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中国体育的强项为什么都在冷门项目

更新时间: 2025-09-04 10:57:03

阅读人数: 653

本文主题: 冷门的体育运动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但凡是运动员普遍收入很高的项目,中国没有牛逼的,中国体育强项绝大多数都在冷门项目。

在一个体育项目里投入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这个项目水平高低。想要提高运动员水平,离不开优质的训练条件,包括场地、设备、装备、教练、陪练以及服务(工作)人员,这些东西都需要有资本的支持。

如果一个项目很受大众喜爱,那就有更多的人自愿为它付费,投资(包括从事)这个项目就会获得巨大的利润。利润驱使大量的私有资本投入到这个项目里,利润的诱惑和亏损的压力也驱使私有资本的所有者努力提高资本效率。相反,一个项目喜爱的人不多,就无法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也就难以吸引私有资本,资本缺乏限制了这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在私有资本之外,还有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作为资本投入到体育项目中。但因为财政的钱是没有产权的,决定财政支出于何处或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人是政府人员,财政支出后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却不属于政府人员,所以财政支出的效率与私有资本相比有云泥之别,这就是体育项目依靠财政支持的国家,难以在特别受欢迎的领域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另外,即使某些项目能够吸引大量私有资本,政府大规模的介入也会降低资本效率,比如中国足球。政府工作人员总喜欢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和提出一些要求,来指导私有资本的所有者如何使用他们的资本,政府工作人员不拥有那些资本产生的盈利,也不会被承担那些资本产生的亏损,他们要求资本所有者使用资本的方式,只是想着如何取悦自己,而不是如何使资本高效,所以那些政策和要求往往大大降低了资本效率。

中国足球的症结在于政府机构的广泛介入

在资本数量相若的情况下,资本效率高的,运动员水平必然更高。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财政支出与私人资本相比没有数量优势,而效率又处于绝对劣势,所以在热门项目,依靠财政支出的国家也很难出好成绩。

冷门的体育项目,运动员依靠私人资本,负担不起良好的训练场地、顶尖的训练设备和装备、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各种风格的陪练以及经验丰富的服务(工作人员)。但不计成本的财政支出,让运动员可以拥有上述一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外国运动员只有羡慕的份。挑选冷门的、又是奥运项目的体育运动进行大量财政支出,虽然资本效率未必高,但可以形成数量优势,有助于多拿金牌。

这是中国体育强项大多在冷门项目的原因,而不是中国人就擅长那些项目。

但在冷门项目进行大量财政支出的问题是——纳税人亏损!财政支出来自税收,税收是强制性的,靠财政支出得到的金牌,其实是强迫每一个纳税人为金牌买单,不管纳税人是否在意有这块金牌。想象一下,把对某一项目的财政支出全部退还给纳税人,让纳税人自己选择用途,看人们是依旧愿意为支持这个项目花钱,还是更愿意把钱用在其他地方。答案不言而喻,这些钱绝不会都用来支持这个体育项目,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消费到人们更需要的地方。正是因为没人愿意为这些项目买单,这些项目才成为冷门项目,单纯依靠私人资本,那些项目的运动员无法享受当前的训练条件。所以肯定是亏本的。依靠财政支出在冷门项目拿奥运金牌实际上是降低了纳税人的生活水平,强迫纳税人亏损。

看到中国的某个体育项目国家队得了个什么冠军,你当然可以高兴,那是你自己的事,高兴之余,我还是希望你想一想,这个冠军让你亏了多少。

中国体育的强项为什么都在冷门项目

虎扑体育网

中国在“冷门运动”中占据优势,而在足球、篮球、田径等全球热门运动上相对弱势,其本质是**资源分配逻辑、社会文化基础、市场化程度与国际竞争环境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 **一、资源分配:集中力量办“小事” vs. 分散资源拼“大事”**

1. **冷门运动的“精准打击”优势**

- **可控性强**:冷门项目(如举重、射击、跳水)参与国家少、国际竞争烈度低,中国通过“举国体制”集中资源(资金、教练、科研)即可快速形成垄断性优势。例如,跳水全球仅约30个国家开展专业训练,中国投入的教练、设备和训练时长远超他国。

