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画中的推理故事
读《清明上河图密码》/by烟波浩渺1980 不得不夸奖下,本书的文案做的是非常出彩,特别吸引眼球:“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在各种名字为《密码》中推理小说,我喜欢《达芬奇密码》和《藏地密码》一读就不能罢手,非得读完才算结束。要是不说剧情只说取名的话,《达芬奇密码》和《清明上河图密码》都是以传世名画作为卖点吸引眼球,在文章中不过达芬奇没有出镜只作为暗线,而张择端出镜了作为明线。《藏地密码》则是一幅紫麒麟的照片引发的探险故事。各有不同,都是我喜欢看的故事。 古风推理剧这部书不会一口气读完,厚度相当于板砖,可用来砸人的重量,本书的几个案件分布为不同的单元,最后汇成一整个案情,完结开篇第一个案件。最后预示还有下部书,是未完结文。丑话写在前面:我的感觉仅代表我自己。感觉作者写得文太平实,案情缺少一部分应该有的演绎,人物性格塑造力度不足,也许是他的风格,刚开始案件不够吸引人,后来看着顺眼了就觉得他很有一定文学功力的,制造悬疑气氛的能力不够,如果这几个方面再完美些会更好了。 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无论是在历史传承和风格上都是独树一帜的,更别提其中包含的谜题,是众多名家模仿的对象,真迹啊你在哪里。是风俗画的代表作,不同的人可专注不同的方面,看建筑风格、看服装造型、看环境布局、看人物风流、看树木种植••••••各花入个眼,一千个观画者就有一千个清明上河图。 最著名的场景就是虹桥渡船一景,自古来就是众人联想的重点,本书开篇就是从此船入手,在幕后人物操作下船消失不见踪影,随后二十四具尸体惊现命案现场,白衣道人布置的“神迹”令人暗生疑窦,而张择端成为这部惊天案件的记录见证者,他不敢言说,只能把它画下来,让后人猜度。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 作者治文彪自言花费五年时间构思此书,创作历时三年。多年前偶游开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图》,立誓围绕此图创作小说史上最庞大的推理布局。但凡看过《东京梦华录》的人就会知道,作者治文彪也受其影响,那古籍中宋人的市井生活,吃饭、饮食、饮茶、勾栏娱乐等等,几乎无缝糅合在本部小说中,格外显得宋意盎然。书中还有作者拟古之作宋词几首,并在每章节引用宋时名家的经典语句:李清照、程朱周等人。他注重细节如几人交谈,尤其设计与女子时,毕竟男女有别,绝对不会穿堂入室,总会到第三方会客如茶室、茶楼等。 男子女子相见时,男子行礼叉手躬身深拜,女子稳稳道万福。女子出门带围纱椎帽。宋时服装也从宽袍大袖变为窄身窄袖,一件褙子将女性的形体美包裹的严严实实。 例如东水八子案也是由王安石变法引起,东水八子因为政治主张不一致,从开始的团结和谐的团队,到分成新旧两派,导致血案的发生。作者将历史和生活、案件融合,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写实,人文气息与世俗生活辅助,将北宋的盛景下的危机伏藏其中,每读每觉更加吸引。 以前读推理小说多用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情节曲折一类的形容词,而用做形容本文不适合,书中的故事就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众多人物一样,案件的数量和人物数量绵绵密密,不区分重点,信息量平均分布,各种案件,结合案中案秘密层出,如同拨分洋葱一层层一叠叠,如同大蒜的分瓣,独立又归结到根底。看着多且密,实质上都归结成为市井生活之道,看似平静的上河,周边生生不息的人们,在嘈杂世俗的生活中安身立命,却无法摆脱生活的纠葛,一切因情而起,误会、冲动、执念纷繁交错,让陷入泥潭的人不可自拔,一切尊重也因情而结束,有始有终,不同的是有人是正义正面的代表,例如书中宗室赵不尤,他做为贯穿全书的主线探案人员,以及身边的助理墨儿、妹妹赵瓣儿、堂兄赵不弃,他们因为案件的探查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自信,找到了生活的幸福感。就像我们自己一样,虽然不知前路在何方,但是一直努力生活着。 作者取名还是很有意思的,简单说两种。给风月场中的女子,是叠音词,取名为虫虫、了了、艾艾,其他人物带有儿字如墨儿、瓣儿、影儿。 平生最恨未完结文,为什么不能写完一块出版哎,日思夜想故事会怎样发展,最难将息! 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不一样的视角的狄仁杰
