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原创慕容复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帮鲜卑人复国?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6:19

阅读人数: 901

本文主题: 中国当代新武侠四大家之一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巨作,成功地刻画出了一系列形象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

侠肝义胆、豪气干云的萧峰,至情至性、呆气十足的段誉,一心向佛、全无心机的虚竹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反面人物"四大恶人"、丁春秋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复更是让人难忘。小说中的慕容复英俊潇洒,武功卓绝,是和"北乔峰"齐名的"南慕容",他一心想要光复燕国,甚至不择手段,认四大恶人之首段延迟为义父,最终以失败告终,疯癫收场。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复是鲜卑皇族后燕的后裔,原本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三国时,其首领莫护跋因协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而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因为常戴当时汉人流行的"步摇冠"而被讹传成慕容,莫护跋也就以慕容为姓。

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建立前燕政权,又与中原的后赵联合消灭了段氏鲜卑,迁都龙城后,又大败高句丽,消灭宇文鲜卑,统一了辽东。继前燕之后,燕国政权又有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公元395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率军北伐北魏,却在参合坡之战中大败,最终为北魏所取代,后燕政权从此没落,分裂为南燕和北燕,数十年后分别为东晋刘裕和北魏太武帝所消灭。《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住的地方名为"参合庄",慕容家还有一项绝学"参合指",当是指参合坡之战。

《天龙八部》中段一灯大师手下有"渔樵耕读"四大护卫,慕容复手下则有四大家将,他们对慕容复忠心耿耿,为慕容氏的复国梦鞠躬尽瘁,这四大家将虽然都是汉姓,但他们的先祖在五胡时期就已经跟随大燕皇权南征北战了,后来大燕被灭,他们仍遵祖训跟随着慕容家族。这四大家将分别是邓百川、公治乾、包不同、风波恶四人,他们侠肝义胆,个性十足,并且武艺非凡,辅佐着慕容复伺机光复燕国。

位居四大家将之首的是青云庄庄主邓百川,小说中的他武艺超群,内力雄浑 ,在江湖上为人所敬重。邓百川虽是汉人,其祖上却是后燕大将,在参合坡之中战死,后世子孙因反对后燕大将冯跋专权,遭到迫害。后来冯跋篡位,邓氏一族便保着慕容氏来到了姑苏。

老二公冶乾是赤霞庄庄主,号称掌法"江南第二",小说中的他和丐帮帮主乔峰快意喝酒,豪情对掌,虽然落败,却豪气不改。公冶乾的祖上原是后周将军,对后周皇族柴氏忠心耿耿,后周亡后,被赵匡胤所迫害,为慕容氏所救,后来便追随了慕容一族。

包不同是金风庄庄主,小说中的他喜欢和人斗嘴抬杠,他的一句口头禅"非也非也"让人印象深刻,文中的他虽然好与人斗嘴,却是善恶分明,铁骨铮铮的汉子,最终为慕容复所杀。包不同的祖上原是南唐大将,南唐亡国后,包不同先祖被杀,包氏一族也就沦为贫民了,后来为慕容氏所收,做了复国的先锋。

风波恶是玄霜庄庄主,人称"江南一阵风",他的名字出自李白诗中"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文中的他好勇斗狠,喜欢打架,但却不恃强凌弱,风波恶原是燕云之地的汉人,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风波恶便成了遗民,后来逃到大宋,为慕容氏所收容。

小说中慕容复的四大家将武艺不凡,且忠心耿耿,为了慕容家的复国大业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包不同最终被慕容复所杀,风波恶等三大家将对慕容复失望之极,最终和慕容复决裂,带着包不同的遗体离开了慕容家,慕容复的复国大业也以失败告终。

原创慕容复的四大家将作为汉人,为何要帮鲜卑人复国?

武侠武侠,没武没侠

幽暗竹林,剑气如虹。平湖似镜,人影凌波。

大漠孤烟,白马镖客。一曲笛声,明月天涯。

我们有多久,没在荧屏上,看到真正的武侠和江湖了?

1999年,武侠小说宗师金庸以1元人民币为版权费,向中央电视台售出《笑傲江湖》的改编权,掀起中国大陆武侠剧拍摄热潮。站在2024年回望,那是整整一代人的流金岁月。

谁没有爱过白衣飘飘的小龙女、哼过深情款款的《醉春风》?谁没有使过降龙十八掌、幻想过拥有倚天剑屠龙刀?只是,时过境迁,连“武侠剧式微”都成了老生常谈。

如今的横店影视城,很难找到一部自称“纯武侠”的电视剧。正在拍摄的,多是仙侠、古偶、悬疑、喜剧等。这是因为观众不爱看武侠剧了吗?

