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更新时间: 2025-09-10 17:47:30

阅读人数: 270

本文主题: 国家不公布的古书

常熟市图书馆始建于1915年,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建馆较早的图书馆之一。常熟素有“文学乡里”之称,私家藏书代代相承,故而馆藏古籍主要来源于民间。首任馆长瞿启甲身体力行,慨然以其“铁琴铜剑楼”所藏一批古籍相赠。此后,图书馆先后接收过陈旭轮、瞿凤起、顾氏、翁氏等藏书,解放初又得以入藏徐兆玮等人所藏一批古书,再加上其他藏书家的无私捐赠,奠定了常熟市图书馆的根基。现馆藏古籍二十余万册,善本五百余部,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自2008年文化部组织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来,我馆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第一至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我馆分别有2部、25部、21部、5部古籍入选。在第一至第三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我馆分别有57部、20部、1部入选。共计有5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8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相关要求,我馆积极开展馆藏古籍普查,截至2016年,已按照著录要求,向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交本馆11279条古籍普查数据。

与此同时,还积极组织、跟进常熟市其他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工作。到常熟市中学进行古籍普查编目,获得158条普查数据。组织常熟博物馆和常熟理工学院向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交本单位的古籍普查数据。

我馆设有古籍修复室,有专业古籍修复人才。古籍修复工作作为基础性业务工作之一,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修复人员严格按照古籍修复的相关要求操作,配合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古籍普查及日常阅览,适时调整修复内容。

近年来,我馆一直重视地方文献的影印出版,陆续影印了《(嘉靖)常熟县志》《(弘治)常熟县志》《 皇明常熟文献志》《(康熙)常熟县志》《(万历)常熟县私志》《海虞文征》《常熟文库》。

《常熟文库》的整理出版是常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在全国县级市尚属首创。该书充分利用常熟馆藏资源,依托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系统整理常熟重要的地方文献,影印出版。全书共100册,收录下至清初的著作401种。

尽管人力有限,我馆还是积极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古籍整理工作。至今已整理出版《徐兆玮日记》《常熟宝卷》《曾朴全集》《常熟图书馆藏善本图录》《常熟藏书印鉴录》《历代名人咏常熟》《铁琴铜剑楼题咏》《常熟藏书史》《常熟图书馆馆史》《常熟图书馆馆志》等图书。

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首都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揭牌首都图书馆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揭牌

8月8日,首都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揭牌仪式暨修复传习所拜师仪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顺利举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建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能宪,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宣传教育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北京燕山出版社等在京古籍保护单位的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首都图书馆凭借良好的藏书环境和丰富的古籍资源,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扎实积累,在2023年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请设立传习所并顺利获批。揭牌暨拜师仪式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与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为“中华经典传习所”揭牌。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建明与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揭牌。

(王红蕾主任(左一)与毛雅君馆长(左二)为“中华经典传习所”揭牌;刘建明先生(右一)与张娟副馆长(右二)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揭牌)

毛雅君馆长在致辞中指出,首都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的揭牌,标志着首都图书馆乃至北京市古籍保护修复工作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将为推动国家古籍保护事业深入发展和中华经典文化创新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王红蕾主任介绍了全国重大古籍修复项目取得的成绩,并愿首都图书馆进一步将古籍原典的内核、先贤精神的遗产,与古籍保护工作实践充分结合,将“传而后习,习而复传”的精神发扬光大。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致辞)

薪火相承、青蓝相继。在业界同仁的见证下,首都图书馆年轻修复师向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刘建明敬茶、献花、恭送拜师帖,行拜师礼。刘建明导师回赠精美礼物给每位修复师,并希望拜师的学徒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学好本领。

简单而热烈的仪式后,天使童声合唱团带来了精彩的合唱表演,用声音诠释经典之美。张洁主任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能宪讲授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百部经典”》讲座,也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了经典的永恒价值。

首都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内,是集阅览展陈、修复传承、研习活动、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主题空间。包括面向读者服务的历史文献阅览室、多媒体交互体验区、传统文化教室、修复材料展示区、古籍修复体验区、休闲阅览区等六个功能区,以及古籍修复工作室和古籍保护实验室两个内部工作室。空间建设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如多媒体交互体验区推出“纸上千年”智慧展陈,以精心营造的士人书斋为空间场,以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史为时间轴,融合传统展示形式和数字交互方式,全面呈现古籍起源、兴盛和收藏的悠久历史,生动展示古籍修复知识和技艺。空间设计借助松竹梅三益友融合的微景观,呼应北京城市图书馆“森林书苑”之大环境,希望读者到此能够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体味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静与雅。

(读者体验“纸上千年”智慧展陈)

