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权更迭混乱百年,虽然促进了民族融合
西晋末年中央政权内斗,八王之乱由此爆发,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斗 。对于西晋社会经济形势、政治形态,进行了严重的破坏。间接导致西晋亡国,也开启了此后隋统一之前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五胡乱华即将到来。
当时盘桓在西晋北方的游牧民族,都纷纷趁着八王之乱时南下 ,随后入侵北方领地,建立起了诸个政权, 此时南北政权对立的局面也形成。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其中较大的五个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羌、氐,因此被称作“五胡乱华”。
可实际上,不止这五个少数民族,要知道后来的时间里,在北方建立国家的少数政权,多达十来个,稍微有影响力的被称作“十六国”。所以说当时的北方是非常混乱的, 有的政权说不定没几天就被灭了,五胡乱华之下的历史真的十分混乱。
最终在战火和屠杀劫掠当中,北方整个人口锐减。 可以说五胡乱华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不仅放在古代汉族仇视其他民族,也可以用作胡人对待我们汉族。虽然这些少数民族各自为政,可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他们都是胡人, 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联手共同针对汉族。
当五胡乱华之后,在北方地区,汉人和胡人便拥有明显的区分。那这些胡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发展得如此壮大的呢?还要说到三国后期了,曹魏居于北方,当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他们不断招抚五胡,比如当时夏侯霸就曾治理陇西,拉拢强人、
(三国时期曹魏周围的北方游牧)
在百年间的光阴中,许多胡人纷纷进入了内陆中原领土 。此时匈奴人有70万,羌人80万人,氐人100万,鲜卑人高达250万,所以当他们看到西晋的混乱时,这些胡人本身就是蠢蠢欲动,随后进入了中原北方建立政权。
这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改变了中原民族的构成,比如我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就是一个鲜卑人。所以我们看,民族不能意味着什么, 可是在当时五胡乱华的年代,那就胡汉分明了。
关陇地区变成了胡人的居住地,在西晋灭亡之前,普遍还是汉人占领支配地位,可是一旦胡人建立政权之后,直接反转。胡人从此在北方成为了支配者, 对于汉人是十分压迫和剥削的,将汉人称作儿子、奴才、狗之类的贱称。
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政权的纷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原本稳定发展的农业经济,如今也在战火中沦为了灰烬。北方流民的数量极具上升, 根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西晋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正是在五胡乱华之前,在北方有2450万人。
而在葛剑雄老师的研究中,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人口损失的谷底时期,只有原来三成多的人口数量。《十六国春秋》的记载中,公元370年时,北方地区人口在1300万左右。不过是 短短七十年,少了千多万的人口,这是何等的可悲。
而且这其中死者,大部分都是汉人为主,更有甚者说在五胡乱华鼎盛时期,北方汉人只剩下了400万人。 胡人政权建立下的“杀汉令”,我想肯定是存在的, 否则在汉人冉闵建立了冉魏政权之后,为何会号召汉人杀胡,号召所有的汉人团结起来呢?
在连连的战乱之下,活下来的人或许更痛苦,他们要为生计发愁,今天能吃到些什么呢? 如果不为生计,那他们面临的就是屠戮。 在《资治通鉴》里,有许多关于五胡乱华时期,这些战争下的暴行。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的记载,刘渊派出大将军刘景攻打黎阳, 之后又在延津打败了王堪,之后“沈男女三万馀人于河” 。还有记载,当时石勒追击襄阳王之后,下令士兵屠城,记载是“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
这样的记载与历史,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还有很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都认为对方是敌人,尤其是在当年那样混乱的局面之下。 我多拿下一座城池,我就多了一点领土范围,以及他们的后勤资源。
《晋书》里还有一段写蒙逊的,蒙逊前去攻打敦煌,敦煌太守誓死不投降,也不开战。于是蒙逊选择“以水灌城”,最终又挑选将士进去,引发城中决堤,最后是对敦煌屠城。在我国 古代战争中,屠城虽有不过并不常见,但是在五胡十六国这似乎是一个寻常招数了。
所以我们说,五胡乱华的时期,真可谓混乱,也印证了那句话,“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了”。 而且在期间,还曾发生过三次灭族时间, 包括但不仅限于胡人针对汉人的,比如当年苻坚直接屠杀了鲜卑全族。
