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新片拍日军二战暴行惹恼日本
12月10日据美媒报道,由安吉丽娜·朱莉筹备多年执导的二战新片《坚不可摧》将在日本上映,可遭到了日本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抵制。日本右翼对影片描绘的日军虐囚暴行十分不满,认为她夸大事实,并将安吉丽娜·朱莉贴上了“种族主义者”的标签。日本社交媒体的评论更是呼吁封杀该片,要求政府禁止朱莉入境。
朱莉导演的《百折不挠》(又译“坚不可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美国运动员、空军中尉路易斯·扎普里尼二战期间海上漂流 天,之后又被日军俘虏,进入战俘营遭受非人折磨的故事。同名传记于 年出版。朱莉在影片开拍前还曾专门拜访扎普里尼。
安吉丽娜·朱莉与电影原型路易斯·
年,是一位天赋卓越的长跑运动员。他 岁时,没经过系统训练,便在柏林奥运会中打破纪录,受到希特勒的关注并主动要求跟他见面,二人还握过手。二战爆发后,他入伍成为美国空军。 年他在执行任务时飞机坠毁却死里逃生,在海上漂流了 天后到达被日军占领的马歇尔群岛,被俘后,他饱受折磨、疾病缠身。扎普里尼于今年
而在电影《坚不可摧》中,就是一场战俘营中最凶残的日军军官渡边睦广( Mutsuhiro Watanabe )暴打主人公路易斯双手不停施暴的桥段,激怒了日本右翼。
日本右翼学者弘道茂木认为这是纯粹的捏造。“如果没有证据,这就是子虚乌有嘛。《坚不可摧》这部电影简直是无信无德。”实际上,此场景来源于《坚不可摧》同名小说,由路易斯·扎普里尼本人亲自回忆倾诉,由美国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记录、撰写并公之于众。
据书中描述,日军战俘营长官睦弘渡边被俘虏们私底下称作“鸟人”,曾对扎普里尼“照顾有加”,单拉他出来施虐。令其长期挨饿,之后逼他高举重物 分钟,拉扎普里尼因虚弱不支无法听命从事,随即遭到渡边猛踹腹部。
在片中饰演恶魔军官渡边睦广的日本演员石原贵(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我演好这个角色真不容易,让我去憎恨其他演员是折磨,我必须逼着自己去恨他们,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就想着我是为了保护我的家庭。我试着将人性注入到这个角色中,努力扮演一个外表疯狂暴虐、内心脆弱受创的双面人。”
日本演员石原贵雅饰演恶魔军官渡边睦广
据报道,日本官员对影片中日军用战俘做医学实验、举行生吃活人仪式尤其不满。有日本历史社团表示,虐囚场景“纯属捏造”,指称“扎普里尼所说无据可查,任何人都可号称发生过类似事件。本片不具可信性且不道德”。另有媒体报道,日本可能将会禁播此片。
尽管如此,《百折不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好评,有评论家称朱莉有望凭借此片斩获奥斯卡奖,还有评论称主演奥康纳将因此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
安吉丽娜·朱莉也是好莱坞知名女演员,曾获得第72 次艾美奖提名等,她参演的《古墓丽影》、《史密斯夫妇》、《移魂女郎》等都为人熟知, 年凭借《换子疑云》,朱莉获得第 这次,由朱莉执导的《坚不可摧》已于当地时间11月17日在澳大利亚悉尼首映,11月25日,伦敦首映,并定于将在
(观察者网综合澎湃新闻、凤凰新闻消息报道)

原创二战日本,美化和宣传侵略战争的三大手段,简直厚颜无耻
在日本的大正与昭和年间,随着中日两国之间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在1937年爆发了全面的战争。在这段历史中,日本的政府与民间力量如何为军国主义辩护、如何宣传战争,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与期间,如何塑造民众的观念,显得尤为关键。
一、强调天皇的至高无上与军人的绝对忠诚
1882年,明治天皇发布的《军人敕谕》在日本军队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不仅宣布了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还要求军人必须具备忠诚、勇武与信义等美德。自此之后,类似的训示与诏书便成为日军官方文件及私人著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一名士兵从军时,都会被反复提醒要与天皇心意相通,忠诚于天皇的统治。
比如,日本陆军中将、后来的首相田中义一在他编写的《壮丁读本》一书中,专门摘录了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的相关训诫,意图通过这些诏书对青年进行“教育”和“指导”。他的“指导”内容不仅包括兵役和军事常识,更重要的是强调忠诚于天皇,将日本近代史中的几次重要战争——如甲午战争(即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与天皇的胜利挂钩,以此培养年轻人对天皇的崇敬与忠诚。
在当时的日军手碟中,这些天皇的训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手碟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一本小册子,记录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服役情况。每一位新登基的天皇都会将自己的训诫添加到手碟中。比如,田中义一所著的《壮丁读本》于大正七年出版,便记录了大正天皇的敕语,而在抗战时期的手碟中则包含昭和天皇的训诫。
日本的这种宣传通过不断灌输“天皇圣战”的理念,不仅使日军将侵略战争美化为天皇领导下的“神圣使命”,还促使士兵们投入战争中,以更加激烈与无情的方式进行侵略。
二、突出历史上侵略战争的“辉煌”成就
回顾大正、昭和年间的日本文献,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无疑被美化为日本历史中的辉煌篇章。这些战争不仅提振了日本的民族自信,也使其对外扩张的冲动和自负得到了加剧。
