怎么能长存呢?
高长恭非常擅长做战,经常会被皇帝派出去打仗,为了不让其他人关注自己的容貌,他还专门给自己做了一张非常狰狞的面具。每次上战场,他都会把面具戴在脸上,用这个来威慑敌军。有一次洛阳被围困了,高长恭就接受命令前去救援,他戴上面具,穿上铠,拿起利剑,骑着马走在前面,领千万大军杀出了重围,将士们在他的号召之下事情都十分高涨,看到敌人就杀,没过多长时间就冲到了洛阳城下要求守城的士兵给自己开门。而此时城上的士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搞清状况的他们不敢行动,无奈的高长恭只好摘下自己的面具。敌军定眼一看,只感觉这个人长得非常俊美,就好像天仙下来了一样,都在好奇地打探他的底细,这个时候高长恭说了一句“我是兰陵王,你们还不开门吗?”
看到前来支援的是一个大帅哥,士兵们都非常高兴,把城门打开之后很恭敬地把兰陵王迎了进去。这个事情也说明真正的美男子是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的。高长恭的威名可以说是天下人都知道,但是在面对自己家的人的时候,他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消极逃避。他在任的这段时间里,高纬看他非常不顺眼,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人家,毕竟美男子不单单是用来喜欢的是,还可以用来羡慕嫉妒。有一次两个人在私下聊天的时候,高纬提到了邙山那次战争的失误。“战争指挥失误是不能免除的,所以这次的失败,我们俩谁也别往心里去。”
高长恭听到这句话之后感动坏了,要知道,自从这个北齐后主登基以来,从来都没有对他说过这么体贴的话,他忍住想要抱住对方痛哭的冲动,说:“你说这话我是非常高兴的,再怎么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啊!”但是听到这句话的高纬却十分不爽。他把自己的脸一沉,高长恭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但是想要弥补也已经来不及了,回到家里之后,她又和平常一样开始请求佛祖保佑能让自己生一场重病,起不来床,以此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担心别人说他的威名高过了皇帝,所以在大家面前经常演戏,把自己扮成一个喜爱钱财和美女的混账。
有人告诉他,如果皇上真的想要他的命的话,再怎么装也是没办法的!高长恭纳闷自己被发现的同时,还有些许佩服,连忙向他请教一种好的方法。然后这个官员就让兰陵王装病,“如果你能生病,天天宅在家里,这样就对皇上没有什么威胁了,他自然也会渐渐的把你忘记。”可是还没等到他真正装病,高纬就把酒给送来了。拿着酒的高长恭,十分悲痛的说:“我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小心?为这个国家尽了不少力,也没有什么越轨的事情,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好的下场?”说完之后,就把酒喝光了。
比他先走一步的是自己的好朋友斛律光。他在17岁的时候就成了高澄身边的亲信,他有了一套非常好的剑术,曾经在打猎的时候射过大雕。在这里军队这一方面也非常有一套,只要是他带过的军队士兵们,纪律都很严,战斗力也很强,北齐的内部虽然乱成了一团,但是有他的镇守,在和北周这么多年的交锋中,北齐也很少打过败仗。向高长恭这种自家人都会担心被皇帝杀害,更别斛律光说这种外人了。
有些没有安好心的官员就在后主的身边说道:“斛律光差不多已经带了几十年的兵了,他这一生也没有打过几次败仗,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膨胀,没准现在在他心里根本就不会把皇帝您当一回事,等到哪一天他站起来造反也是符合常理的事。”高纬听了之后,顿时来了气,他觉得既然这样,那不如自己先下手。572年,高纬突然找到斛律光,对他说:“朕的皇宫里有一匹非常好的马,如果你要是喜欢的话,就跟着我进宫,我送给你,我们顺便明天一起出去游玩。”斛律光在战场上这么多年,对马自然是喜爱的紧,听到皇帝这么说之后马上高兴的跟他进了宫。可谁曾想到,刚进宫门高炜的脸色就变了!他下令让早已经埋伏好的士兵把斛律光包围了起来,没有防备的斛律光自然是被抓住了。然后皇帝就对外宣布说他犯了死罪,不仅要把他的族人消灭,还要把家给他抄了,官职给革了。如果说这两个人死了,最高兴的应该算得上北周的宇文邕了。因为齐后主身边的能人越来越少,如果北周派兵来攻打北齐,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了,因为能人都被皇帝杀光了。
这两个栋梁去世了之后,北齐的一个开国功臣,也就是段韶也病逝了。高欢去世的时候,曾经对着儿子和下属郑重的说,以后有什么军国大事的话,一定要跟这位段韶将军商量。从这可以看出段韶在北齐的地位不算低。可是在571年,北齐和北周打仗的过程中,这位将军把所有的计划都设计好了之后突然离开了人世间。
三个人的离世,摧毁了北齐最坚固的一道防线。可以说,高纬这个皇帝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大的能力,好不容易有几个能够依靠的,偏偏嫉妒他们,幻想着有一天他们会和自己夺权。把他们给解决了,等待北齐的,除了灭亡也没有别的了。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为何只有韩信被杀,原因根本不是兔死狗烹
萧何、张良、韩信三人是协助刘邦成就帝业功绩最大的三个人,萧何主管内政与后勤,相当于刘邦的大总管,张良提供谋略与计策,相当于刘邦的参谋长,韩信主管军事与第二战场,相当于刘邦的大将军和军团司令。
刘邦在功成名就之后,只选择了杀死韩信,对于萧何和张良,刘邦并没有加害之心,虽然史书记载了刘邦对萧何的猜忌,实际上只是刘邦对萧何的一种政治敲打,刘邦从来也没有杀萧何之心,最多也就是担心萧何的政治权势会越来越大,会让萧何萌生于野心,而对于张良,刘邦更是毫无加害之心,任凭张良早早辞官离去。
但是,对于韩信,刘邦一直是加以提防,三番两次抽走韩信手下的军队不说,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不是庆祝项羽被杀,而是把韩信从齐王改迁为楚王,原因何在?之后,韩信的楚王又被刘邦贬为淮阴侯,改放在京城监视居住,最终,韩信因为有谋反举动,被萧何与吕后联手骗杀。
韩信虽然死在吕后之手,但与刘邦的改迁、贬官、监视居住是分不开,那么刘邦为何对韩信如何安排?是因为韩信那千年一出的军事才能吗?
