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中国奇幻文学的先驱之作

更新时间: 2025-09-12 18:12:27

阅读人数: 290

本文主题: 奇幻文学名词解释

如果说奇幻小说,我最先想到的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他被评论家赫伯特·密特甘评点为“寓言式奇幻文学的大师”。可话又说回来,什么是奇幻文学呢?奇幻一词据说翻译自英文“fantasy”,如果是按照“fantasy”的定义的话,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 Novel”其实也是一种“fantasy”了,包括马尔克斯那种毛毯上天的想象力(《百年孤独》),荷马的《奥德赛》,其实都在“fantasy”的范畴。也许我国的《斗罗大陆》、《斗破苍穹》、《龙族》也应该算在“fantasy”小说里。很多文学观念,其实各个国家都是大同小异的,就好比推理小说,日本人眼中的“本格”和我们理解的“本格”未必是一种东西。青稞的建筑推理和绫辻行人的馆系列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混为一谈。中国人自有自己的奇幻文学,今天我打算向大家推荐骑桶人的《东柯僧院的春天》,据说《东柯僧院的春天》曾被收录全球22国奇幻小说100佳,同被收录的则是马尔克斯、村上春树、安吉拉·卡特、斯蒂芬·金这些前辈大师,文坛的成名悍将。如果要说骑桶人和他们已经在同一水平了,那自然是不实际的,牛在天上飞,地下人在吹。但要说这本短篇小说集是开了中国奇幻文学一个头,那则没有多大的争议。 你不管怎么说,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书,骑桶人都是中国奇幻文学的过河卒。在奇幻文学还有很多观念、名词之争的今天,一切都是正在发育中的,我们还需要诸多的试水。骑桶人这本《东柯僧院的春天》,我们为什么阅读它呢?也正因为此。有开始,才有结果。

骑桶人在我看来他是希望之光,虽然他这个“笔名”,我真的忍不住想嘲讽几句,老兄,取得太草率了吧,但这位老兄的故事却当真是精彩故事。“故事精彩”是骑桶人在我看来胜过很多人的地方,本雅明说,经验告诉我们,讲故事的技艺正在消亡。能够精彩地讲述一个故事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骑桶人正是继承了经验而来的故事大家。也许他的经验正是怎么来自他喜欢读古旧书的“恶习”,《鹤川记》、《薤露》、《快然亭记》《梨花院》、《闽僧》都是从古典而来的好故事。或许阅读骑桶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处理古典文学,怎么从古典那里取经了。骑桶人在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中国奇幻文学的先驱之作

《无星之海》翻译随笔

三年前的冬天,我读完了《无星之海》,非常喜欢这个脑洞很大的故事,特别是它的构思和格局。后来翻译时的感觉和阅读时一样,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译文经过初稿、二稿和多次修改,又在吾荐老师的帮助下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订,才最终定稿。最近秋雨绵绵不断,又一个冬天快到了,而这本书也即将出版,精致的封面和充满巧思的腰封都已成型,于是我重温了一遍这个故事,把当时的和现在的一些随感都记录下来。

《无星之海》的叙事结构比较独特,它有两个开头。在第一个开头里,海盗和女孩在一座地牢中相遇。在另一个开头里,忧郁的青年冒着漫天大雪来到校园里的图书馆,在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奇怪的书,惊讶地发现书中赫然描写着他小时候经历的一桩旧事。整个故事就像一座米诺斯迷宫,指向出口的却不止一团线。书中有书(“many books within a book”,作者如是说)——六个隐晦而意味深长的寓言,而六本书之外是有惊无险的现实世界。两条线时而交汇时而分开,书里的隐喻在现实中有迹可循,而现实又成了书中故事的延续。书中多次讨论过故事创作的话题,提到了多线程的叙事结构和角色扮演游戏,还有一种可以自己选择故事线的阅读方式,而这本书的结构正好呼应了这些内容。

除去对故事结构的大胆尝试,《无星之海》本身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奇幻故事,有奇幻文学中常见的道具,比如钥匙、墙上的门、骰子、猫头鹰……还有氛围感十足的场景,比如大雪纷飞的校园,堆满书的地下走廊,比如灯火摇曳的舞会,乘风破浪的船,以及源源不断从地下某处送来的佳肴和一个精致而瑰丽的纸世界。读故事的人透过这些天马行空的情节,可以触摸到故事的内核——寻找和等待:寻找一本书,寻找在时间里迷失的人,寻找故事遗失的结局;等待一个吻,等待命运重新拼起来,等待故事里和故事外的重逢。总的来说,读到结尾不会感到意外,故事的最后是结局被改写,命运被扭转,回归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而在抵达故事的终点之前,沿途的每一个转角都有令人惊叹的发现。

这段话是故事中一本日记的结尾,翻译的时候它就戳中了我的泪点。虽然整本书的故事线曲折而神秘,故事的背景总是昏暗的地下、寒冷的雪地或者堆满书的密闭空间,但是这种豁达而温暖的情绪一直都在。这也是我很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艾琳·摩根斯顿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所以她写的故事画面感特别强。奇幻主题是她擅长的领域,文风有时候像史蒂芬·金,有时候像J·K·罗琳。她有一个自己的网站,在里面介绍作品,写博客,晒各种精致的小物件,还放了一些风格文艺的照片。她喜欢玩电子游戏,养了一只眼睛圆圆、长相呆萌的猫。在《无星之海》里随处可以看到她生活中的有趣细节,比如美食和酒。

