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词,与这个春天来一场邂逅
日期:2024-03-01 17:0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月28日,由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的“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之“陇原春晓·陇南诗会”活动在陇南市文县碧口镇举办。
活动以采诗官吟诵的一首《诗经·小雅·出车》拉开了序幕,舞蹈《春江水暖》、歌曲《心驻碧口》、陇南民歌《高山谣》等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阵。整场活动在情景歌舞《欢腾》中接近尾声,来自省直文艺院团和陇南当地的文艺工作者走下舞台与现场观众一起围着篝火高歌起舞,共同迎接充满希望的美丽春天。
河南自媒体达人毛晗宇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甘肃。第一次坐高铁来,一路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草原上的牦牛、祁连山脉上的雪,感觉非常壮美。而这次陇南之行,完全颠覆了对甘肃的认识,金色的油菜花田、碧绿的白水江……完全是不同的风景。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值得让全国人民了解。此外,年初河南文旅火爆出圈后,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和甘肃文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毛晗宇说。
“甘肃远比想象中的更美!”西安自媒体达人梁丽介绍她了解的甘肃时说,来到陇南之后,大家会颠覆对甘肃的刻板印象——黄土高原。甘肃除了没有海洋,高山、湖泊、沙漠、冰川等美景样样俱全,还有很多特色美食。下一站,她想去张掖看看丹霞地貌,把甘肃不同的美展现给大家。
据了解,“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还将走进金昌、临夏、兰州等地,接续十多场。(文/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马雪娟)

孝感市人民政府
被誉为“美菜有蒌蒿”是遍生于孝感湖乡的野菜,孝感俗称泥蒿,现已培育为孝感的特色菜,云梦蒌蒿尤负盛名,畅销武汉。《长江日报》等媒体在报道这一特色菜时均写作藜蒿,这实为有误,应予以矫正。其理由如次: 其一、从植物学分类而言,藜:亦称灰菜,藜科,一年生草本。蒿:菊科蒿属植物的统称。共同特征是叶子作羽状分裂,花小,带有某种特殊气。常见的有萎蒿、青蒿、艾蒿等。(见《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吕叔湘、李行健主编)。将两种不同科的植物名称合称某一种植物名称,显然是不科学的。 其二、《本草纲目》收集蒿科植物较多,但无藜蒿这一名称。《南方草木状》(晋·嵇含著)、《唐本草》亦无藜蒿之称。《辞海》亦无藜蒿这个条目。可以说“藜蒿”称名查无实据。 其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里是指青蒿。(见《诗经选注》余冠中)。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便普遍采食蒿科某些植物。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将蒌蒿、芦芽与至美之味的河豚相提并论,可见在宋代蒌蒿、芦芽被视为佳蔬。芦芽孝感湖乡盛产之,俗称芦巴。蒌字音“楼”(lóu)。《辞海》载:蒌蒿即白蒿。著名文学家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对江南家乡有如下描述:“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又有条注云:“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这分明与孝感蒌蒿的形态与食性无有差异。那么“蒌”字音为何不读ní泥呢?汪曾祺认为,蒌最初读音lǚ屡,此为“‘楼’、‘吕’声之转。”(见《蒲桥集·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孝感方言读屡(lǚ)音为“泥ní”,这便是蒌蒿被孝感俗称ní蒿的原因所在。孝感民谚有“一月泥(蒿),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农历一月,蒌蒿地下宿茎呈白色,形似绊根草的地下茎,但比之肥嫩,茎节为之较稀,孝感俗称泥蒿根、简称“泥”;二月大地回春,泥蒿的地下茎萌发拱土而出,茎长肥嫩,叶灰绿,孝感俗称泥蒿苗,简称“蒿”,亦俗称泥蒿薹子。所以蒌蒿在孝感又写为“泥蒿”。三月四月其茎长硬,叶背缘中泛白,农家便刹之为烧柴。 《辞海》载,蒌蒿即白蒿。汪曾祺认为蒌蒿“或者‘即白蒿’的蒌蒿别是一种。”(仍见《蒲桥集·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蒌蒿的宿根呈白色,茎长硬后叶背绿中泛白,这也许蒌蒿又被称为白蒿的原因吧。 明代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苛重,迫使相当数量的民众离开故土,出现流民移动,荆、襄、南阳三府兼有水陆之利,“南人利于水耕,北人利于陆种,而南方北方流民侨寓于此者比他郡为多。”(丘睿《大学衍义》卷35)。明代孝感南部湖泽流民定居围垸垦田者多。由于洪水泛滥濒繁,无收年份较多,直至民初,垦农们便常以遍生的蒌蒿充饥度过灾年。孝感民谚有:“养女莫嫁梁家桥,弓着屁股挖泥蒿”。又有“养女莫嫁黄花垸,一半泥蒿一半饭。”蒌蒿宿茎质脆,甘嫩,地上茎脆爽,甘香,为大众化的佳蔬。尤其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有大量的鲜嫩蒌蒿供市无疑是口福。这些均是蒌蒿成为孝感特色菜的原因所在。 蒌蒿煸腊肉,浑素相浸,肉少了肥腻而清新,蒌多了肉香而浓郁,清香素雅的春色仿佛转眼之间就在盘中了。这一道菜是最被看重的别具风味的孝感农家佳肴,也是春节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本草纲目》载:白蒿根苗,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风寒湿痹。 关于蒌蒿的营养成份应速报请卫生部有关部门测定。
用古诗词,与这个春天来一场邂逅
日期:2024-03-04 17:0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月28日,由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的“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之“陇原春晓·陇南诗会”活动在陇南市文县碧口镇举办。
活动以采诗官吟诵的一首《诗经·小雅·出车》拉开了序幕,舞蹈《春江水暖》、歌曲《心驻碧口》、陇南民歌《高山谣》等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阵。整场活动在情景歌舞《欢腾》中接近尾声,来自省直文艺院团和陇南当地的文艺工作者走下舞台与现场观众一起围着篝火高歌起舞,共同迎接充满希望的美丽春天。
河南自媒体达人毛晗宇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甘肃。第一次坐高铁来,一路上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草原上的牦牛、祁连山脉上的雪,感觉非常壮美。而这次陇南之行,完全颠覆了对甘肃的认识,金色的油菜花田、碧绿的白水江……完全是不同的风景。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值得让全国人民了解。此外,年初河南文旅火爆出圈后,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和甘肃文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毛晗宇说。
“甘肃远比想象中的更美!”西安自媒体达人梁丽介绍她了解的甘肃时说,来到陇南之后,大家会颠覆对甘肃的刻板印象——黄土高原。甘肃除了没有海洋,高山、湖泊、沙漠、冰川等美景样样俱全,还有很多特色美食。下一站,她想去张掖看看丹霞地貌,把甘肃不同的美展现给大家。
据了解,“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还将走进金昌、临夏、兰州等地,接续十多场。(文/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马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