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开始写吧!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18:54

阅读人数: 987

本文主题: 写科幻小说去哪个平台

出版社让我给这本书写个序言,我觉得诚惶诚恐。

我从1992年开始在北师大的课堂上进行培养作家的实验,将近30年来确实收获很多,也有许多教训。

在收获方面,我培养出过全国获奖的作家,这中间还有人成为作家榜上的名人。除了作家,我还培养出过电影和电视剧的编剧,他们的作品有的已经拍摄且获得了一定的好评。在教训方面,我的科幻写作课常常遭到吐槽,因为每一个人的要求都不同,我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此外,我是凭着一个作家的直觉在做这项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套路,因此总体看速度慢、观念老、辐射面小、效果有限。

2017年,我到南方科技大学任教之后,跟刘洋博士一起开设了新一轮的科幻写作课。这个课程每学期都有。我们试图把一个少而慢的过程变成多而有效率的课程,这首先需要学习。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后浪公司的帮助下,我拿到了它们出版的所有创意写作读物。每当出国的时候,我还会四处找找国外的科幻写作教程。但多数参考书读了之后还是感觉不解渴。或者,他们的方法也不能密集地量产作家。像《故事》这样的书虽然名声很大,但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于已经是编剧或者作家的人在灵感缺失时用来翻翻的读物,做初学者培训不太理想。《千面英雄》据说是《星球大战》的剧本创作指导书,但看起来太单调。而且,就算你读了这本书,写出来的还是《星球大战》。

这些年我自己最认可的一本写作辅助读物,叫Weekend Novelist,翻译成中文是不是《周末作家》?这本书我买来看了,内容是教上班族怎样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这本书真的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作为一个打工人,你工作已经很累了,业余创作首先要学会时间安排。然后,初稿怎么写、改稿怎么改,都细致周到地写到了。特别是改稿,我们经常说书是改出来的,但怎么改?没有个章法。这本书则不同,上来就让我眼前一亮。它认为必须从一个个人物的丰满性上进行修改。所以,改稿不是整体再看一遍,一次一次地改,而是要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改。不会写的人常常写起来没有计划。前面出现的那个人后面没有了,半途杀出来的人后面顶大梁了,这些都必须修改。一句话,这本书提供了通过系统化思维进行修订稿子的方法。这么一改,作品马上就变得丰满了。虽然上面这本书我很推荐,对写作者个人也很好,但我觉得对从事写作教学的教师还嫌不足。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许多练习,没有这些练习,就很难推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绕这么大的弯子,就要讲到摆在面前的这本书了。

本书汇集了顶级类型文学作家讲故事的秘密——其中一些人获得过星云奖、雨果奖和布莱姆•斯托克奖。这些秘密对所有想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的作家都至关重要。

《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创意写作书系”中的一本,也是“开始写吧!”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的编者劳丽·拉姆森当过作家、制片人、编剧,言外之意就是她对作品的选择很有经验,跟创作者之间也有较多的接触,谈起问题来当然会有的放矢。打开书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本把一系列对科幻、奇幻、惊悚作品创作最有经验的人汇聚在一起的经验集,提供经验的人既包括小说作者,也包括影视编剧。

《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分成十个单元:了解幻想文学类型;创意和灵感;故事和情节设计;惊悚和恐怖;构建世界;主题和意义;令人难忘的英雄、反派和怪物;交流和关系;场景构建和风格;技巧练习。编者心中对优秀作品的特征把握十足,且对作家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感知深刻;与此同时,她还非常了解期刊、图书公司和影视公司对作品的要求,这就有所不同了。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写作者怎样提高,这种常常是对立的思维在她的选集中就会有所体现。再有一点,她非常懂得作家都是实干家,讲理论没有用,必须通过练习来提高。因此,她选择的文章常常单刀直入,没有多余的废话。类型文学是怎么回事?读者和编者到底需要哪些作品?作品中需要哪些内容?人物的哪些方面必须交代才能让读者满意?所有这些,都在这本选集中清晰呈现出来。选择成功的作者写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把成功跨越困难的经验跟读者分享,文集中将近100篇文章就是这样选择和收入的。

我刚才已经说过,作为一个培训者,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就是每一节给出的大量练习方法,非常实用、非常有效。此外,作者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也颇有学习的价值。我还非常喜欢里面的警句,像“通往伟大创意的道路是由愚蠢铺就的”,还有“写作只有50%可以学习,另外50%靠天赋”。这些话都说得那么直白、那么坦诚。你想写童话小说吗?那就应该逻辑简单、人物扁平、结局美好。想写恐怖小说吗?那就应该强化邪恶力量和邪恶环境的描写,反派的生活和他的世界才是读者更能感到恐惧的地方。而且,恐怖小说中的恐怖大都来源于我们儿童时期的情感。好,一语道破天机。

