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读《从军行》,感受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豪情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52:22

阅读人数: 349

本文主题: 从军行 王维

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唐代诗人的《从军行》,感受那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豪情。

首先,我们来看王维的《从军行》: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们闻角而起、英勇出征的壮丽场景。在喧嚣的号角声中,战士们纷纷起身,准备踏上征途。笳声悲切,马嘶混乱,他们争抢着渡过黄河,奔赴战场。日暮时分,沙漠边陲传来战鼓声声,烟尘弥漫中,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将匈奴王俘虏,凯旋归来,向天子报捷。

接下来,我们再看杨炯的《从军行》:

这首诗则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中,烽火照亮了西京,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他辞别了宫阙,率领军队出征,铁骑环绕着龙城。在雪地里,战旗被风雪吹得凋零不堪,但鼓声依旧嘹亮。诗人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征战沙场,也不愿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风格: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富有画面感。诗人们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王维的《从军行》以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见长。诗中的“吹角”、“喧喧”、“笳悲”、“马嘶”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日暮”、“沙漠”、“战声”、“烟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壮美的氛围。整首诗读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而杨炯的《从军行》则更加注重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壮志。诗中的“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等词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决心。同时,诗人还通过“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场面的残酷和激烈。整首诗读来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这两首诗在后代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许多诗人和评论家都对它们赞不绝口,认为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王维的《从军行》说:“气象雄浑,音节悲壮。”而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则在《诗薮》中称赞杨炯的《从军行》为“盛唐绝唱”。

下列对王维的《从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吹角动行人”一句,描绘了号角声响起,战士们纷纷起身出征的场景。

B. “尽系名王颈”一句,表现了战士们英勇善战、战无不胜的豪情。

C. “日暮沙漠陲”一句,描绘了战士们在沙漠边陲安营扎寨的情景。

D. 整首诗以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A项正确,符合诗中“吹角动行人”所描绘的场景。

B项正确,“尽系名王颈”确实体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善战。

C项错误,“日暮沙漠陲”并非描绘战士们在沙漠边陲安营扎寨的情景,而是描绘了一个日暮时分、战鼓声声、烟尘弥漫的战场场景。

D项正确,这是对整首诗风格的高度概括。

请结合王维的《从军行》,分析“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从军行》中,“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两句诗,通过细腻而凝练的笔触,营造了一种悲壮而雄浑的艺术效果。

首先,“日暮”二字点明了时间,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一片血红,为战场增添了几分悲壮的氛围。同时,“沙漠陲”则直接点明了战场的环境,空旷无垠的沙漠边缘,更显得战士们的孤独与坚韧。

其次,“战声”与“烟尘”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战鼓声声,喊杀震天,硝烟弥漫,尘土飞扬,这些景象都通过诗人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那种紧张与刺激。

最后,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战士们的英勇形象与悲壮的战场环境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在欣赏这两句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坚韧,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之,“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赏析王维和杨炯的《从军行》,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盛唐边塞诗的独特魅力,还能够感受到诗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永远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信仰。同时,它们也提醒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共同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读《从军行》,感受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豪情

赏边塞风光,从古诗中重新认识青海的大美!

青海,地处西部边陲,是古代丝绸南路的要道,也是将士征战的沙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许多边塞古诗中,其实古人早已告诉了我们青海的正确的打开方式——黑山望月、高楼观海、放缰走马、闻笛听萧、消暑洗肺、醉卧沙海、乘云登天······现在不妨让我们跟着古诗,重新认识和欣赏青海的无限大美吧!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维《从军行》

青海湖上空阴云密布,往北看去,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雪山,从青海湖经祁连山一直到玉门关。诗中描写了边塞防线的景象,也是对青海的一种写实。这里属于高原气候,气象万千。 蓝天白云时,青海湖呈现出水天一色的纯净之美。而当阴云翻滚时,雪山暗淡无光,又显出广漠苍凉的壮美。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维《出塞作》

暮云低垂的沙漠上奔驰着猎奇,秋高气爽的平原正好射雕。诗人描述了边塞草场上秋日射猎之景象。如今虽然不能如古人一般驰骋捕猎,但青海的秋日草场仍带给人无限广袤自由的气息。天高地阔,来这里骑马驰骋,时不时会碰见吃草的牛羊,还能看见奔跑的野生动物精灵。

