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悦读黄山 书香徽州”和“学陶师陶研陶做陶”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海阳一小五年级各班开展了名著阅读暨好书推荐卡制作活动。
徜徉书海,诸葛亮足智多谋,李逵鲁莽刚猛,孙悟空神通广大,林黛玉多愁善感……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一起漫步中国四大名著长廊,一起品读跌宕起伏又妙趣横生的精彩故事。看!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孩子们将思与行相结合,制作出一张张漂亮精致、张扬个性的好书推荐卡,让读书不再拘于“只读只看”的形式,变得有深度,有质感
好书推荐卡画面内容以经典篇目为主,寓意"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孩子们用耐心精彩设计,用细心认真勾勒,每一张推荐卡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色彩明丽,清新雅致。小小的卡片,方寸之间,尽显书香气息。一张张推荐卡精致独特,让读书变得真实可感。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同学们徜徉名著海洋,且读、且演、且思,汲取智慧,滋养精神,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乐!名著的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启,相信孩子们会以此次活动中收获的种种经验和浓厚兴趣为桨,继续他们的名著阅读之旅!(罗婷 特约通讯员:潘越峰)

中国四大名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用毛笔手抄“四大名著”用藏文翻译《聊斋志异》
今年78岁的马祥云老人出生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乡一个偏僻山村的藏族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后来考入西北民族学院教育系,攻读藏语言研究专业,毕业后曾在天祝县多个乡镇学校从事藏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担任过天祝县民族师范学校副校长、民族中学校长等职务,现退休在家。
这位藏族老人做了一件惊人的大事,退休后,他花了8年时间用毛笔抄写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并用藏文翻译了《聊斋志异》,同时搜集整理了安多藏族民歌和谚语三千多首 。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在中国乃至国外,了解并读过“四大名著”或其中一两部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坚持用毛笔抄写完“四大名著”的人却凤毛麟角,酷爱书法艺术的马祥云就是其中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2001年9月5日开始,他执笔用蝇头小楷手抄四大名著。
抄写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写过程,在四大名著的抄写中,《红楼梦》是马祥云老人费心最多的一部作品。从1981年开始读《红楼梦》到2001年抄写红楼梦,作品里的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陶冶了他的情操。马祥云老人说:“看似简单的抄写,却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人老了,烦琐事情也多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陶冶情操,越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有志者事竟成。2008年10月12日,马祥云老人以《西游记》收尾,全部完成了四大名著的手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用藏文翻译了《聊斋志异》16本。历时八年,老人竟用坏了1000多支毛笔。
摞起来有近5米多厚、近300万字的115册“四大名著”手抄本,和抄本中一个个工整规范的蝇头小字,甚至小到一个个标点,无不饱含着马祥云老人的心血和汗水,而正是其中太多的甘苦,让他陶醉在无比美妙的精神境界里。(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郑金花)
相关资讯
网友评选“四大名记”陶渊明《桃花源记》居首
此外,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白居易的《冷泉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钟惺的《浣花溪记》、朱熹的《百丈山记》分居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