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彻底凉了
8月26日晚,赵薇主演的多部影视作品被视频平台从演员表中“除名”,包括其代表作《还珠格格1》《还珠格格2》《情深深雨蒙蒙》等等。
不到一小时后,微博有关赵薇的超话被关闭。
27日早上,有网友发现,继“小燕子”过后,“紫薇”林心如的工作室也悄悄注销。
今年以来,从郑爽到吴亦凡,无数明星艺人先后翻车,其中不乏“顶流”“实力派”,继而牵引出一系列乱象。一轮又一轮针对娱乐圈德行与规范的整治,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除了赵薇,还有前段时间的张哲瀚事件,以及更早被下架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相爱穿梭千年》《夏至未至》和《古剑奇谭》的郑爽。
令人唏嘘的是,1998年走红的赵薇被视为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明星”,而2014年的仙侠剧《古剑奇谭》则被视为开启“流量元年”的主力军。
从“明星”穿透到“流量”,这一次,方方面面都动真格了。
大换血后,一个新的文娱时代会来临吗?
二十年来,赵薇的高名气与高争议是相伴而行的。
当赵薇在《还珠格格》里活蹦乱跳时,正逢改革开放后电视机住进家家户户的黄金年代,作为“四大花旦”之一当红小花,一双伶俐水亮的大眼睛住进了一代人的荧幕回忆。
可离开“还珠”后的很多年,人们发现,“小燕子”并不只有电视剧里那般天真烂漫的模样。
20年前的军旗装事件至今仍然被翻出来与许多翻车事件相提并论。在为《时装》杂志社拍摄时,赵薇被诱导穿了日本军旗装,但受制于当时并不发达的媒体环境,时隔多月后,此事才被公众摊开,最后以赵薇的公开道歉作结。
虽然表面已经息事宁人,但一颗引起公众不满的种子已经埋下。“小燕子”滤镜从那时起已经开始脱落,在出席节目时,甚至有观众直接对赵薇泼粪。
不过,当年不同今日,不论是因为军旗装成为过街老鼠,还是因为票房低迷被称为“票房毒药”,受益于较为孱弱的信息资讯系统,加之“京城四少”之一的地产大亨汪雨的帮助,数年后,赵薇继续一路高歌。
进入21世纪后,除了作为演员明星,赵薇还作为一个游刃自如的投资人,在股市翻云覆雨。
在2009年的福布斯中国名⼈榜综合排名中,赵薇已跻身第7名。
那一年,她参演的多部影⽚上映,与商⼈黄有龙结婚,女儿出生,看起来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但赵薇之夫黄有龙多年来也一直存在诸多纷争。被股民控诉、被处罚5年禁入证券市场、被起诉追债2.5亿……
丈夫身上不断累加的负面新闻,并没能阻止赵薇继续在演艺圈、商圈双双混得风生水起。
2011年,赵薇入股刚上市的唐德影视获得150倍的回报率;2014年,赵薇、黄有龙夫妇斥资31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19.3亿股,股权占比达9.81%,成为阿里影业的第二大股东。
2013年,赵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宣告自己开始在电影圈“转型”。
近年来,她又以拍摄短剧集、参加综艺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线。
多年来,赵薇的身份早已脱离一个纯粹的演员、明星,甚至于“演员”仅仅是她青年时期的短暂身份,后面跟着的还有导演、股东、董事长等等涉及金钱、权力等各方面的地位身份。
“小燕子”飞出紫禁城,已经飞遍了她所能到达的所有领域,触角越伸越长。
身份越多、权力越大,所牵涉的道德与法制问题也就越复杂、越需要严密管控。
一旦风向变了,不论曾经站在多高的枝头上,不论曾作为几代人的国民男神、女神,也可能一夜之间塌楼倾覆。在大众呼吁“退出娱乐圈”“封杀”的声浪下,在商业品牌纷纷解约弃置的景况中,当初有多么疯狂,此刻就有多么落魄。
当然不是要幸灾乐祸,但不得否认,我们再也不敢断定,哪一位明星的“翻车”,会是娱乐圈开始矫正的标志,因为我们更加愿意相信,继他/她之后,永远还会有下一个。
而封杀或下架,只是第一步,首先将有违德或法的艺人退归到“普通人”行列里,接下来再进行严正的正式整治。
8月27日,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郑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
税务局对郑爽依法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和当年的范冰冰不一样,这次的郑爽,是在先被封杀后,继续挨个算账,该来的,一个不能少。
近月来,《南风窗》写过不少关于娱乐圈震荡、官方整治的文章,不断更新的整治通报,不断涌出的重磅新闻,一切都昭示着娱乐圈风雨欲来的前奏。
赵薇郑爽你方唱罢我登场,与混圈年龄、资历统统无关,从失职到失德再到违法,不可能再有退路可走。
娱乐圈是体,明星只是其中一个面,粉丝、资本,都是撑起这个圈的其他面相。
而随着整治力度愈烈,频率愈大,昔日嚣张的饭圈文化也开始偃旗息鼓,如履薄冰。
