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才子”篇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5:44

阅读人数: 925

本文主题: 中国四大才子

。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 、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 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 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 》、《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长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 》、《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影视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

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中国历史“四大人物”之“四大才子”篇

中国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排行

一般文学作品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寅(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周文宾。 历史上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寅(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 由于徐祯卿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所以被后人虚化成了出身富贵,风流倜傥的周文宾。在四大才子中,徐祯卿做官最高。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祝枝山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1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但直到55岁才谋得一官半职,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

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我国明代中期苏州一带,工商业比较发达,文人荟萃。“吴中三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均生长在苏州地区,其书法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影响较大,是我国明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明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允明青年时代学书条件优越。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有贞的外孙、李应祯的的女婿。徐有贞擅长草书,取法唐代张旭和怀素。李应祯的篆、隶、楷、行、草均工。祝允明从师两位长辈,耳濡目染,为其成为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征明对此有如下概述:“早岁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祝允明成年之后,极为重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借鉴,直接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中汲取营养,古代名迹无所不窥。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希哲学书精工,自急就以逮虞(世南)赵(孟頫),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名羲(王羲之)、献(王献之)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祝允明在其《怀星集·写体名书与顾司勋后集》中写道:“今效诸家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这是祝允明对其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祝允明能够在观察古人书迹,掌握各家用笔和法度的基础上,认真领悟各家书法的性情和气势,默识其笔意和字体结构及章法布白,成功地融合各家法度、神韵于一炉,取精用弘,时出新意,挥洒自如。这种“以意取之”的学书方法及其艺术实践,使他能够独步一时,名动海内,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中国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另有其人

中国的苏州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才人倍出的风水宝地。明代苏州就诞生了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大名人,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人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他们三个是千真万确的“四大才子”,而周文斌并非四大才子之一,而是另有其人。

唐伯虎人称唐寅,从小天资聪慧,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十六岁中秀才第一名,名动苏州城。二十岁之后家门开始衰败。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公式,喜中第一“解元”。进京赶考因舞弊案,后半生穷困潦倒,以卖字画为生。而并非我们“唐伯虎点秋香”里看到的那样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形象。唐伯虎的诗,画,书法造诣相当的高。唐伯虎的诗画以表达内心的狂放和孤傲,以及对世态炎凉之情。通俗易懂,浅入深出。传世佳作有《王蜀宫妓图》、《事茗图》、《六如居士集》等。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五岁能字,九岁能诗。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文征明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传世佳作有《周易》、《资治通鉴》、《白氏文集》等。

周文宾是后人为了凑数而杜撰了一位相貌清秀的大帅哥形象。中国“四大才子”周文宾而另有其人。

周文宾并非“四大才子”。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为徐侦卿。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江南四大才子应该为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侦卿。

标签: 唐伯虎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