从历史上看,日本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直至元世祖忽必烈在13世纪后期两度征战日本未果,便使日本始终认为自己是与中国文化并行的强大存在。而甲午战争的胜利,意味着日本首次在军事上超越了曾被视为强大的中国,也让日本在政治、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实现了崛起。紧接着,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更是让日本自豪地宣称:“黄种人首次战胜白种人”。这些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日本的民族自信,甚至让日本人认为自己超越了西方列强。
因此,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在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宣传中被反复强调。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天皇所颁布的《戊申诏书》中就曾感叹祖国历史的辉煌与祖先的伟业。而田中义一在《壮丁读本》中,则将这些战争的胜利与天皇的统治相结合,进一步渲染了日本在战后占领台湾、库页岛南部及“租借”关东州的成功。
对于已经发生的战争,尤其是侵略战争,日本的宣传采取了两个主要策略:一是使用褒义或客观中立的词汇来描述日军的军事行动,二是有意隐瞒日军在战场上的残暴行为。
例如,1932年1月,日本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积极推动建立伪满洲国,并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即上海事件)。在这段时期,日本的媒体对上海事件的报道,特别是对日军“保护”在上海的日本侨民的行动进行了美化,强调日军是为了“保卫”平民而出兵,进一步塑造日军保护者的形象,从而为这场侵略战争披上合法与正义的外衣。
同样的手法在其他战争报道中屡见不鲜。例如,1944年的衡阳会战中,尽管日军屠杀了大量中国士兵和平民,但日本的《读卖新闻》却通过描述日军的“悲壮”和“勇士”,将他们的行为美化成英勇的抗争。同时,日军在盛夏酷热天气下“艰苦”的进攻也被赋予了英雄色彩。
这种巧妙的宣传手段使得日本民众往往只能接收到经过修饰的战争新闻,误以为日军的行动是正义之举,而完全忽略了在被占领地区的屠杀与暴行。
通过对旧日本官方文件、民间出版书籍、报纸以及日军手碟等一手史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政府在战争宣传方面采取了三种主要手段:美化天皇的神圣性、渲染侵略历史的辉煌以及掩盖战时暴行。这些宣传手段虽然在二战后有所改变,但并未彻底消除。因此,反思日本在战争期间的宣传,也意味着我们对现今某些历史问题的关注与审视。
二战时期,日本在河北定州的暴行,对待妇女百姓行径残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河北定州市作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重要性。通过定州向西,日军可以轻易地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同时又牢牢掌控了连通平津铁路的关键交通要道。为了巩固其在此的统治,日军在定州长期驻扎了超过一千名士兵,并且构筑了大量炮楼、壕沟等防御工事,另外还有装甲车、坦克等重火力的配备,使得这里的军事威胁显得尤为严峻。
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在定州的统治长达八年。在此期间,日本士兵罪行累累,屠杀无辜,给定州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苦难和创伤,欠下了沉重的血债。对于这个曾经安宁的地方,日军的到来如同一场无法逃避的浩劫,使得人们在恐惧中生活,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1937年12月9日,超过500名日本士兵从定州城出发,乘坐汽车迅速赶往大王耨、小王耨与董家庄三个村庄。此行的动机是因为汉奸吴可臣向日军报告称这三个村庄是抗日根据地,成为了日军实施屠杀的目标。日军包围这三个村庄后,毫无顾忌地开展大规模的屠杀,完全无视村民的生死。在大王耨,日军将村民强行赶到村外空旷地带,随后一排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村民们无辜地倒在广袤的田野之中,鲜血四溅。
在这场惨剧中,大王耨的游击队长孙忠岐的父母被残忍挑出肠子扔进火堆中,队员孙宝连的全家也惨遭杀戮。此外,日军无情地将不少无辜村民推入水中,许多人在寒冷的冬季被活活冻死。小王耨和董家庄也不例外,67名青壮年农民在小王耨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尸体被无情地抛入荷塘中。三个村庄的总死亡人数超过了200人,200多间住房也在这场劫难中化为灰烬。
1938年2月11日,一队日本士兵乘坐装甲车抵达沟里村,这些日本恶魔毫不留情地用刀刺、砍杀村民,导致东北角30名无辜村民的惨死。与此同时,全村有数十名妇女遭受了难以言喻的欺凌,日本士兵甚至强迫一些女性跳井自尽。日军在沟里村横行霸道,持续了整整11天,将这一方土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这个村庄中,160多户家庭被劫掠,118人葬身于非人道的屠杀之中。无论是三个月大的婴儿,还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日军都未曾放过。整座村庄共1130间房屋全部被焚毁,肆虐的火焰在空中疯狂燃烧,持续了整整半个月。
1938年2月13日,恰逢正月十五。在屠杀沟里村的日本鬼子中,有一百多人分出,前往西不落岗村,在那里,他们对无辜的人们施加了极端残忍的暴行,许多人惨遭活埋,当地村民至今还能看到那个被称为肉丘的坟 mound。
北疃村是一个拥有220户、1227人的抗日根据地,人们在这里团结起来,与日军奋起抵抗,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为了铲除北疃的游击队,日本军方调集了两个大队,总兵力超过2000人,携带重武器的他们意图对北疃村展开全面围剿,准备将游击队一网打尽,誓言将这片抗击侵略者的热土彻底消灭。
此次行动中,日军为针对村民的地道战,竟然携带了大量毒气弹,使得原本用于保护村民的地道瞬间化为毒气室。日军在北疃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屠杀,造成逾千人失去生命,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令人发指的暴行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