围绕“传习”这一核心价值,首都图书馆策划推出独具特色的古籍传承普及品牌活动以增强传习效果。 扎根于对馆藏经典文献和特色资源的系统梳理和充分挖掘,在馆藏特色文献原生保护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首图中华经典传习所自主开发系统课程“经典传承”和系列活动“日下晒书”,让束之高阁的经典活化亲人,让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采用“师带徒”方式培养修复骨干,在完成修复任务和骨干培训的前提下,传习所紧紧围绕“古籍修复”和“技艺传习”主动开展传播普及工作,推出“芸林雅集”体验活动,使社会大众近距离感受纸张之雅、古书之美、修复之难。传习所精心策划“纸上千年”展,为读者带来一场关于古籍修复工具、材料和传统手工纸文化的视觉盛宴。“芸林雅集”体验活动现已推出“古籍探源”“纸,因有你”等系列手作活动,涵盖甲骨契刻、竹简书写、金石传拓、古法造纸、花草纸制作、流沙笺制作、卷轴装装帧、经折装装帧、线装书装帧、书页修复、旧画装裱等30余个体验项目,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古籍从无到有、从有到旧、修旧如旧的过程。“芸林雅集”活动因内容系统、形式活泼,已成为北京城市图书馆一“约”难求的品牌活动之一。自传习所获批至今,首都图书馆两所共举办经典阅读、技艺传承类活动9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30万人次。今后,传习所将持续推出系列活动,详情请关注“北京城市图书馆”小程序。

守护中华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首都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将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思路,全方位打造经典文献的复合型阅读空间、古籍修复技艺的体验与传习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平台,为提升全民族精神文明素养、守护延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作出应有贡献。

山西省图书馆

——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

《秦汉文》是明代胡缵宗自辑的一部古文选本,成书于嘉靖三年(1524),共四卷。

胡缵宗(1480-1560),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陕西秦安(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

据《明史》记载,胡缵宗为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嘉定判官,山东、河南巡抚。

嘉靖十三年(1534)罢官归里,著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

明正德、嘉靖之际,前七子、吴门派、唐宋派三足鼎立,胡缵宗所处的时代正是前七子高举复古大旗的时代,李梦阳、何景明等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胡缵宗编纂此书,也应受到这股复古思潮的影响。

本书主要收录秦汉两代约四五十位著名君臣的文章,始于秦惠文王《诅楚文》,终于诸葛亮《出师表》,计一百一十八篇。书前有时人黄省曾、王宠作序及编者自序。

胡缵宗在自序中说:“古无文,今有文,古有文,今无文。古书契未造,故无文,今坟籍既生,故有文;古图书嗣出,故有文,今辞赋汇作,故无文。”

他认为,上古的伏羲、黄帝、唐尧、虞舜、夏商周时代的文章皆为圣人之言,是经典;《左传》《国语》等是贤人之言,是对经典的阐释。

又说:“下此而辞近古者,其惟秦乎?其惟西汉乎?东汉、魏而下,文非不多,非不工,其气渐漓而体渐衰,其辞旨已不得与西汉并,况秦乎?故秦汉之时,譬之岁焉,其犹春乎?譬之日焉,其犹寅乎?”秦代、西汉的文章虽然比不上经传,但言辞还比较接近上古,东汉、曹魏以后,逐渐追求辞藻的华丽,气魄和体势已经赶不上西汉文章,更不要说秦代了。

在王宠序中,胡缵宗申明了他的编选原则,即文章要气魄雄浑、体势健雅,他认为东汉以后的文章,“气未见其浑也,体未见其雅也”,因此基本不录,仅存班彪、班固父子和诸葛亮的三篇。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编有《文章正宗》三十卷,选录《左传》以下至唐诗文,分为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类。

胡缵宗认为,文章“终始有体,节奏有变,繁简有裁,经纬有章”,像乐曲一样,应该做到五音齐备,声律和谐,而真德秀的编选“析而不属,离而不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胡缵宗编选《秦汉文》虽然述而不作,但其实是他自述其古文心得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前七子“文必秦汉”复古主张的积极响应,文学价值极高。

山西省图书馆馆藏为明赵一中刻本,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该书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版框高17.8厘米,宽13.5厘米。线装八册。

目录页题“天水胡缵宗编次”、“太原姚文清校勘”、“瀛海赵一中校刊”。据《[雍正]山西通志》记载,刊刻者赵一中为直隶青县(今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人,进士,嘉靖时任佥事。钤印有“黄绍斋家珍藏”、“五福堂收藏明版善本书”等。

黄绍斋(1884—1958),名国梁,字绍斋,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同盟会会员,山西辛亥起义主要领导者,历任山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参谋长,北洋政府总统参议,晋军兵部总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山西省政协委员,1958年在北京逝世。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