2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问题治理,具体要求包括十个方面,如“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不得设置诱导粉丝打榜的相关功能等”“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清理违规群组版块”“不得诱导粉丝消费”’“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等。
每一条都精准击中饭圈乱象的痛点,规则具体、详实,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细则模糊。
近年来,每每有劣迹艺人最初有风声或消息曝光出来时,总有工作室、饭圈立刻站出来以“打击谣言”的名号回应,到了今天,明星工作室的律师函已经不被大众认可了,但粉丝们的无厘头网暴、过激言论仍然随处可寻。
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无可厚非,但饭圈在辩驳的过程中的不可控心态与言论,对负面新闻、立场不同者的网暴,气势汹汹,对未成年与整个网络环境无疑都是一种污染。
在这样乌烟瘴气的风气之下,吸毒明星会有人洗白,偷漏税后还能复出,不管多么劣迹斑斑道德滑坡,仍然有不理智的粉丝力挺支持。
继管理饭圈的通知下发后,不少明星如杨洋、那英、杨幂等工作室纷纷发布“理性追星倡议书”,号召自己的粉丝理智追星、理性讨论,并“坚决抵制网络暴力”,化追星的爱为“正能量”。
而更多看不见的明星们,从今天开始人人自查,有则承担,无则加勉。
官方严明态度,把艺人艺德放在第一位,底线不容触碰,封杀与抵制毫不留情,没有丝毫妥协余地。而这,也许会成为助推影视文艺回归光明大道的一个开始。
这次严厉的强硬整治,既是对这个圈子内敬业、守道者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每一位普通观众的负责。

什么是五胡乱华,时代的混乱是短命王朝的不断更迭。
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人类学家博厄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混乱的时代,是我们不堪回首的,因为那些王朝的建立,是用无数平民的鲜血堆砌而成的,而民族的纷争,带来的是连连战火,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五胡乱华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汉人如同牲畜一般任胡人宰杀,地位也十分低下,可以说当时的汉人已经濒临民族灭绝的危险。
说起五胡乱华,我们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五胡,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胡人部落,但是西晋末期乱华的远不止这几个部落,到了后来,逐渐形成了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指的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在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趁机进攻西晋,西晋皇室和汉民迁移到了了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西晋由此宣告灭亡,西晋灭亡后,东晋建立,曾有祖逖、恒温等名将,以收复河山为己任,挥师北伐,可是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后来逐渐形成了东晋与十六国,十六国之间相互厮杀的局面。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占有,中原大地上的互相厮杀,给汉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汉民族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胡族的兴起,但是历史朝代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本不可避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五胡乱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五胡乱华又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呢?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胡人,胡族号称是马背上的民族,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却是外强中干,因为他们治理国家的能力实在堪忧,而他们又是以军阀治理天下,历史的定律告诉我们,军人政权往往国祚不长,所以十六国大多短命王朝,国祚最长是氐族人符洪建立的前秦王朝,维持了四十四年,最短的是鲜卑人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也无怪乎姑苏慕容复天天嚷嚷着要复他大燕,毕竟他的前辈皇位屁股还没坐热,所以很多历史学家从政治,军事的角度出发,认为汉民族的衰弱和胡人战斗力强是产生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但是却没有触及到本质,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从气象学角度,给我们解开了答案。