- **金牌性价比高**:奥运战略中,冷门项目金牌数量多(如射击15金、跳水8金),且单块金牌的投入产出比远低于足球(1块金牌需数十年青训)。

2. **热门运动的“资源黑洞”困境**

- **国际竞争壁垒**:欧美国家已形成成熟的市场化体育产业生态(如NBA、英超),中国若强行竞争需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代价极大。

### **二、社会文化:体制保障 vs. 风险厌恶**

1. **冷门运动的“低风险通道”**

- **职业保障明确**:运动员从体校到省队、国家队的晋升路径清晰,退役后可转教练或公务员,风险可控。例如,全红婵出身农村,通过跳水获得稳定职业出路。

- **家庭支持度高**:冷门项目(如体操、跳水)选拔年龄小(6-8岁),家长更愿让孩子在体制内“旱涝保收”,而非赌注于高淘汰率的热门项目。

2. **热门运动的“高风险排斥”**

- **职业化与不确定性**:足球、篮球等市场化项目依赖商业联赛生存,但中国联赛水平低、薪资泡沫与欠薪并存,家长普遍认为“踢球=失业”,导致青训参与率不足1%(日本为5%)。

- **教育优先文化**:中国家庭普遍以学业为第一选择,热门运动职业化路径不明,难以吸引中产以上家庭参与,进一步缩小人才池。

### **三、市场化短板:举国体制 vs. 产业生态**

1. **冷门运动的“闭环优势”**

2. **热门运动的“生态缺陷”**

- **联赛与青训脱节**:中超、CBA等联赛过度依赖外援和资本输血,未能反哺青训(如中超俱乐部青训投入平均不足营收5%,欧洲超50%)。

- **商业与竞技失衡**:热门运动需平衡竞技水平、商业开发与大众参与,而中国往往顾此失彼(如归化球员政策治标不治本)。

### **四、国际竞争格局:先发优势 vs. 后发劣势**

1. **冷门运动:中国可定义规则**

- 在跳水、乒乓球等领域,中国通过技术革新(如“直板横打”乒乓球技术)和规则适应(如国际乒联频繁改规则以限制中国),长期保持主导权。

2. **热门运动:规则由他人制定**

- 足球、篮球的规则、裁判体系、商业标准均由欧美主导,中国作为后来者需付出更高学习成本。例如,VAR技术引进后,中超裁判误判率仍显著高于英超。

### **五、未来突破:从“冷门捷径”到“生态重构”**

若中国希望在热门运动中崛起,需超越举国体制逻辑:

1. **重构青训体系**:推动校园体育与职业梯队衔接(如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模式),扩大人才基数。

2. **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康的联赛生态(限薪、反垄断、社区化运营),让俱乐部自负盈亏并投资青训。

3. **文化破局**:通过明星效应(如谷爱凌)改变“体育=学习失败者”的偏见,吸引多元化家庭参与。

### **总结:冷门是策略,热门是考验**

冷门运动的强势是中国体育“田忌赛马”策略的成功,而热门运动的弱势暴露了**举国体制的边界**——它擅长集中资源攻克“点”,却难以构建可持续的“面”。未来中国体育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冷门项目优势的同时,在热门领域完成从“国家工程”到“社会工程”的转型。

体育教育主要学什么?冷门还是热门?体育教育就业前景方向

体育教育作为近年的热门专业之一,想要报考体育教育,就需要先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有哪些,以及体育教育将来好不好就业,是热门还是冷门专业。本期将介绍体育教育专业好找工作吗,毕业出来可以做什么等内容。

体育教育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体育学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可以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评价学等,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可以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育就业前景方向多样化。首先,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主要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小学、大学等教育机构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体育培训机构也是体育教育的就业方向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加,体育培训市场不断扩大,需要有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来进行培训和指导。

此外,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健康管理等领域也需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参与。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需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赛事运营经验;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有市场分析、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体育健康管理需要有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不仅可以从事教学工作,还可以在体育培训、赛事组织和管理、体育产业发展等领域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随着社会对体育健康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将越来越好。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