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称女性穿着暴露是性骚扰引争议涉事出版社致歉
教材性骚扰内容引争议 涉事出版社致歉并回收
《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有关“性骚扰”内容引争议;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新版已删减该部分内容
近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中,关于女生性骚扰行为内容引发关注。书中称,心理学家认为女性的几种行为有性骚扰男生嫌疑,其中女性在公共场所穿着暴露,乃至衣不蔽体,是对男生“首当其冲的性骚扰”,此外言行不端、肢体摩擦与碰撞也被归为“性骚扰”之列。
“将衣着与性骚扰联系起来,侵犯女性正当权益。”有网友认为,该书涉嫌性别歧视。也有网友表示,读本中关于性骚扰表述不当,但公共场合衣着得体也应成为一种文明礼仪。
昨日下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表示,《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只发放至牡丹江市地区,最新版中已经删减掉该部分内容,将所有发出的书籍进行召回,出版社存在言论不严谨,内容审核不严等问题,向公众致歉,并做出内部处理。
穿着暴露“性骚扰”?学生不认同
近日,网友爆料称,牡丹江第二高级中学下发的高二年级《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中,关于女性对男生性骚扰的表述不当。
刘同学是该校高二年级的一名女生,她告诉记者,这本书是高二下学期开学时,与教材一起发放的,没有专门开设课程,由学生自主阅读。她无意间看到其中对于女性性骚扰男性的观点,觉得不妥。她周边也有同学表示,看到这个内容心理不适。
在她提供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该读本第6页中有一项定义女性有性骚扰男性嫌疑的几种情况,包括女性衣着暴露、言行不端、肢体摩擦和碰撞等内容。其中一项写明“女性在公共场所穿着暴露、乃至衣不蔽体,对男性是首当其冲的性骚扰”。
刘同学称,穿着暴露是个笼统的说法,并没有详细说出裸露程度,“如果露胳膊露腿也算暴露,夏天正常穿短裤也算是对男生性骚扰,那我们女生就不能出门了。”
另一位男生表示,不能拿女生的穿着和性骚扰建立起直接联系,“就像女生受到侵犯,大家反而怪她穿得少是一样的,属于三观不正”。
网友则表示,这是一种明显的性别歧视,女性在正常范围内的一些行为,被它归类为性骚扰的加害行为,要求女性遮蔽身体这件事,是非常野蛮、落后的思想观点。“按照书里面的内容,女生不能打扮自己,也不能高声说话,不和男性有肢体接触,否则就是性骚扰,显然是不合理的。”
出版社致歉:内容不妥读本将收回
5月31日,记者致电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内所有的课本及读本均按照省市教育局行政部门文件统一的书目,在新华书店订购,包括事件中的《高中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没有私自订书。内容由黑龙江省教材教辅专家委员会审定,而教学主要还是语数外政史地等主要科目,加上音体美,这个读本只是参照。
牡丹江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订的教材、教辅资料都有一个省级平台认证,在平台上有目录的书目要求学生订阅的。对于内容审核,应质疑出版社,对印制品内容负责。
5月31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对于这部分内容做出了回应,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称,确为出版社所编,编书过程中也参考了其他的教材。对方坦承,出版社确实存在言论不严谨,审稿不严等问题,对公众致歉,并进行内部处理。“现在我来看也觉得太偏颇了,容易引起大家争议。”
上述编辑部主任称,这个读本已经改版,在最新的版本中,相关内容已经删去。而这一版本是针对牡丹江地区的地方特色编写,只面向牡丹江市的学校,发放了几百册,将全部收回。
@和牛牛:衣着暴露得有个标准吧?
