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已走火入魔,金庸和古龙复生也救不了

更新时间: 2025-09-08 12:26:50

阅读人数: 644

本文主题: 古龙金庸 温润安

温瑞安的武侠作品中,大部分是没有结局的,包括《神州奇侠》、《四大名捕》、《七大寇》、《布衣神相》,以及今天要聊的《说英雄谁是英雄》。

而且具目前来看,温瑞安在写《说英雄谁是英雄》时已经走火入魔,真气走岔无法聚集,人物纷乱,情节凌乱,整体混乱,根本不知所云。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是如何走火入魔的,而且这个结局不是温瑞安不想写,而是故事线,人物以及情节全都崩溃了,即使是金庸复生,古龙还魂,也无法将这个烂尾圆满完结。

《说英雄》前四部是最经典的存在

《说英雄谁是英雄》其实是温瑞安准备谢幕的武侠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本来是想将四大名捕、神州奇侠中的各大高手融入一炉,来一个温瑞安群侠传,之后再风风光光的写完,从此退出江湖,不复写作。

可是连温瑞安也没有想到的是,这部《说英雄谁是英雄》越写越乱,直到后期无法收拾,所以只能放弃续写,直到烂尾到今天。

如果说《说英雄谁是英雄》最为经典的地方,当属前四部,包括《温柔一刀》、《一怒拔剑》、《惊艳一枪》、《伤心小箭》。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这四部中,无论从人物,情节,故事线以及冲突与对抗,都是相当清晰的。

虽然《惊艳一枪》里面有夹叙“自在门”第二代恩怨的情节,但还算是在最后没有脱离主题,在温瑞安的妙笔之下,来了一次诸葛对元限的惊艳之战,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完美的。

并且前四部中,主要以王小石、苏梦枕与白愁飞从结义到对抗“六分半堂”,其间还有相府势力、迷天七圣盟、有桥集团等势力或明或暗的较量,同时也牵扯到白愁飞野心的膨胀,最终导致苏梦枕身死,王小石回归,并且劫法场救唐宝年和方恨少,最终再次离开京师。

故事写到这里,第一主人公王小石的故事就结束了,虽然还留下一个悬念,可是温瑞安却没有再接续,所以才有后来京师武林的新争斗,而这一切应该都是在给王小石三入京师埋下伏笔。

《说英雄》从戚少商出场就完蛋了

可是温瑞安却在王小石二次离京后,将《逆水寒》中的主角戚少商扶上了马,这下子可有点难办了,因为戚少商的出场,直接将原本清晰的主线给搅乱套了。

因为在戚少商出场后,四大名捕也先后下场,开始对“七绝神剑”这个团队进行了狙杀,并且还对恶贯满盈的“天下第七”开始了围杀,其间“有桥集团”也加入了混战,并且成为其中最利最大的一方。

再之后,就变成了“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与“有桥集团”的三国演义,并且在此之中,温瑞安贡献出最为逆天的打戏,那就是关七单挑京师群雄,最后竟然坐着飞碟消失了,这个时候的温瑞安真的像关七一样走火入魔了。

所以,让戚少商接替王小石,直接是将《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故事给整完蛋了。

《说英雄》自方巨侠出场就写崩了

时隔多年,温瑞安又写了一部《天下无敌》,算是这个系列中的倒数第三部,因为还有《天下第一》和《天敌》两部,这样才是完整的的《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方巨侠一出场,就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按照最原版的描写,方应看的义父是方歌吟,但因为温瑞安没搞清楚南北宋的先后次序,所以出现了严重的时间轴错误,没办法,只能将方歌吟改为方任侠,也就是前面说的方巨侠。

但这个《天下无敌》的故事简直是太让人受不了,因为方巨侠来到京师,见到了方应看以及一众高手,他就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了至少一多半的篇幅,直到最后他被骗到孤崖之上,被一众反派高手围攻,最终掉下悬崖。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雷媚这个角色,因为这个女人最开始是雷损的情人,之后又成了元十三限的情妇,最后又跟了方应看,但却在方巨侠如电的神目中,看到她居然还是一个处女,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了?

总之,当温瑞安写方巨侠出场后,《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故事就彻底写崩了。

温瑞安如今已经七十岁了,即便是他在最好的年纪也没能完结《说英雄谁是英雄》,这说明前面的反转太多了,根本无法圆满的收官,因为王小石还会不会回到京师?沈虎禅和懒残大师会不会来到京师?

还有方巨侠到底死没死?孙青霞已经到了京师为戚少商助拳,那么方邪真会不会也来到京师?这一系列的人物与故事会不会继续延伸?

还有关七神秘的消失,那么会不会再次从天而降?方应看得到了那么多的神功秘籍,极大可能成为天下第一,但他的天敌到底是谁?

