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小红书,谷雨的破圈之路
日前,一面数据复盘了护肤及彩妆品牌在2022年上半年的表现,从营销力、市场力、品牌力三个维度总结出一面增长力APR模型,发布了「2022H1一面美妆品牌增长力排行榜」,并对名列第一的珀莱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而新兴国货谷雨,以77的得分位居第二,在冷酷的大环境下,逆势突围。由此,一面数据运用社媒数据、电商数据、消费者评论数据对谷雨的品牌增长特点进行解读。
从整体来看,谷雨营销力排名第一,虽然知名度尚未完全打开,但品牌精准定位种草平台,小红书热度占比超过50%,用户好感较高,对目标人群的渗透率更高。
市场力表现中等,谷雨专注美白成分“光甘草定”,以平价路线打开市场,护肤套装、面膜、爽肤水/化妆水品类逆风增长, 光果甘草、仙人掌等植物成分为其核心竞争力,但已经降低其核心成分光果甘草的提及率,持续挖掘产品功效。
在品牌力方面,谷雨的喜爱力得分位居第一,消费者对其整体评价很高,产品颜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客比例较高,引新力表现位居前列,社媒种草的提及率为行业平均的两倍。
从社媒热度来看,谷雨整体热度中等偏下,峰值多由明星代言和KOL带来。在代言联名上,谷雨作为一个国货品牌,以节气为名,专注植物成分,非常注重中国风形象的打造,选择的合作对象都更加符合品牌调性,如周冬雨、游戏中的东方美人角色(王者荣耀中的西施、王昭君)。在平台上,谷雨对小红书的投入较多,其热度占比过半,多为KOL推荐谷雨产品。
谷雨的产品线众多,其核心成分为主打美白提亮的光甘草定,其次为主打补水保湿的仙人掌。2022H1,谷雨同比增长达63%,主要由护肤套装、面膜、爽肤水/化妆水驱动品牌增长。值得一提的是,美妆大盘中,上述品类均为低于大盘增速的品类,性价比较高或许是谷雨逆风增长的原因。
一面数据分析了谷雨的品类表现情况。谷雨稳扎100-200元价格带,围绕美白提亮、补水保湿两大功效,分别推出了光果甘草系列和仙人掌系列,并全面布局主要护肤品类。
在护肤套装品类,谷雨主打的是光果甘草水乳和仙人掌水乳,竞争对手主要为国货。
在面膜品类,谷雨主打的奶皮面膜贡献了近6成的销售额,通过大量腰部KOL/主播进行推广和团购,增长迅速。
在爽肤水/化妆水品类,谷雨在2022年3月上市的升级版“光感水”一炮而红,主打修护提亮,直接对标HBN的发光水。
此外,谷雨在商品宣称中已经开始弱化光果甘草相关词语,继续挖掘产品功效。
从喜爱力维度来看,谷雨在护肤品类的得分全面领先于行业平均,细分品类中仅防晒未达行业平均,主要反馈量太少、肤感偏油、易过敏等。
在护肤品类评论中,谷雨消费者对产品和包装的关注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不少消费者提及包装“好看”、“有质感”、“小清新”;二级维度中,“美白”、“控油”、“亮肤”等产品维度独特性较高,消费者对谷雨的产品功效具有较强认知。
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来看,谷雨的社媒种草是成功的。一面数据分析了消费者评论情况,发现谷雨的新用户,提及社媒种草的频率是行业平均的两倍,平台也不局限于小红书,更是涵盖了抖音、B站、公众号、知乎等。消费者复购的原因主要是功效满足预期,通过口碑传播、持续种草的方式,带来销售增长。

小满、二十四节气习俗、插画、绿色模板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当阳光变得炽热,雨水开始丰沛,小满,这个带着盈盈诗意的节气,悄然而至。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炎夏登场。
小满时节,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习俗。在江南地区,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去舂打,以获取菜籽油;而蚕宝宝开始结茧,养蚕人家则忙着摇动丝车缫丝。这“三车”转动,是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与劳作的热情。
祭车神也是小满的习俗。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小满时节,农家在水车基座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特殊之处是祭品中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寓意水源涌旺。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水利灌溉的重视。
小满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夏季。南方地区往往降雨多、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满,而在北方,气温则迅速上升,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此时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时而阳光灿烂,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热情;时而乌云密布,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为大地带来清凉。
这种多变的天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充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多的雨水也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威胁到农田和村庄的安全。而北方的高温天气则需要注意防范干旱,确保农作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小满,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满招损,谦受益”,小满,未满,方有上升的空间;小满,知足,才会更加幸福。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就像这小满时节的大自然,一切都在蓬勃生长,却又尚未达到极致。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如此,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进取,同时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不贪婪、不浮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功成名就、财富满贯,却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小满提醒我们,人生不必追求事事完美,只要在自己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点滴的成长与快乐,便是最好的状态。
图片 | 135摄影图ID:81587
头图 | 笔格设计ID:65858
版头“小满”艺术字为135自带艺术字贴图
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购买后请自行替换
疫情阴影下的消费百态
2022年至今,疫情多地开花,2-3月深圳首当其冲,3-4月,上海紧跟其后,如今北京和广州也初现苗头。
一线城市的话题度总是最高的,从微博数量来看,尽管深圳的疫情来得更早,但对上海疫情的讨论更为广泛。
如果要对比深沪两个城市在疫情期间的讨论,冰山君就会选取深圳的2月25日-3月21日,上海的3月13日至今,毕竟这是我司开始紧张的时候。
深圳的朋友们最关心的五个主题是核酸检测、管控、官方、孩子和医护。身处深圳的冰山君深有感触:已经连续两个月时间,每天不是24小时结果就是48小时结果;深圳被细碎划分成了无数封控管控防范区,每天早上起来都得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出门;深圳卫健委出圈表现,也频频圈粉。
上海的朋友们最关心的五个主题是官方、买菜、外卖、求助和管控,个人生活需求极其突出。
最受大家瞩目的物资问题,大家也有自己的感慨
深圳同事:正式封控前两周已经陆续开始封控管控,大家逐步囤物资,物流和O2O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上海同事:封控时间大大超过预期,电商送不进来,O2O基本抢不到,主要解决办法是1.联系厂商团购 2.我司发放的蔬菜包 3.邻居互帮互助。
广州同事:刚出现阳性病例时有些恐慌,目前感觉供应给力,暂时不需要囤。
疫情期间物资的供需关系与政策高度相关,当线下消费的可能性被封控消灭,线上供给侧的表现如何呢?
