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经典今阅|孟德尔: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

更新时间: 2025-09-07 21:11:10

阅读人数: 414

本文主题: 历史学之父代表作

今天是格雷戈尔·孟德尔诞辰203周年

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后发现的生物遗传基本规律,被人们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1868年,孟德尔被选为修道院院长。

1884年1月6日,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

1.《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

索书号:K835.21/1722.7

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孟德尔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了豌豆实验?为何修道院会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为何被忽视?他身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本书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了解,他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

2.《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

索书号:K835.21/1722/2

馆藏地点:温图市府路馆 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

本书内容包括农民的儿子、布尔诺修道院、留学维也纳、我们的良师益友、修道院里的豌豆实验、蜂群与旋风等。它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它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而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3.《孟德尔之梦:基因的百年历史》

索书号:Q343.1/7405.2

馆藏地点:温图市府路馆 四楼参考文献阅览室

出版信息: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可是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基因”存在DNA里!环游世界的达尔文与隐身修道院的孟德尔,只能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做实验。物理学家戴尔布鲁克尝试用量子概念解释突变,薛丁格则以一本小书吸引许多科学家一起思考“生命是什么”……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一本关于基因知识的科普佳作。它告诉你真实的科学历史故事,对有志从事研究或者单纯对科学有兴趣的人,将很有启发。

4.《基因前传:从孟德尔到双螺旋》

索书号:Q343.1/7405

本书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谈起,一直介绍到1967年,阐明了DNA的遗传密码是怎样决定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序。这其中,重点介绍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建立遗传原理、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的三位欧洲植物学家通过果蝇突变实验发现连锁遗传、基因是蛋白质还是DNA引发的争论和探究、双螺旋结构诞生的过程、发现DNA如何编写遗传密码、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转接等过程。

书中所介绍的都是真实的对遗传科学探究的历史故事,在阅读娓娓道来的字句时,读者能够感受到智慧的灵光充盈心窍。本书对志于从事遗传学研究的人,具有不错的价值,能极大地提升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著者:(奥)孟德尔等著,梁宏、王斌译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本书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最高级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本书将作为科学实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邃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经典今阅|孟德尔: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系统生物学之父”,诺奖级科学家倡导“治未病”

“拥有3千年历史的中医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的理念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感知身体内部器官的平衡来优化健康,并试图在疾病发生前对其进行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系统生物学之父,它们的深层哲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9月7日, 美国“四院”院士、拉斯克奖获得者、被誉为“系统生物学之父”的 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作主题演讲,并在论坛间隙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

【“他现在仍是生物技术超级明星”】

胡德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纵观胡德的科研之路,可以用“开创性”一词来形容。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因为在免疫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胡德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胡德还是自动DNA测序技术的领军人物之一。1986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DNA自动测序仪,正是这个机器使得人类基因组测序成为了可能,从而催生了之后的基因时代。此外,他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科学仪器,包括第一台气相蛋白质测序仪、DNA合成仪、肽合成仪等。

他是诺奖预测榜上的常客,《纽约时报》称“他过去是、现在仍是生物技术超级明星”。

谈及保持创新的最大动力,年近90的胡德说:“我通过研究一个问题发现另一个问题,这激励着我不断创新。”

如果说基因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密码,表型就是生命密码的外在表达,它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比如高和矮。

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与胡德、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杰里米·尼克尔森在上海发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标志着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在科学界实质性启动。

早在2014年,胡德团队对108位研究者进行了观察实验,对基因、蛋白、代谢、肠道菌群等个人健康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并检测生活习惯及环境。结果表明,基因对于人类有着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全部。

