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九阳,哪本经书更强?金庸:你把两本经书之名连在一起就懂了
生于八零九零后的人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午后或傍晚与三五好友一起在操场上嬉戏打闹,我们自然不懂什么武功,只是口里喊着那些刚从电视剧中“学会”的招式名称,至于威力如何,纯粹看你喊的声音有多大。
那段时光着实美好,却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比如我们从来都没有像武侠故事中的主角那样意外获得某本神功秘籍,若能有幸得到金庸故事中的《九阴真经》或《九阳真经》,那多半就能练成一身神功了。
不得不承认,金庸笔下那九阴九阳两本经书堪称整个武侠小说界最出圈的武功秘籍,那么这两本经书到底孰强孰弱呢?尽管金庸始终没明说,但他早已将答案藏在细节之中。
一本武功秘籍是否强大,从修炼它的人身上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其实严格来说,《九阴真经》的名气要远大于《九阳真经》,毕竟它的存在贯穿整个“射雕三部曲”,而且不同于那《九阳真经》是一直被收藏于少林寺中,这《九阴真经》在被创作出来之后,就辗转多人之人,成了武林群雄争抢之物,周伯通说过,先后修炼过经书者不下百人,当然,得其精髓者并不多。
其中“双雕时代”的两代五绝几乎都曾染指这本经书中的武功。
老一辈五绝中,王重阳在当年的第一次华山论剑成功夺魁之后,《九阴真经》落入他手中,作为一位武痴,即便他不主动去修炼这经书中的武功,又怎能忍住不去窥探经书中的奥秘?
而洪七公、一灯大师也先后修炼过一部分经书,欧阳锋则是在黄蓉的忽悠下逆练了《九阴真经》,也算是染指了其中武功。
至于黄药师,后来的《速成版九阴真经》就是他编纂的,他怎能没练过其中的武功?
而第三次华山论剑时成为神雕五绝的周伯通、郭靖、杨过也或多或少学过这经书中的武功,尤其是郭靖,他直接掌握了全本《九阴真经》。
五绝高手尚且觊觎这真经中的武功,更不用说那些三流高手了。
而到了《倚天屠龙记》时代,那修炼了《速成版九阴真经》的周芷若就从一个三流武功的峨眉弟子一跃成为绝顶高手,并夺得峨眉掌门之位,实现武功三级跳,也同样证明了这经书中的武功之精妙。
《九阴真经》虽然成就了诸多顶尖高手,但《九阳神功》也毫不逊色于前者。
如果说《九阴真经》成就的高手在于“多”,那么《九阳真经》成就的高手则在于“高”,因为光是《九阳真经》的残卷就成就了两位宗师级别的人物。
《倚天屠龙记》故事开篇之时,郭襄和张君宝固然已经有了不俗的武艺,但要说他们是绝顶高手,那便抬举他们了,只能说二人潜力无限。
而当剧情发展到觉远大师挑着他俩逃出少林寺时,郭襄与张君宝的人生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机,他们记下了觉远临终前默诵的一部分《九阳真经》,二人的武学天赋在此时淋漓尽致地被展现了出来,他们在后来的剧情中各自创出峨眉九阳功与武当九阳功,继而开宗立派,成为了一代宗师。
觉远之死的受益者其实不仅仅只有郭襄与张君宝,那无色禅师也学了一部分九阳神功,继而创出少林九阳功,少林派也因无色此举从“火工头陀事件”的阴霾中走出,重回武林之巅。
而要论书中将《九阳真经》修炼到极致之人,还得是身为主角的张无忌,他从苍猿肚子里得到了全本《九阳真经》,经过多年的修炼之后,那九阳神功已然被他练成,他也因此有了无穷无尽的内力。
而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内力极深者,修炼任何武功都无阻滞,就连明教那至高无上的神功乾坤大挪移也在几个时辰内就被张无忌练成,要知道在他出现之前,历代教主最多也只将这门神功修炼至第四层而已。
所以从这些角色的表现来看,《九阳真经》也的确是能够帮助一个习武之人登上武林之巅。
既然二者都造就了数位顶尖高手,如此一来,讨论九阴九阳孰强孰弱又变成了几代高手之间的比较,无异于关公战秦琼,难分高下。
其实不用那么复杂,回归经书本身,从金庸赋予经书的命名就能得出结论。
《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的命名有什么玄机?