我是个科幻作家,所以对科幻的世界构建格外重视。文集中选了好几篇科幻写作的经验谈,每一篇都值得琢磨。奇幻小说可以瞎写吗?当然不可以。文集中有增加奇幻小说吸引力的方法。有些小说的分类我过去没有听说过,例如英雄小说,按照文集作者的看法,英雄小说就是正面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打败反面人物、破坏掉他们的邪恶计划的故事。当然,也可以简单地用英雄救美的公式来完成。在这种简单明了的、具有实践意味的断言之下,作者们会给初学者或进阶者提供一系列有价值的练习方法,例如,练习用塔罗牌进行故事搭建;再例如,从八个要素中提取恐惧创作的因素。语言的修炼也很重要。“是”字太多不是好文章。所以,要把“是”尽量去掉。这种风格塑形的文章也给我很多启发。

丰富、坦率地奉上实践的方法,只是这本书特点中的一个。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尽量在字里行间鼓起走向成功的风帆,让成功的气息感染初学者。编者精心选择的这些“成功者”,大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让作品得到认可的。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充满勇敢、智慧和坚毅的过程。因此,我要说,书中满满都是正能量。困难不在话下,只要你努力进取!这一点对初学写作的人尤其重要。

这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通过对文章作者的介绍,给出了这些作者还写过多少著作。这恰如一个有用的参考书名单,你不但听到了他怎样走过艰辛的路,还能看到他由此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的风貌。作家就是要用优秀作品来对标自己的创作。

科幻、奇幻、惊悚文学的写作多年来在中国不受重视,被认为是不入殿堂的边缘文学。但现在的情况变了。我们自己的科幻作品已经在国际上连续获奖,奇幻作品也在国外拥有了许多粉丝。惊悚文学可能还在发展之中。相信在未来文学的百花园中,这几个文类会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因此,在这个时候重印这本书,我感到特别高兴。创作事业是人类前仆后继的伟大事业,想象力不但造就现在,还在引领我们走向未来。希望更多人由于本书的阅读而走入写作的大家庭,希望社会主义百花齐放的文艺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原标题:《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

开始写吧!

代表作破灭星辰,星河余辉,深渊星芒

宇宙继续制造,切毁灭! 亿星辰亿宇宙构庞宇宙,替,庞构堪负,宇宙延续,必须铲除威胁宇宙构毒瘤,! 星空,钢铁洪流般舰队咆哮,穷尽械肆掠,,遮蔽星芒! ,层穷化器嗜血,千厮杀,血液,侵染颗颗星! 火纷飞,扭曲,空破碎,星辰颤抖,宇宙颤栗! 破灭星辰,残酷宇宙梦! 延续,硬科幻,系统,基超,甲升级…… 《深渊星芒》科幻品,希极致未科技限空科幻旅!

[写作经验]科幻类小说十三大基本分类与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

对地外世界(宇宙空间、各种天体)、地球的某些人类认识尚不充分区域(地心、深海、两极)和微观世界的探索、考察。 如《重力使命》、《索拉利斯之海》、《冷酷的方程式》、《地心游记》

两种或多种智慧文明之间的接触、交流。 如《童年的终结》、《死者代言人》、《深渊上的火》

未来世界或因科幻因素的作用形成的现实世界“镜像”。 如《我们》、《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基地》系列

运用各种手段到过去或未来的旅行。 如《时间旅行》、《你们这些回魂尸》、《进入盛夏之门》

灾难来临前后的细部描绘或全景展现。 如《天幕坠落》、《日本沉没》、《红色海洋》、《结晶世界》、《超新星纪元》

以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第一推动力” 如《侏罗纪公园》、《野性之口》、《生死平衡》、《天堂的喷泉》

探讨人类本身和人类的衍伸物:人造人,机器人,生化人,超人,克隆人…… 如《弗兰肯斯坦》、《我,机器人》、《伊俄卡斯达》、《隐身人》、《鲵鱼之乱》

如《全频带阻塞干扰》、《太空堡垒》、《银河英雄传说》、《星球大战》

如《神经浪游者》、《黑客帝国》、《决斗在网络》

如《橱窗里的荷兰赌》、《拓趾星民俗投机事件》

语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 如《你一生的故事》、《发条橙》

发挥想像力,幻想人类历史上某项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其叙述在现行历史中语焉不详,或与之相悖。 如《美洲来的哥伦布》、《飞呀飞》

