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如何修仙?得道成仙的五种途径了解下!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
不过历代道教徒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探索。
服药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
本来在战国初从事寻找通仙之途的方士们主要是到海上三神山等处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到了大约西汉时,便有人用人工的方法来合药。所用的原料以金石为主,所成的产品多称为金丹、金液。 西汉末东汉初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丹书,如《太清金液神气精》、《黄帝九鼎丹经》等,说明当时炼丹的理论与技术都已相当发达。 不过合丹药需要很大的投入,同时,因为多用金石为原料,不少原料和生成物是有毒的,炼丹家用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做了大量的服丹的试验,结果发现其副作用很大,所以在唐代炼丹术达到高潮之后,人们也同时发现了它的弊端,到了北宋以后,敢于服丹的人越来越少,其法走向衰落。
与炼丹术同时发展的还有以铅、铁等重金属炼成药金、药银等“贵金属”的黄白术即炼金术,不过合成的金银只在外观和某些属性与金银相似,而不是真的金银。金丹黄白术最后都走向了衰落,但它们是人类企求人工控制物质变化、从事实验化学研究的先驱,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在唐代和唐代以前,金丹术是修仙术中最占重头的部分。
神仙家很早就将服气、炼气作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将之与炼气结合起来。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屈原写下《远游》,其中就提到服气的法门。 后来在道教中服气的道术有很大的发展,包括服炼外气、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纷纭多姿的功法。
不过功法虽多,在道教中这些服气方法都是作为修仙的主要的或者配合辅助的方法被采用,后来传到社会上,成为一般老百姓都能锻炼的身功法,那是后话了。 与服气相关的另一类方法是导引和按摩,它们也是被当成汲引气血、吐故纳新的炼气法门引入仙术的。
内丹术是在服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魏伯阳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将金丹术与内炼结合起来,但其学说当时影响不大。到了隋唐时,金丹服食的弊病越来被人所认识,所以道门中便有人转而重视开拓体内固有的资源精、气、神以炼成长生不老之躯。这种方法称为内丹术。
之所以有内丹之称,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体外的金石为原料的金术而言。内丹术的许多理论、术语都取自传统的金丹术,但其立足点实大不相同,所以特称为“内”,而将原来的金丹术称为外丹。 两种丹法都常以金丹、大丹、金液还丹为称,一部丹书是讲内丹还是外丹,要具体看其中讲炼丹过程和功法时以什么为原料(丹书中常称大药)。 从唐历宋,内丹术渐渐代替原有的外丹术,成为修仙术中的主流。
即为人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法术,以积累功德,最后到达仙人的境界。
道教素来擅场于举行各类法术为民众和社会消灾祈福,这类法术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强针对性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的仪式,道门中称科仪、科范、仪范,其中以斋法和醮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一般斋醮联称,泛指各类仪式。 这些仪式是沟通人神的主要途径,道门中认为,施行的结果是为民众排难,同时又是为自己积功,虔诚行之,久则成道。
宋元之际的郑所南在《太极祭炼内法》(为亡灵超度的仪式之一,其要在凭法师的功力和法术的神奇功能,使亡灵经过水火的洗涤、冶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升上天堂)中说:“(能自信笃、用心专)始则积功,终则成道”。
又说:“其于能始终深心行此祭炼内法者,愿护是人永无灾难,愿学神仙者速成神仙,一一终当超行于至道也。”
郑所南所说的速成神仙、成道,都是说主持科仪为民解忧对行道者本身也具有深刻影响,最终能使之成功自己的宗教理想,跻身于神仙之林。
在人间建功立业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后,也能成仙,或死后封神。
大凡历朝祀典中进入道教神谱的,如关帝、都天大帝(张巡)、岳元帅(岳飞)等,都是这一类功德成神者。
道教的修仙途径虽然有上述种种分别,但在实际的修仙活动中,却是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 同时,不论从事哪一类修仙秘术,行之者都必须立心行道积德,不断检束身心,使本心净明,杂念尽去,而且行善于世。
严格说来,前面提到的几种基本的修仙方法,属于“术”的范围,而行道积德则是其道德上的要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修成大道。

道家修行,得道成仙的五种途径!
