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剧翻拍得快烂了,古龙、温瑞安、梁羽生作品不见翻拍?
自从古龙、梁羽生、黄易、金庸相继离世,就剩下温瑞安仅存独苗一根,想问问武侠创作格局怎么说变天就变天了呢,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学反而盛行,水军泛滥,粉丝私斗,负面问题层出不穷,不禁那令人唏嘘。
武侠巨著改编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其中以金庸最受欢迎
《射雕英雄传》2017杨旭文版本、83黄日华版本、94张智霖版本、03李亚鹏版本、08胡歌版本等等
《倚天屠龙记》19年曾舜晞、03苏有朋、94马景涛、09邓超、86梁朝伟、78郑少秋等等
《笑傲江湖》01李亚鹏、96吕颂贤、13霍建华、90许冠杰、00马景涛
《鹿鼎记》98陈小春、92电影周星驰、14韩栋、08黄晓明、84梁朝伟,据说2020年可能会出张一山版本的orz
其他《神雕侠侣》、《碧血剑》、《侠客行》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反正每个时代都怕普及不了后代似的,翻拍络绎不绝,这个绝世武侠大ip发挥的淋漓尽致啊,金庸先生,敬佩。
然后来说说古龙,影视作品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小李飞刀》系列了吧, 以焦恩俊版本最为出彩,其他版本几乎听都没听过。
其次当属《楚留香》系列,这个发扬得不错。
2012张智尧、07朱孝天、79/85郑少秋、77狄龙
《陆小凤》系列以张智霖最为出彩,几乎包揽了该系列最代表性的故事,并且相对比较尊重原著。
其他如《边城浪子》、《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等也鲜有翻拍。
以上两位还算是相对较好的翻拍,当然古龙的翻拍相对金庸影视化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档次,剧情改得比较厉害,但是和后面几位比起来算是客气的。
《萍踪侠影》仅03范冰冰、85米雪、11潘粤明、19马可几个版本,时间跨度可见
《白发魔女传》以张国荣电影最为出名,范冰冰、蔡少芬、吴奇隆、张智霖也曾各自翻拍过。
其他《大唐游侠传》、《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等等鲜有翻拍。
被改的最为彻底的温瑞安先生的《四大名捕》系列都不忍提起
12/13/14年邓超、04直接上韩国人车仁表orz、15张翰、01何润东等等
剧情和书简直支离破碎,改得狗血得怀疑人生。
只有相对好一点的《逆水寒》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黄易先生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封神记》等等倒是被tvb翻拍得相对不错,虽有改动,不至于本末倒置,特别是《寻秦记》可以称得上经典之作。
8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恢弘年代,基本上将几位大师的作品拍了个遍,其实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是那几部作品,于是这些作品因为流传度广,剧本改编过程流畅,翻拍技术日新月异,使得更多人敬为大ip,却不知供过于求在影视圈也是同样适应的,再好再经典的作品就像名菜一般,你周而复始,反反复复品尝,也有吃腻的一天。而影视作品尤其容易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与其不断的翻拍《倚天》、《射雕》,还不如将眼光拓宽一些,翻拍其他优质的武侠大师的作品来得更实际,毕竟经典的书能够流传十几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那些浅薄网络文学不能比拟的。
当然优质的网络文学也值得保护起来,影视作品作为传播快、受众广、平台条件优势的存在,能够出更多更优良的作品才是广大观众之福气。

金庸和古龙把武侠套路都写完了,温瑞安没办法才写出《四大名捕》
什么是行业的大宗师?就是在行业内,他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让别的同行无路可走,或者就是广义上的大宗师了吧。就像金庸和古龙,他们两个人把武侠小说的套路都基本写完了,所以让后来的武侠作家无路可走,只能不断的另辟蹊径,从而写出面目不同的武侠作品,而温瑞安就是其中之一。
武侠小说的格局,自卧龙生创出九大门派之后,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都采用过这种元素,不同的是门派的名字变了,比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写的是中原六大派,包括少林,峨眉,华山,青城,武当,昆仑。而古龙则避免和卧龙生发生交集,采取了小门派的方式,但其中也提及了不少包括什么少林,武当等门派。
之后像梁羽生直接以天山派为主,反正只要是梁先生的武侠作品,十部至少有六部和天山派有关,这也是他的一个风格体现。所以摆在温瑞安面前真是很有再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所以他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为当时的温瑞安设身处地的想想,真是太难了。
但温瑞安之所以能成为五大武侠宗师之一,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对武侠的炽热之心,同时个人又精通诗学与武学,这是他的独特优势,所以他开始了全新的武林格局的设定。
首先,温瑞安采取的是以朝和野为界线,在朝以诸葛先生及四大名捕为正义力量,在野他则写出了更加瑰丽的江湖。门派太多,只能列举几个,像什么蜀中唐门,温家老字号,雷门,方家,自在门,太平门,权力帮、天羽门、长空帮、浣花剑派、南海剑派、什么金风细雨楼,什么六分半堂,迷天七圣盟,有桥集团等等,这些都是温瑞安的特色,因为他没有办法,只能硬创。
其次,对于人物的塑造,金庸和古龙都把各种形象塑造个遍,以书生为代表的如段誉,以浪子为代表的如令狐冲,以游侠为代表的如楚留香,以侠探为代表的如陆小凤,以剑客为代表的如西门吹雪,叶孤城,以宗教为代表的如虚竹,无花,以音乐为代表的如黄药师,以侠之大者为代表的如郭靖,乔峰等,武侠小说能写的人物,金庸和古龙都给写遍了,你说让温瑞安怎么办?
