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以色列的中国人:因薪资丰厚未撤离月薪六七万
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以色列军方称,监测到伊朗再次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预计未来几分钟内,以色列北部地区将拉响警报。
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许多人选择收拾行囊,踏上归途。然而,在这股撤离潮中,也有人选择了坚守。
在以色列海法工作的江苏籍建筑工人赵先生,以及在特拉维夫工作的山东籍厨师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两位。
6月24日,封面新闻记者分别采访到这两位选择留在以色列的同胞。他们均表示,之所以选择留下,是他们感觉自己所处的区域相对安全,并且也不愿意放弃在以的高薪资。
同时,赵先生和王先生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人们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江苏籍建筑工人:希望战争早日结束
赵先生是江苏连云港人,2023年前往以色列贝尔谢巴从事建筑工作。今年春节,他回国休假35天后,重返以色列,在海法继续工作。
赵先生表示,自6月13日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初起时,他天天夜里都睡不好,但近两天情况有所改善,“晚上(伊朗)已经不怎么打(导弹)了,能睡个安稳觉。”
冲突爆发后,赵先生所在的劳务公司驻以色列代表通过微信群发布了回国意向表,但他选择留下。
赵先生解释,之所以坚持留在以色列,是因为他觉得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确实有地方被炸,但不是很严重,导弹大多被拦截,掉在头上的几率很小。”
赵先生还说,手机会在导弹来袭前10分钟发出预警,他和工友们便会迅速躲进防空洞。导弹袭击结束后,手机又会提示可以离开防空洞,他们就继续工作。
防空警报响起,赵先生拍下了人们迅速跑向防空洞的场景。
对赵先生而言,留在以色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收入颇为丰厚,“我们建筑工人月薪有4万元人民币的,也有6万、7万元的,我有朋友甚至一天能赚1万元。”
赵先生还表示,家人的确也很担忧,但他2023年刚到以色列时就经历过中东地区的其他冲突,“有了那次经历,家人这次也没那么担心,只是问问我情况,也没催我回国,他们可能也习惯了。”
赵先生坦言,不管是收入再高,他和留守在以色列的同胞都期盼冲突早日结束,“和平最好,大家都能和睦共处。”
山东籍厨师:每天都向家人报平安
与赵先生一样,山东籍厨师王先生也选择留在以色列。2024年,王先生通过中介来到特拉维夫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王先生说,起初面对防空警报声、导弹爆炸声,他确实连续几晚难以入眠,但近日他所在城市被导弹袭击的频率已经降低。
“我们有个厨师微信群,有人发过二维码,想回国就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大使馆会直接联系要回国的人。”面对持续的冲突,王先生依然选择留在以色列。
王先生留下的理由与赵先生相似,他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对安全,“如果情况真的很严重,我肯定会回国。”
警报拉响,王先生快速走向防空洞的画面。
王先生还说,厨师在以色列的月薪一般在2万至3万元人民币之间,且工资从不拖欠。“我才来一年多,除去交的十几万元中介费,还没赚多少钱。”
王先生的微信主页封面,是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合照,“家人肯定担心我,但我们每天都联系,我会告诉他们这里很安全。家人也很理解我,现在他们也很放心。”
虽然王先生心态乐观,但他也承认有心理压力,“战争激烈时,精神肯定会紧张害怕。现在情况好转了,心理负担也减轻了。晚上导弹袭击少了,我也能睡个好觉了,希望双方冲突早日结束。”

对话留守以色列的中国人:因薪资丰厚未撤离,每天向家人报平安
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以色列军方称,监测到伊朗再次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预计未来几分钟内,以色列北部地区将拉响警报。
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许多人选择收拾行囊,踏上归途。然而,在这股撤离潮中,也有人选择了坚守。
在以色列海法工作的江苏籍建筑工人赵先生,以及在特拉维夫工作的山东籍厨师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两位。
6月24日,封面新闻记者分别采访到这两位选择留在以色列的同胞。他们均表示,之所以选择留下,是他们感觉自己所处的区域相对安全,并且也不愿意放弃在以的高薪资。
同时,赵先生和王先生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人们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江苏籍建筑工人:希望战争早日结束
赵先生是江苏连云港人,2023年前往以色列贝尔谢巴从事建筑工作。今年春节,他回国休假35天后,重返以色列,在海法继续工作。
赵先生表示,自6月13日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初起时,他天天夜里都睡不好,但近两天情况有所改善,“晚上(伊朗)已经不怎么打(导弹)了,能睡个安稳觉。”