《九阴真经》的创作者乃北宋大内文官黄裳,这人原本是个文官,之所以能自创神功,是因为皇帝安排他去编纂道藏典籍,也就是说,他是从道家经典中悟出了一身神功,当然,后来的《九阴真经》中收藏的并不仅仅只是他自创的武功,还包括了他仇家所使的种种武功,但其根基始终还是源于道家理念。
而从这点来看,《九阴真经》已谈不上精妙,因为道家讲究阴阳互济,后来与王重阳斗酒的那位僧人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书中那是这么说的:“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自己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阅《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妙奥妙,但一味推崇‘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楞枷经》的行缝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九阴真经更有阴阳调和、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
九阴九阳都不好,要阴阳互济才好, 斗酒僧正是看到了《九阴真经》的不足之处才创出了《九阳真经》,他为这经书取“九阳”之名,仅仅只是为了对称,并不意味着它“重阳轻阴”,而是阴阳互济,如此看来,就连张无忌也说这经书应该叫“阴阳互济经”才是。
至于学了《九阳真经》的张无忌为何斗不过学《九阴真经》的周芷若,那纯粹是因为张无忌受制于三渡,且他不忍心对芷若下狠手罢了。
总而言之,《九阴真经》始终是“偏”,而《九阳真经》则是“全”,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难怪有人说张无忌不如郭靖,若让他去守襄阳,二人的差距便很明显
“射雕三部曲”那三本书的剧情关联紧密,也正因为三部作品共用同一个武侠世界观,所以书中的角色常被拿来比较,尤其是三位主角虽在书中没有交手的机会,却已在读者心中大战了不知多少个回合,至于孰强孰弱,多数读者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出答案。
其中郭靖和杨过在《神雕侠侣》书末的第三次华山论剑都被列为了五绝,他们的实力应是在伯仲之间,那么张无忌的实力又如何呢?
尽管张大教主后来成了武林至尊般的存在,但在笔者看来,他相对于五绝前辈似乎还差了点火候,拿郭靖对比就很明显。
一、郭靖与张无忌,九阴九阳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拿郭靖与张无忌对比是因为他们二人分别修炼过完整的《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
论武功配置,其实很难分出二人孰强孰弱,郭靖有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空明拳以及《九阴真经》。
光是一门降龙十八掌就足以让武林群雄忌惮三分,毕竟当年扫地僧便感叹萧峰的降龙二十八掌天下第一,而郭靖所用的降龙十八掌还是经过萧峰与虚竹改良的版本,自然是更强一些了。
左右互搏则是如同开挂一般的技能,能让他双手同时使用不同的武功,即便算不上“一人当两人用”,却也能在招式变化上令敌人防不胜防。
空明拳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它可以说是比太极神功还先提出了“太极劲”的理念,是一门媲美太极的神功。
至于《九阴真经》那更不用说,那可是大内文官黄裳集合各家所长创出的一本经书,堪称“武林百科全书”。
反观张无忌,他那乾坤大挪移能将天下诸般武学挪为己用,九阳神功则有源源不断的内力,太极神功基本与郭靖的空明拳抵消,圣火令则变幻莫测,让人防不胜防。
论武功配置,这二人怕是很难分出胜负的,似乎谁都有压制对方的理由,而若是拿第三方来对比,或许双方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很简单,只需要让他们置身于一场战争中即可。
金庸的故事之所以如此精彩,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历史背景设定,他甚至还会直接让书中角色参与到一些历史事件之中,他的故事常常可以看见武林高手对抗千军万马的桥段。
比如《倚天屠龙记》书末就有群雄对抗元军的剧情,作为统领群雄的领袖人物,张无忌在面对元军时是何表现?
他固然能够凭借一身神功杀败一些元军,但在他看来,武林高手却是不足以对抗千军万马的。
比如这段描述就让张无忌显得气场不足:“片刻间各路英雄齐到殿中。张无忌居中一站,说道:'此刻鞑子兵马聚集山下,料想不久便会大举攻山。咱们虽然昨日小胜,挫了鞑子的锐气, 但鞑子倘若不顾性命地蜂拥而上,彼众我寡究属难以抵挡。在下不才,蒙众位英雄推举,暂充主帅。 今日敌忾同仇,请各位暂听在下号令。’”
要知道张无忌统领的可以算是中原武林最精锐的一批人了,而此时的元军早已不是当年那支几乎踏平了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张无忌尚且应付不来他们。
再把镜头转到《射雕英雄传》时代,此时的武林高手在对阵千军万马的时候又是什么表现?
