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暗访:湖南株洲灌溉渠成臭水沟水质监测站涉嫌数据造假
新华社长沙8月28日电(记者 白田田)一条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灌溉水渠,由于沿途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成了污浊不堪的臭水沟……近日,接到湖南株洲当地群众和环保志愿者反映,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第十八督查组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株洲开展暗访督查。
在当地环保志愿者的带领下,督查组找到了这条水渠。刚靠近,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水体发黑,水面漂浮着秽物。督查人员顺流而下,在水渠尽头,发现这里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和污水收集系统,黑乎乎的臭水就这样直接流进了龙母河,而后进入湘江。
督查人员当即打了半瓶污水,透过水瓶看到,水体浑浊且有很多沉积物,随后和环保志愿者一起进行了初步水质检测。经过检测色卡的比对,水体内氨氮和溶解氧含量显示此地水质为国家地表水劣五类,并不适合农业灌溉。
随后,督查人员又顺着水渠逆流而上,随机走访当地居民。杨雄辉老人今年71岁,水渠就在他家门口经过。老人反映,水渠尤其在天热的时候臭不可闻,蚊虫滋生,给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老人介绍,几十年前这还是一条清澈的水道,经过沿途汽修厂等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持续的排放,就成了现在的黑臭水。多年前就有居民反映过该问题,但企业向居民补偿一点资金后不了了之,污水直排进龙母河的问题并未解决。
在暗访核查过程中,督查组另一小分队又发现株洲醴陵市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检测网——长江流域渌江河株洲王坊站运行存在突出问题,涉嫌相关监测数据造假。
渌江发源于江西省,是湖南省醴陵市的重要水源地,株洲王坊站是渌江在湖南省内的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督查组进入王坊站看到,站内除一名安保人员外,并无相关技术人员值守。在王坊站监测机房内,督查组发现,监测平台显示总磷指标监测数据异常,这种情况下自动水质采样器应该自动取水留样,但督查人员将所有采样容器逐一取出查看,发现均是空的,设备并没有取水留样。
随后,督查组调取了8月22日至26日的监测数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发现砷、氨氮等指标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特别是总磷总氮在线水质分析仪,本应对渌江河的流动水进行实时监测,所有的监测探头却被放在了大大小小的矿泉水瓶里,其中还有一瓶茶水。更令人不解的是,对瓶子里的静止水进行监测,数据应该也是静止的,但分析仪的监测数据却在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且实时上传到了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平台。
为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督查组立刻联系王坊站运行维护的第三方——厦门隆力德公司,要求相关负责人就相关情况做出说明。
4个小时后,厦门隆力德公司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表示他们每周到王坊站进行两次运行维护,对站内自动取水采样器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并不了解,承认对相关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这名负责人称,总磷总氮在线水质分析仪正在调试中,取样对象确实不是渌江河水。但对于监测平台显示的总磷总氮指标数据动态变化且实时上传一事,该负责人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的情况,督查组认为,渌江河株洲王坊监测站存在管理混乱、涉嫌数据造假等问题。下一步,督查组将把在株洲现场督查发现的证据材料移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就相关情况向湖南省政府以及环保部门进行通报,并视情对有关责任人员展开约谈。

饶平浮山镇“三举措”提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惠及民生、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浮山镇因地制宜采用资源化、生态化为主的农污治理模式,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7座,实现农污处理率由50%提升至80%,惠及农民2万余人,助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全域普查,结合各自然村水环境、地形地貌、常住人口分布、现有沟渠管网、污水排放去向等现状,“一村一策”科学制定治污模式,对于人口集中且无充足受纳体的7个村庄采用集中处理治污,对于23个人口规模小且周边消纳田地较多的自然村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对于剩余部分7个居住分布不均且村内污水情况有区域差异的则采用分区差异化组合治污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治理效果。
立足农户普遍建有三级化粪池的乡村实际,将初步处理的黑水、灰水收集输送至终端进行二次沉淀和厌氧发酵,同步做好农村公厕、新建农房与污水管网的有效衔接,将粪污纳入设施统一处理。同时,将原直排进河涌或灌溉渠的污水进行截流,集中收集旱季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扭转污水直排乱象;将处理后产生的淤泥污水就近引入周边农田、菜园、果园,以设置取水井及利用穿孔管分散排入受纳体等方式进行生态消纳,实现“废水”变“肥水”,有效推动农业增产和环境改善“双提升”。
坚持“少建管网”“无动力优先”原则,采用明渠暗渠化与新建管网相结合纳污方式扭转老厝区明渠排污现状,推行就近接驳主管模式解决仅建主管网而致终端闲置的PPP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发动村民和工匠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参与终端建设、清淤修整及暗渠化改造,仅投入约500万元建成总处理规模达1156m³/d的污水处理设施15座及配套管网29.45公里,实现建设成本大幅度压减。同时,优先采用“厌氧池+水解酸化”“化粪池+厌氧池”等处理工艺,依托自然地势高差建设无动力管网收集污水,力促简工艺、低成本、易维护、免运维。目前,全镇60%以上自然村完成无动力设施建设,年运维成本约5000元/个。
广东揭阳练江黑臭遭环保部通报,曾爆发污染影响上百万人饮水
环保部近日通报对广东省揭阳市环保综合督查情况,指其减排形势严峻,违法问题突出,此前备受关注的练江揭阳(普宁)段水污染问题在列。
据《中国环境报》1月6日报道,环保部华南环保督查中心于2015年6月-9月对揭阳市开展了环保综合督查。环保部通报称,揭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足。练江揭阳(普宁)段大多为黑臭水体,污染严重,长期未得到改善,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纺织印染等高耗水、高排污型中小企业众多,偷排废水、非法处置污泥等问题突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存在较大隐患,部分水源保护区内有采砂、垃圾堆放点以及畜禽养殖等违法项目,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榕江南河未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目标,两岸有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或通过灌溉渠排入河流,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
2015年9月2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练江流域近4年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2015年1至5月,练江干流各监测断面水质仍劣于五类,呈重度污染状态。与去年同期相比,练江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上升21.1%,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增加20%、71.1%和56.2%。
据《经济参考报》2015年6月8日报道,干旱天气加上水污染因素导致练江流域从2014年冬天开始受大面积缺水影响群众约125万。据《检察日报》2015年7月28日报道,同年6月中旬,在媒体报道广东练江环境污染事件并引发网络关注后,最高检侦查监督厅高度重视,已督促广东省检察机关加大立案监督力度、加快相关刑事案件办理进程。
环保部督查要求,揭阳市应认真做好整改工作,有关整改方案需在20个工作日内报送环保部。
相关资讯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丨宝鸡市小韦河水质恶化水环境问题突出
2024年7月,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宝鸡市小韦河流经的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溢流,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不正常,畜禽养殖企业违法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