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何一跃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
人类打每一场战争,当然都是有着政治诉求的,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嘛,但问题是有的时候,战场上某个国家获胜了,但实际上它的损失,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得多,而有的国家却能通过战争,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比如说二战明面上看咱都知道,所谓三巨头是美、苏、英三个国家,但是谁都清楚二战真正的赢家,是美苏两国,这两个国家一跃成为世界霸主了,后来分别统领一个阵营,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而英国表面上看也是赢家,英国没有投降,英国抵御住了纳粹的进攻,最终也派兵进入到欧洲大陆,英国似乎是铁打的赢家,但实际上战争之前,英国可是世界第一大帝国,虽然工业总产值已经落后于美国了,但是好歹这个老大帝国的架子还在,然而一场战争,英国彻底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英国借了美国大把的钱,而英国的大量海外殖民地,通过二战几乎统统丧失掉,等到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时候,英国才彻底意识到,原来它真的变成了一个二流国家。
那么二战中的赢家,真的只有美苏两国吗?不是的,还有一个巨大的赢家,那实际上就是我国 ,对比一战和二战,我们就会明显的看到这种区别。理论上讲一战二战我们都是战胜国,可是一战我们那是个假招子的战胜国,谁都知道一战结束之后的巴黎和会,反而成了我们的国耻日。
明明我们是战胜国,我们应当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把那个殖民地重新拿回来,可是列强都知道,你名义上是战胜国,你派什么军队了,你不就是派了十几万劳工嘛,而且你那个国土上,现在有大把的外国军队,所以列强说这样吧,德国殖民地给日本得了,当然巴黎和会最终,引发了我们国内的五四运动, 所以一战之后,表面上我们是战胜国,实际上我们还是个,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可是二战结束真的不一样了。
二战结束之前,罗斯福准备搞联合国,罗斯福当时提出了一个四大警察的概念,他说你看咱们这个世界上,战火这么多,所以大国强国,应当起到警察的作用,罗斯福认为,什么样的国家能成为世界警察呢,美国可以,苏联可以,英国可以,中国也可以,在罗斯福的倡导之下,最终联合国的雏形出来了,只不过在英国的强制要求之下,把当时还是战败投降国的法国,也拉进来了,所以形成了今天,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委的制度。
这个制度一挺就几十年之久,大家可以想见吗?二战之前我们是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我们经常说,中国土地上有大把的外国军队,我们被人家殖民, 可是二战之后,我们摇身一变成了四大警察了,成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了。
我们是拥有大国地位的,尤其是我们都清楚,安理会还有个所谓的一票否决制,就是五大国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任何一个议案有不同意见,我投反对票,对不起这个决议就无法通过,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和美国,中国和苏联,这都是平等的呀,而此前的那些所谓世界强国,什么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包括什么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统统都烟消云散了。
二战结束的时候,我国真的就摇身一变,成为四大强国之一了,当然那个时候法国还是个投降国家,为什么我们经过二战,会有如此的蜕变呢?这当然是因为整个二战之中,我们付出了非常多艰辛的努力。 小日本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心想中国这边一盘散沙,表面上看有好几亿人口,实际上还是个农业国,很多枪炮自己都造不出来。日本的工业产值当时都比我们多,尤其是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团结,我随便派点兵我就能把中国占领。
因此日本最开始提一个什么概念,三个月灭亡中国,日本还特别愿意举蒙元和满清的例子,那意思你看当年满清和大明作战的时候,满人的数量连汉人的1%都没有,满人最终还取得天下了。其实那个时候日本是算过账的,日本本土加上他占领了朝鲜,割掉了我国的台湾,甚至31年918之后,把整个东北都占领了。日本一算,即便那个时候日本人比中国人少,少的也是有限,没有达到满清和大明1:100那么夸张,因此日本人觉得,满清都能成功,他无法成功吗?