先不用看郭靖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不妨先看看郭靖少年时期见识的黄河四鬼虐蒙古大军的场面。
郭靖不觉吃惊,见这四人使的都是轻身功夫,竟是武术好手,并非寻常战士。四人奔到半山,哲别与博尔术等连珠箭如雨射下,都给他们挺软盾挡开。郭靖暗暗心惊:'我们这里虽都是大将勇士,但决不能与武林的好手相敌,这便如何是好?’
黄河四鬼是什么级别的存在?如果五绝算一流高手,全真七子级别是二流高手,那被丘处机一人战平的江南七怪则只能算三流高手,而江南七怪中的全金发都能够一招击败沙通天,黄河四鬼作为沙通天的徒弟,怕是只能算四流高手了。
然而那黄河四鬼在茫茫多的蒙古大军之中居然能来去自如,正如前文所说,黄河四鬼此时面对的还是当年那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那可远非元末时期的元军所能相比的,可想而知射雕时代的“武林高手”有多强。
黄河四鬼尚且能压制蒙古大军,郭靖的表现自然就更夸张了。
《神雕侠侣》书末的襄阳大战中,虽然最后以飞石击杀蒙哥大汗的人是杨过,但郭靖的表现也同样亮眼,你且看他是如何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的。
人丛中只见郭靖纵跃而起,挺枪刺死了一名百夫长,跳上了他的坐骑,枪挑掌劈,霎时间打死了十多名蒙古官兵。蒙哥见他横冲直撞,当者披靡,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蒙古兵将虽多,竟奈何他不得 ……众官兵蜂拥向前。郭靖见情势危急,挥枪打开身旁几名敌兵,弯弓搭箭,疾向蒙哥射去。这一箭去势好不劲急,犹如奔雷闪电,直扑蒙哥。护驾的亲兵大惊,两名百夫长闪身挡在大汗面前,噗地一声,长箭穿过第一名百夫长,但去势未衰,又射入第二名百夫长前胸,将两人钉成了一串,在蒙哥身前直立不倒。”
蒙哥命士兵对郭靖发起群攻,结果郭靖反倒随手一拉弓,直接将两名百夫长串成了“糖葫芦”,这是何等勇猛?
从这里来看,张无忌弱于郭靖是不争的事实,若是由张无忌率领倚天时代的群雄来守卫襄阳的话,别说击杀敌军大汗了,只怕用不了多久,襄阳城就会被攻破。
难怪有人说张无忌不如郭靖,若让他去守襄阳,二人的差距便很明显
“射雕三部曲”那三本书的剧情关联紧密,也正因为三部作品共用同一个武侠世界观,所以书中的角色常被拿来比较,尤其是三位主角虽在书中没有交手的机会,却已在读者心中大战了不知多少个回合,至于孰强孰弱,多数读者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出答案。
其中郭靖和杨过在《神雕侠侣》书末的第三次华山论剑都被列为了五绝,他们的实力应是在伯仲之间,那么张无忌的实力又如何呢?