但温瑞安还是有想法,他写了捕头这一形象,像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再比如他写相士,如布衣神相李布衣,另外他写巨寇,如七大寇里的沈虎禅,还有他还写杀手,如唐斩。不得不说,温瑞安是相当厉害的,他在不复重前人的创作路径之下,毅然创作出更加惊艳的人物形象,实属不易。
第三,对于武功的描写,金庸是博采众长又能自抒胸臆,像什么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一阳指等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而古龙则化繁为简的创作出小李飞刀,灵犀一指,天外飞仙等让人过目难忘的武功。温瑞安怎么办?他还是有办法,比如他写出了四大名捕每个人的绝技,无情是无腿行千里,妥妥的暗器之王。铁手以一身内力与铁手闻名。追命是妙绝天下的追踪术及腿法,还有他的酒溅。冷血则是以快剑闻名。这些武功招式是温瑞安在借鉴前辈武侠宗师的基础上,又能以自己的特点发挥出来的,所以堪称神来之笔。
至于有人说温瑞安笔下的人物死的太快,这也是没办法,因为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以酷烈闻名,这种杀伐本身就是血腥与残杀,大鱼吃小鱼就是江湖的规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江湖的真实写照,情绪写到这了,两伙人不死不休的聚集起来了,不打观众不接受,打了就肯定有死伤,不然江湖不成了娱乐圈儿了。
还有人说温瑞安笔下的美女都逃不出魔爪,所有温瑞安笔下娇艳欲滴的花朵都是为色狼准备摧残的,像雷纯,像茹小意都是如此,这也是温瑞安的一个特色,温瑞安用这种极为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江湖不是人情世故,江湖是弱肉强食,男人都不好混,别说是女人了。所以还是安分守己的干好自己的事情吧,别再掺和江湖事物了。
《七夜雪》再发力,“新武侠”渐入佳境
来源:雪球App,作者: 镜像娱乐,(https://xueqiu.com/4687590259/308873941)
近日,由李沁、曾舜晞等主演的武侠剧《七夜雪》开播,再次勾勒出一个立于东方美学之上的侠义江湖。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改编自沧月的同名小说,由任海涛、梁胜权执导。在此之前,沧月的《听雪楼》《玉骨遥》(原著《朱颜》)等作品都已改编上线,任海涛则是去年的“黑马”剧《莲花楼》的导演之一,而《莲花楼》播出后,凭借不俗的口碑一跃成为新武侠剧的代表。而今,任海涛通过《七夜雪》再度发力新武侠赛道,他手中的《赴山海》也是储备中的同类作品。
不只如此,今年以来,无论是已经开播的《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少年白马醉春风》,还是各家储备中的《水龙吟》《雨霖铃》《紫川·光明三杰》等,新武侠作品明显增多,继《莲花楼》《鹊刀门传奇》等剧集之后,渐入佳境的新武侠已然开始探索更多落地支点。
如果将武侠拆开来看,“武”即武力,指向各种武术门派,他们自成一派的看家本领不只有招式的差异、丝滑的打斗切磋,更有一门为之传承的理念;“侠”即侠义之道,扶弱济世、为国为民的江湖情怀充斥其中。合而为武侠,又与儒释道等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武侠作品拥有庞大受众群的关键所在。
当然,武侠的式微,也是武侠作品围绕这两点的创作走上了下坡路。
回过头看,武侠的巅峰仍是梁羽生、金庸、古龙、温润安等创作者活跃的时代。彼时,在他们的笔下,各帮各派恩怨纠葛、各型各色的人物相继登场,勾勒出一个超脱现实,但却令人神往的江湖世界,影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又将这一世界代入大众视野。因此,从文学作品到影视化的内容,武侠在那个时期不断带出新的高峰。
后来,一方面是文本的衰落,文学创作环境的变化,多元题材涌现之下,武侠被创作的同时,也在被稀释;另一方面,影视行业陷入创作“怪圈”,多种题材的作品都开始出现偶像化的趋势,武侠作品在整体呈现上开始重新调整“武”、“侠”、“偶像”的占比,一些经典IP甚至走向魔改,再加上玄幻、仙侠等新兴题材起势,失去内核支撑的武侠剧随之进入低谷期,“武侠已死”的论调也由此而起。
但其实,影视行业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武侠内容的创作。在武侠作品难以再有超越往昔的高峰之时,行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解题思路,新武侠应运而生。
