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胰岛素之父

更新时间: 2025-09-20 20:20:59

阅读人数: 851

本文主题: 成功之父是谁啊

当今的医学界都知道胰岛素对于糖尿病人有多么重要,特别是对1型糖尿病人而言更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那么是谁将发现外源性胰岛素又成功地运用在人体呢?今天,就来讲一讲

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糖尿病人只能依靠 来延长生命,但很快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展开了漫长的科学研究。

真正揭开血糖代谢之谜,寻找到有效治疗糖尿病方法的是加拿大的外科医生 。班廷克服了技术难关,首次成功地提取了胰岛素,被称为“胰岛素之父”。他和另一名科学家麦克劳德在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10月,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医学院里,外科医生班廷正在准备给学生讲授一堂关于糖代谢的课。他知道这是一个与胰腺有关的问题,他翻了好几本教科书,对胰腺这个器官的生理讲得太少了。有许多问题,如果学生问起来,他无法回答。胰腺为什么跟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

班廷开始在各种医学刊物中寻求答案,他很快欣喜地发现了一篇相关的论文。这篇论文让班廷确信胰脏中一定含有能控制血糖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极有可能会存在于胰岛之中。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想法:从几只实验用狗的胰脏里分离出细胞,产生胰岛素进行纯化,然后用这些纯化的胰岛素来调节病人的血糖。

为了实现这个大胆的构想,班廷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找到著名的生理学家麦克劳德,希望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麦克劳德答应替班廷找两个大四的学生来帮忙。这两个学生一个叫贝斯特,另一个叫瑙波尔,因为经费等问题,两个学生只能轮流工作。

1921年5月,班廷和贝斯特在多伦多大学的麦克劳德实验室开始了实验。两个月过去了,进展甚微。实施手术的19只狗中,因感染死了14只。这样的感染在抗生素发现之前,几乎无法避免。班廷没有薪水,一切实验费用都需要自己支付。实验室条件很差,闷热潮湿。班廷昼夜工作,废寝忘食,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

到了8月,实验终于初见成效。他们在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提取液,收到了降 和尿糖的效果。其中有两只狗,一只活了20天,另一只活到了70天。在维持注射时,糖尿病狗能像正常狗一样生活;当停止注射时, 就很快出现。如此反复试验多次,提取液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了,这使班廷和贝斯特兴奋不已。

实验初步成功了,但仍然有一大堆困难摆在面前:首先是胰岛素不够用。用先前的方法提取胰岛素,程序复杂耗时。其次,提取液必须近一步提纯,才能应用于临床病人。此时的麦克劳德改变了态度,他不仅本人直接参与实验,还动员了他的助手生化学家科立普加入。

不久,科立普发现酸化酒精能够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以从动物的胰腺中直接获取提取物,并保存下来。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取纯度更高的胰岛素。

1922年1月,胰岛素第一次成功地用于人体试验。它被注射到一个14岁的 的体内。这个14岁的男孩叫兰纳德·汤姆森。当时他正在接受饥饿疗法,体重已经剩下不到30公斤,估计几个星期后就会死去。

1922年1月11日,多伦多大学的医生给兰纳德注入了班廷团队提取的胰岛素。半个小时后,男孩的血糖值就下降了25%。12天以后,医生开始给他连续注射,兰纳德的血糖指标下降了75%,尿糖近乎完全消失,精神、体力明显恢复。之后,医生们又在几个成年 身上进行了临床实验,也获得了惊人的效果。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确凿无疑了。

胰岛素的提取,给成千上万单纯性缺乏胰岛素的病人带来了福音。只要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尽管不能治愈糖尿病,但可以大大缓解糖尿病的症状,不仅能延长患者生命,而且能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

当时获得胰岛素的方法就是从屠宰场拿到冷冻的牛和猪的胰脏,再从磨成粉的胰脏中提纯胰岛素。班廷的团队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病人的需求。现在,如何大量制造胰岛素是摆在班廷面前的一个难题。

当班廷发现胰岛素的消息轰动世界的时候,一对丹麦夫妇正在美国度假。克罗格因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妻子玛丽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凭着职业的敏感,他们意识到这个将会改变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命运的发现也将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前,美国的礼来公司已经获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胰岛素。但欧洲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需求远非一个公司可以满足。经过谈判,最终,他们获得了在丹麦生产胰岛素的许可权。回到丹麦后,克罗格因夫妇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胰岛素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这就是现今全球最大的胰岛素制造商诺和诺德公司的前身。1923年诺和诺德制造的胰岛素开始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全世界数百万的患者获得了生存的机会,这其中也有克罗格因的妻子玛丽。

胰岛素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对糖尿病病理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胰岛素是人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正常人体的胰腺可以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有些人的胰腺有先天的缺陷,它完全不能分泌或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身体完成糖的代谢。这类型的糖尿病被称为 ,虽然可以发病于任何年龄,但患病者多是青少年甚至是婴、幼儿。

。他的患病来自于家族的基因缺陷,他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没能幸免。马克今年70岁了,68年来,糖尿病一直伴随着他,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马克是幸运的,当时全球研究糖尿病和制造胰岛素最著名的三大机构有两个在丹麦。当他被确诊为糖尿病时,胰岛素已经可以在丹麦的药房里买到了。马克的父母教会他为自己注射胰岛素。马克认为自己2岁的时候发现了糖尿病,并不是坏事。他从小养成了注射胰岛素的习惯,这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马克身体相当健康,除了每天不间断地监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他还保持运动。先天的糖尿病似乎并没有太多地影响他的生活。对一个1型糖尿病人来说,马克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他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已经长达68年了,而且这一时间还在不断延续。