那关于吃人,这也似乎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尤其是汉人再次遭殃。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记载, “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 胡人掠夺了洛中的奴婢,这些奴婢肯定都是汉人,然后带着这些奴婢向西。
为什么要捞女子呢?因为方便他们对女子实施强暴,所以自古以来战争中,女人的命运总是更加凄苦的。要知道在靖康之耻时, 就算是公主、贵妃,也遭到了金人的欺辱 。而胡人掠夺的这些女子,也不只是为了取乐。
在关键时刻,如果军队里没有粮食了,那么这些汉人女子和那些牛、羊是一个下场,会直接被杀了吃掉。 还有记载,“既而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 ,战争混乱的情况下,人吃人的现象早就大肆发生。
我们翻看这段历史记载,许多战士行军中杀了百姓而吃,或者是饥荒发生后,人们易子而食。这是何等的凄凉与悲伤,这些食人现象的存在,也足可以让我们看到 ,五胡乱华时期,到底有多么的可怕。
五胡在北方的作乱,随着北魏一统而结束,不过随之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我们也知道,并不是什么逍遥的年代。政权更迭混乱了几百年,也让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是停滞的, 直到魏晋南北朝后,文人雅士又再次崭露头角。
虽然五胡乱华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但是我们依然会对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感到一丝畏惧, 毕竟在人吃人的年代下,不管你再怎么促进了民族融合,终究是错大过功的。
自居“中国”与重定华夷:五胡王朝的“中国”观 .知网
从五主到五族:“五胡”称谓探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意难平!下半部写乱了的江湖故事
冲着风清扬的侠名看了这本书。上半部凑合 下半部胡写的 完全乱套了,下面说说。
上半部 风清扬遇到了生死与共的恋人慕容雪,两人定情。可是突然的慕容雪跑了,被她娘家人捉回去了,然后,风清扬突然的不知道怎么回事爱上了一个全武林公认的最淫荡的荡妇桑小蛾(我要说的是风清扬和慕容雪生死与共期间曾经在树林里偶遇过这个荡妇桑小蛾与丐帮帮主交合,且丐帮帮主都快被桑小蛾那个那个过度给弄死的时候,风清扬救下了丐帮帮主)就这个样,风清扬在相爱的女子慕容雪回娘家后,突然间就爱上了荡妇桑小蛾,而且为了保护荡妇桑小蛾,风清扬竟然傻子一样的以一人之力和六大派包括武当和少林厮杀。六大派要杀荡妇桑小蛾是因为她在江湖上杀了很多很多人,而且她淫荡至极,正派人士是为武林除害啊。风清扬真是写成傻子了。听说,本书作者是个大学教授,也许下半部书真没东西写了,所以就把风清扬上半部已经定情的相爱的对象搁浅了。下半部总要有新女主吧?性格总要与第一个不一样吧,所以作者就编出一个荡妇来与风清扬配对。可是真正的风清扬是什么样的气质呢?我想他一定是择偶眼光极高的,而且极为专一,对江湖中的事极为敏感的高智商男人吧!风清扬不是不能与六大派为敌,只是你编的理由要充足,不是像个弱智一样的去维护一个突然间就爱上的荡妇去臭自己的名声啊呀。
更恶心的是,风清扬在武林盛会选盟主的时候,当着所有人面表示自己死也要和江湖第一荡妇,被万人睡过的采阳荡妇桑小蛾死在一起。甚至气跑他生死与共的回娘家的恋人慕容雪。
看到风清扬不顾一切要与荡妇桑小蛾在一起,我真的好想吐!
作者可知道风清扬武功是高,但绝不是彪子。
男主可以为女人生,为女人死。但有个前提,是这个女人值得才行。荡妇可以睡,绝不可以爱。
尤其是武功天下第一的男人,绝不会在群豪聚集的盛会上为万人睡过的荡妇死。绝不会!太丢人了!而且风清扬和荡妇突然就要死要活的了,突兀极了。请不要瞎写我的风大侠!意难平。
总之,这本书我看了,感情线瞎写的,不满意也不合理,与风清扬气质不符。
风清扬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清扬嘛,月下,飘逸的,高傲的,出尘脱俗的人物啊。作者给改了。
我若写,青年风清扬定会是神秘的,高不可攀但必须专一,专一的楚留香一样的人物。这才符合他的气质。
不同的剑客根据他的气质应该配上不同的剑!女人也是根据剑客的气质配对的啊。
关于本书感情线之外的江湖故事,不出彩。江湖线作者主要围绕的是丐帮内乱,说的是丐帮里有个坏的长老想当帮主,所以安排荡妇桑小蛾天天弄帮主 帮主天天干活,没时间管理丐帮,这个长老好上位。而丐帮天天干女人活这个帮主以前和风清扬不熟,突然他们成兄弟了,所以风清扬帮这个帮主的忙,江湖线就这样,趣味性很勉强。
在起点也有关于风清扬的别的文,至少符合风大侠的气质吧。
《乱中之乱》
来源:雪球App,作者: 旭日东西升,(https://xueqiu.com/8596570171/236394257)
犹太裔商人和慈善家约瑟夫·德拉维加(Joseph de laVega)写的第一本关于股市的书——《乱中之乱》(Confusion of Confusions,[1688])德拉维加列出了交易的4个基本原则——今天的情况就像335年前一样。 原则1:永远别建议任何人买入或卖出任何股票。当洞察力下降时,最善意的建议也有可能导致坏的结果。 原则2:每次获利之后,不要因为错失的利润而懊悔。明智的方式是享受那些确定的利润,而不是期望某一个喜欢的行情一直上涨或永远都有好运气。 原则3:交易中产生的利润就像精灵的财富。有时候它们是红宝石,有时候是煤、珠宝、燧石、朝露或者泪水。 原则4:想要在这场游戏中赚钱需要有耐心和钱,因为价格非常不稳定,而谣言又绝少是真相。那些知道如何忍受打击而没有被不幸吓倒的人像狮子,在面对恐吓时会咆哮,而不会像其他胆小的人一样想要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