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荆州丨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战国中后期,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融南北文化之精华,创造出一种新的骚体诗歌——楚辞。“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是具有鲜明的楚地方特色的楚文学代表作,尤其是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创了楚辞浪漫创作的新途径,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后人称楚辞为“骚”,称屈原诗歌为“屈骚”,屈原也因此成为一种文学和情感的符号象征。屈原的成就,是楚文化的奇珍,更是荆州的瑰宝和骄傲。
根据《史记》记载,屈原其人既博闻强识[ zhì ],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但是屈原性格耿直,经常因为劝谏而惹恼楚王,遭遇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的铁蹄直逼郢都,曾经雄视天下的楚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人民离散,家国残破,在大楚江山塌陷的前夕,绝望的屈原,在汨罗江抱石自沉,生命之火就此熄灭。秦人用令人恐怖的剑戟弓弩,清洗着旧时代的一切残余,但屈原的名字却从未消失,历经沧桑而历久弥新。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离骚》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波澜壮阔,幽深隽永。涵盖历史、地理、神话方方面面。爱国与忠君是整部《离骚》最为核心的意旨。鲜明而又深刻地体现了在屈原身上所葆有的楚文化精神: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担当大义的承担精神;在顺境中奋发有为,在逆境中砥砺不懈、坚持真理的批判精神;热烈奔放的浪漫气质和畅快洒脱、不拘礼法、卓然不屈的狂放精神。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荆楚文化研究学者 李征宇: 屈骚文学作为楚文化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同时又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传统”。
屈骚文学的产生与繁荣与荆州的关系非常密切。据东方朔《七谏》“平生于国兮,长(zhǎng )于原野”的叙述,以及屈原《九章·哀郢》中有“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的心声抒发,可见屈原出生和成长之地实在楚国纪南城,即今天的荆州。他的一生经历都是围绕郢都而展开,少年时期成长于此,年长后在郢都担任左徒、三闾大( dà)夫等重要职位,后来两次被流放,但时刻不忘郢都。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城后,屈原悲愤地挥笔写下著名诗篇《哀郢》。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荆楚文化研究学者 李征宇: 郢都作为当时楚国最重要的城市,聚集了楚文化的精髓,屈原生活于此,充分吸收楚文化的营养,在《离骚》《九歌》等篇章中驰骋想象,抒发情思。所以,昨日的郢都,即今天的荆州,是屈骚文学的诞生之地,也是辉煌之地,也就是中国文学的滥觞之地。
屈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沾溉后世,泽非一代,那种不畏强权和坚守独立人格的节操,可以说垂范中国历史士林,并形成一种优良的传统,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用端午法定节日的方式来祭奠、缅怀这位中国的诗魂,亦是对光辉优秀的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彰显。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荆楚文化研究学者 李征宇: 屈原在《离骚》《九歌》《天问》中所体现的执着不舍的深切眷恋、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和好修不懈的崇高品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砥砺前行,这就是屈骚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让中国人吟咏了三千年。
可与《诗经》的风雅与浪漫相媲美的,当属《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今日,我们整理了20句《楚辞》中的经典名句,读完,你就会明白,它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爱慕我的姿态婀娜。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人的寿命本来就各有短长,谁又能消除悲欢离合之恨?
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桨木兰为旌。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公子徒然烦恼横生。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空旷啊天宇高秋气爽,寂寥啊积潦退秋水清。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香与污秽混在一起,芳花总会十分卓然自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只要我的心端正坦荡,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燕子翩翩飞翔归去啊,寒蝉寂寞也不发响声。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诗友们,《楚辞》中的浪漫,你感受到了吗?
原标题:《《楚辞》——“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
原因: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相关资讯
荆州市沙市区政府网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 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 ,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 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