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想象力的分类
有人把幻想、奇想、妙想、构想、梦想、联想、分想等都视为想像的形式,或认为它们多少与想像有些关系。这里,学习啦为你带来的是想象力的分类,请看:
奥斯本按想像的价值把想像分为三类:
第一类想像通常是一种消极的虚构,它往往对想像者的身心有害,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用它来逃避现实。这类想像包括想入非非的想像(白日梦)、恐惧的想像、自卑的想像、忧虑的想像和偏见的想像等。如果恐惧的想像是以事实和可能性为基点的,则是一种预感想像。这种预感想像可以促使想像者采取行动,并在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努力的同时,做出最坏的打算。
第二类想像是一种“逼真的想像”或“几乎完全准确的想像形式”,它像我们“精神上的摄影机”。这类想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检测的,也是能够按照想像者的意愿加以控制的。奥斯本认为,这类逼真想像包括“思辨想像”、“再造想像”和“结构显形”三种形式。思辨想像主要靠的是思维运演,记忆力仅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再造想像只能用于过去,并与记忆关系密切;结构显形能够真切地想像事物的结构特点;如飞行员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中,运用“结构显形”使飞机安全降落。在趋向创造性的想像中,还有一种“取代想像”。想像者可用这种想像在思维中扮演他人角色,如同儿童做游戏一样。在人际沟通中,严肃认真地使用取代想像,可以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产生认同感。
第三类想像是对新事物、新现象、新过程、新形式等新东西的一种超前性的、预辨性的、预演性的想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它努力把创造性的期望和憧憬变成现实。它不仅被用于改变、改造已知的事物、现象,而且还被用于探索新现象、发明新东西、解决新问题、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这种想像力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优秀人物共同具备的显著特征之一。创造性想像使我们沉浸在追求和探索之中,从而帮助我们驱散焦虑心情。如果说第一种想像大多是自然发生的话,那么,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想像则很少是自然发生的,它是有准备的、有目的的,它与人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想象之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招老师前几天带大家一起学习了
招教心理学笔试备考:想象之表象概述和想象概述!
今天一起来看想象之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人在阅读文艺作品、 历史文献,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形象的描述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
(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而且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 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材料越丰富,再造出来的想象内容就越正确。
(2)为再造想象堤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这便于人们理解并正确地进行再造想象; 反之,人们就很难正确、逼真地进行想象。例如,古代用“樱桃口”“杏核眼”“柳叶眉”等语言描述女 人的美貌,显得十分形象、逼真,读者想象起来也比较容易。
(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一个人读小 说,如果读不懂文字,他头脑中就不可能有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出现。可见,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 含义是形成再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预见,革新家对生产工具和产品的改革与发明等,都是创 造想象的过程。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首先要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储 备丰富的表象材料。因为,想象依赖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6)灵感的作用。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 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灵感。灵感是想象者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勤于积累经验的结果。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有实现 可能的积极幻想。例如,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做出的到天空和海洋遨游等科学幻想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例如,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为国家的繁荣富 强做贡献,就是许多当代青年的理想。
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空想往往使人脱离现实,长期陷入空想的人
(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2)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句和实物标志的
(3)教师要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 不应讽刺讥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有效地 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仍以无意想象为主。中、高年级学生才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
(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小学生的想象往往不符合现实,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到了中、高 年级,他们才能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想象与现实联系起来,但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仍常有发生。作为教师, 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正视现实,将空想转化为理想。
(1)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 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
(2)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 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一般要到高中阶段。
(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由于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独创的成分, 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高中学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高中生更重视现 实。他们的理想不仅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要考虑到有无实现的可能和条件,一旦有可能如愿,他们就 会为之而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
心理学系列想象丨第⑧天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
(1) 视觉表象(想起母亲的笑脸)
(2) 听觉表象(想起吉他的声音)
(3) 运动表象(想起舞蹈动作)
(1) 记忆表象(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内涵: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例子: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内涵: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概念: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概念: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概念:根据一类事物共同、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典例: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想象的遇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 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3) 正确理解词语与事物标志的意义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1.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
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1、【2019年平顶山 单选】 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
相关资讯
专项刷题︱辨析真题
科学幻想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发展的推动力,是具有进步意义和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掌握不牢固的同学记得回顾一下教材上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