2020年,《侠探简不知》播出后曾一度引发讨论,该剧虽然在服化道和场景呈现上略显简陋,但剧中流畅的动作戏、营造的“江湖味儿”等还是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豆瓣上,网友为该剧打出7.8的评分,有网友称:“这部剧让我相信武侠还有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侠探简不知》让市场看到“武侠+”的可能性,在江湖之上,剧中的悬疑线也经得起推敲是该剧最出彩的所在。
后来,“武侠+”的融合边界持续拉宽,爱情、喜剧、奇幻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让新武侠愈发丰富起来。尤其是在近两年,从《少年歌行》《唐朝诡事录》到《云襄传》《莲花楼》《鹊刀门传奇》,新武侠逐渐找到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即沿着传统武侠的创作思路构建侠义江湖的基础上,做好“武侠+”的部分,对传统武侠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革新。
去年,《莲花楼》成为一匹“黑马”,剧中除了严谨推理之外,无论三个人携手同行的成长过程,还是塑造出“角姐”这一充满复杂性的反派角色,抑或是深挖其中的人生感悟,都很有严肃武侠的味道。相比之下,《鹊刀门传奇》的出现,则将新武侠在喜剧赛道拉至新的高度……不知不觉中,新武侠已然渐入佳境。
随着兼具口碑与热度的武侠作品重回大众视野,市场关于新武侠内容的布局也在加码。就目前各家释出的储备内容来看,当前武侠内容创作主要有三个方向:
其一是经典IP的再创作,金庸、古龙等创作的传统武侠经典IP,仍然是武侠影视改编的香饽饽。比如在剧集方面,芒果TV储备有《新神雕侠侣》、 视频则在布局《金庸武侠世界》系列;而在电影方面,徐克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由中影、横店影业等公司操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典IP以翻拍居多,珠玉在前,再创作的难度相对更大。目前来看,市场比较偏向的方向,一个是在服化道、动作戏上做出更高的质感,如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的《飞狐外传》(2022版),即是基于更贴脸的服化道、场景布局,以及精良的打斗场面,拿到了高于前作的口碑。此外,相较于前作,新特效技术、拍摄技术等是新剧拍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还原一个更贴近书中的武侠世界,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2017版《射雕英雄传》能够拿到豆瓣8分,便在于此。
其二,是依托高品质的新武侠IP,创作新武侠作品。在金庸、古龙等黄金一代之后,网络文学盛行之前,文学市场还活跃着凤歌、藤萍、沧月、步非烟等接棒武侠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承上启下,撑起来当前新武侠影视创作的半壁江山。
例如,《莲花楼》改编自藤萍的小说《吉祥纹莲花楼》,芒果TV储备中的作品《水龙吟》,同改编自藤萍的作品《千劫眉》;《云襄传》则改编自方白羽的小说《千门》,该剧的续作《云襄传之将进酒》也在 的储备列表中;之前的《听雪楼》《玉骨遥》,如今正在播的《七夜雪》都改编自沧月的作品。
此外,在央视总台片单中出现的《英雄志》,改编自孙晓的同名小说,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类作品的难点在于不确定性更大,虽然有《莲花楼》《云襄传》等表现不俗,但《听雪楼》的改编和细节呈现都不能让市场满意,备受期待的《雪中悍刀行》则因虚浮的打斗引人诟病。
其三,漫改正成为武侠影视改编的不错选择。从《画江湖之不良人》到《少年歌行》,将高口碑的武侠动漫改编成影视剧,多次取得不错的市场表现,武侠影视创作也在尝试从更多武侠动漫中汲取营养。目前,优酷除了暑期档播出的《少年白马醉春风》之外,储备中的还有《镖人》,该剧将由《大圣归来》导演许宏宇及《白夜追凶》团队联合操盘。此外,电影版《镖人》也在储备中,袁和平执导+吴京主演颇受期待。
由此来看,新武侠在找到内容创作的着力之处后,各大平台也在积极尝试通过更多作品,发掘新武侠内容的更多落点。尽管在眼下,武侠影视作品的表现仍然参差不齐,但随着平台和更多创作者的深入探索,我们期待武侠再抵巅峰的时刻。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