从天猫整体GMV来看,2022年3月同比下降约为9%,而往年3月同比增长能保持在20%上下。事实上,由于天猫的计算逻辑,未确认收货的交易也会计入销售额中,在负增长的背后,有多少商品还未来得及发货,不得而知。
天猫平台的下滑有迹可循,正是在2021年双十一,天猫迎来了最低增速年,当下的疫情无疑再次给天猫一拳重击。
从品类来看,超过70%的一级品类3月同比呈负增长态势,非必需消费品下滑严重,女装和护肤品类首当其冲,电商平台创造的「三八女神节」大促也没能力挽狂澜。
逆势增长的品类,多与健康和医疗相关。无自理能力的孩子和毛孩子,总是在特殊时期被优先考虑的群体。
从天猫消费者评论中来看,深圳封控期间(3月14日-21日),消费者提及「深圳」的次数并没有显著增加;上海封控前夕,消费者已经开始提及在「上海」收货很不容易。其中反映的不仅是物流的通畅程度,也是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心态的变化。
从天猫发货地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疫情封控的广东和上海,物流和品类的影响更为关键。从福建发出的男装约占福建整体GMV的10%,而男装品类整体下滑大大影响了福建的销售额增长;疫情周边的江苏和浙江发出的货物则困于长三角的物流停顿。
实际上,物流的畅通不仅受发货地影响,中转城市和收货地是否未受管控,也是关键因素。前有杭州顺丰中转场,今有山西韵达物流园,从业人员和快递都感染的情况下,恢复正常的前提是人员和快件都转阴。也难怪有同事吐槽,「隔离期间小区外面有顺丰和邮政隔着围栏送货,但要求淘宝商家发顺丰和邮政依然回复说发不了。」
相比起天猫的下滑,2022年3月京东整体GMV同比增长5%,与2021年3月相比属正常状况。
具体来看,京东自营的配送时效还是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长期以来非自营店铺的增速都高于自营店铺,2021年3月京东自营店铺甚至同比下降7%,但在今年3月京东自营同比增长12%,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京东整体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销售额是根据消费者评论拟合产生,尽管当下上海的京东物流饱受诟病,但3月同比增长能达到12%,说明3月的京东配送还是处于稳定状态的。
从微博来看,深圳封控前后,快递收发情况曾引起小范围讨论。
电商快递走到如今的地步,与多个环节息息相关。
第一步是进入上海前。货物发出到进入上海,每一个途经城市的防疫政策都不同,进而对相关人员的核酸要求和对道路管控措施都不同,造成额外耗时。更有货运司机害怕有进无出的潜在成本,主动放弃。
第二步是进入上海市内。在上海市内通行需要办理通行证,即前文提到的引起大量讨论的微博话题「上海通行证」。通行证的办理非常严格,与物资标准、企业资质等相关。当下国务院已在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希望能尽快改善。
第三步才是最后一公里。但在疫情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有多少配送点、配送员能每天正常工作,是个未知数。
而这最后一公里,也是O2O平台最大的痛点。
在京东到家上,冰山君发现深圳疫情期间,深圳的超市下架了较多商品,其中较多为非必需消费品,如服饰,将运力释放给生活物资。
疫情期间被封在小区一个月的深圳同事表示,负责她家的朴朴超市配送点正处于封控区内,因此该配送点负责的地区全军覆没。
至于上海同事们,基本没在O2O平台抢到过东西,就按下不表了。
O2O平台未来走势如何?在当下运力和库存都不充分的情况下,难以评判。也许招聘网站的情况可以给一些启发——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第二阶段的发展更归于理性,兴许可以抓住疫情的机会腾飞。
全国疫情发展至今,下一步消费态势会如何?冰山君在此做一个简短的猜测:
各地稍有疫情苗头,都会出现短暂的囤货潮,4月电商平台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但长期来看,618乃至双十一的需求可能被提前透支,大促不及预期;
O2O平台将继续处于增长状态,但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保证更长远的发展;
食品方面,在保质期长但口感不佳的方便速食,与保质期短但可能配送不及时的快手菜之间,消费者需要一个折衷点,而轻度烹饪的方便速食会更好的满足保质期长且口感较佳的需求;
日用品方面,牙膏、纸巾、卫生巾等非常影响生活质量的商品,囤货装会更受消费者欢迎。
数据处理/邱靖茵 近亲 林小满 战彦熹
原标题:《疫情阴影下的消费百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