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网友评选“四大名记”陶渊明《桃花源记》居首

更新时间: 2025-09-09 16:05:50

阅读人数: 637

本文主题: 四大名记与四大名序

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记的桃花源位于湖南常德市桃花源古镇

范仲淹《岳阳楼记》作记的岳阳楼被誉“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柳宗元作记的湖南永州小石潭是年轻情侣幽会的好去处

安徽滁州醉翁亭因欧阳修《醉翁亭记》名扬天下被誉“天下第一名亭”

进入一年的旅游旺季,除了九寨沟、北戴河、凤凰、丽江、张家界、三亚等自然景观外,探寻古代文豪足迹遍览清幽美景拜访内涵丰富的人文景区也是十分美好的一件事情。为此,近日一份由众多网友投票评选的“四大名记”榜单随之出炉,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入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历史那么长,世界那么大,人生这么短,我想带着爱人、父母和孩子一起去追寻古代文人墨客的踪迹。”

在网友评选的“四大名记”排名中,《桃花源记》以最高的票数位居榜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古镇,每年都是桃花缤纷美不胜收,婉如人间仙境,游人流连忘返;《岳阳楼记》排名第二,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每年都会吸引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这一切都得益于范仲淹的“忧乐二字总关情”;《小石潭记》排在第三,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之时,为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开始寄情山水,一口气写下《永州八记》,其中尤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那里优美静穆,是情侣休闲幽会的好去处;醉翁亭为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首,因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命名并撰写的《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那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景色十分优美。

此外,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白居易的《冷泉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钟惺的《浣花溪记》、朱熹的《百丈山记》分居网友投票的五至十名,似可与《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记”。而这一“四大名记”的评选湖南一省就独占三席,不禁让人感叹湖湘文化的博大精神呢不容小觑,而另有一些调皮的网友则表示,“这个评选不好玩,怎么能没有《乌龙山剿匪记》《寻秦记》《石头记》和《盗墓笔记》呢?”

网友评选“四大名记”陶渊明《桃花源记》居首

中国四大名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中国四大名园经典对联(四)

提起竹西佳处,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代词人姜夔的词句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这里“竹西佳处”的意思就是扬州个园竹林景色最佳。扬州个园的四季花园南部是住宅区,鼎盛时期的个园有“福、禄、寿、财、喜”之称的五路住宅,现存西路、中路、东路住宅,各路住宅之间有火巷。个园的前身是明代的寿芝园。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是石涛和尚的杰作。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在园中种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苏轼“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称“个园”。个园内的景物布局紧凑,以叠石立意、气势雄伟而著称,尤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丛书楼联。对联说:人们读书学习时当如兰竹一般清气虚心;鼓励人们读书学习亦应当如山水一样坚持自己的求知欲,方有成就。

楠木厅联。对联说喝酒应适量,才能达到那种似醉非醉的飘飘欲仙的感觉。

潘慕余撰。对联说:四时风景各异,幻化意趣无穷;园中翠竹风情万种,婆娑多姿。对联立意淡定,于风景中不着痕迹地概括了个园以竹石称盛的景观特色。

个园形象联。概括出个园的三大特色,引导人们前来观竹、观石、观豪宅。

意思是家有园林美景可供四时游乐,最上乘的美味佳肴就是读书,言外之意是人生拥有这些就该知足了。

清美堂联。上联说一个家族想世代相传没有别的良方,全在于种地读书这两件事;下联说家族富裕后最好就是始终坚持节俭和勤劳的美德。

清美堂内屏门上对联,上联看似写景,实为写意,竹经风雨始觉葱翠雨滴,松凌霜雪更见苍青;下联看似写事,实为说理,花能让人迷乱也可供人参禅,酒能叫人沉醉也能助人成仙。可见,你经历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持有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汉学堂郑板桥旧联。对联说:读到一本好书时可以让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像儿孙一样讨喜。

上联是说中国历史悠久浩瀚、源远流长;下联是说众多形诸文字的优秀典籍。

中路二进联。意思是和着竹上的露水磨墨批点唐诗,细品梅花的清香静心读古书。

主人自题集句联,中路三进处。意思是从远处飘渺的云雾中辨别江边树木的种类,听花丛里的鸟叫声判断是什么鸟在啼鸣。表现主人喜欢自然、与世无争的平和心境。

清颂堂联。这是一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旧联,糅合了传统耕读文化与佛家果报思想,总结家族成败兴衰的经验,提出家族存续中“读书与积善”的核心命题,中国家族的经典家训。