2023年,《云襄传》《莲花楼》等武侠剧热播,它们的共同点,是改编自21世纪最初10年左右的网络文学。有人认为,曾经的武侠剧江湖正凭此复兴。但也有人

“现在的武侠剧,要武没武,要侠没侠。”一篇题为《现在的武侠剧怎么会越拍越烂?》的文章下,这条评论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武,作为技击之术,与中医、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相连。习武既锻造身体,也修养心性。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有言:“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柄剑,当握在侠的手上,拍案而起,削平人间块垒。

所以,武侠剧的武打戏,是快意恩仇的象征,是侠情的直接表现。刀就是刀,快就是快,出手就是出手,绝不拖泥带水。

而现在电视剧里的武打戏,大多缺了一些“快意恩仇”:慢镜头多,演员身姿平平,招式玄乎。林峰曾担任2006年版电视剧《神雕侠侣》的武术指导,他总结主要原因:制作周期太短,专业武术演员越来越少。

武侠剧式微,武术演员收入微薄,逐渐离开行业,再不复当年“成家班”“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的盛景,导致武打镜头更不专业,再度加速武侠剧的式微,形成恶性循环。

侠,则是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希望建立一个理想世界的人。

《云襄传》总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认为,侠行走江湖,与庙堂天然有距离。他们率性而为,不拘于世俗标准,把道义放在生命之上,放在伦理之上,甚至放在了善恶之上。

所以,武侠剧的主题,是侠气,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是重建江湖秩序、安邦济民,是活出自我。

如今风靡的仙侠剧,作为武侠剧的一种变体,总体侠气不足,动辄沦为纯粹的“仙恋”叙事。青年编剧、影评人程逸睿认为,在仙侠剧惊天动地的爱恨纠葛中,包裹着过分扁平的善恶二元对立,充溢着体现阶层差序的封建伦理叙事。天宫中三六九等分明,主角多为天界统治阶层,身份越尊贵,神力越强大。

那些宫廷权谋、悬疑探案、无厘头喜剧,往往贴上了古装、武打的标签,主角却鲜有真侠客,剧情也无真侠气。2021年的古装剧《雪中悍刀行》,男主角徐凤年身为世子,搅动江湖,最终将武当、江南文坛、西楚、徽山轩辕等武林新势力收归麾下。当侠与朝廷关系极为紧密,所作所为皆为修复庙堂秩序,侠,便失去了经典武侠剧所呈现的独立性——侠可以为家国抗击侵略者,却不效力帝王将相个人,庙堂与战争,终应是江湖远景。

在梁振华看来,纯粹武侠剧的减少,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仙侠古偶占据主流,武侠剧市场收缩。二是消费主义时代,武侠剧创作缺乏复杂、深刻的主题。三是武侠剧人物角色愈加标签化、扁平化,创作欠缺文化底蕴。

20世纪90年代,北大学者陈平原写下《千古文人侠客梦》,道尽一代人对侠的憧憬。

但开篇即说:“一个民族过于沉溺于‘侠客梦’,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就是时代过于混乱,秩序没有真正建立;要不就是个人愿望无法得到实现,只能靠心理补偿;要不就是公众的独立人格没有很好健全,存在着过多的依赖心理。”

当下,武侠剧过时了吗?武侠剧的复仇、寻宝、升级、探案等叙事套路,该改变了吗?

梁振华认为,武侠剧作为类型剧,其激浊扬清、弘扬正义的主题不能回避,也不会改变。从《史记·游侠列传》到唐传奇,从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代表“北派五大家”李寿民、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到当代“武侠四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上千年的叙事经验反复验证了上述套路的行之有效。放弃所有武侠叙事经验,难度很大,也没有必要,甚至会动摇武侠的类型根基。关键是,如何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探索武侠剧的新内涵。

例如《云襄传》,它的叙事起点的确是复仇,但重点是故事在探讨什么,最终传达了什么。主角云襄下山入世时,像个拒绝人性、只懂算计的AI,但遇到的人和事改变了他,让他清醒,最终放弃复仇,获得内心圆满。

同时,新一代侠客的形象正在拥有自己的面貌。

《莲花楼》的男主李相夷,曾奔忙在“天下第一”的事业路上,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当他主动走下神坛,种菜养狗,看云卷云舒,生命才因细节而更加丰盈。《云襄传》还塑造了女侠舒亚男,女侠闯江湖开启新的叙事,如今越来越多飒爽的女性角色成为江湖的核心甚至主角,侠没有性别之分,性别也没有高低之分。

相比改编自金庸、古龙等作品的武侠剧,新一代武侠剧创作者的思想应当更现代。

问题是,如何在复原历史情境的同时,传递现代的观念?