“人们通常认为,保持健康需要关注锻炼、饮食、睡眠、压力管理等,这还停留在传统的健康观念。”胡德认为,人类表型组计划能够带来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健康。它包括对人类基因组和表型组的综合评估与分析,识别个体的营养缺乏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并且瞄准出现症状前的健康-疾病演变阶段,反向追踪和改善生理衰老与代谢。这些成果若能与传统健康观念互补,就可以更好满足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每一次科研范式变革都从根本改变了思考和实践生物学的方式。在他看来,数据驱动的健康和预防科学,是至今医学史上最大的范式转变。“医疗健康进入一个新的临界点,之前是针对症状来治疗疾病,现在有机会在疾病发作前将其检测出来,即利用人群队列的研究数据,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从而助力政府持续推进医疗保健改革。”

【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呼应】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系列丛书首著《科学驱动的全面健康时代》,在浦江创新论坛之“国际人类表型组:表型组与精准医学”专题论坛首发。作为胡德多年的科学同道,金力对该书中文版的翻译进行了学术把关,并作推荐序言。

“我一直想写这么一本书,构思已超过10年。”该书作者之一的胡德说。他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且内在相互关联的整体,主张通过人体精密测量技术收集纵向、动态的数据,生成个人的数据云,开发个性化健康方案。

什么是数据驱动的健康?他特别提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出现症状以前,疾病的“复杂网络”就已经出现了扰动,且该扰动呈现指数级增长,这是鉴定疾病的关键网络。如果能尽早发现这一扰动,可以把网络恢复正常,就不会患病。

据介绍,当下,美国每年在医疗保健上需花费44万亿美元,其中大多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胡德的团队曾经做过一个5000人的队列实验,经过4年观察,167个人过渡到了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其中10个人患有转移性的癌症。“在疾病诊断前的4年间,我们观察到这些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出现了扰动,这意味着癌症其实可以在更早的时候被诊断。”

“利用大数据来维护健康,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是相呼应的。”胡德说。

据悉,针对癌症的极早期指征,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利用蛋白质组质谱技术进行精准筛查,预计数年内相关产品有望面世应用。

经典今阅|孟德尔: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

今天是格雷戈尔·孟德尔诞辰203周年

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主攻古典哲学,但他还学习了数学。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后发现的生物遗传基本规律,被人们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1868年,孟德尔被选为修道院院长。

1884年1月6日,他精神看起来"似乎不错",护士问候了他一句:你的气色真好。"五分钟后,前去看望孟德尔的修女发现,他靠在沙发上已经停止了呼吸。

1.《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

索书号:K835.21/1722.7

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孟德尔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了豌豆实验?为何修道院会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为何被忽视?他身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本书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了解,他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

2.《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

索书号:K835.21/1722/2

馆藏地点:温图市府路馆 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

本书内容包括农民的儿子、布尔诺修道院、留学维也纳、我们的良师益友、修道院里的豌豆实验、蜂群与旋风等。它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它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而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3.《孟德尔之梦:基因的百年历史》

索书号:Q343.1/7405.2

馆藏地点:温图市府路馆 四楼参考文献阅览室

出版信息: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可是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基因”存在DNA里!环游世界的达尔文与隐身修道院的孟德尔,只能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做实验。物理学家戴尔布鲁克尝试用量子概念解释突变,薛丁格则以一本小书吸引许多科学家一起思考“生命是什么”……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是一本关于基因知识的科普佳作。它告诉你真实的科学历史故事,对有志从事研究或者单纯对科学有兴趣的人,将很有启发。

4.《基因前传:从孟德尔到双螺旋》

索书号:Q343.1/7405

本书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谈起,一直介绍到1967年,阐明了DNA的遗传密码是怎样决定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序。这其中,重点介绍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建立遗传原理、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的三位欧洲植物学家通过果蝇突变实验发现连锁遗传、基因是蛋白质还是DNA引发的争论和探究、双螺旋结构诞生的过程、发现DNA如何编写遗传密码、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转接等过程。

书中所介绍的都是真实的对遗传科学探究的历史故事,在阅读娓娓道来的字句时,读者能够感受到智慧的灵光充盈心窍。本书对志于从事遗传学研究的人,具有不错的价值,能极大地提升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著者:(奥)孟德尔等著,梁宏、王斌译

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本书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最高级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本书将作为科学实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邃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