当然并不否认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杰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也是排得上号的,但是刘邦一直猜忌并防范韩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韩信的军事才能,而是兵权,没有兵权的文臣是不可能造反的,比如萧何与张良,只有有兵权的将领才能造反,比如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等异姓王。
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为什么要对付异姓王?原因很简单,因为异姓王有兵权,在冷兵器时代,只有手中有兵权才有可能谋反,刘邦自己就是从底层依靠手中的兵权一步一步打出来,对于兵权,刘邦是非常看重,而且是牢牢把握的。
刘邦对兵权的重视源自于自身的经历和对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总结,刘邦早年在打天下过程中,因为信任雍齿,把城池交给雍齿守,自己率领一部分士兵出去打仗,结果刘邦回来雍齿就叛变了,刘邦几次攻打雍齿,都攻不下城池,最终还是向项梁借兵,才打败雍齿,夺回城池的,这一次让刘邦深刻体会到控制兵权与用人唯德的重要性。
其实就是刘邦对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总结,陈胜吴广是秦末第一支起义军,力量发展最快,但是陈胜缺乏对军队和兵权的控制,导致起义军四分五裂,比如武臣是陈胜的手下,被陈胜派去攻打赵地,结果武臣就在赵地自立为王了,不再服从陈胜了,再比如吴广之死,就是陈胜手下将领田臧与吴广不和,假借陈胜命令杀了吴广,而陈胜对此毫不追究,后期陈胜失去了对各地起义军的控制,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刘邦不同,刘邦在整个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中,都是牢牢控制兵权的,而且与陈胜不同的是,刘邦是亲自在前线带兵打仗的,而陈胜大多数时候是在后方坐镇的,刘邦控制兵权的能力比陈胜强得多,这也是日后刘邦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所以,刘邦对兵权特别敏感,控制也是相当严格,刘邦手下掌握兵权的人,都是他绝对信任的,比如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不是刘邦的同乡,就是刘邦的好友,大多数都是刘邦的同乡兼好友,有着乡亲的纽带连接,再加上刘邦的知人善用,所以刘邦手下的军队,是控制得比较好的。
而韩信是刘邦直系手下非嫡系首次掌握兵权的唯一将领,这话有点绕口,其中有几个意思:
1、韩信是刘邦的直系手下,而不是像彭越这样独立的势力,韩信的一切都是刘邦提供,包括兵权、粮食、士卒、将领等等。
2、韩信不是刘邦的嫡系,韩信能够被重用,是因为刘邦要争夺天下打败项羽正需要用人,而韩信是那个唯一有能力协助刘邦打败项羽的人。
3、韩信是刘邦手下掌握兵权的非亲信将领,而且还是唯一的,其他人与刘邦都是沾亲带故的,只有韩信不是。
这样看起来,你就会明白,韩信是刘邦现有将领及兵权体系中非常特殊的一个人,韩信完全是靠能力掌握兵权的,同时对刘邦又没有绝对的信任,在冷兵器争夺天下的战争时期,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信任才是,没有刘邦的信任,再有能力的将领也有造反的一天,所以,从刘邦的角度看问题,韩信非要除去不可,不过刘邦还算仁义,只是想除去韩信的兵权,并不想要韩信的命。
所以,刘邦三番五次到韩信的兵营中调兵,其目的就是不想让韩信与手下士卒建立信任,成为韩信的私家兵,所以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齐王韩信迁为楚王韩信,其目的就是不想让韩信在齐地培养私人势力,把韩信从他的根据地调到一个新地方,就避免了韩信拥兵自重。
即使如此,军事天才韩信还是不能让刘邦放心,只有 彻底除去韩信的兵权,刘邦才能放心,所以刘邦就借用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事件,夺了韩信兵权,把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表面上看是贬官,实际上是夺兵权,爵位能有多大的用呢?只有背后的兵权才是刘邦所顾忌的,所以刘邦把没有兵权的淮阴侯韩信迁到京城监视居住,实际上就是软禁了。
只要韩信彻底放弃兵权,或者韩信在政治上稍微聪明一点的话,都不至于被杀,但显然韩信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在暗中图谋夺取兵权,还暗中联络了陈豨,并且在京城准备策划夺权,最终被萧何联合吕后所杀。
所以,韩信被杀的理由并不是传统的兔死狗烹,你可以看到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没有杀过一个文臣就会明白,刘邦顾忌的只是背后的兵权,任何没有兵权的将领,只是不会咬人的老虎,剥夺了兵权,任何军事天才都失去作用,韩信也是一样,这就是韩信被贬杀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