可是日本低估了经过几十年的战争,中国人已经慢慢形成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而且一盘散沙,在遭遇到外力的巨大压力之时,慢慢的凝固了起来,罗斯福自己就跟他的儿子说,幸亏中国人抵御住了日本人。如果中国选择投降,日本把整个中国都占据了,你想想那美国就得赶快冲上来了,那个时候日本就不需要搞珍珠港了,日本占有整个大陆之后,跟美国打,美国未必能占到便宜。
很多人都说,罗斯福堪称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总统,但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罗斯福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候,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巨大成果。罗斯福自己都意识到了,没有中国拖住日本,那么最终二战,或者说太平洋战争的结局如何,这都不好讲。 我们等于是用自己的血肉,换来了二战之后的国际地位,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真正得便宜的国家除了美苏之外,应当还有我国 ,而且我们看,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世界斗争史,基本上表面上看是美苏争霸,实际上我们扮演了一个,关键少数的角色,基本上我们在哪个阵营,哪个阵营实际上就是占有优势的呀。

唯一一个二战时期没有参战的世界性强国,当时它到底在忙什么?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在世界各地肆虐,各国纷纷卷入这场改变历史的冲突时,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却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曾经主宰世界的强国,如今已经悄然隐退。那么,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西班牙到底在做些什么?它是如何巧妙地避免卷入战争漩涡,又如何在战后重振雄风的?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深入探讨西班牙的独特命运。
西班牙的历史辉煌值得深思。回溯到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全球最强大的海上帝国。西班牙的航海家们勇敢地跨越浩瀚的海洋,开辟了新的航路,甚至超越了当时强盛的奥斯曼帝国。随着这些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版图扩展至美洲大陆,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使得这个国家一度财富如洪水般涌入,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最初并非属于英国,而是西班牙。
然而,盛极必衰,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西班牙未能及时适应新的时代变革,依然沉溺于过去的光辉岁月,导致其逐渐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与此同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迅速崛起,逐步超越了西班牙。西班牙昔日的荣耀在逐渐消退。
转眼间,20世纪30年代悄然来临。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持续三年的内战,这场战斗不仅成了国际势力的博弈场,也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城市被炸毁,铁路被摧残,整个国家陷入了废墟与混乱之中。直到1939年,内战才终于结束,弗朗哥登上了总统宝座。然而,西班牙刚刚走出内战的泥潭,就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大战争面前,弗朗哥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宣布西班牙保持中立。虽然这个决定看似有些不合时宜,但从结果来看,它无疑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政治博弈。西班牙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并非完全置身事外。当德国请求西班牙协助攻打英国时,弗朗哥毅然拒绝,巧妙地避免了与英国的直接对抗。而当德国进攻苏联时,西班牙则派出了少量军队参与,这一行动表面上显得矛盾,实际上却是弗朗哥借机向曾支持对方阵营的苏联复仇。
弗朗哥的外交策略可谓高明绝伦,他在两大阵营之间游走,既避免了过多的卷入,又为西班牙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存空间。尽管西班牙的做法并不完全符合道义,但却极大地保障了其国家利益,同时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与严重的人员伤亡。
战争期间,中立国往往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然而,由于西班牙在内战后的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的破损,未能完全利用这一机会。尽管如此,西班牙仍然受益于保持中立,它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直接破坏,并得以保存国力。
当战火终于熄灭,硝烟散去,西班牙成了唯一幸存的法西斯政权。虽然这种身份让西班牙在国际上饱受孤立和尴尬,但它的保全国力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西班牙的历史教训让我们不禁深思:在面对国际冲突时,国家应该如何权衡自身利益与国际责任?如何才能在自保与贡献和平之间找到平衡点?西班牙的选择无疑提供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答案。
西班牙在二战期间的外交政策令人深思,它没有像其他强国一样直接参与战争,也没有完全袖手旁观。恰恰是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西班牙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利益。然而,这一选择也引发了道德上的争议。尽管如此,西班牙的历史背景——刚经历内战后的国力严重受损,使得中立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从另一角度看,西班牙的中立态度在战后欧洲的重建过程中起到了稳定作用。作为未直接参与战争的国家,西班牙为战后欧洲各国提供了缓冲地带。虽然西班牙的选择曾遭受质疑,但从战略角度来说,这无疑为其恢复国力创造了条件。
当然,西班牙的做法并非完美无缺。在战争的后期,随着盟军逐渐占据上风,西班牙开始悄然靠拢盟军,为日后的国际地位调整埋下了伏笔。虽然它没有直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但在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塑中,西班牙的灵活策略成为了它能快速恢复的一大优势。
最后,西班牙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面对国际冲突时,国家不一定要选择参战或完全中立,有时,保持一种灵活的中立态度或许是一种更为聪明的选择。当然,这需要极高的外交智慧和政治判断力。
总之,西班牙在二战中的中立立场及其灵活的外交策略,展示了一个国家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艰难抉择。它没有轻易卷入战争,也没有完全偏袒任何一方,而是通过巧妙的博弈保全了自身。今天,回顾西班牙的选择,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尤其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平衡,最大化国家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提供历史背景分析。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或删除。
异时空之中国崛起
莫名其妙回到清末的刘一飞,带着他的一干手下,报甲午之仇,打败八国联军,推翻清政府,并带领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崇祯在位期间,的确做到了旰食宵衣,...
如有一现代之人在下坯之围时,代替吕布,却不知会如何...是继续和...
是否听说过陆军游骑兵部队、三角洲部队、海豹特种部队、英国皇家...
巾帼不让须眉参赛作品人物介绍一个外表懒散,实...
盐贩——盐枭——海匪——叛军——诸侯——帝王 帆板——渔船—...
十载磨砺,剑锋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纵横捭阖...
相关资讯
原创二战时期,唯一没参战的世界级强国,当时它到底在忙什么?
外界对于这笔“铁矿交易”有许多批评,认为瑞典是在“卖血换和平”,但瑞典对此的回应是,它通过提供资源换取了国家的安全,它将国家的主权权衡在铁路、港口和合同之间,希望得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