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纪录片《新世纪强军路》十八大召开前夕播出

更新时间: 2025-09-19 19:46:16

阅读人数: 794

本文主题: 强军纪录片排行榜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昨日记者从央视获悉,经总政批准立项的十八大献礼作品、大型高清电视文献纪录片《新世纪强军路》,经过多次策划研讨已经确定拍摄大纲和分集提纲,并进入紧张的脚本创作和资料搜集阶段。

该节目由《军事纪实》栏目承担制作,特邀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专家学者加盟组成强大创作团队,立志打造出一部权威展现新世纪以来我军全面发展的精品力作。

《新世纪强军路》以我军在新世纪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大气、威严、现代感为整体基调,紧紧围绕“新使命、新举措、新发展、新成就”,以全新视角表现我军近十年发展的伟大成就。本片共6集,囊括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部署、思想政治建设、军事训练、体制编制改革、武器装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全新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真实反映我军十年间的巨变,展现我军新世纪的奋斗之路。

《新世纪强军路》计划3月份全面完成脚本创作,4月份展开全面拍摄,9月份全部制作完成,于十八大召开前夕播出。

纪录片《新世纪强军路》十八大召开前夕播出

外媒解读中国强军历程:武器技术突飞猛进年轻人扛大梁

参考消息网10月6日报道 俄罗斯《劳动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强军》自9月29日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它介绍了中国军队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在改革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除中央电视台以外,地方卫视也纷纷重播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生态、组织形态、力量体系和作风形象方面的重塑进程,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根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8集纪录片《强军》,中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超级计算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纪录片称,在努力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同时,中国还在努力培养先进军事硬件领域的年轻科技人才。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军事硬件的发展,以实现拥有一支能在全球部署的远洋海军的目标。去年,大批先进军舰进入海军服役。 纪录片介绍了中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及其科研团队进行的反导试验,称在反弹道导弹技术方面,中国正在追赶美国。 纪录片称:“当时,世界上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的只有2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报道称,陈德明参与了过去30年间中国的反导试验,包括2010年在中国西北部进行的一次反导试验。去年7月,在韩国宣布将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后,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了这次反导试验。 纪录片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研团队中,40%的科研人员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在校学生。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几十名学生还参与了“天河二号”项目。2013年至2015年,“天河二号”曾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军事专家何启松(音)说,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旨在研发能够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武器技术的目标。 何启松说:“事实上,许多涉及卫星和计算机研发的科技创新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在做,这意味着,未来这些年轻人将努力实现中国打造一支做好战斗准备的军队的目标。” 他还说,过去30年间,中国对国防科研投入了大量资金。

参考消息网10月6日报道 俄罗斯《劳动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强军》自9月29日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它介绍了中国军队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在改革方面迈出的坚实步伐。

除中央电视台以外,地方卫视也纷纷重播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政治生态、组织形态、力量体系和作风形象方面的重塑进程,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4日报道称,根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8集纪录片《强军》,中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超级计算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纪录片称,在努力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同时,中国还在努力培养先进军事硬件领域的年轻科技人才。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军事硬件的发展,以实现拥有一支能在全球部署的远洋海军的目标。去年,大批先进军舰进入海军服役。

纪录片介绍了中国反导专家陈德明及其科研团队进行的反导试验,称在反弹道导弹技术方面,中国正在追赶美国。

纪录片称:“当时,世界上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的只有2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报道称,陈德明参与了过去30年间中国的反导试验,包括2010年在中国西北部进行的一次反导试验。去年7月,在韩国宣布将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后,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了这次反导试验。

纪录片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研团队中,40%的科研人员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在校学生。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几十名学生还参与了“天河二号”项目。2013年至2015年,“天河二号”曾是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军事专家何启松(音)说,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旨在研发能够超过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武器技术的目标。

何启松说:“事实上,许多涉及卫星和计算机研发的科技创新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在做,这意味着,未来这些年轻人将努力实现中国打造一支做好战斗准备的军队的目标。”

他还说,过去30年间,中国对国防科研投入了大量资金。

微纪录片《强军之路向百年》:战士视角中的强军征途

微纪录片《强军之路·向百年》海报。图片合成:马志聪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中国军网八一视频推出微纪录片《强军之路·向百年》。该片共4集,以《方寸天地》《深蓝密语》《凌云跃门》《长剑之脊》为题,分别讲述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的官兵,在强军征途上的奋进故事。

方寸天地,有辽阔的远方。《方寸天地》通过陆军某旅战士刘英康的叙述,展现他与连队战友在编制调整后,短时间内从步兵到坦克兵的专业技能飞跃。坦克“小窗”这一意象,贯穿全集。片头揭示“小窗”象征新的技能挑战,引出刘英康的故事叙述;片中多次出现“小窗”,深化刘英康与“小窗”的故事;片尾运用“小窗”总结全集,紧扣“方寸天地”阐释出坦克兵在不断攻坚克难中成长进步的主旨。该集还以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他们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飞虎师”的传承部队,穿插了革命先辈当年14小时奔袭145华里阻击敌人的英勇历史,展现出人民军队在战火中锤炼、在改革中前行的历程。

深蓝之境,有密语闪烁。《深蓝密语》聚焦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信号兵。该集以信号兵付家宝与战友们的成长过程为叙事线,展现信号兵在深蓝海域中奋勇攻坚的精神品质。片头以付家宝成为一名海军信号兵为引子,随着多个具体故事的串联讲述,铺展开信号兵日常训练和工作图景。该集还深度挖掘了他们在执行任务、应对特情时的内心世界,让观众立体了解到信号兵“密语”的丰富内涵。该集镜头语言细腻,让观众看到了付家宝和他的战友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面对艰巨的挑战和考验时,眼神坚定而充满激情。如执行一次海上紧急任务时,付家宝和战友们需要迅速而精准无误地发出信号,这检验着他们的专业水准,更考验着他们的毅力与勇气……其中情节从一个侧面向观众展示了海军信号兵的艰辛付出与无私奉献。

鲲鹏振翅于凌云跃门。《凌云跃门》呈现了空军航空兵某部“运-20”空中机械师荣超的故事。该集侧重通过对荣超的感受和体验,来展现他的岗位特色。开篇描述他初为空中机械师时,对有机务师傅为“运-20”保驾护航而生发的“踏实感”;他首次执行空投任务时,舱门开启带给人的“窒息感”;演练时,机长带他躲避“空袭”时的“失重感”等。该集后半部分,还详细叙述了“运-20”所承担的重大任务,如迎接烈士归国、海外撤侨以及海外维和等。这些感人的场景,使影片主题从荣超个人经历,升华到人民空军的使命担当。

一道背影挺起长剑脊梁。《长剑之脊》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和人物刻画,为观众绘就了一幅“大国长剑”的壮阔画卷。该集通过张林豪这一年轻号手的视角,引领我们走进导弹兵何贤达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作为“拆弹专家”的非凡才能与坚定信念。何贤达是一位拥有27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兵,发射过多枚导弹。随后该片用较多笔触,呈现他在拆弹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片中着重提到,每当张林豪看到何班长的背影,便知他又在默默无闻地投入到拆弹工作中。这种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人肃然起敬,也从侧面烘托出何贤达是战友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何贤达常说“人是火箭军制胜的关键”,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多年军旅生涯的总结,也蕴含着火箭军官兵的坚定信念和忠诚可靠。

该片用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用朴实的视听语言诠释出新时代革命军人昂扬的精神风貌,是又一组军媒精品。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