这些故事估计已经无法得到解释,因为《说英谁谁是英雄》的故事已经凌乱不堪了,即使再写估计也不会有好的结局,所以注定了这部作品是万千温迷心中永远的痛,而且可能还会要再永远的痛下去不可。

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已走火入魔,金庸和古龙复生也救不了

金庸和古龙把武侠套路都写完了,温瑞安没办法才写出《四大名捕》

什么是行业的大宗师?就是在行业内,他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让别的同行无路可走,或者就是广义上的大宗师了吧。就像金庸和古龙,他们两个人把武侠小说的套路都基本写完了,所以让后来的武侠作家无路可走,只能不断的另辟蹊径,从而写出面目不同的武侠作品,而温瑞安就是其中之一。

武侠小说的格局,自卧龙生创出九大门派之后,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都采用过这种元素,不同的是门派的名字变了,比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写的是中原六大派,包括少林,峨眉,华山,青城,武当,昆仑。而古龙则避免和卧龙生发生交集,采取了小门派的方式,但其中也提及了不少包括什么少林,武当等门派。

之后像梁羽生直接以天山派为主,反正只要是梁先生的武侠作品,十部至少有六部和天山派有关,这也是他的一个风格体现。所以摆在温瑞安面前真是很有再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所以他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为当时的温瑞安设身处地的想想,真是太难了。

但温瑞安之所以能成为五大武侠宗师之一,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对武侠的炽热之心,同时个人又精通诗学与武学,这是他的独特优势,所以他开始了全新的武林格局的设定。

首先,温瑞安采取的是以朝和野为界线,在朝以诸葛先生及四大名捕为正义力量,在野他则写出了更加瑰丽的江湖。门派太多,只能列举几个,像什么蜀中唐门,温家老字号,雷门,方家,自在门,太平门,权力帮、天羽门、长空帮、浣花剑派、南海剑派、什么金风细雨楼,什么六分半堂,迷天七圣盟,有桥集团等等,这些都是温瑞安的特色,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硬创。

其次,对于人物的塑造,金庸和古龙都把各种形象塑造个遍,以书生为代表的如段誉,以浪子为代表的如令狐冲,以游侠为代表的如楚留香,以侠探为代表的如陆小凤,以剑客为代表的如西门吹雪,叶孤城,以宗教为代表的如虚竹,无花,以音乐为代表的如黄药师,以侠之大者为代表的如郭靖,乔峰等,武侠小说能写的人物,金庸和古龙都给写遍了,你说让温瑞安怎么办?

但温瑞安还是有想法,他写了捕头这一形象,像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再比如他写相士,如布衣神相李布衣,另外他写巨寇,如七大寇里的沈虎禅,还有他还写杀手,如唐斩。不得不说,温瑞安是相当厉害的,他在不复重前人的创作路径之下,毅然创作出更加惊艳的人物形象,实属不易。

第三,对于武功的描写,金庸是博采众长又能自抒胸臆,像什么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一阳指等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而古龙则化繁为简的创作出小李飞刀,灵犀一指,天外飞仙等让人过目难忘的武功。温瑞安怎么办?他还是有办法,比如他写出了四大名捕每个人的绝技,无情是无腿行千里,妥妥的暗器之王。铁手以一身内力与铁手闻名。追命是妙绝天下的追踪术及腿法,还有他的酒溅。冷血则是以快剑闻名。这些武功招式是温瑞安在借鉴前辈武侠宗师的基础上,又能以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的,所以堪称神来之笔。

至于有人说温瑞安笔下的人物死的太快,这也是没办法,因为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以酷烈闻名,这种杀伐本身就是血腥与残杀,大鱼吃小鱼就是江湖的规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江湖的真实写照,情绪写到这了,两伙人不死不休的聚集起来了,不打观众不接受,打了就肯定有死伤,不然江湖不成了娱乐圈儿了。

还有人说温瑞安笔下的美女都逃不出魔爪,所有温瑞安笔下娇艳欲滴的花朵都是为色狼准备摧残的,像雷纯,像茹小意都是如此,这也是温瑞安的一个特色,温瑞安用这种极为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江湖不是人情世故,江湖是弱肉强食,男人都不好混,别说是女人了。所以还是安分守己的干好自己的事情吧,别再掺和江湖事物了。

原创为何金庸剧翻拍得快烂了,古龙、温瑞安、梁羽生作品却没人翻拍?

记忆里的江湖豪情总是那么美好,说起我们最熟悉的武侠世界,那很多人最先想起的都是金庸先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一生留下了十余部作品,几乎都达到了街头巷尾无人不知的热度。

武侠小说家中,我们将成就最高的四位并称为“金古梁温”,即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位大家, 除了温瑞安较为年轻,其他三位可以说是同一时代的武侠小说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不分伯仲。

不过很多人有个疑问,既然是同代,名气也不相上下的情况下,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翻拍了一部又一部,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作品却不是那么火呢?