冲突爆发后,赵先生所在的劳务公司驻以色列代表通过微信群发布了回国意向表,但他选择留下。
赵先生解释,之所以坚持留在以色列,是因为他觉得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确实有地方被炸,但不是很严重,导弹大多被拦截,掉在头上的几率很小。”
赵先生还说,手机会在导弹来袭前10分钟发出预警,他和工友们便会迅速躲进防空洞。导弹袭击结束后,手机又会提示可以离开防空洞,他们就继续工作。
防空警报响起,赵先生拍下了人们迅速跑向防空洞的场景。
对赵先生而言,留在以色列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收入颇为丰厚,“我们建筑工人月薪有4万元人民币的,也有6万、7万元的,我有朋友甚至一天能赚1万元。”
赵先生还表示,家人的确也很担忧,但他2023年刚到以色列时就经历过中东地区的其他冲突,“有了那次经历,家人这次也没那么担心,只是问问我情况,也没催我回国,他们可能也习惯了。”
赵先生坦言,不管是收入再高,他和留守在以色列的同胞都期盼冲突早日结束,“和平最好,大家都能和睦共处。”
山东籍厨师:每天都向家人报平安
与赵先生一样,山东籍厨师王先生也选择留在以色列。2024年,王先生通过中介来到特拉维夫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王先生说,起初面对防空警报声、导弹爆炸声,他确实连续几晚难以入眠,但近日他所在城市被导弹袭击的频率已经降低。
“我们有个厨师微信群,有人发过二维码,想回国就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大使馆会直接联系要回国的人。”面对持续的冲突,王先生依然选择留在以色列。
王先生留下的理由与赵先生相似,他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对安全,“如果情况真的很严重,我肯定会回国。”
警报拉响,王先生快速走向防空洞的画面。
王先生还说,厨师在以色列的月薪一般在2万至3万元人民币之间,且工资从不拖欠。“我才来一年多,除去交的十几万元中介费,还没赚多少钱。”
王先生的微信主页封面,是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合照,“家人肯定担心我,但我们每天都联系,我会告诉他们这里很安全。家人也很理解我,现在他们也很放心。”
虽然王先生心态乐观,但他也承认有心理压力,“战争激烈时,精神肯定会紧张害怕。现在情况好转了,心理负担也减轻了。晚上导弹袭击少了,我也能睡个好觉了,希望双方冲突早日结束。”
中国留学生分批撤离以色列,部分中企员工选择留守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18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以伊冲突持续加剧,人员伤亡不断增多,局势变化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使馆将自6月20日起协助有撤离意愿的中国公民分批转移撤离。另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9日介绍,截至目前,数百名中国公民从以色列撤离。
》记者了解,在中国驻以使馆协调下,部分中国留学生将分批乘车,从位于以色列与 边境的贝京口岸出境。另有部分在以中资企业员工将由企业自行组织撤离。记者了解到,也有一些在以中国人目前选择暂时留在该国,视局势发展再做决定,但许多已提前安排好撤离所需车辆,以便必要时迅速行动。
他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几天,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多次躲进防空洞避险,期间,还能清晰听到导弹“砸”在地面上的巨大声响。“可以明显感觉到,伊朗的军事打击力度正越来越大。”
“我们这里出发了。”当地时间19日上午9点, 的中国留学生陈同学向《环球时报》记者发来短信,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坐上撤离的大巴车,目的地是埃及,“不确定路上的网络情况如何,到了开罗我会给你发消息。”
2天前,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发布了提醒中国公民尽快离境的通知,陈同学告诉记者,看到通知后,自己和同学立马着手准备撤离计划。当天,中国留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与大使馆对接。陈同学向记者展示的微信群聊信息显示,当地时间17日下午2点,由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学联已开始通知收集学生信息,并表示1-2天内将安排撤离。
陈同学介绍说,在以色列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大概不到千人,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一直在协助安排用车等事宜。另据记者了解,在此之前,也有个别中国留学生已自行坐车前往
“我感触特别大,电影里演的不是空话,我们的政府在尽心尽力地保护中国公民。在这个紧要关头,组织我们、引导我们脱离战争泥潭,回到祖国怀抱。为我们中国政府还有所有在海外的一线工作人员点赞。”在看到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发布的通知后,陈同学拍摄视频感慨说,“我刚问过身边的德国同学和美国同学,他们国家甚至都没有发布一个像样的通知。”
“今天我主要就是收拾行李,把盘子、锅、餐具、台灯什么的处理一下。”在出发的前一天,陈同学告诉记者,大学已经公布了提前结课,允许他们延迟提交论文。但至于什么时候再返回以色列,校方没有消息,他自己也没有预期,“一切都得看后续局势发展。”
部分中企员工自愿留在当地,但已做好应急撤离方案