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几个冰河时期,在这几个冰河时期中,地球异常寒冷,所以地球的气候就是一个不规则渐变的过程,到了三国时期气候整体转冷,公元225年曹丕到广陵视察军队的时候,淮河结冰了,到了三世纪后半叶寒冷加剧,甚至阴历四月份仍在霜降,而胡人居住的地方正是淮河以北,必然更加寒冷,他们不得不像候鸟一般往南迁移,所以我们南方还有很多方言说北方人是候鸟,当然这并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所以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北方过于寒冷,已经不适合居住,所以他们不得不一路向南,为了生存发生战争便一触即发。
而另一方面,西晋八王之乱中,汉人为了自己的军事扩张和弥补自己的兵援不足,向胡人抛出了橄榄枝,当时的胡人乃是一群蛮夷之辈,于是不断向汉人居住的地区蚕食,随着胡人人口的增多,势力也不断发展壮大,据历史记载,西晋时期胡人已经进入汉中,泽水以及渭水地区,但是如果历史能重来的话,当时的西晋还是能阻止胡人进入中原的,但是有句话说的好,不作死就不会死,晋王司马炎皇位传谁不好,偏偏传给他那个得了痴呆病的傻儿子司马衷,皇后贾南风看到这个儿子这么不成器,于是便实际掌握了皇权,下面的王公贵族当然不甘心,便起兵叛乱,于是西晋王朝,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像《红楼梦》中贾探春说的那样, 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于是胡人看到还有这等好事,既然你们诚心诚意的窝里斗,那我就大发慈悲地来侵略你们吧,于是胡人就像一群饿红了眼的狼,入侵中原,推翻了西晋王朝,对汉人进行大肆屠杀,从此中原大乱,由汉人和胡人建立的政权多达数十个,而胡人建立的政权,对汉人来说就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了。
方掠洛中官 私奴婢万余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 可见当时中原混战,胡人因此劫掠那些王公大臣的奴婢,当没有粮食的时候,就开始吃人了,而在另一部史书《晋书》中也记载着相似的情景: 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 所以当时的胡人屠杀吃汉人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恶劣的风俗,更有甚者,胡人晚上对汉人女子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并称汉人女子为双脚羊,白天就直接烹食了,由于胡人的胡作非为,当时汉人的人口急剧缩减,据不完全统计,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汉族人口最少的时候只有400万人,而迁居中原的汉族人口也只有600万左右。
但是就在汉族人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一位英雄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冉闵,他从小聪慧敏锐,年少有成,长大后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有万夫不挡之勇,后来他做了后赵的将领,看到汉人受屠杀的悲惨景象,便颁布了杀胡令,凡是杀胡人的汉人皆有封赏,宣称自己顺应天命,誓要屠戮胡狗,匡扶社稷,恢复汉人江山,当时的汉人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成为真正的战斗民族,仅在邺城一地就杀了20万胡人,至此胡人对汉人有所忌惮,再也不敢随意屠杀汉人,而许多胡人政权也开始大肆起用汉人为官,直到公元前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五胡乱华时代才宣告终结。
五胡乱华促进了文化的互动,胡族的统治者如刘渊,姚苌,苻坚,石勒,苻兴等,都非常重视汉文化的学习和汉族人才的培养,著名的历史学者何兹全认为: 胡族政权武力统治北方,要立国中原,必须以汉法治汉人,胡族君主和汉人士族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汉人影响了游牧民族锻造,冶炼,饮食,起居等变化,据齐民要术记载,北方游牧民族的兽医,相马技术,以及制作奶酪,毛毡,油酥的制造方法都传入到了中原。