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马祖常《河湟书事 》

平静的青海湖碧波千里静谧安澜,一群春雁飞落湖畔,远处的沙石草滩边可见悠闲吃草的牛羊。这首《河湟书事》描写的便是青海最常见的高原牧歌景象了。随处可见晶莹透亮的湖泊,随处可见吃草的牛羊,散落如美丽的珍珠,如诗如画。其实,除了欣赏这般清新壮阔的草原之景,还可以领略青海深厚的河湟文化。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七绝•重走丝绸之路》

再重走一次丝绸古道,好似依旧能感受当年汉唐的硕硕遗风。这首七绝诗描写了重游青海古丝绸之路的真切体验。青海是河西走廊的重要部分,这里依旧保留着古代丝绸之路所用的唐蕃古道。循着古道一路前行,仿佛当年驼铃悠悠运送丝绸的盛况历历在目。如今,来青海走古道成为人文之旅的重要内容。

寻遗塞外昭君怨,顿起凝愁悯泪倾。——《七绝•重走丝绸之路》

古时昭君出塞一路向西,路过青海,留下不少的愁思和眼泪。倒淌河镇还树有王昭君的雕塑。其实,不止有昭君,文成公主入藏也从青海走过,在日月山驻足停留。相传因为思念家乡,文成公主眼泪常流,化作了这倒淌河的河水。来日月山、倒淌河寻历史的足迹,聆听这里的神秘传说吧。

朝吹出塞羌胡笛,夜坐筹边古戍楼。——熊直《送边将还旧镇》

诗中描写了朝闻羌笛、夜戍古楼的景象。如今,在青海羌笛声已经鲜有听闻,但作为其高亢悲凉的乐调,仍给人以震撼,青海省博物馆里就珍藏有羌笛,不妨前来领略这款神奇的乐器。青海作为古代边关,也保留了很多古城堡,峨堡古城就是重要驿站、茶马互市及军事要塞;永安古城亦是为安定西北边境而建立的,至今还可见烽火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已看不见你的身影,唯有雪地上留下那空荡荡的马蹄印。如此画面,在冬日的青海随便一处便可领略到。青海山川辽阔,峰峦叠嶂,地广人稀。到了冬日白雪皑皑,更是鲜有人出门。在峰回路转的山脚下,有时看到一长串牧人的脚印或者是牛羊的脚印,都是一种惊喜。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边塞荒漠一片,骑着马走在无边的雪海里,另一边还有莽莽黄沙扑面而来。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会领略到此番景象。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高的内陆盆地,这里有壮美的雪山,也有沙漠戈壁。在柴达木沙漠公路上自驾,穿越无人区,感受尘沙飞扬的豪迈;去看冰川覆盖湖泊结晶的美好;去看雅丹地貌,感受魔鬼城的奇险,都是不可错过的体验。

跟着古诗词,重新出发游青海,走荒漠、看草原、踏古道、观雪山,用古人的方式邂逅青海的美好!

吹角动行人

秋战国以降,唐宋人才尤盛。唐代国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门望族,胸怀天下志向,之于家国苍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贵族气度。诗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诗歌见长。宋于五代黑暗后立国,内国力积贫,外有契丹威胁,内忧外患之际,宋太祖毅然杯酒释兵权,以儒生道德为重。宋之士子大多恪尽穷理,严肃治学,所以有宋一代,理学家甚众。

唐诗宋理,皆中华瑰宝,以意气评,历代诗人难出唐人之右,唐诗之气度,唯摩诘泰然。摩诘泼墨恬淡从容,内蕴琴画,通读一番自见其张力,见其世家、右丞气度。现今流传之作,大抵晚年田园山水笔墨,触目皆是“舍藏”自然。王维早期乐府多激昂豪迈,不失乖张。此诗即是。

李氏父子马上夺江山,盛唐用兵频繁,世家子弟喜从军边境,载王颈而归,立功名于青史。文字意气,多见边塞军旅。乐府多歌咏之,文字冗长。这首《从军行》短短四十字,就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描述,此等文思触角,非寻常人可为之。“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1]

虽然边塞诗通常与盛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是最因循守旧的题材之一。盛唐诗人经常继续七世纪的景物断片并置,但他们能够将并置的景物断片和荒凉对照生动地戏剧化,这是他们在这一模式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从那些关键性的断片中,读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首近乎叙事的诗。王维这首诗运用了与卢照邻的《紫骝马》诗相同的技巧,不过王维用起来带有盛唐的复杂特性。

王维将战争的残暴与宁静的边塞景象并置,从整体效果看,王诗比卢诗远为自信。与对边塞战争向往的同时,产生了对游侠的兴趣。游侠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有时是横行的恶少,有时是勇敢、正义的犯法者,有时是战争英雄。

标签: 金戈铁马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