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四十七)《巴黎圣母院》张守义插图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6:24

阅读人数: 726

本文主题: 中国当代禁了哪些书籍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巴黎圣母院》作者 雨果像 张守义绘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为著名画家张守义插图,1982年6月北京第1版。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著名画家 张守义(1930-2008年)

(1930-2008年),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县,著名画家、书籍装帧设计家。擅插图、书籍装帧设计。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研究班学习。曾为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张守义曾透露,他是因为爱书才开始做起图书装帧,没想到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我就是为了看书,专业不对口我也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于是,自1956年起,张守义转行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书籍设计师,2003年直到退休,他没有换过一次工作。而鲜为人知的是,张守义因为胃病,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饭菜的营养,所以多年来一直以啤酒代替饭进食,基本上一天3瓶,几乎啤酒不离手,成为业内有名的“酒仙”。

张守义的装帧作品被誉为'舞矛亦舞盾,能舞又能文',《装帧的话与画》是他的艺术心得。在汉译世界文学名著的封面设计上,张守义风格独树一帜,创造了“张守义品牌”。张守义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享有国际声誉,他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美术编辑工作四十多年,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装帧设计和插图,其作品具有简约传神、个性鲜明的风格,独树一帜的特点,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199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入选《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几十年的执著追求,使他创作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第一封面”。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张守义擅长以简洁娴熟的黑白画来达到他特有的动势传情。除了五官以外,人的身体同样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画家的写实和写意插图,大都离不开面容的刻画,而张守义大写意的黑白画不仅大多不画脸,而且背影居多,开拓了这一表现领域,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张守义的装帧设计是简约绘画与贴切装饰相交融的典范。他的夸张变形,分寸得当,无怪诞杂乱之弊。如在穹顶型细密的建筑图案上压印大笔触神父黑白画的《巴黎圣母院》,以外文稿和精美纹样托出了剪影线描的《简爱》,以作家手稿和案头台灯素描造成小说特定氛围的《贝姨》,以歪斜的手迹和轮椅速写作封底的《高士其选集》,都显示了强化书籍特性的独特创意。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四十七)《巴黎圣母院》张守义插图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三十三)《小号兵》张汝为等插图

革命儿歌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用儿歌的形式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之举,让故事与儿歌两者融合,能把革命精神的种子深深根植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如何引领孩子去发现和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些代代相传的老童谣和现代的革命儿歌便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童谣文字简单,富含韵律,易学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仿佛神奇的魔法语言,在含蓄的幽默中,带给孩子乃至成人数不尽的纯真快乐。从《摇到外婆桥》到《老鼠嫁女儿》,从《小小子儿》到《开城门》,这些口耳相传的天籁之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不计其数的孩子反复诵读,直至成人依旧津津乐道。

革命儿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话语形式”,是传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信息载体,具有情感宣泄、愿望表达、社会教化、凝结力量的功能。革命儿歌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朴素简洁、地方特色鲜明,与其他革命文化形式一道,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经济建设年代发挥了宣传革命、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凝聚军民力量的重要作用。

著名的儿歌如《小地雷》、《害怕地雷炸》、《王二嫂》、《红星闪闪放光芒》、《歌唱二小放牛郎》、《十送红军》、《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是一条小青龙》、《门前大桥下》、《采蘑菇的小姑娘》、《蜗牛与黄鹂鸟》、《红眼睛绿眼睛》、《摇到外婆桥》、《孙悟空打妖怪》、《拉大锯》、《小蚂蚱》、《藏猫猫》、《菜园大战》、《老鼠嫁女儿》、《丢三落四的小三毛》、《开城门》、《玲珑塔》、《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要当解放军》、《爷爷为我打月饼》、《我是小海军》、《国旗国旗红红的》、《国旗国旗我爱你》……等。这些代代口耳相传的经典童谣,凝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伴随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小号兵》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关景宇在1974年约请了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等地的18位著名画家创作了23首革命儿歌的插图,并编辑出版。这些插图保存了儿歌最完美的形式,并反复锤炼,使其焕发新颜、闪耀光芒。 这本儿歌不仅仅属于少年儿童,这些没有年龄限制的作品,注定会让所有人回到儿时的记忆中 。

《小号兵》人民美术出版社1974年5月出版,第一版印数即达到112万册。

中国当代书籍插图艺术欣赏(四十七)《巴黎圣母院》张守义插图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巴黎圣母院》作者 雨果像 张守义绘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为著名画家张守义插图,1982年6月北京第1版。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著名画家 张守义(1930-2008年)

(1930-2008年),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县,著名画家、书籍装帧设计家。擅插图、书籍装帧设计。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研究班学习。曾为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张守义曾透露,他是因为爱书才开始做起图书装帧,没想到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我就是为了看书,专业不对口我也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于是,自1956年起,张守义转行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书籍设计师,2003年直到退休,他没有换过一次工作。而鲜为人知的是,张守义因为胃病,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饭菜的营养,所以多年来一直以啤酒代替饭进食,基本上一天3瓶,几乎啤酒不离手,成为业内有名的“酒仙”。

张守义的装帧作品被誉为'舞矛亦舞盾,能舞又能文',《装帧的话与画》是他的艺术心得。在汉译世界文学名著的封面设计上,张守义风格独树一帜,创造了“张守义品牌”。张守义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享有国际声誉,他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美术编辑工作四十多年,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装帧设计和插图,其作品具有简约传神、个性鲜明的风格,独树一帜的特点,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199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入选《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几十年的执著追求,使他创作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第一封面”。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张守义擅长以简洁娴熟的黑白画来达到他特有的动势传情。除了五官以外,人的身体同样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画家的写实和写意插图,大都离不开面容的刻画,而张守义大写意的黑白画不仅大多不画脸,而且背影居多,开拓了这一表现领域,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张守义的装帧设计是简约绘画与贴切装饰相交融的典范。他的夸张变形,分寸得当,无怪诞杂乱之弊。如在穹顶型细密的建筑图案上压印大笔触神父黑白画的《巴黎圣母院》,以外文稿和精美纹样托出了剪影线描的《简爱》,以作家手稿和案头台灯素描造成小说特定氛围的《贝姨》,以歪斜的手迹和轮椅速写作封底的《高士其选集》,都显示了强化书籍特性的独特创意。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标签: 张守义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