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南京银行:业绩增长乏力,不良贷款规模攀升,过度依赖发债补血

更新时间: 2025-09-06 21:37:10

阅读人数: 524

本文主题: 南京银行合作的贷款

观察银行的财报,发现即便是“钱生钱”的银行业,想要赚钱也越来越难了。

去年以来,多家银行的业绩增速同比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在利率下行时代,依赖传统的吃“利息差”的坐地生意越来越难做,而创新业务增长乏力也成了行业性难题; 此外,随着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也逐步走高。

反映到资本市场,今年以来多家银行股股价下行,多的已跌超两成。

作为业内城商行的翘楚,南京银行也面临着上述难题。

业绩增速腰斩,利息收入已减少,股价跌去两成

南京银行近几年的营收、利润增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较其他城商行相比增幅下滑明显。

南京银行2022年营收446.06亿元,同比仅增长9%,到今年一季度,营收129.53亿元,增速进一步下滑至5.51%;营收同比增速较2021年度的18.74%已经腰斩;

2022年同比增16.09%,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将为8.22%,较2021年21.04%的增幅也已大幅下滑。

横向比,南京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增幅,较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长三角同梯队城商行也低不少。

由此可见,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无论是纵向与历史值比、还是横向与同行比,表现均不如后者,跌至个位数的业绩增速,也预示着南京银行业绩或将迎来拐点。

如果拆分业绩构成来看,这种业绩风险更加突出。

以2022年营收446.06亿元为例,其中占60%的是利息净收入,约为269亿元,但同比上一年已减少了0.49%。

国内银行现在的营收构成主要来源是利息净收入,这个数据出现同比下滑,意味着对营收负面影响极大。 因此,南京银行出现业绩预警,毫不夸张。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22年度为53.44亿元,同比也出现下滑,跌幅为7.87%。

取得较快增长的是投资收益,2022年为109.68亿元,同比增加55.15%;

到了今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仅为微增4.8%,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同比跌幅扩大至42.28%,仅有11.47亿元;

而投资收益的增速扩大至84.27%至57.41亿元。

从业务逻辑上来看,南京银行在银行业主营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 下滑;倒是投资收益快速增长,颇有种“不务正业”的即视感。

资本市场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走下坡路,银行主营业务出现了负增长,投资者离场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年初至今,南京银行的股价已跌超20%。

不良贷款规模攀升,盈利能力堪忧

南京银行的财报数据显示,除了营收、归母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出现增速下滑的风险之外,其以净息差、净利差为代表的盈利能力指标,更是出现了暴跌的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底,南京银行的净息差为2.19%,同比增加16.49%,净利差为1.93%,同比下滑4.46%;

到了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大跌23.5%,只剩1.4%,而净利差同比更是下滑40%,只有1.23%,由此可见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出现了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却出现了较高速的增长。

截至2022年底,南京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为85.16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1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7.74%; 至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规模攀升至92.09亿元,同比又增加17.28%。

从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构成来看,主要是个人贷款的不良率较高。

盈利能力下滑,不良贷款规模大幅攀升,这对南京银行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内生动力不足,频频依靠发债补血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银行虽然是A股市场上资产规模过万亿的6家城商行之一,但其实家底并不厚。

从数据来看,到2022年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3%、12.04%及14.31%。

2021年末,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为10.16%、11.07%、13.54%,看上去除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之外,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都略有提升;

但在去年三季度,南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8%、资本充足率为12.99%,相比2021年底的指标均下滑不少。

因此,南京银行在去年三季度时面临相当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怎么办?既然内生动力不足,只好发债补充。

年报显示,2022年,南京银行共“完成2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200亿元2022年金融债券(第一期)、50亿元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100亿元2022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2022年,共有33.82亿元‘南银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3.37亿股。”

其中,去年10月份、12月份分别完成了200亿元、150亿元的银行债发行,可以说是4季度突击“补血”才有了2022年度的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好转。

在资本市场上,南京银行“债券之王”之称,其上市以来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时间南京银行发债规模已达千亿元。 除此之外,该行还通过IPO、配股、定增、发行优先股等总共募资高达460多亿元。

频频通过外力补血的背后,自然还是南京银行内生动力不足。

如今,随着业绩增速下滑、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恶化、以及股价下行,南京银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上市公司财报、媒体报道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上市公司最终披露为准。)

南京银行:业绩增长乏力,不良贷款规模攀升,过度依赖发债补血

股市风向标

近期,南京银行作为A股年度增持王的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南京银行的股东大手笔增持使得该行总市值达到了37.12亿元,被增持的股票数量接近3.75亿股,年内股价上涨54.64%,在上市银行中仅次于上海银行和沪农商行。然而,这一强势表现却被一桩法律判决蒙上了阴影。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民事判决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人民法院认定南京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协议 inválido,借款人只需偿还本金,而无需支付利息。这一判决的法律依据在于南京银行的跨省贷款行为被认定为违法,涉及的网络贷款业务未经过相关审批,违反了银保监会在2021年发布的有关规定。这一事件使得南京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面临重大风险,尤其是在贷款金额和数量迅速扩张的背景下。

南京银行一直以来积极拓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与多家网贷平台进行合作,但当前的法律挑战将对其未来的业务布局产生影响。此判决突显了当前银行在开展网络贷款业务时,合规性的重要意义。南京银行虽然在2015年成立了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以合法合规地拓宽业务,但针对已发生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总体而言,南京银行虽然在增持和股价上涨方面表现强劲,但此次法律问题却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南京银行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上的后续举措及监管政策的动向,以评估其操作风险和市场表现的潜在波动。未来几天,这一事件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投资者需保持警惕,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

“科创鑫贷投”亮相全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南京银行引领“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

4月26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在南京银行举行。大会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发布2024年科技领域新增专项贷款授信2700亿元,启动“2024年全省科技金融深度对接行动”,推出南京银行全新科技金融“贷款+外部直投”产品“科创鑫贷投”,并对“2023年度服务科技创新评价优秀银行业金融机构”授牌,南京银行位列六家获奖单位之一。

“今天的对接会非常有意义,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江苏省对科技企业的最新支持政策。南京银行推出的‘科创鑫贷投’3.0投贷联动模式再次为科创企业带来了更加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雪峰告诉记者。该企业特有的“人脑+电脑”行业属性,人力成本高、研发投入大,资金局限性的问题较为突出。2017年成立之初,南京银行给予企业初创阶段信贷支持,2019年通过“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提供3000万元信贷资金和量身定制的中长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该企业已成为网络安全行业内优秀的“零信任”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这块热土非常适合科创类企业生长,各项支持政策为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江苏省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我们有责任义务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来支持本土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我们与南京银行已在省内合作落地多支‘政银园投’投贷联动基金,投放的22个项目都在茁壮成长。这种方式让投资机构快速开拓新的展业区域、触达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小光在与记者交流时,着重分享了他与南京银行投贷联动的合作情况。

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表示,“科创鑫贷投”围绕全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10+X”未来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加“认股权综合服务”和“投贷联动特色活动”等服务内容,是对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全面升级和深度优化。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开启了新的篇章。南京银行将继续发挥科技金融服务优势,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有序循环,推动“科创鑫贷投”投贷联动3.0服务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落地生根,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推动江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标签: 互联网贷款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