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谱新篇!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锦城校区师生欢声笑语迎元旦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锦城校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全校师生满怀热情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元旦活动,共同迎接2025年的到来,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在各班教室里,一场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元旦主题班会热烈举行。同学们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成长与收获,那些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校园活动中的难忘时刻,都化作温暖的回忆在教室里流淌。有的班级组织了“新年新目标”的讨论环节,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新年计划,稚嫩却坚定的字迹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每一张纸条都仿佛是一艘驶向梦想彼岸的小船。老师们则在一旁鼓励大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给予同学们温暖的新年祝福和殷切的期望,师生之间的情谊在这温馨的互动中愈发深厚。
漫步在校园的走廊上,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各班的元旦班级展板展示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这些展板各具特色,充满了创意和文化气息。他们用纯真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新年画卷。每一块展板都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有的班级还有庆祝活动,教室里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互动游戏,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
此次活动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松身心的平台,还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新的一年里,全体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共同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心系特殊儿童情满特教校园
在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老师们以和声细语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 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89年,原为日照市聋哑学校,1993年改名为日照市东港区聋哑学校。1999年日照市盲童学校依托日照市东港区聋哑学校成立。2017年9月,市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学校更名为日照市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转型成为一所招收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 自2021年10月起,随着学校面向社会招收新生,以及接收原日照超越培智学校学生,学校由最初在校生28人扩大到在校生88人,共9个教学班,同时承担着全区特殊教育巡回指导和部分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任务。重点对残疾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对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培训。 教康并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东港区的教育事业中,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老师,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在智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他们不是学生家长却比家长更操心;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却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他们很少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孩子们新认识一个字、多掌握一项生活技能,都能让他们感到骄傲自豪……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那么,这些孩子则是“折翼天使”。这群与众不同的老师们用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着他们成长,为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们就是奋战在东港区特殊教育战线上的特教老师。 特殊教育需要专业的引领,面对一个有10名学生的班级,班里由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征、脑瘫、发育迟缓等不同类型的学生们组成,这需要特教老师掌握行为矫正技术、感统训练的康复手段和心理辅导等方法,为有情绪障碍的孤独症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正,为脑瘫和发育迟缓的学生进行感统等康复训练,真正做到医教结合、康教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而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家长们,也需要老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客观接受孩子的“特殊”,配合老师,做孩子学习和康复训练的坚强后盾。 日复一日的陪伴与教育,东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用爱守护这些“折翼天使”。“孩子们的小进步,就是给我们的大礼物!”对特殊学校的老师而言,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学生每一点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长,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饱含了老师的心血和付出,也饱含了父母的希望与期待。 定制课程助力学生化“特殊”为“平常” 学校立足实际,克服校舍不足、教师短缺的困难,于2021年10月11日接收了原民办学校日照超越培智学校的全部学生,又招收新生11人,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圆了上学梦。 同时,多方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改半日制教学为全日制,实现了午间配餐,校领导带班,班主任值班。学校定制可隐藏午休床,配备统一枕头被褥,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午休条件,也有更多的时间在校内接受教育康复。 自学生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关怀与重视。学校教师们竭尽全力让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所提高,精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在学校常规学习过程中,学校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利用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开展传统节日教学,学生们自己动手,切实感受节日带来的文化内涵。 为增强学生体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学校开展了大课间啦啦操展示活动,倡导每个学生动起来,用手中的花球展现学生的热情与青春活力。 积极推进劳动实践教育,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开辟出一块空地放置花架,以班为单位,每个人动手栽花、浇水、日常培育,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发扬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在生活方面,老师们以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真正融入校园。2021级新生刚入校时,对周边环境还是陌生的,尤其是吃午饭的时候,没有陪读家长在身边,活动不便的学生自己就餐格外困难,老师们便开启了每日陪餐值班制度,一勺勺地将饭菜送到学生嘴边,直到学生吃完,才自己就餐。 学校老教师辛老师从事特殊教育33年。在28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无数次为住校学生清洗、缝补衣裤,给学生购买生活用品,带学生看病,喂药……她心细如发,注意呵护学生心灵,塑造孩子阳光心态。 经她教育的学生或走进高等教育大门,或走上工作岗位,个个阳光开朗、自食其力。从聋哑类教学转变为培智教学,对她来说也是挑战,但在她的呵护下,智力障碍类孩子进步明显,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希望。 学校所做的各项工作让残疾儿童及家庭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与关怀,让他们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们将通过寻梦、织梦、筑梦,在更远的地方努力绽放光芒……
珠晖区教育局
2024 年 10 月 11 日 学召开了温馨而隆重的重阳节座谈会。学校退休教师齐聚一堂,共庆佳节。
,学校书记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老人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书记深情地说道: “各位前辈们为学校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学校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
接着,书记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办学方向。从教学成果的显著提升到 ,从校园设施的逐步完善到特色课程的积极开展,书记的讲述让老人们对学校的新面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未来的办学方向,书记强调将继续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
老人们认真聆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微笑交流。他们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感到欣慰,也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座谈会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此次重阳节座谈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为学校与老人们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与关怀,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娇艳 二审:郑婷 三审:周伟
相关资讯
聚力“百千万工程”丨金秋送爽焕新颜,情满校园共“筑”未来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安流镇龙中村,随着“百千万群众共筑‘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响起,教育的火种被进一步点燃,照亮了龙中车龙小学的蜕变之路。来自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这股力......
上篇:衡阳县教育局
下篇:青梅竹马(二)情窦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