所以不但胡人在汉化,汉人也在胡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汉化和胡化的民族交融过程中,是建立在血腥残酷的军阀割据上的,直接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在我们享受胡汉交流的文明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这段悲惨的历史报以同情之理解,就像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现实无能的愤怒,我们不该忘记那些为了文明互动湮没在历史中的沉默大多数。
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未曾断代的国家,正因为我们汉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其他民族受我们优秀的汉文化影响,最终投入我们汉族家庭的怀抱,成为我们现在强盛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他写“乱书”,全世界出名,如今又玩起了人工智能书法
他曾是正统学院里毕业的书法研究生,但是偏生不肯老老实实像所有的书坛前辈那样好好写字——他把字写得层层叠叠,辨不清意思;他喜欢写大字,他把苏东坡一首七绝诗,写在数百平米的白墙上;他还喜欢把字写在玻璃、人体、钢板、亚克力上;甚至毛笔上蘸的也不是墨,而是丙烯颜料。他的书法,被称为“乱书”,许多人视之为离经叛道,多年来饱受争议,但也只有他,在海外举办40多次书法展,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地进行现场创作。可以说,他是当今最具全球知名度的中国书法家。他,就是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2018年9月28日,他来到上海当代艺术馆参加《众妙之门》展,把他的“乱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把书法转化成一件当代装置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3日。
王冬龄打破书法的传统逻辑,最早是从泰山石刻上开启了新思维。上世纪80年代,他看到古人的博大胸襟通过硕大石刻表现出来,便延伸思考为何悬崖上的大字不能在书房里表现出来呢?同时,他通过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三年多的讲学中,领会到书法与抽象绘画甚至舞蹈的关系。由此,王冬龄创造了继篆、隶、楷、行、草之外,书法的第六种字体——“乱书”。
王冬龄的乱书彻底打破了传统书法的基本模式,字和字可以重叠交织为混沌一片,他将文字推到可识读的边缘而不失其意义,“乱书”的线条和韵律错综变化,却与文本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关联。他看似肆意的挥洒却根植于深厚的书法功底,每个字的结字依旧按照严格的传统草书规律。无论是否能看懂中文,你都被迫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体验他的书法作品,或陶醉、或神往、或迷离。他的作品喻示着电子化和全球化的当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求,同时,王冬龄“乱书”的另一个灵感来源是西湖的残荷,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凋零中蕴含的生机与美感。
王冬龄认为,虽然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死功夫可能不及古人,可是我们今天的知识结构、艺术观念和表现力可以完全超过古人。
这次《众妙之门》展上,王冬龄把书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他要教机器人写书法。作品由机械臂、笔、摄像头和屏幕四部分组成,王冬龄用他的“乱书”写下了“众妙之门”四个字,摄像头实时抓取运笔动作,并逐步习得艺术家的书法动作传输到机械臂装置上,然后在屏幕上显现即时成像。
尽管“人工智能是不是会让书法家没饭吃”已不是新鲜话题,书法机器人从诞生之日起就让大众一直有探究下去的欲望,王冬龄这件AI概念的书法装置也会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王冬龄表示,自己是“科盲”,但对于电脑、手机的飞速发展很感兴趣,看到电脑能帮人写诗,感到十分惊讶。其实,书法机器人或者AI书法会让人们了解到书法的不可取代性。因为中国书法是艺术,博物馆里上千年的墨迹打动你的是作者当时的情绪和情感,书法是书法家用自己的修养、情怀写出来的,这一点,机器人是无法取代的;毛笔蘸墨写在宣纸上的微妙、丰富的变化,书法家手腕的那种灵敏感觉,也是AI技术难以做到的。
至于自己为什么要携手AI技术团队进行创作,王冬龄表示是想探索AI技术在书法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比如,在书法的章法上,机器人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硬笔书法上,AI技术将会有很好的推动;而且书法家写字会累,而机器人不会。王冬龄说,AI技术不可抗拒,我们把它作为工具,争取与之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