太乙观获得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
2.地官赦罪 | 中元节超度道场开始登记
3. 关于公众号更新时间的重要通知
4. 殿堂供灯丨神灯朗长庚,离罗吐明辉
——△点击上方 添加关注 查看更多内容△——
修仙是一个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
根据道家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前进的。
不过历代道家弟子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探索。
一、服药,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
本来在战国初从事寻找通仙之途的方士们主要是到海上三神山等处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到了大约西汉时,便有人用人工的方法来合药,所用的原料以金石为主,所成的产品多称为金丹、金液。
西汉末,东汉初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丹书,如《太清金液神气精》、《黄帝九鼎丹经》等,说明当时炼丹的理论与技术都已相当发达。
不过合丹药需要很大的投入,同时,因为多用金石为原料,不少原料和生成物是有毒的,炼丹家用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做了大量的服丹的试验,结果发现其副作用很大,所以在唐代炼丹术达到高潮之后,人们也同时发现了它的弊端,到了北宋以后,敢于服丹的人越来越少,其法走向衰落。
与炼丹术同时发展的还有以铅、铁等金属炼成药金、药银等“贵金属”的黄白术,即炼金术,不过合成的金银只在外观和某些属性与金银相似,而不是真的金银。 金丹黄白术最后都走向了衰落,但它们是人类企求人工控制物质变化、从事实验化学研究的先驱,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神仙家很早就将服气、炼气作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将之与炼气结合起来,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屈原写下《远游》,其中就提到服气的法门。
后来在道家中服气的道术有很大的发展,包括服炼外气、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纷纭多姿的功法。
不过功法虽多,在道家中,这些服气方法都是作为修仙的主要的或者配合辅助的方法被采用,后来传到社会上,成为一般老百姓都能锻炼的身功法,那是后话了。
与服气相关的另一类方法是导引和按摩,它们也是被当成汲取气血、吐故纳新的炼气法门引入仙术的。
内丹术是在服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汉末,魏伯阳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将金丹术与内炼结合起来,但其学说当时影响不大。
到了隋唐时,金丹服食的弊病越来被人所认识,所以道门中便有人转而重视开拓体内固有的资源精、气、神以炼成长生不老之躯。
这种方法称为内丹术,之所以有内丹之称,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体外的金石为原料的金术而言。内丹术的许多理论、术语都取自传统的金丹术,但其立足点实大不相同,所以特称为“内”,而将原来的金丹术称为外丹。
两种丹法都常以金丹、大丹、金液还丹为称,一部丹书是讲内丹还是外丹,要具体看其中讲炼丹过程和功法时以什么为原料(丹书中常称大药)。
从唐历宋,内丹术渐渐代替原有的外丹术,成为修仙术中的主流。
四、为人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法术,以积累功德,最后到达仙人的境界
道家素来擅长于举行各类法术为民众和社会消灾祈福,这类法术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强针对性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的仪式,道门中称科仪、科范、仪范,其中以斋法和醮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一般斋醮联称,泛指各类仪式。
这些仪式是沟通人神的主要途径,道门中认为,施行的结果是为民众排难,同时又是为自己积功,虔诚行之,久则成道。
宋元之际的郑所南在《太极祭炼内法》(为亡灵超度的仪式之一,其要在凭法师的功力和法术的神奇功能,使亡灵经过水火的洗涤、冶炼,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升上天堂)中说:“(能自信笃、用心专)始则积功,终则成道”。
又说:“其于能始终深心行此祭炼内法者,愿护是人永无灾难,愿学神仙者速成神仙,终当超行于至道也。”郑所南所说的速成神仙、成道,都是说主持科仪为民解忧对行道者本身也具有深刻影响,最终能使之成功自己的宗教理想,跻身于神仙之林。
五、在人间建功立业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后,也能成仙,或死后封神
神谱的,如关帝、都天大帝(张巡)、岳元帅(岳飞)等,都是这一类功德成神者。
应当指出,道家的修仙途径虽然有上述种种分别,但在实际的修仙活动中,却是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
同时,不论从事哪一类修仙秘术,行之者都必须立心行道积德,不断检束身心,使本心净明,杂念尽去,而且行善于世。
严格说来,前面提到的几种基本的修仙方法,属于“术”的范围,而这里说的行道积德则是其道德上的要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修成大道。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万古神帝:如意中的鼎到底是九鼎中的哪一鼎
张若尘在追查凶骇之秘时,在吉祥如意内空间发现了一只五足五耳的青铜鼎。
从文中关于此鼎的描述,很容易让你觉得它就是九鼎之一。正所谓:“里面,放有一只五足五耳的青铜鼎。鼎的下方,悬浮有七颗神源,皆在燃烧。鼎中正在炼制着什么,一缕缕流光溢彩的丹气,从里面飘散出来。张若尘的那道神念,被丹气熏陶了瞬间,就迅速壮大。”
在量劫将至的关键时刻,突然出现一只鼎,很难让人不把它与九鼎联系在一起。更何况它还是出现在命运神殿里,凶骇神尊利用它炼制神丹,且需要同时燃烧七枚神源来提供能量。足可以看见它的不凡。最后要说的是神器都有择主的功能,张若尘本来就是九鼎的天选之子,这鼎出现在他面前也正合此理。
所谓九鼎,其实就是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巫。其中天鼎,代表命运之道,已出世,目前在凤天手中;地鼎,代表本源之道,在张若尘手中,是他炼神弑神的大杀器;玄鼎,也叫六方天尊鼎,代表黑暗之道,疑似在张若尘身上,器灵为始祖级美女石矶娘娘;宇鼎,代表空间之道,目前在虚天手上,是只能变大变小的一个玩具而已;巫鼎,代表巫道,也就是张家祖传的玉皇鼎,现被月神借用;而代表光明的黄鼎、代表时间的宙鼎、代表真理的洪鼎、代表虚无的荒鼎还没有露过面。
那此鼎对应的就只能是这四个未出世的鼎之一了。从凶骇神尊利用它炼制神丹来看,宙鼎和荒鼎似乎不大可能。
接下来就是黄鼎和洪鼎了。由于催动九鼎必须要用到混沌神气,而纵观整本书,只有张若尘修炼了一品神道,玄胎之内才能释放混沌神气,显然凶骇是不能催动九鼎的。那我们就从炼丹的能量动力方面来推测此鼎的来历。
文中写道,鼎下有七颗神源皆在燃烧,这明显是火之道,而火之道不就正来源于光明之道吗?这就对应上代表光明之道的黄鼎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前后矛盾吗?凶骇都不能催动九鼎,怎么可能会用燃烧神源的办法利用它炼丹呢?小编猜想,这个鼎会不会被命运神殿的某位古之大能祭炼过,就像是不动明王大尊祭炼过玉皇鼎一样。也有可能黄鼎本就是铜鼎,本来就可以用来炼丹呢?
如若真的如小编所想,此鼎真的是黄鼎的话,张若尘又白嫖一件神器,哎,可爱的主角光环呀。各位觉得如何呢?欢迎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