实际上,这种小说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量描写未来,使人们从未来反观现实,给作者和读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们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主要通过空间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超常的世界。 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重新强调科幻小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学,其根源在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美国杂志培育出来的一种文类。这无疑是对科幻小说一种视角更广的看法,但它不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甚至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术语也提出批评。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J·G·巴拉德1969年评论说:“那种认为《惊奇故事》这样的杂志与科学相关的看法荒诞至极。你只需随便捡起一本《自然》杂志或任何一种科学杂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学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奥尔迪斯还在他的《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初版,1986年修订再版)里提出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说力求说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处于我们发达但混乱的知识(科学)状态,因此科幻小说以哥特或后哥特的方式铸成。”通过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视为这一传统的源头,奥尔迪斯有效地论证了科幻小说何以是19世纪工业和科学革命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学开设科幻课程,学术界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也高涨起来,出现了更严格的形式的界定。因为若要教一门课程,你必须知道这门课究竟是什么;而就科幻小说而言,由于它常常被模糊地列入奇幻小说、后现代小说、寓言小说、科技惊险小说、科学发明小说以及乌托邦小说,所以还需要了解它究竟不是什么。因此在学术界定里,人们特别强调要严格划清科幻小说的界限,不仅考虑它的文学策略,而且也考虑它的观念内容,有时还运用在文学批评中发展起来的一些词语,如结构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批评词语。 197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达科·苏文把科幻小说解释为“一种文学类型,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陌生化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而其主要的形式方法是用一种想象的框架代替作者的经验环境”。苏文用“认识”表示对理性理解的追求,而“陌生化”则表示布莱希特的概念:“一种陌生化的表现可以使人认识它的主体,但同时又使它显得陌生。”苏文的定义引起了不少争论,但他用想象的框架表示小说虚构世界,用经验环境表示外在真实世界的做法,对理解科幻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0年代以后,由于高科技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化,对科幻小说又出现了各种新的解释。罗伯特•斯科勒斯认为,“科幻小说提供一个明显与我们已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世界,然而又以某种认识的方式返回来面对那个已知的世界。”他以“结构的寓言”代替“推测小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一个结构的结构,对过去一个世纪科学的洞察应作为小说的出发点。 结构的寓言以一种虚构小说的方式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探讨,其最主要的题材是人类科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或发明对人类本身的影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通过研究现实世界的迅速变化指出:“科幻小说通过描写一般不考虑的可能性——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看法——扩大我们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声称“媒体就是信息”的麦克鲁安认为:“今天科幻小说表现的环境使我们能够看到科技的潜能。”而莱斯利•菲德勒则说:“科幻小说是启示的梦想,是人类终结的神话,是超越或改变人类的神话。”1987年,科幻作家S.K.罗宾逊甚至这样写道:科幻小说是“一种历史文学……在每一个科幻小说的叙述里,都有一种明显或隐含的虚构的历史,它将小说描写的时期与我们现在的时刻或我们过去的某个时刻联系起来”。1992年,评论家约翰·克鲁特进一步扩大科幻小说的范畴,认为美国科幻小说传递的意义关系到“西方世界线性的、由时间限定的逻辑”。 总之,对科幻小说从来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没有相对一致的特点和规则;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则,科幻小说也就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别。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占主流的科幻小说大都描写未来,有一定的结构原则,并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倾向。 以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为例,他所有小说的背景都是未来的世界史或美国史。在这幅奇特的历史画面上,他周密地安排每一个细节,使之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他有一幅未来史的轮廓和图解,人物和重要发现的日期都穿插在里面。他曾经发表过这样一张图表:这张图表以1950~2600年为历史范围,左侧有一行日期,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其他六行是故事、人物、科技、数据、社会学和备注;第一行排着故事的题目,紧靠未来史的日期;第二行竖排各个人物的寿命;第三行是科技的发展,如“机械公路”或“精神感应”等,也与时间栏对应;第四行数据列举具体时间发生的事件,如2060年出现“合成食物”;第五行“社会学”从野蛮时代开始,列举社会状况,如2020年美国出现宗教专政;最后一行是结论性的论述,例如2600年随着“民情混乱,人类的青春期结束,第一批成熟的文明开始”。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任意变化,但原则却是一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