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埃及留学生感受“中国年”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8:04

阅读人数: 663

本文主题: 中国留学生在埃及的就业情况

1月26日,丘山(左)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内体验春节民俗。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21岁的埃及留学生丘山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今年春节,他和大多数留学生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中国,感受“中国年”的节日气息。

在丘山的家乡,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埃及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埃及青年人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一批批像丘山一样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中文,感知中国。如今丘山可以用流利的汉语向老师同学们拜年,表达美好的新春祝愿。“我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大家都会在门上贴‘福’字、吃饺子、拜大年,特别热闹。”丘山说,“毕业后我计划回埃及创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助力中埃两国贸易合作。”

1月28日,丘山(左)和埃及留学生一同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欣赏杨柳青年画。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6日,丘山(右二)和留学生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内参加春节民俗体验活动。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6日,丘山(右)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内主持天津外国语大学留学生新春文化体验活动。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6日,丘山(右)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内写“福”字。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6日,丘山(右二)和埃及留学生在天津意式风情区展示各自收到的新春礼物。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8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丘山将新春饰品挂在宿舍门上。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6日,丘山(右)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钟书阁书店展示自己写的“福”字。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1月29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丘山吃饺子过年。新华社发

新春走基层|埃及留学生感受“中国年”

来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环球时报驻埃及、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在不少外国人眼中,日益富强的中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赴中国的外国学生,也有越来越多人从传统的中文、历史、中国文化等专业,慢慢转变为经济、金融等社会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了解,在日后做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时感到更加学以致用。

“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在非洲,不少国家的媒体都对中国成功的经验多有报道,呼吁学生积极到中国留学取真经,将来国家建设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非洲学生对赴中国留学有着强烈和兴趣,在埃及和苏丹,学生们甚至以到中国留学为时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5年间,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人数激增,从2003年的不到2000人增加到2015年的近5万人。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哈立德直言不讳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是希望,中国代表着未来,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中国驻埃及使馆教育处官员韩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埃及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积极性很高。从中国政府奖学金来看,中方更鼓励埃及学生到中国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埃及学生可以登录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进行报名,然后把申请相关材料递交埃及高教部,由高教部负责面试和筛选后,向中国进行推荐。今年,中国给埃及的政府奖学金名额为139个,埃及学生的报名非常踊跃。

至于选拔标准,埃及高教部优先照顾埃及各高校教师,鼓励他们去中国深造,读更高的学位。热门专业主要包括农学、兽医学、中国传统中医、工程技术等,也有不少学生希望在中国继续深造汉语。前年中国政府奖学金是109名,去年107人,今年的名额更多。2017年,埃及赴华留学的学生总数为1700多人。除享受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以外,还有一些学生的留学是通过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校际合作进行的,如华中农业大学向埃及本哈大学研究生提供硕士与博士奖学金。

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生源国,近年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保持在每年约10万的水平。反观在中国留学的英国人人数,年均只有5000左右。这种落差是否说明,对于英国人来说,去中国留学没什么价值?有过留学中国经历的英国人听到这样的疑问,都会摇头说,事实恰恰相反。

英国留学生在中国能学到什么?首先自然是中文。曾经在北京一所大学作交换生、学习两年中文的伦敦学生帕洛特,如今中文已经流利到可以主持英中商务会议。“学到最后,我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老外,身边的同学每天都在尽力说中文,我每天身处的环境就是沉浸式的中文学习环境。”

英国广播公司(BBC)早前引述当地一项独立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英国人除母语外基本不会外语,因此缺乏包括懂中文的人才。这种语言技能的缺乏使英国年经济损失达到480亿英镑。帕洛特说,在中国学中文,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能了解到中国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中国他通过对中国青年志愿者社会参与现状的研究,了解到和自己同龄的中国人如何看待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帕洛特说,他将这些都记录在自己的论文里,认为这样的深入了解,是在英国永远无法体验到的。

英国政府早在2014年就制定计划,到2020年,每年将安排多达8万名英国学生参加一项去中国学习或取得工作经验的项目。家住英格兰伯明翰的彼特十分同意这项倡导,因为他自己就是践行者。本科金融专业的彼特如今在英国一家大型银行供职,去西安留学对彼特来说,已经是快10年前的事了。他在西安学习的专业是中国金融市场研究,除此之外,这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英国人还在当地当英语家教赚生活费。两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令彼特对于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观和社会关系处理更加了解。他在返回英国后不久就被银行录取,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且日常从事的工作还时常与中国市场有关,这令彼特感到学以致用。

据介绍,目前中国有400多所高校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清华大学在最近10年招收了约150名英国学生来进修,其中多数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少学生来自牛津、剑桥等英国名校。在学习期间,这些英国学生涉及的攻读领域包括法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传媒等专业。这些毕业生之后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经济、管理、金融和法律。英国是中国第一大教育项目合作伙伴,迄今有超过200个合作办学项目。除清华大学为海外留学生开设了各种学位和非学位进修课程外,北京大学也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开设了暑期课程,面向全球招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感兴趣的学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从来华留学的学科上来说,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从传统中文、历史专业到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转变,但在中国的一些大学,某些专业已有更好的发展,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

储朝晖介绍称,目前很多外国留学生是通过“登记入学”的方式来中国入学的,并没有经过考试,这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对真正优秀的学生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有些院校会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要求放得更松,以至于影响院校专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一些外国留学生受政府资助,同时学校也想多招收学费更高的外国留学生。他认为,中国高校要慢慢改变这种方式,转为采用入学考试方式招收外国留学生,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是要提升学校自身的吸引力。

原标题:来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寻迹中国|埃及留学生探索千年古运河探寻中国智慧

在广西师范大学学习中文的埃及留学生紫瑶,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情有独钟。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全长37公里,作为连接湘、漓两水的咽喉要塞,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发挥着农田灌溉、排洪泄洪作用。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怀着浓厚的兴趣,紫瑶来到灵渠,更深入地探索这一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奇迹。

编辑:张涵 宿鑫 牛青 刘菲 高姗姗

后期制作:冯小庭 蔡思彦 王琎

支持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兴安县委宣传部

新华网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心、广西频道联合制作

新华网、新华社广西分社、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联合出品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