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唐朝有名的甘露寺“黄金案”
唐朝时,江南发生过一起有名的"黄金案":甘露寺的前几任住持,还有几个掌管寺内财物的僧人,状告现任住持损公肥私,将寺里库存的三百两黄金私吞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寺内有三百两黄金代代相传,而现任住持上任不久,却说帐上的三百两黄金未见实物。新任住持被判私吞寺内财产,正在府衙听候发落。
当时在江浙当巡查使的李德裕,得知此事后,觉得此案有蹊跷。他叫来寺里的僧人们,想问个清楚。僧人们都说,前几任住持任意挥霍寺内财产,僧人们早已愤愤不平。可是,这三百两黄金的存放地点,寺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里面孰是孰非,僧人们就不清楚了。
李德裕又叫人把新任住持叫来,新任住持上堂后便大喊冤枉:"我上任后,查看寺内财产清单时,见账上写着三百两黄金,是历代住持代代相传的。待我查验库内实物时,却不见黄金的踪影,我问前任住持,谁知他竟栽赃于我,说我私吞寺内财产。大人,我着实冤枉,请大人明察。"
李德裕通过多次察访后得知,原来,这寺内哪里存着什么"三百两黄金",这都是历任住持凭空交接的一笔糊涂账。住持换了一代又一代,手脚都不干净。几个掌管寺内财产的僧人,和前几任住持同流合污,乐得越糊涂越好。他们个个捞得盆盈钵满。就这样,一笔三百两黄金的"财产",一直传到了新任住持手上。可是,几个告状的僧人一口咬定:三百两黄金实属亲眼所见,亲手所传。且有账目记载,白纸黑字,岂能有假。
公堂之上双方各执一词,都说自己有理,李德裕深思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破案的好办法。
第二天,他叫差役抬了一筐黄泥来。然后,又传令左右带原告僧人上堂。几个原告僧人早有密约在先,自以为必定胜诉无疑。于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这时,李德裕不紧不慢地说:"各位住持说,三百两黄金乃寺内所藏,代代相传。那么,你们都是亲眼见过这三百两黄金的了?"几个原告僧人连连点头,忙不送说道:"这三百两黄金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手所传。"
"好。"李德裕随即吩咐左右,"来人,将筐内黄泥,每人一份,分给原告众人。"差役上来,把一筐黄泥分成数块,交给几个原告僧人。然后,李德裕又把几个原告僧人带到府衙的一排房子前,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各自分头进一间房子,把你们见到的那三百两黄金照样子捏出来。"
一听这话,几个原告僧人都慌了,没办法,只得分头去捏。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德裕吩咐差役,把众僧人捏出的样子,都摆到堂前。只见众僧人捏出的样子,什么形状的都有,一人一个样。
李德裕一拍惊堂木喝道:"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几个原告僧人一见露了马脚,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李德裕趁机把他们贪赃枉法之事一一列出。几个原告僧人只好认罪。
李德裕又叫来新任住持,对他说:"你的冤屈,本大人已为你查明。你且回去,好好掌管寺内财物,且不可学前任住持。"新任住持点头称是。他回到甘露寺后,细心料理寺内事物,甘露寺又逐渐兴盛起来。

读大唐历史,品英杰故事。
说起唐朝历史,我对它的了解大多来自历史书上的知识点,记住的是一些大事记和重要人物,还有就是影视剧,比如《隋唐演义》。唐朝建立开始到盛唐,有励精图治的帝王,有的忠肝义胆的文臣武将,有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可以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让后人称赞。但是对于中后期的唐朝,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了,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之后的五代十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期。
《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这套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唐朝的历史,它不同于以往我看的《资治通鉴》《史记》历史类书籍,它更活泼生动,以一段段故事的形式展现,事件顺序逻辑都很清晰。而且开始不是讲隋炀帝,是从北魏开始。第一部里面就讲了乱世之中很多英雄豪杰的故事,读之感觉有些传奇色彩,但是又是真实的历史,第二部里面的盛唐景象,让人为之振奋,也是我接触最多的知识点,这个时期文臣治世,武将建功,经济发达,民风开放。第三部讲女皇武则天,还有很多熟知的文人墨客的故事,很多耳熟能详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都在这个篇幅中,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经历的事迹,爱国胸怀,悲天悯人的情感。最后一部也是我最不了解的一部分,就是后唐的历史,繁华落幕,唐朝衰落,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五代十国乱世读之感叹民生多艰。
《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让那些历史洪流中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的跃然纸上,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你会把这些人物事迹记在心上,实乃了解唐史的好书。
有趣的唐朝历史小故事
唐代是我们国家很强大的一个时期。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唐朝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巴甫洛夫把妹法,简单说就是每天给妹子送一个早饭,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突然不送了,那妹子一想,今天怎么没有了……至少就记住你了……其实,这种办法唐朝人就知道了。东海有个孝子叫郭纯,他妈妈去世了,然后郭纯每次大哭的时候,天上的鸟就都飞来了。这么灵验的事情,当然要上报官府,朝廷派人来看,还真有鸟飞过来,这自然就要加以褒奖了。后来,也不知道谁留了一个心眼。这个郭纯是个有心机的家伙,他平时哭一哭,就把饼撒在地上,这鸟当然来吃了。几次以后,鸟就知道,听到哭声就有吃。那他再大声哭一哭的时候,鸟就来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不是可以改名叫郭纯定理,这我不知道。网上的那个教程,大概是可以叫郭纯把妹法了。
(《朝野佥载》: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3、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所以唐初避讳虎字,所以老虎当然是不让吃的,一般也吃不着,不过这并不算什么,还不准人说“虎”字,“虎”字由马字代替,这个“马”字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过去我们都常用马桶,马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不过那时并不叫马桶,而是叫虎子,到了唐朝之后,为了避讳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马子了。再到了后来,这物件又改叫马桶。5、早在唐朝时,熊猫就被当作国礼送给了日本。公元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为表示友好,武则天(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实际掌权)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随同遣唐使一道返回日本。(《旧唐书》)
唐朝外国人众多,唐朝的首都长安,有许多胡人从西域而来,到此经商游历,还有新罗、百济、倭国等周边国家派来的遣唐使、学者、僧人等等。广州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印度来的佛教徒,躲避宗教迫害的穆斯林,还有昆仑奴……当时的扬州也堪称东方威尼斯,水道纵横,船只数量众多,有许多大食人和波斯人在此经商。大部分外国人来到大唐后都不愿回去了,死后也埋葬在大唐。
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堪称日本菜的代表作。殊不知,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其实是从唐朝传过去的,现在赣南一些客家人聚居地都有吃生鱼片的传统,这种传统或可追溯到唐代。唐朝人把生鱼片叫鱼鲙,不管什么样的鱼都喜欢片成薄片,蘸着蒜、豆豉等生吃。唐朝有许多切生鱼片的高手,刀工出神入化,切出来的鱼片轻薄如纱。市面上还有教大家片鱼刀法的书籍出售。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相对而言女性社会地位也较高,所以广大唐代女性有能力也愿意在追求美这件事上下功夫。唐代女子的妆容花样百出,各有特色,名字也大多起的很文艺,像什么“桃花妆”、“飞霞妆”之类。不过按照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并不见得好看,比如有个“三白妆”。这个三白妆是唐末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妆式,就是单纯的把脸上的三个部位——额头、鼻子、下巴,这三处地方用白粉涂白,而其他的地方不加任何修饰。
相关资讯
有趣的唐朝历史小故事
唐代是我们国家很强大的一个时期。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唐朝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趣的唐朝历史小故事一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巴甫洛夫把妹法,简单说就是每天给妹子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