尽管张大教主后来成了武林至尊般的存在,但在笔者看来,他相对于五绝前辈似乎还差了点火候,拿郭靖对比就很明显。
一、郭靖与张无忌,九阴九阳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拿郭靖与张无忌对比是因为他们二人分别修炼过完整的《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
论武功配置,其实很难分出二人孰强孰弱,郭靖有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空明拳以及《九阴真经》。
光是一门降龙十八掌就足以让武林群雄忌惮三分,毕竟当年扫地僧便感叹萧峰的降龙二十八掌天下第一,而郭靖所用的降龙十八掌还是经过萧峰与虚竹改良的版本,自然是更强一些了。
左右互搏则是如同开挂一般的技能,能让他双手同时使用不同的武功,即便算不上“一人当两人用”,却也能在招式变化上令敌人防不胜防。
空明拳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它可以说是比太极神功还先提出了“太极劲”的理念,是一门媲美太极的神功。
至于《九阴真经》那更不用说,那可是大内文官黄裳集合各家所长创出的一本经书,堪称“武林百科全书”。
反观张无忌,他那乾坤大挪移能将天下诸般武学挪为己用,九阳神功则有源源不断的内力,太极神功基本与郭靖的空明拳抵消,圣火令则变幻莫测,让人防不胜防。
论武功配置,这二人怕是很难分出胜负的,似乎谁都有压制对方的理由,而若是拿第三方来对比,或许双方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很简单,只需要让他们置身于一场战争中即可。
金庸的故事之所以如此精彩,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历史背景设定,他甚至还会直接让书中角色参与到一些历史事件之中,他的故事常常可以看见武林高手对抗千军万马的桥段。
比如《倚天屠龙记》书末就有群雄对抗元军的剧情,作为统领群雄的领袖人物,张无忌在面对元军时是何表现?
他固然能够凭借一身神功杀败一些元军,但在他看来,武林高手却是不足以对抗千军万马的。
比如这段描述就让张无忌显得气场不足:“片刻间各路英雄齐到殿中。张无忌居中一站,说道:‘此刻鞑子兵马聚集山下,料想不久便会大举攻山。咱们虽然昨日小胜,挫了鞑子的锐气,但鞑子倘若不顾性命地蜂拥而上,彼众我寡究属难以抵挡。在下不才,蒙众位英雄推举,暂充主帅。今日敌忾同仇,请各位暂听在下号令。’”
要知道张无忌统领的可以算是中原武林最精锐的一批人了,而此时的元军早已不是当年那支几乎踏平了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张无忌尚且应付不来他们。
再把镜头转到《射雕英雄传》时代,此时的武林高手在对阵千军万马的时候又是什么表现?
先不用看郭靖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不妨先看看郭靖少年时期见识的黄河四鬼虐蒙古大军的场面。
原文道:“郭靖不觉吃惊,见这四人使的都是轻身功夫,竟是武术好手,并非寻常战士。四人奔到半山,哲别与博尔术等连珠箭如雨射下,都给他们挺软盾挡开。郭靖暗暗心惊:‘我们这里虽都是大将勇士,但决不能与武林的好手相敌,这便如何是好?’”
黄河四鬼是什么级别的存在?如果五绝算一流高手,全真七子级别是二流高手,那被丘处机一人战平的江南七怪则只能算三流高手,而江南七怪中的全金发都能够一招击败沙通天,黄河四鬼作为沙通天的徒弟,怕是只能算四流高手了。
然而那黄河四鬼在茫茫多的蒙古大军之中居然能来去自如,正如前文所说,黄河四鬼此时面对的还是当年那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那可远非元末时期的元军所能相比的,可想而知射雕时代的“武林高手”有多强。
黄河四鬼尚且能压制蒙古大军,郭靖的表现自然就更夸张了。
《神雕侠侣》书末的襄阳大战中,虽然最后以飞石击杀蒙哥大汗的人是杨过,但郭靖的表现也同样亮眼,你且看他是如何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的。
原文道:“人丛中只见郭靖纵跃而起,挺枪刺死了一名百夫长,跳上了他的坐骑,枪挑掌劈,霎时间打死了十多名蒙古官兵。蒙哥见他横冲直撞,当者披靡,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蒙古兵将虽多,竟奈何他不得……众官兵蜂拥向前。郭靖见情势危急,挥枪打开身旁几名敌兵,弯弓搭箭,疾向蒙哥射去。这一箭去势好不劲急,犹如奔雷闪电,直扑蒙哥。护驾的亲兵大惊,两名百夫长闪身挡在大汗面前,噗地一声,长箭穿过第一名百夫长,但去势未衰,又射入第二名百夫长前胸,将两人钉成了一串,在蒙哥身前直立不倒。”
蒙哥命士兵对郭靖发起群攻,结果郭靖反倒随手一拉弓,直接将两名百夫长串成了“糖葫芦”,这是何等勇猛?
从这里来看,张无忌弱于郭靖是不争的事实,若是由张无忌率领倚天时代的群雄来守卫襄阳的话,别说击杀敌军大汗了,只怕用不了多久,襄阳城就会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