梁振华说,创作者不能对既往传统忍气吞声,可以呈现角色的纠结、两难、受到的摧残,观众自然会感受到创作者的价值观。

金庸百年,高山仰止。他在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体,传递敦厚温柔的风格,造就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天龙八部”为佛教用语,“降龙十八掌”化用易经卦象,世俗的情节里儒释道接连出场,故事发生在宋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今天的武侠剧,大多脱离了中国古典美学风格,走向幻想、架空,成为无根之木、漂泊浮萍。

历史架空、文化架空,导致体验也架空,拼凑的服化道、糖水故事、速朽的趣味难以缔造一个新的、值得被记住的江湖。

梁振华认为,在今天,应当呼唤更多像金庸那样有历史情怀、有时代关照,又有美学品格和思想内容的剧作创作者。

江湖落寞,新武侠剧如何力挽狂澜?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金庸百年诞辰

3月10日是金庸诞辰一百周年。近日,金庸故里,烟雨楼畔,浙江嘉兴广发“英雄帖”;武侠圣地,珠江口岸,香港恭候有缘人;彩云之南,天龙遗址,云南大理州召开座谈会……热闹程度堪比武林大会。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2018年10月30日,金庸仙逝,时代滚滚向前,江湖寂寂。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气象万千,英雄豪杰义薄云天:赤胆忠心的郭靖,有情有义的乔峰,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侠是什么?是仁义,是家国。金庸在一篇文章中说:“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曾有小朋友问金庸:“世界上真有会武功的大侠吗?”答:“现在的人不会武功但也可以有侠气。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就有‘侠’了。”

学生时代的金庸因“不守规矩”两次被学校开除。浙江嘉兴的中学时期,他不满训导主任“老是没有道理骂同学”,写壁报讽刺,被退学;大学时期,他不听师命,言语冒犯,又被退学。

1972年,《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行将结束,48岁的金庸写了一封信给古龙,为《明报》邀稿。古龙收到这封信时难以置信:同为武侠江湖的竞争对手,金大侠居然主动出让《明报》这块顶级阵地。

说封笔就封笔,说去读书就去读书。

2005年,81岁的金庸背起书包到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甚至一度想骑车上学,被太太坚决阻拦才作罢。

大约侠气本身就蕴含着一份孩子气。侠客像孩子一样纯粹真诚,在复杂的人性纠缠中尽力地分明是非、追逐本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确幸”时代,金庸小说中的家国情怀、侠义精神,似乎被提起得越来越少。

但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即便是错过了金庸最鼎盛时代的“95”后乃至“00后”,仍旧有八至九成的人读过金庸武侠小说或看过影视剧。时至今日,金庸更像是一部可随时存取的记忆库,我们会反复溯回到金庸的故事里,寻找那种因为对故事和人物足够熟稔而产生的依恋和安全感。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金庸的初识,刻在脑海深处异常珍惜,很多人都还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金庸小说的样子。”80后的袁斐,是金庸的“骨灰级”粉丝,据他观察,90后、00后接触到金庸作品的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根据DT财经与塔门2021年10月联合发布的《当代年轻人“金庸成分”报告 》显示,看过金庸小说及相关影视剧的人群中,80前、80后、85后、90后的占比几近100%,95后、00后的占比分别超九成、近八成。其中,有95.2%的80前是通过原著小说;80后和90后通过影视了解金庸作品的比例不断上升,分别达到77.9%、92.3%。

2020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所列书目中就有《射雕英雄传》。

“我只能说,金庸只是没前些年那么流行了,因为我们的选择更多了。”在读大一学生黄建东说,他的同学、朋友看金庸,也看东野圭吾、马伯庸等等,“我觉得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也许再过几十年,金庸的名字仍旧与最当红的作家排在一起,是人们最爱读的作家之一。”

2005年12月,金庸先生来深参加深圳读书月活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并为“金迷”签名。(晶报资料图)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始,至1972年《鹿鼎记》终,历时18年,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风靡华语世界的武侠小说。

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1957年,《射雕英雄传》一经刊登便洛阳纸贵,引发全港轰动,可谓“开谈不讲《射雕传》,纵读诗书也枉然”。

天才总是相伴出现。彼时,金庸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被称为“武侠四大家”。《天龙八部》《七剑下天山》《萧十一郎》《逆水寒》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我们店内卖得最好的武侠小说是金庸的《天龙八部》。”PAGEONE书店市场经理刘迪告诉记者,在实体书市场上,当代文学、悬疑推理、科幻类书籍的销售表现比较突出。而武侠类小说中,金庸和古龙的小说相对畅销,因为“够经典”。

来源 潮新闻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 晶报 编辑 蔡海燕 责编 李雅歆 审核 廖爽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金庸百年诞辰

上游新闻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一人江湖,江湖一人”,金庸百年诞辰》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