这是我翻译小说以来遇到的第二位女性作家,除了同样灵动的想象力之外,她们对于感情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情绪。她们很少直白抒情,但所描绘的意象大多被赋予了情感的色彩,有的温暖,有的冷漠。她们还擅长运用文字的节奏、音律、形态和排版。她们的故事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有时候我会把自己沉浸其中,体验这种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再运用同为女性的某种默契,去还原那些声音、颜色、空间和情绪。

《无星之海》里的细节庞大而复杂,很多情节的安排和中国古诗中的“互文”手法类似。有时这里的某一句话照应了那里的某一行诗,有时前文出现的故事又被后文出现的人原封不动地讲了一遍,有时一个故事里出现的哑谜在另一个故事里才能找到谜底,有时一条线索被反复提及,还保留了一模一样的用词和排列。翻译时我列了一张表格,把所有的意象和主题词都记录了下来,连同它们相关的情节和所在的页码,方便查找和比对,保证前后文字和情节的连贯。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灵动多变。书里所包含的六本书风格迥异,翻译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主人公在现实中的故事和《西蒙与埃莉诺之歌》都是普通叙事,有丰富细腻的文学描写和日常对话;而另外几本书里则是寓言式的短篇故事,文笔简单却不易懂,会出现语句和意象的重复;还有一本是日记,语言随性活泼。书里时常会出现诗歌谜语、文字游戏和一些很特别的设计,比如“two sons”和“son-in-law”的一语双关,比如蜜蜂们说的话里没有标点符号和断句,再比如类似颜文字的“<3 k”。翻译时花了不少心思去保留这些巧思妙想,乐在其中。

奇幻文学里常有杜撰出来的名词或者含义特别的称谓。比如在这本书里,古老的地下图书馆会挑选出三种人,分别叫acolyte,guardian和keeper,他们会走上各自的命运之路。在初稿里,我把它们分别译作“传道徒”、“持剑卫”(因为剑是他们的标志)和“守藏人”(参考古代一种官职,掌管国家图籍),侧重于“直译”和字数的工整,但再读时觉得它们文绉绉的,含义上似乎也并不贴切。于是在二稿中我放弃了三个字,改用两个字,把前两个称呼换成了“信徒”和“守卫”,突显他们的使命,但第三个词却一直没有定下来。“Keeper”用得很妙,它有很多含义(饲养员、看守人、管理者),还有“curator”(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馆长)的意思,与故事里的角色非常契合(掌管钥匙,守护一座地下图书馆和很多蜜蜂)。这个词总让我想起霍格沃兹的海格和《达·芬奇密码》里的索尼埃馆长。把书里描述“使命之路”(There are three paths. And this is one of them.)的部分和Keeper的故事结合起来看,“索尼埃”的成分要多于“海格”。所以在修改后的译文里,我选择了“馆长”,以期更好地呈现出这个角色身上的责任、孤独和岁月。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对文笔和译笔的磨练,也是拓展知识面的好机会,比如在这本书里,我就遇到了——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书架间、化装派对上甚至不经意的一个名字里)的文学作品、与图书馆相关的N件事、好几款经典电子游戏、时不时冒出来的《哈利·波特》小常识、各种店(文艺青年标配,书店、酒吧和咖啡馆)、占卜入门以及式样繁多的鸡尾酒和口味独特的松饼蛋糕。查阅资料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踏进一片新领域。在书页最下方的那一小块地方,这些译注把人类文明中物质的精致和精神的美好一一展现,它们和那些优美而俏皮的文字一起营造出这个古老又鲜活的书中世界。

写这篇随笔的时候,千头万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落笔时又总想不起该写什么。总之,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希望各位也能一脚踏进那扇为你而开的门,去看看那片无星之海。

《敦煌奇幻旅行记》出版打破儿童文学与科普界限

原标题:《敦煌奇幻旅行记》出版 打破儿童文学与科普界限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4日电 近日,《敦煌奇幻旅行记》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行。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本书作者常怡现身分享会,以“去敦煌壁画里冒个险吧”为主题,为在场的小读者和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

《敦煌奇幻旅行记》是一套奇幻冒险童话,也是专为小学生而写的敦煌儿童文学读物,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全套书共分3册:分别是《敦煌奇幻旅行记:驯神兽的女孩》《敦煌奇幻旅行记:和龙王猜拳》《敦煌奇幻旅行记:逃跑的王子》。

全书以敦煌文化为蓝本,涉及范围包含敦煌莫高窟、敦煌榆林窟等等,在敦煌壁画的巨大艺术宝库中徜徉探索。通过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将神兽、神仙、历史人物、奇遇、传说等等奇妙的元素串联起来。

从内容上看,它打破儿童文学与科普的界限,从文学、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历史等方面,讲述敦煌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孩子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掌握知识。

常怡创作过《故宫里的大怪兽》《故宫御猫夜游记》等作品,颇受小读者欢迎。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敦煌、了解敦煌,她又创作了《敦煌奇幻旅行记》这部作品。

据悉,《敦煌奇幻旅行记》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上市。(完)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