在以色列务工的中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建筑工作。正在特拉维夫郊区拉马干施工的中国建筑工人吴先生于当地时间19日早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他和几位工友尚无撤离计划,“想等到最后一刻再离开”,因为他们认为局势尚未严重到必须撤离的程度,同时也坦言,留下是“为了赚钱养家”。
“想回去当然想回去,但为了赚钱也没办法。”吴先生表示,近期使馆已向他们发出两三次有关撤离和安全保障的通知,但大家普遍担心一旦回国,今后重返以色列务工会更加困难,因此希望“能多赚一天是一天”。尽管如此,他们已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车辆也已就位。
当记者提醒他注意安全时,吴先生说:“放心,手机提前10分钟就会收到警报,我们会立刻躲进防空洞,心里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与记者通话结束后不久,吴先生发来一段刚拍的视频,画面显示,有数十位中国工人正在一幢施工中的大楼旁等待开工。他们有的坐在地上聊天,有的坐在椅子上刷手机。据吴先生介绍,在他目前生活的区域,“满大街都是中国人”,他的老板手底下就有200多名中国员工。
另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在以的中资企业中,仍有不少员工选择自愿留在当地。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制定应急撤离方案,以应对局势变化。“真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们可以快速组织撤离。”另一家中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埃及和 均设有分支机构,已安排人员提前摸排出境路线,并落实了出境后的交通和食宿安排。一旦局势有变,相关员工可能撤离至沙特。
打击升级,记者与中国留学生通话被空袭警报打断
以色列13日凌晨空袭伊朗后,局势迅速紧张。陈同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当天凌晨4点开始,他们便陆续接到多次空袭警报,预计以色列可能在接下来几天遭遇报复性打击。他和同伴们第一时间从学生宿舍撤离,进入不远处的防空洞避险。
“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每次警报响起,心就悬了起来,然后马上往防空洞跑。”陈同学说,伊朗多在夜间11点至凌晨4点间发动攻击,因为这一时间段“铁穹”系统拦截效率较低,而白天袭击则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几乎无法安睡,“总是警醒着”。火箭弹落地时发出的巨大声响也让不少人受到惊吓,“在防空洞里也能听到像打雷一样的沉闷巨响,甚至能感觉到地面震动。”
“这些天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抱团’在一起。防空洞里没有网络,我们只能不停地聊天,甚至玩一些小学时的小游戏,来缓解紧张情绪。”陈同学注意到,伊朗的军事打击强度正在不断升级,“可以明显感觉到,局势每天都在变得更加紧张”。他表示,以前,伊朗的导弹多落在空地,而最近有一次则击中了 的能源中心、特拉维夫的民宅和主干道,以及其他城市的关键设施。
18日晚,《环球时报》记者原计划连线采访另一位在特拉维夫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但刚开始通话就被突如其来的空袭警报打断。这位留学生随后告诉记者,从13日到18日,她已经连续五六个夜晚被迫半夜前往防空洞避险。
“一开始以为像以前一样只是‘小打小闹’,对警报没太在意。但当我亲眼看到天上的导弹、听到‘砰砰’的爆炸声时,真的开始害怕了。”她说,“看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发生死亡事件,有时情绪几乎要崩溃,觉得自己像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
哈梅内伊6月18日发表讲话称,伊朗绝不会对领土上遭受的任何袭击“视而不见”,伊朗军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哈梅内伊还表示,伊朗绝不原谅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侵犯,以方犯下严重错误,将会受到“惩罚”。
陈同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他观察,大多数 仍选择留在原地,“也许部分拥有 的人在设法离境,但我认识的大部分以色列人目前仍留在特拉维夫都会区。”他还提到,许多以色列人已被原地征召服役,超市和商场排队抢购物资的人也非常多。
将在20日上午就以伊冲突举行紧急会议。当地时间18日,联合国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娜达·纳西弗呼吁以伊双方举行谈判以停止冲突,表示双方必须充分尊重 地区的平民和民用设施得到保护。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陈子帅
相关资讯
今日快讯:中国留学生分批撤离以色列,部分中企员工选择留守
当地时间19日上午9点,特拉维夫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陈同学向《环球时报》记者发来短信,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坐上撤离的大巴车,目的地是埃及,“不确定路上的网络情况如何,到了开罗我会给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