宜雨轩联。上联是说这里既适合弹琴也适合鼓瑟;下联写坐在轩内感受自然界的阴晴光景,实是用杜甫典故,雨,指朋友,说的是老友刚到,新友又来,络绎不绝。

抱山楼下对联。此联既是实景,亦是意境。竹虽修长,却有抱山之志;水中映出的亭影,周边绿色尽染,也显得春意无限了。我们坐拥春风兰气入怀,尽得清香之气。

板桥旧联,住秋阁处。意思是当人们还在炎夏骤降的雨中忘情乘凉时,秋意已经不知不觉潜入了雨声当中;当严冬的梅花在大雪下正开时,它的花蕊已经接收到了暖春的气息。让我们观花赏景时,亦需珍惜时光和生命。

透风漏月处对联。上联写厅外虚竹与厅内幽兰同气相应,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下联写人在这种氛围中沐浴四时微风、晴空明月,感悟真理,享受自然入怀。

竹里馆联。竹西佳处是扬州古称,取王维诗意曰“竹里馆”。种竹、品竹、爱竹、敬竹,这副楹联出自唐代诗人蒋涣的咏竹诗,言简意赅,以竹喻人,借竹言志。体现了个园主人用竹置景造境的良苦用心。

二石道人撰。联意是:一泓碧水沁润着花间小径,四面清风穿拂着满院竹林。

阮衍云撰映碧水榭中堂联。室内兰花吐芳,歇心静坐别有幽情雅趣;户外竹林清幽,小径闲游但觉衣带当风。让人读来自感清凉盈怀。

朱福佳撰步芳亭联。石砌小径可步,四季花开吐芳。步芳亭上这幅楹联紧扣“步芳”二字,一动一静,工稳贴切。

23: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

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

壶天自春处对联。此联出自扬州李圣和之手。上联追摹历史,下联写当前,把扬州的风物尽收囊中。

宜雨轩联,林散之撰。意思是说,真正的隐士,远离红尘,不留痕迹在人世间,即便是在深山最深处,他也不会是孤独的,因为有花草相伴。

25:何处箫声,醉倚春风弄明月;

魏之桢撰清漪亭联。对联将清漪亭的环境之美和功能之妙摹写得精细入微,引人入胜。

26:安得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孙龙父撰住秋阁联。对恋世热情似乎大不以为然,其抒发的是一份遗世高蹈的幽情闲趣。

抱山楼板桥旧联。上联说高远的莫过于天上的星斗,但你登上了抱山楼,就会有三两颗天上星斗飘落到你胸前来;下联讲:伟岸的莫过于高山峰岭,可站在抱山楼上,十万大山就在你的脚底下。

抱山楼联。此联与板桥联同在一座楼上,板桥的是空灵缥缈的意中之境,该联则落笔在眼前景,现实境。对联说:叠石秋山就像腾空打开的巨型画幅,只见峰峦苍翠掩映亭台楼阁,蓝天白云环护着朱红栏杆。

鹤亭立于夏山之上,下临悬崖峭壁,飞瀑流泉。说出了鹤之最优美的两种状态,静如依岸白雪,动似飞泉入池,可谓写尽鹤之精要。一栖一舞之间,鹤亭有了生命,山水有了灵性。

觅句廊联。清代大诗人袁枚这两句诗,用作觅句廊楹联堪称贴切。因为它们也是偶然觅得。一天,袁枚家里侍弄花木的仆人跑来对他说:老爷,梅树已经开了一身花啦。诗人偶得灵感,于是吟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上句写月光下的竹林是看不清枝干的,只有伸展出来的一片片竹叶被月光照亮,宛如许多的“个”字;下句写梅花喜欢严寒,愈是霜重雪浓,愈能够孕育出一树繁花来。

我是瘦月如刀,喜欢对联文字,有余裕时便将自己喜欢的对联分享给大家,有同样喜好的可以关注我。

标签: 桃花源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