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
新华社开罗7月9日电(记者郑凯伦)“2017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埃及行·新疆篇”系列活动正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8日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与新疆籍留学生及侨胞座谈,表示自治区政府为新疆籍留学生归国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希望新疆籍留学生学成归国,为祖国和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尔肯·吐尼亚孜首先介绍了新疆近年来发展状况,并重点介绍了自治区在全面普及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和全民免费体检方面的工作。他说,新疆目前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老百姓民生改善前所未有,各族人民群众对新疆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信心,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艾尔肯·吐尼亚孜表示,新疆今日正成为新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介绍了新疆自治区鼓励新疆籍留学生归国就业、创业的举措,并寄语广大留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争取早日回国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建设家乡、服务人民。
“2017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埃及行·新疆篇”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联合举办。

写意中国丨埃及留学生李小龙:中国的方块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2023年2月,“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寻根溯源绵延数千年的汉字文化。2023年10月,“甲骨文之乡”安阳再迎国际文字盛宴——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设址于此。10月19日起,大河网继续推出“写意中国”系列报道,讲述外籍专家以及留学生的汉字故事,与海内外网友一起继续追寻文字的足迹,探寻一撇一捺写就的文化传奇。
大河网讯 你知道为什么汉字书写会有标准笔顺吗?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埃及留学生李小龙在初学中文时也有这样一个疑问。“起初,我总是问老师,为什么书写汉字要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为什么不可以打乱顺序随意书写?后来,我明白正是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才构成了我们口中的方块字。”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
10月18日,李小龙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中文系留学生代表一起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穿过金色字坊,走过文化广场,来到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暨颁奖仪式现场,在行云流水、飘逸俊秀的汉字创意作品中,纵览汉字历史,触摸中华文脉的搏动。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汉字,这让我觉得中国汉字十分有趣。”兴趣使然,李小龙在埃及学习中文期间,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汉字犹如浩瀚夜空中的点点星辰,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李小龙一样的“汉字迷”前来探索。
“在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从未在课本中看到的汉字,后来得知它们叫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这些陌生的汉字字体告诉我,中国文字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李小龙用一口熟练的中文与大河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参观感受。
李小龙坦诚地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但是我喜欢中国文化。要想深入了解中国上下5000年,就要学好中文。”同时,从这位埃及小伙子的中文名不难推断,他是成龙、李小龙等功夫明星的“粉丝”,喜欢中国功夫。“学习中文之前,我只是觉得功夫十分震撼。学习中文后,我明白了一招一式虽然刚劲,但是却强调‘非攻’,体现了中国的‘和平’文化。”李小龙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中国功夫文化的内涵。
汉字,始于形,不困于形;文脉,载于字,亦见于字。驶过3000多年的岁月长河,汉字,这艘承载着中华文脉的艨艟巨舰,正乘风破浪,奔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对这些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地域广大的汉字文化圈。
埃及留学生马弈:学好中文为中阿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埃及留学生马弈:学好中文 为中阿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埃及留学生马弈曾是一名数学系学生,在埃及兼职当导游的经历让他爱上了中文。为了学习中文,2017年,马弈来到了中国,本来打算待六个月,又因为爱上了中国文化,一待就待了五年。
五年间,他在兰州大学完成了汉语言本科学习,如今又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阿拉伯口译专业的研究生新生。
马弈说,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是学习对方的语言,他希望自己能学好中文,为中阿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标题:全球连线|埃及留学生马弈:学好中文 为中阿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