胰岛素之父

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导弹之父卫星之父他们都是谁?共和国永不忘记

邓小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所谓两弹一星,指是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卫星。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新中国一代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有四位科学家,他们分别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导弹之父、卫星之父。

钱三强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相当有名,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与鲁迅关系极好。

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经过努力攻关,原子能研究所研制成功扩散分离膜、六氟化铀、点火中子源等,建成我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巨响,震惊了世界。可是,三天后,钱三强就被派往河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就这样,随后召开的开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庆功会上,就没有了钱三强的身影。

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中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2年零8个月。而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

这与氢弹之父于敏等人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息息相关的。

于敏是天津市宁河县人。于敏是当时核物理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中,极少数几个没有出国留学的人。1960年,他与一帮同样年轻的科学家开始氢弹研究时,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这个浩大的工程。他们所能掌握的唯一信息就是:氢弹的威力远远大于原子弹。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仍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枚氢弹。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有了原子弹和氢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使用导弹,才能成功地将原子弹和氢弹送到指定位置——否则的话,就只能像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一样,使用轰炸机。

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是浙江临安人。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1956年,根据钱学森的建议,我国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60年11月1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地完成了飞行试验。

孙家栋是辽宁省复县人。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7岁的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

“泡面之父”安藤百福靠方便面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入驻泡面纪念馆

“泡面之父”安藤百福靠方便面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入驻泡面纪念馆

几乎每个人都吃过方便面,那你有没有想过它的发明者是谁吗?日本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就是那个被称为“方便面之父”的人。

安藤百福,这是个日本名字,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泡面是由日本人发明的,而事实上,泡面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他叫吴百福,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就搬去了日本,成了华裔日本人。他出生于中国台湾,是中国早期富二代,高富帅,理工男,他不到二十岁就继承了家里的遗产:“一个纺织厂,还有一堆钱。”

颇具经商天赋的他继承了祖业,还很快把业务拓展到了国外,在日本开了一家分公司,总部设在大阪,成为中国早期跨国企业CEO,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还在日本留学,更深层的学习日本的“文化”,以便更好的开展“业务”。

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灵感源自一个饥饿的深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度入狱的安藤百福从监牢出来的时候,他的所有财产就剩一座空房子。当时,日本的粮食大多是由美国援助的面粉,大米很少,政府因此鼓励国民多吃面包。这对于喜欢吃大米的日本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一天,日本大阪池田车站,冻得瑟瑟发抖的人们在一个拉面摊前排起长队,只为了一碗热面条。安藤百福路过看到饥饿的人们,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没有一种加入热水就能马上食用的速食面呢?

但当时安藤百福忙着海水制盐、开发营养品等生意,并没有开始研制方便面。1948年,年过半百的安藤百福,破产两次,进过监狱,没想到的是,这些经历却成为了他的另一种“财富”。在狱中,他体会到了真正的饥饿感,就越想发明一种即泡即食的面。

直到1957年,安藤担任理事长的信用社破产,他经营的其他产业都被用来抵债,不得不从零开始创业:研制快速冲泡后食用的方便面。但有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怎样才能让面条加水时迅速软化,不加水时又易于保存呢?

多次实验失败后,安藤的妻子在炸“天妇罗”(日本传统油炸食品,用蔬菜等裹上面粉下油锅炸成),油炸食品的面衣上有无数的洞眼,就像海绵一样,这是因为面衣是用水调和的,其中的水分在油炸过程中会发散掉了,形成“洞眼”,加入开水很快就会变软。这样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能同时解决保存和烹调的问题。

他从中得到启发,兴奋异常把这种制作方法叫做“瞬间热油干燥法”: 高温油炸会让面条在干燥的同时表面留有无数的洞眼,加入开水后,面条就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迅速软化。同时油炸过的面条也更适合保存,且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专利。随后,安藤对调味料进行反复调配。

1958年8月25日,鸡汤泡面成功批量制作,一瞬间成了当时的“网红”食品,人们竞相尝鲜,并称方便面是“魔法拉面”。由于方便面好吃、方便、易保存的特点迅速打开了日本市场。

1971年,经实地考察,安藤开发了“杯面”和“碗面”,很快打开了欧美市场。如今安藤百福的日清已从一家日本食品公司演变为一家市值数十亿美金的跨国集团。

1958年8月25日,鸡汤泡面成功批量制作,一瞬间成了当时的“网红”食品,人们竞相尝鲜,并称方便面是“魔法拉面”。由于方便面好吃、方便、易保存的特点迅速打开了日本市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日本造假业很火,什么商品火就有冒牌货出现,没错,百福大叔发明的方便面也中枪了。百福大叔为了打击这帮造假分子,开拓了食品行业标注生产日期的先例!

在1965年,百福大叔命日清所有的商品上必须清楚的标明生产日期。正是这一创举,开启了食品行业的先河,更是被制定成食品卫生法,瞬间就在别的商品上都推广了起来。

2011年9月17日,横滨市中区的安藤百福发明纪念馆开馆,据说这个纪念馆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方便面博物馆,名字就叫安藤百福发明纪念馆:在这座博物馆中,你能见到全世界品种最齐全的方便面“文物”。

2014 年全世界消费的泡面已达到 1,056 亿包。安藤百福的日清也从一家日本食品公司演变为一家市值 30 亿美金的跨国集团。而方便面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世界有限的欲望,即泡即食。

当然,随着外卖行业的崛起,人们更倾向于丰富美味的快餐,所以方便面也没有安藤百福在世时期的那般火爆了。

标签: 研制成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