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安医大二附院

更新时间: 2025-09-03 18:48:30

阅读人数: 385

本文主题: 军事学院教授简介

2023年8月6日上午,军事医学科学院李锦教授、刘泽源教授,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鲁超研究员莅临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就我中心在研创新药剂量递增研究项目开展交流讨论。

专家们聆听了项目临床前研究资料、临床进展情况及申办方和中心对当前情况的分析,对下一步如何开展项目给予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李锦教授详细询问了药物特性、临床安全性表现,结合数据细致剖析,向与会人员解释了kappa受体激动剂的新药开发策略、中枢与外周主要不良反应特征,以及在剂量递增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李锦教授是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主编,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锦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工作,在阿片受体药理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使中心研究者加深了对研究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对我中心后续研究工作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受试者安全保护预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申办方临床团队,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机构办主任,医学及定量药理团队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安医大二附院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军唯一从事卫生装备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具有强大的卫生装备论证、研制、检测和开发能力。2017年,军改调整编制体制和隶属关系后,更名为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隶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简称卫勤所)先后研制出300多项卫生装备,其中100多项成果正式装备我军使用。我军现役的近80%体制卫生装备均出自该所。先后获国家、军队和地方科技进步奖151项,其中,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军队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4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00项,其中发明专利220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包括多篇SCI一区论文在内的SCI/EI收录400余篇。5项装备分别入选“十五”、“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12种装备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定型审查列装部队,占全军卫生装备定型总数的60%。研制部分装备被联合国列入维和医疗装备体制采购使用。研制的远程手术车参加了建国60周年大阅兵;新型制供氧装备广泛应用于高原部队,为解决高原官兵吸氧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运抵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为中国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研制的高机动急救车和卫生包,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研制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机动侦检技术平台、帐篷式传染病防控单元和传染病防控携行装备填补了我国传染病现场应急防控装备的空白,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卫勤所拥有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唯一)、全军卫生装备论证中心、全军卫生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领先的科研中心,建有国内一流的生物检测与生物防护装备研发技术平台、生物气溶胶的评价技术平台和消毒效果评价技术平台。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CMA资质认定,已为我国多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关键设备设施进行了第三方检测服务。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队重点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达2亿。在智能化卫生装备研究方面,研究所作为“天津市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依托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军卫生装备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机器人学科实验平台,围绕机器人研究承担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核化生侦检排除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战地救援机器人等多项军队重点课题的研究和总装备部生物交叉技术预研项目以及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计划重点课题等多项任务。

卫勤所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卫生防疫防护技术与装备2个博士点及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卫生防疫防护技术与装备、军事装备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9名,近十年来共培养研究生130多名,博士后4名,现有研究员7名,高级工程师20名,技术三级专家1名,总后科技“银星”1名,科技“新星”2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被评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政府特殊津贴,21人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卫勤所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军事医学与卫生装备研究分会挂靠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机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安全与防护装备分会、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分会创办单位。主编的《医疗卫生装备》杂志为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军事科学院李锦教授一行到访我院并做学术报告

7月24日上午,应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龙建纲教授邀请,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锦教授、张有志研究员、吴宁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沈慧教授、刘文宝教授、卢关伊老师一行来访我院,参观了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并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药物成瘾的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和“药理学与新药研发”的学术讲座。来自法医学院的师生团队受邀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李锦教授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本科;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美国坦布尔大学医学院药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李锦教授在此次讲座中,讲解了药物成瘾性相关的基本概念,指出药物依赖与药物成瘾的区别,介绍了药物成瘾行为学的具体研究进展,提出药物成瘾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之后着重介绍了毒品成瘾与神经生物学之间的联系。李锦教授指出,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对外界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通过信号转导功能的上调或下调辨别内外环境刺激的性质、大小并对刺激产生记忆。奖赏系统中的核心通路为VTA-NAc多巴胺通路,在生理情况下,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被激活后,谷氨酸释放增加,激活GABA能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谷氨酸受体,上调GABA能神经功能。为了进一步理解毒品引发机体成瘾行为的具体机制,李锦教授以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为例,提出在联合学习的过程中,经刺激建立起的突触联系会使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引起强烈的用药动机和心理渴求。激活的谷氨酸神经元一旦与GABA能神经元建立起兴奋性突触会进一步通过苍白球影响运动皮层,导致复吸。

李锦教授在报告中,也简要介绍了药物研发的历史,国家目前对新药的定义及分类,系统地介绍了药物研发的具体流程。

李锦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为与会的众多专家及学生就药物研发及用药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引起了全院师生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讲座结束后,李锦教授详细的解答了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就双方研究合作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