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碘缺乏病日河东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旨在通过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知识,重点宣传碘元素对胎儿和婴幼儿脑发育的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的由来和意义
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儿童问题71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在2000年全球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李鹏委员长在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在文件上签字、承诺。我国政府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1991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营养会议上郑重宣告中国将在10年内减少碘缺乏病的流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3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议上提出1994年起,每年5月5日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包括在了长假之中,使得该宣传日不够突出,不便于宣传。经过协调,自2000年起,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改为每年的5月15日。
根据我国碘缺乏病消除的进程以及群众对碘缺乏病的认识程度,在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可以提高群众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让群众掌握防治知识,使防治碘缺乏病活动成为群众的主动要求和自觉行为,自觉购买和食用合格碘盐,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A: 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它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A: 人体中的碘80%以上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0~5%来自空气,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蔬菜)、动物缺碘,最后人类吃了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造成碘摄入不足,而且自然环境一旦有碘缺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而不能自行改变。
A: 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
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变粗、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较严重的智力障碍、聋哑、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等,常称呆、小、聋、哑、瘫。
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A: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坚持每天食用碘盐,同时应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这样既适应她们在特殊时期摄盐量少的特点,又能保证特殊时期充足的碘摄入量,如海带、海藻及鱼虾类都是常见的富碘食物, 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含碘最低的食物是谷物类。
A: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A: 甲状腺疾病复杂多样,对于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补碘,应该尽量遵循医生建议,不能一概而论都不吃碘盐。碘摄入不足和过量都会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升高。
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是否有关联?
A: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有关联。
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甲状腺癌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另一方面,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高分辨率B超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
A: 首先,请购买小包装和印有制定标识的加碘食盐,一次购买的加碘食盐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
第三,为减少碘损失,菜品出锅时放盐。

加“碘”知识,认识碘缺乏病
一谈到碘缺乏,大家脑海里可能就会出现“粗脖根、大脖子病”的画像,其实,缺碘会除引起“大脖子病”外,还会对机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碘缺乏在我国是普遍的、是长期存在的。下面请大家一起看看,一起行动起来,认识碘缺乏,预防碘缺乏。
碘是人体,包括所有的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甲状腺激素是主管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像铁一样,碘对胎儿、婴幼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均有重要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20~50mg),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mg/kg。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据调查:我国只有3000余万人口生活在高水碘地区,大部分地区还是碘缺乏地区,即便天津、河北这样有高水碘的地方,大部分地区还是缺碘的。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智力发育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型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
1.胎儿期及孕产妇缺碘: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2.新生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可致亚克汀病、智力缺陷、聋哑、生长发育障碍等问题。
3.儿童及青春期缺碘:可致甲状腺肿、单纯性聋哑、损害儿童智力和生长发育等问题。
4.成人期缺碘:可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1.预防碘缺乏病,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也是最安全、有效、方便的补碘方法,成人每天碘摄入量为150-300微克,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g盐;
2.其他预防方法还有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海鱼、干贝、龙虾等海产品,其中以海带含碘量最高。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2.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居民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3.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针对不同人群,补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巧用“加减法”。
1.孕妇:孕妇要保证每天碘摄入量200微克。
2.婴幼儿:三岁前补碘最为关键。
3.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代谢加速期,补碘需求较大。
我国高碘地区居民的日摄碘量大,无需再补碘。如果碘摄入量过多,易造成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等。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1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为“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请大家行动起来,预防碘缺乏病吧!
原标题:《健康古田 | 加“碘”知识,认识碘缺乏病》
正常人每天需要多少碘 含碘的食物有哪些
我们从小都知道补碘很重要,需要吃碘盐,否则会患一些碘缺乏病。那么,碘有什么作用?碘缺乏病有哪些危害?碘补得越多越好吗?目前我国碘缺乏的地区多吗?大部分人需要刻意补碘吗?今天我就来说一说。
增强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胎儿期末,或出生后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发生生长发育延迟,发生中枢神经发育不全称呆小症。
增强体内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调节胆固醇合成,也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
碘缺乏对智力发育有影响,所以应注意孕妇及婴幼儿期的碘的营养状况,并注意碘的合理摄入。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正在母亲肚子里生长的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健康成年人每天碘的需要量是75微克,比较适宜的供给量应是它的2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共同推荐:1岁以内50微克,2-6岁90微克,7-12岁120微克,12岁以上150微克,孕妇和乳母200微克。
相关资讯
小孩脖子粗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小孩脖子粗可能是遗传代谢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