@山无言:我觉得这几个规定对女性很不尊重,限制女性的着装自由,甩锅给女性,而且现实中女生穿着过于暴露的也不多。
@孟妍May:每个人对穿着暴露的定义都不一样,譬如有些人认为牛仔短裤就很暴露,但是有些人又觉得很正常。
@新日和暮里:这些话作为女性保护自己的一种提醒是合理的,本质是让女性合理着装言行,进而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但说成了对男性的性骚扰,让女性权益受损。
专家:提倡学生衣着得体但不宜硬性规定
“只有女性主动的行为,才能构成对男性性骚扰,而着装本身不是主动的行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确实存在性骚扰事实,但《读本》中的表述夸张、越界,判断和表述有误。
储朝晖认为,编著者在编文过程中,涉及基本常理问题,应该慎重,及时察觉问题并进行修改。“写文章每个字都是碉堡,他写的这个很容易被攻破,经不起检验。”储朝晖称,从读本中内容可以折射出编著者的思想比较保守,陈旧,“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肯定是不合理的。”
“不合适的东西编入书中让学生去读,是不负责任的。”对于这本书出现在教育部门认证过的书目中,他称,如果相关部门已经进行过审核,就应对这本书负责。
对于校园中学生的衣着规范,储朝晖表示,少年时期正处于在成长期,学生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成长发展上,不要把精力过多放在穿着打扮上。“可以打扮,但是主要精力不应该在上面,也不应该穿得很暴露”,储朝晖解释,青春期不光女性,男性也有打扮吸引别人注意的心理。
储朝晖同时认为,应提倡学生衣着朴素大方,但没必要刻板细化要求学生怎么穿,比如不能露胳膊露腿等。“上世纪流行穿喇叭裤,学校看到就把裤子剪掉了,现在没有这样的现象了,说明大家的思想更加开放了,但如果大家都去穿喇叭裤,追求外表衣着,这就不正常了。”
女生穿短裙禁入图书馆规定被撤销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发布规定称,入馆不得穿背心、吊带等露背装、不超过50厘米的短裤短裙,拖鞋。据了解,该项规定出台原因是校内一位男生投诉称,图书馆内穿着超短裙、超短裤、露肩露背衣的女性对馆内男性属于性骚扰,严重影响了学习秩序、学习氛围,希望明令禁止在馆内男女衣着过于暴露。
该规定随即引发争议。5月19日,湖南农业大学发布公告称,学校图书馆已撤销该项规定。随后发布的新规,主要强调“着装整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彤 王昆鹏 实习生 张熙廷

伊朗历史中的智者:当时他的书虽被禁止出版,却顽强地传播开来
学习伊朗史的时候,看到这个伊朗人的名字,我深感意外。
因为他的智慧和思想预见性,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
贾拉勒·艾哈迈德(Jalal Al-e Ahmad,1923–1969)是伊朗现代思想史上最具批判性的知识分子之一,其代表作《饱受西方之苦》(*Gharbzadegi*,直译为“西方毒化”)被誉为“伊朗现代性批判的里程碑”。
这部著作于1962年以地下出版物形式首次面世(虽然被禁止出版,但仍然通过特殊渠道,传播很广),1964年正式出版后迅速引发全国性讨论,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前最重要的社会批判文本之一。
艾哈迈德在《饱受西方之苦》中提出“Gharbzadegi”这一概念,用以描述伊朗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因盲目模仿西方而陷入的文化异化状态。
他认为,这种异化表现为三个层面:
伊朗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本土手工业和农业被破坏,经济命脉受制于西方资本。
例如,巴列维王朝时期石油资源的开采权长期掌握在英国公司手中,伊朗仅获得微薄收益。
西方教育体系的引入导致伊朗传统价值观被边缘化。
艾哈迈德尖锐指出,伊朗精英阶层将法语、英语视为“文明象征”,甚至在家庭中禁止子女使用波斯语,这种现象被他称为“文化自宫”。
3. 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傀儡化:
伊朗政府在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上照搬西方模式,却未能建立真正的民主机制。
艾哈迈德以1906年宪政革命为例,认为其结果只是“给传统专制披上了西方宪法的外衣”。
艾哈迈德的批判并非简单的反西方主义,而是主张通过“创造性抵抗”重建文化自主性。
他提出“机器的主人”(Master of Machines)概念,强调伊朗应掌握技术的主动权,而非被动接受西方技术的“施舍”。
艾哈迈德融合社会学、文学与哲学视角,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伊斯兰传统中的“公正”(Adl)概念结合,形成独特的批判框架。
例如,他在分析西方商品倾销时,既引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又援引什叶派关于“剥削”(Istismar)的教义。
书中充满隐喻与讽刺,如将西方文化比作“精神鸦片”,将伊朗精英阶层称为“穿西装的野蛮人”。
这种表达方式使其理论更易被大众接受,也强化了文本的感染力。
艾哈迈德追溯至萨法维王朝时期,指出伊朗与西方的互动从贸易往来逐渐演变为文化侵略。
他特别批判恺加王朝时期的“西化改革”,认为其本质是“用欧洲的镜子来定义伊朗”。
1. 对伊斯兰革命的思想启蒙:
霍梅尼在1979年革命后多次引用“Gharbzadegi”概念,称其为“伊朗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侵略最深刻的诊断”。
革命后的伊斯兰共和国在教育、媒体等领域推行的“去西方化”政策,与艾哈迈德的主张一脉相承。
2. 对第三世界批判理论的贡献:
艾哈迈德的“文化依附论”早于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为分析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困境提供了范式。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成为中东知识分子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经典文本。
部分学者批评其理论存在“本质主义”倾向,将伊朗文化视为固定不变的实体,忽视了文化交融的复杂性。
例如,伊朗后现代主义学者阿巴斯·阿马纳特指出,艾哈迈德对西方的批判未能区分技术进步与文化霸权的差异。
1. 与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分歧:
艾哈迈德反对赛义德·艾哈迈德·汗(Sayyid Ahmad Khan)等现代主义者“调和伊斯兰与西方”的主张,认为这种调和只会导致文化身份的消解。
他在书中写道:“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手术刀来治疗自己的文化癌症”。
他批判礼萨·汗推行的世俗化政策,认为其通过强制女性摘除头巾、改用公历等措施,实质上是“用西方的尺子丈量伊朗的灵魂”。这种批判为后来的伊斯兰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艾哈迈德的“Gharbzadegi”概念与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Orientalism)形成跨时空对话。两者都揭示了西方通过知识生产构建文化霸权的机制,但艾哈迈德更强调本土文化的主动性抵抗。