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仅21世纪这20年,金庸的作品翻拍量就高达30多次, 这还是仅仅算得上新的电视剧和电影,如果把网络剧之类也算进去,破百都不在话下。

而其他三位的作品可就差的远了,可能连金庸的一半都达不到, 梁羽生20年来被翻拍的作品不超过5部,温瑞安基本只有《四大名捕》系列稍微有些存在感,古龙的情况稍好一点,至少还有《小李飞刀》、《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武林外史》等几部作品的热度可以与古龙作品抗衡。

不过让古龙的书迷很不满意的是,上面几部剧最火的改编版本,基本上都加入了编剧的大肆改编,属于借了古龙的壳子,其实完全讲了一个新的故事, ,相比金庸剧,哪怕翻拍的再“雷”,基本的故事构架也还是属于金庸的。

同是武侠小说,难道只有金庸的小说适合影视化不成?这肯定不可能。至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古龙和金庸的小说影视化改编可以分庭抗礼,演绎古龙小说的男演员几乎都是当时香港最火的男演员,比如狄龙、姜大卫、傅声等。

但是当时的影视改编,其实也是走的编剧大改动的路线,因为当时拍摄的都是电影,要把厚厚的小说压缩进120分钟的碟片,就不得不删改许多次要剧情,这一时期的改编其实看的更多的是热闹的群戏,至于剧情符不符合原著倒是不那么要紧。

进入了电视剧时代,金庸小说的改编优势忽然凸显了出来,“金古梁温”四大家都文采斐然,他们的小说文风是截然不同的。而这里面, 金庸的文笔最平实,更适合改编剧本 古龙的文笔飘逸奇绝,梁羽生的古韵深沉,温瑞安奇趣诡秘,这在读书时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爱好,但到了改编剧本时就造成了巨大的难度。

以古龙为例,他的个人风格是最强烈的他在写小说时惯用意向,人物的行动很少像金庸描写的那么具体,很多剧情推动靠对话完成, 但这样就意味着在制作剧本时,古龙没有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动作、场景都要靠编剧去填补,对于文学修养远不如古龙本人的编剧来说,即便补全了,也会补成个四不像。

古龙笔下的男女主离经叛道的性格色彩更重,古龙的小说中很多人都是“社会边缘人”的设定,这样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电视剧主角 ,如果搬上荧屏,只能对男女主角的性格进行大改,可一改,就让整个故事的框架扭曲了。 而梁羽生笔下的人物又往往过于沉重和现实,相比飘逸潇洒的武侠,梁羽生的作品可能更适合走历史正剧的风格。

而温瑞安的作品风格甚至不稳定,还带有强烈的暗黑色彩,其中有些比较血腥暴力的桥段如果还原出来,恐怕会出现恐怖片的效果。

也唯有金庸的作品在故事和人物设定上最适合进行电视剧的改编 ,所以最受导演观众的欢迎,这也形成了良性循环,电视收视率高,投资方就更愿意选择金庸的剧本,观众在大量电视剧的熏陶下,也会对金庸武侠感情更深,从而形成了影视改编行业金庸超然的地位。

但是,过多的翻拍也会造成审美疲劳 ,近些年就有很多观众反应,怎么感觉每隔一两年,就要出一部新的《射雕英雄传》或是《倚天屠龙记》?难道导演们就没有别的东西可拍吗?

其实,这也是影视行业的通病,业内对于编剧的培养不重视,好编剧越来越少,为了保证收视率,导演们就不得不选择金庸这种有观众基础收视保证的剧本,可是,金庸只有一个,大家都靠着金庸先生的十几本书拍剧,创意总是有用完的一天。

金庸先生的作品非常适合影视剧改编,这是我们普通观众的幸运,却不是业内人士图方便的捷径,对于金庸武侠,人人耳熟能详, 如果拍不出自己的风格和想法,即便有金庸先生的文笔支撑,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做事需要努力和创新,我们也很怀念十几年前的电视剧,虽然未必个个精品,但可以看出制作人在其中付出的心血,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如今的观众已经不买账了。

虽然金庸先生在影视剧改编方面独树一帜,但说起武侠,“ 金古梁温”四大家各有千秋,是他们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共同构筑了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为我们造了一场奇幻瑰丽的梦,文无第一,无论哪一位,他们都是我们心中侠客的缔造之人。

金庸先生在生前的采访中说过,所谓武侠,重点不在“武”,而在于“侠”,“侠”便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惩恶扬善,只要人类存在,“侠”的精神就永远存在。

如今,除了温瑞安,“金古梁温”中的其他三位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记得,竹林外,石桥边,江湖侠客,余音不绝。

标签: 故事传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