作为一名几乎没有看过太多电视剧的读者,我没有李元芳这个角色的意识,也不太了解唐朝历史,只有狄仁杰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历史名臣的意识。带着这种意识来读这本小说,感觉一气呵成,阅读体验十分好。
狄仁杰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不论是历史上这位杰出的神探,还是银幕上睿智的角色。想要再一部新的作品中刻划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是一种挑战。读者或许会有重复的审美疲劳,谁不知道狄仁杰察言观色,入木三分呢。但是作者选择了狄仁杰的晚年来入手,不是完全地依赖于这位神探的本领来引导故事,而去刻划出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面对爱子与爱将被人威胁的局面,所探查的整个案子的故事。有着情感的交织,这个故事就有了许多的共鸣。哪一个人在面对亲人的安危时,不是压力重重,即使是神如权臣也会赶到腹背受敌的艰难。
另外以狄仁杰为题材的推理故事已经层出不穷了,要想在有历史轨迹做骨干的基础上创作,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要靠设立新的角色来发挥。武则天,张昌宗等历史人物不变,所以袁从英,沈槐等新创作的角色就成为这本书中的核心人物,才能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我是十分喜欢袁从英的,他有情有义,有着大唐将士的一干热血,有着孑然一身,随时奔赴和战死沙场的觉悟,有着无以为报,但定全力以赴去守护的情义。袁从英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大唐兵将。借用书中的话:
这是作者对唐朝士兵的一个简单的描写,却非常令人感动。
这位作者的笔墨和风格我一直很喜欢,《大唐悬疑录》是我非常喜欢一套故事。作者是个有始有终的人,她留下的悬念都能在最后交代清楚,完成度很好。故事也许不及玄幻奇幻小说那样惊醒动魄,但是我觉得她熟知唐朝的历史,她能很好地运用历史事件和元素,描写出一个辉煌的帝国掩盖下矛盾与罪行,爱恨与情仇的历史性小说。所以阅读体验很好。
迷雾深处,是无尽光明,还是诡谲深渊?
在作者的设定中,迷雾世界对应现实世界,更像是一种人性的绝佳展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夙愿,以另外一种形式在迷雾世界中找到答案,只不过,这并非只是变换一种形式,而是充满了无限危机的。
由网文作家夜来风雨声著作的《诡舍》是一部充满了古怪离奇、现实和虚幻无限交融的悬疑类小说,通过一个个单元剧似的闯关任务来实现剧情的推动,这就像是一个网络游戏,只有闯过关卡、获得积分后才能前进,非常符合当下社会中广大读者的兴趣。
宁秋水收到几封极其怪异的信,然后跟随神秘的大巴车来到了诡舍的迷雾世界之中,他只有通过一扇扇“诡门”并且完成门后世界的任务后,才能够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还需要再任务中战胜强大的诡物,夺取拼图碎片,才有可能挣脱这命运的牢笼,他会怎么做?
故事的看点在于每一次进入诡门之后的世界,每一个场景的设定和通关方法都不一样,极大的考验了人类的智慧、思维、逻辑以及人性的险恶。诡物设定为根据门的级别不同而能力不同,并且参与的人们必须要淘汰一部分,这就使得参加任务的人们逼得不合作,却又不得不堤防,虽然规定人们之间不能直接互相攻击,但在合理的规则下,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宁秋水是一个神秘的人,无论是在迷雾世界里,还是在现实世界中,他都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突然发现对这两个世界都有了新的认识,而一直缠绕在他心中的迷惑,也随着一扇扇诡门的进入,逐渐的清晰起来。
书中每一次诡门之后的场景对决都有始有终、张弛有度,推理层面则逻辑缜密、有理有据。作为故事本身来说,能够讲好一个阴谋诡计非常重要,至少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再有序的嵌套在整个小说架构中,谜题、计谋相互叠加,有序进行,最终成为整个故事,这是非常好的表达。
但是,在阅读的几个故事当中,总觉得每个故事都有点小缺憾,就好像是节奏感不对,有的地方感觉缺条件,或者剧情过渡有些突兀,不太流畅的样子。希望后面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