在全球化背景下,艾哈迈德对文化主体性的强调具有现实意义。例如,伊朗年轻一代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波斯语复兴运动”,正是对“Gharbzadegi”现象的直接回应。
艾哈迈德关于“机器的主人”的论述,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技术引进中保持文化自主性仍具启示。例如,韩国在吸收西方科技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经验,可视为对艾哈迈德理论的实践探索。
《饱受西方之苦》证明,非西方社会的批判理论无需照搬西方框架,完全可以从本土文化资源中提炼出独特的分析工具。这为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知识生产提供了范本。
艾哈迈德的《饱受西方之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预言性的文化宣言。
他所处的时代,经历了由乱到治,又由治到乱...等等循环往复的情况,所以他对自己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现代化不应以牺牲文化认同为代价,真正的进步必须扎根于伊朗的本土土壤。
在当今世界,当“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时候,重读艾哈迈德的著作,或许能为不同文化的共存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当然,或许他的著作,最应该读的人,还是伊朗人,这是他们为民族复兴,诞生出的精华之著。
作者声明:本文为学习伊朗历史过程中,整理和记录的资料、感悟,有大量的“ai生成内容”,内容真实性不能完全保证,介意的读者可以忽略本文。
不贴“标签”、不简化历史,纵览古代文学史,这一套书就够了!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总纂,由北京大学、南京师大协作编纂。分为《先秦文学史》、《秦汉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上下)、《宋代文学史》(上下)、《元代文学史》七种。
这部文学通史执行“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纲”的编写体例。分期按朝代,立章或立节则按作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另设“概述”介绍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和文学概况,又设综述性章节叙述时代相近的作家群。除写入公认的大作家,给以较大篇幅,全书涉及的中小作家数量远超当时已有的多种文学史;故有“大文学史”之称。
本套文学史叙述内容的要求是力求稳妥公允,不简单化,不贴标签,对具体作家的叙述和评价要能够反映、体现当时研究的水平和一些最新成果。考据的结论、借鉴他人成果或尚有争议的问题,正文无法容纳,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因此,这部文学史每章的注释数量多,大多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文字表达则要求客观平实,明白简练。
《先秦文学史》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需求。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近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对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作家背景、文学现象、文学思想,以及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是一部较为详尽的文学史著作。
《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全书分三国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三编,每编都用数十章篇幅详细全面地勾勒该时期主要文学家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书稿内容全面,材料丰富翔实,分析细腻深入,评价客观公允,称得上是“深描”魏晋文学发展历史的上乘之作。
《南北朝文学史》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共分为27章,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材料丰富翔实、叙述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
乔象锺 陈铁民 吴庚舜 董乃斌 主编
《唐代文学史》分两册,上册主编为乔象锺、陈铁民。该书从文学的史实出发,考察了初、盛唐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对这个阶段的各种文学样式及文学思潮的总面貌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描述。下册主编为吴庚舜、董乃斌,该书讲述了唐后期一百四十多年及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文学现象,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该时段文学的具体面貌、特征、性质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评价。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宋代文学承先启后,又具有鲜明的独特风貌,无论就其总体成就还是各体文学的实绩而言,都足以与唐代文学后先辉映。诗、文、词上,均有长足发展,并在文学批评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宋代的话本、讲唱文学和歌舞、戏曲亦留下了丰厚的成果。两宋时期,汉民族和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存在,它们在军事上对立、抗衡,在文化上则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宋代文学史》分两册,对两宋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兼及辽金文学,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宋代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元代文学史》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史。
原标题:《不贴“标签”、不简化历史,纵览古代文学史,这一套书就够了!》
相关资讯
敦化市人民政府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答复规范 不予公幵答复书(三安全一稳定类豁免) 不予公开答复书(第三方合法权益保护类豁免) 不予公开答复书(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不予公开答复书(四类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