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外国文学世界名著与作者

更新时间: 2025-08-25 13:54:42

阅读人数: 884

本文主题: 世界名著及作者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柯南道尔 《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局外人》:加缪《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象征主义:1886年,由法国巴黎青年诗人让·莫雷亚斯自称“象征主义者”而得名,艺术手法是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发挥。未来主义:1909年,由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倡导,得到一批人响应发表了宣言,号召文...

荷马(约公元前9至前8世纪),古希腊盲人诗人,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编者,其史诗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但丁(1256—1321年),意大利诗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代表作有《神曲》,它广泛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和斗争。其作品对后世欧洲文学影响很大。...

歌德(1749—1832年),德国诗人、剧作家。由于他的努力,为德国文学留下不朽之作。代表作《浮士德》,是他花费长达60年之久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拜伦(1788—1824年),英国诗人。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民主思想,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主要著作有《异教徒》《哈尔德·哈罗德游记》等。...

Copyright © 大热汇 版权所有

外国文学世界名著与作者

欧洲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以及主要内容.

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莱特》、《浮士德》. 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据说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四处漂泊,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就是他的作品,因此,历史上称为“荷马史诗”.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荷马时代”,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世界读书日,“斜杠青年”的网文作家们在读些什么?

2023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增长势头迅猛,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持续增强。作家、作品、读者数量呈稳健增长态势,以2023年为例,作者规模达2405万,新增作者225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

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网文写作者大多是年轻的,且呈现越来越年轻之势。以代表性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为例,2023年新增作者60%是00后,2023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中80%是95后。网文作家大多非文学教育背景,是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例如“最白的乌鸦”是检察官助理,“可怜的夕夕”是精算系毕业的海归硕士,“三九音域”曾修建筑学和金融工程,00后的“季越人”和“鹦鹉咬舌”是在读大学生……来自各行各业的写作者源源不断地为网络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一书封神”也成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独特现象,更多新人作家凭借一部作品迅速破圈。

刚刚公布的《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98.20%,超六成市民每日数字阅读半小时以上,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网络文学在今天拥有巨大的读者数量,网络作家的写作始于热爱,成就于互联网时代制造的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倍于常人的努力耕耘。对于专注于网文创作产出内容的网络作家而言,世界读书日里,他们读了些什么,又是如何读的?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血红(刘炜)写作的文字估算应有将近6000万字了,创作的十七八部长篇小说平均每部都在300万字以上,最长的《光明纪元》有700余万字。除了每天保持码字1万字外,大量阅读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一天七八个小时花在读书上的血红而言,每日都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和那一天并无太大不同。

“网文作者圈里整体的阅读量都很大,我们需要不断看名家名著,不断搜集各种资料,阅读的内容估计也是最杂的。” 正因为血红自身是书本内容的创作者,他家里的藏书从文学名著、天文地理、建筑民俗等非常丰富,读书口味也颇杂,但求杂而有味。他最爱读的是《基督山伯爵》,此书在血红写作历程中有近乎于教材一般的地位。

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大学时代,血红最爱逛的是书店,但最怕逛的也是书店,“因为进了书店门,口袋里就剩不下几个钱啦!”“进,还是不进”,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他的纠结。

在血红看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只是载体和传播渠道有了差异,他认为在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文化空间里,所有的文化元素和样式都能找到生长发展、蓬勃向上的土壤。“最早的网络文学写作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稿费。网络文学诞生的初心就是作者对文字的热情、对创作的激情,是一群‘小众’网友因为对小说的热爱聚集在一起创作,由此自然诞生的一种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文学样式。因此,网络文学的初心是对创作的虔诚。也唯有此虔诚,才能让无数作者写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血红说。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血红(刘炜)

近年来,网络作家的创作从时空架空题材,开始转向现实生活。因而,他们也更加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元素。阅文作家“空谷流韵”毕业于复旦大学,其代表作品有《大唐暮云》《大宋清欢》《大明英华》。“空谷流韵”坦言,长期工作生活在上海给了她灵感。她说:“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明代时属于松江府。松江府‘特产’是顾绣,如今也是国家级非遗,与苏绣、湖绫、杭锦、漳绒等又有所不同,前者是作为具有文人清孤气质的闺阁绣品存在的,不像其他绫罗绸缎那样会对外出口。我就从这个具有戏剧冲突性的点入手和展开。”日常,她更喜欢读战争史、人物传记,或者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际遇的小说,最近在重温余戈的“西南抗战三部曲”。她认为,正是阅读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包容、更勇敢,“阅读的起点,即使在人到中年时才降临,也不算晚”。

在B站十分火爆的网文作家“枯玄”是一名95后,他最近在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他说:“也许隔段时间再读还会有新的体会。”“枯玄”的阅读习惯更偏好日常生活、自然科技、悬疑探险类的书籍。他家里的藏书不少,中国经典名著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国外经典书籍如《丧钟为谁而鸣》《卡拉马佐夫兄弟》《肖申克的救赎》等,还有许多科普类书籍。毫无疑问,电子书是“枯玄”等网络作家的最多选择,但是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还是会买纸质书,存于家中珍藏,“阅读,能让自己在一段段文字中静下心来”。(新民晚报记者

为什么我们在看网文,而网文作家在看名著?

《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率达98.2%——确实,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让阅读变得更为“轻便”。不过,创造网文的网文作家,却在家里看名著或者热衷收藏纸质书——至少,他们在世界读书日这天都这样表示。因此,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我们在看网文,网文作家在看名著且多半是纸质书。

阅读,能让你在一段段文字中静下心来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名著,永远是被历史大浪淘沙后的经典。网文,大部分随着时代起伏而起伏。例如,现在有多少人记得第一部网红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者痞子蔡,似乎也仅有这一部代表作。网文的潮流大约与时装的潮流一样,不时更迭。

当然,网络带来的扁平化、迅捷化,让“作家”更容易被大众看到,就像是不依赖网络就成名的作家,现在也要通过进入董宇辉的直播间,才更容易被大众看到——技术,带来便捷,也带来屏障。他们在直播间里推荐的书,大多也是纸质书,是经典名著。

表面看,我们似乎比网文作家更缺乏每天写1万字的时间以及毅力。并且,在平板上也可以选择名著电子版——区别仅在于是触摸屏幕还是摩挲纸面的体验。

实际上是我们总是容易放过自己。多看名著,多写美文,网络让一切都不那么难。(

标签: 手机新民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